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股东侵犯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在我国证券市场已成为普遍现象。本文认为,由于股东之间没有订立公司契约,公司章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成为大股东侵犯中小股东利益的工具,是导致这现象产生的原因,只有立公司契约和完善公司契约,中小股东利益保护才有基础。  相似文献   

2.
上市公司的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是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前提,中小股东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问题已成为我国当前资本市场和整体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应通过完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完善投资者保护法律制度、加强证券监管体系和提高中小股东的自我保护意识等措施维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文龙  赵李平 《金卡工程》2010,14(8):204-204
现代企业制度中最薄弱的一环无疑是中小股东,它们的利益保护越来越成为我们所关注。笔者试图以中小股东的保护必要性为切入点,以侵犯中小股东的权益的主要形式为主线,深入的阐释了具体原因,从完善公司治理的架构上和法律的诉讼机制上制度化的保障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法律通过对多元利益主体进行规制实现利益均衡,进而促进社会生活的有序运转。基于利益均衡的思想,各国公司法不仅关注公司与股东、股东和董事、股东和董事、公司与雇员、公司和社会公众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而且还关注对公司债权人合法权益的保护。我国目前正在酝酿修改公司法,在修改过程中立法机关对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等问题给予了很大的关注,但同时对公司债权人保护问题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理论界也缺乏系统的研究。基于此,本文在外国和中国相关立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完善我国公司法债权保护制度进行了探讨,并就现行公司法律制度下银行债权保护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实行股东代位诉讼制度,对保护公司民事权益、强化股东对公司经营的监督、维护中小股东利益具有重要意义。建议我国在公司法律中引入这一制度,并对有关问题做出规定。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控制权私人收益的简要理论分析,为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完善中小投资者保护制度,提出了限制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四条对策建议,包括通过设立中小股东利益保护协会、建立股东代位诉讼制度,来提高中小股东自我保护能力和监督能力;通过建立声誉机制抑制大股东攫取私人收益的冲动,引导大股东通过树立良好的社会声誉,获取长期效用最大化;通过实行独立董事职业化和建立完善关联交易的股东大会批准制度来加强对控股股东的违规违法决策的监督,从而达到减少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害,保护中小股东合法权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控制权私人收益的简要理论分析,为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完善中小投资者保护制度,提出了限制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四条对策建议,包括通过设立中小股东利益保护协会、建立股东代位诉讼制度,来提高中小股东自我保护能力和监督能力;通过建立声誉机制抑制大股东攫取私人收益的冲动,引导大股东通过树立良好的社会声誉,获取长期效用最大化;通过实行独立董事职业化和建立完善关联交易的股东大会批准制度来加强对控股股东的违规违法决策的监督,从而达到减少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害,保护中小股东合法权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国外目前对中小股东研究的理论和实证文献,可以基本归类为公司管理者滥用中小股东投资、大持有者和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中小股东法律保护系统等几大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研究表明,保障中小股东的利益对公司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相关的文献也提供了如何完善中小股东治理的方式和经验,这对于理论研究者和政策决策者都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多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所以造成了普遍的"一股独大"局面,也因此引发了第二类代理问题,中小股东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在这一背景下,从国外引进独立董事制度,因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对大股东形成制衡,以期能够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  相似文献   

10.
论双层制公司治理结构下独立董事制度及其建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独立董事制度是英美单层制公司治理结构下建立公司内部监督机制的制度安排.在我国双层制公司治理结构下引入独立董事制度,有利于制约大股东,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更好地履行公司的社会责任,要缜密设计独立董事制度,界定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产生机制以及治理权力、约束机制、激励机制等.  相似文献   

11.
我国公司法律制度的完善与银行债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保福 《金融论坛》2002,7(9):28-33
法律通过对多元利益主体进行规制实现利益均衡,进而促进社会生活的有序运转.基于利益均衡的思想,各国公司法不仅关注公司与股东、股东和董事、公司与雇员、公司和社会公众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而且还关注对公司债权人合法权益的保护.我国目前正在酝酿修改公司法,在修改过程中立法机关对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等问题给予了很大的关注,但同时对公司债权人保护问题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理论界也缺乏系统的研究.基于此,本文在对外国和中国相关立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完善我国公司法债权人保护制度进行了探讨,并就现行公司法律制度下银行债权保护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制度尚待完善,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和债权人利益等问题比较突出.本文选取10家样本公司作为分析对象,以股利分配和公司治理理论为指导,以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机制为重点,分析和探讨股东和债权人利益的保护问题,以期促进上市公司治理机制完善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一、中小股东利益立法保护的重要性 学术界对中小股东利益保护的研究多将其置于公司治理理论框架之下,认为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是预防、减少上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和侵害股东利益的关键.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研究思路.第一种思路秉承"伯利-米恩斯"的两权分离理念,他们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角度出发,将探讨的重点放在委托人--代理人问题上,要求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股东和经理层之间的利益冲突和代理问题,主要关注解决这一代理问题的相关机制,如独立董事制度、薪酬激励计划以及公司控制权市场等;第二种思路则是从20世纪末期逐步发展起来的,理论界将其称为"法和金融学"理论,其主要倡导者拉.泼塔(La Porta et al)等人将公司治理界定为使中小投资者利益免受大股东攫取的一组制度安排,认为,在现实经济中,不仅存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矛盾,还存在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由于体制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上市公司中,除了考虑管理层和股东之间的冲突外,更重要的是控制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在这种情况下,最佳公司治理实践就与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紧密相联。  相似文献   

15.
上市公司收购中中小股东与收购者、目标公司股东和目标公司管理层等主体之间存在利益冲突,且处于弱势地位,故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实有必要;对目标公司中小股东的保护应遵循全体股东待遇平等原则、信息充分披露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应从强制要约收购制度、反收购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累积投票权制度、股东表决权排除制度、目标公司控股股东和经营者的诚信义务制度等方面来对上市公司收购中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立法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6.
公司治理一直以来都是中外学者比较关注的问题,传统的公司治理,是围绕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这一基本特征的观点展开.随着所有权从分散走向集中,当代公司代理问题的重点已经从第一类代理问题——股东与经营者的代理问题转向第二类代理问题——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而大股东“掏空”行为又是第二类代理问题研究的重中之重.由于我国特定的制度和历史背景所形成的“一股独大”的特殊股权结构使大股东对小股东的“掏空”行为变得非常普遍,而大股东的这种“掏空”行为实质上是对中小股东权益的掠夺和利益的损害,极大的打击了中小股东投资的积极性,进而严重地破坏了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阻碍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最终势必会影响整个经济的发展.因此,如何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成为公司治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运用静态博弈模型分析了机构投资者介入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机制,从理论角度得出机构投资者参与治理的动机受到其对上市公司治理情况的判断和监管成本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设立是为了解决公司中内部人控制的问题,对于保护公司及中小股东的利益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股东代表诉讼制度中,既涉及公司的利益,又关系到公司的利益。因而,需在两者的利益摩擦中寻求一种平衡,亦即需在鼓励代表诉讼和限制股东滥诉、保障股东利益和尊重公司人格之间取得较好的平衡。  相似文献   

18.
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壮大离不开中小投资者的参与,中小投资者在公司股权结构中所占比例在与日剧增,但是中小股东信息不对称,公司没有良好的治理结构,中小股东的利益得不到保障,目前我国的法律机制还不是很完善,加大制约大股东控制权的机制还未建立,资本市场仍然存在诸多不完善,急需改进,因此,只有做好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市场才能是一个健康的市场,才能促进国民经济大发展,因此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公司的股权集中度问题是公司不同主体利益分配和剩余索取权安排的基础问题,同时也是公司治理的核心。股权集中的程度决定了公司代理问题的基本性质,即在公司治理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冲突是存在于管理者与股东之间还是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学者们对此却有着不同的见解。同时,学术界在用何种指标来衡量投资者利益保护问题上,也未达成一致意见。本文从公司治理理论出发,构建投资者利益保护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公司股权集中度与投资者利益保护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大,越不利于投资者保护;公司股东的持股比例差距越小、分布越均衡,越利于投资者保护;同时,第一大股东与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比值不宜过大,两大股东的股权制衡,有利于投资者利益的保护。相对于股权集中,公司股权的制衡是更有利于投资者的利益保护。  相似文献   

20.
负债的公司治理作用是公司财务研究的重要问题。已有文献探讨了负债在股权分散公司中的公司治理作用,而在股权集中公司中负债对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的影响,已有的经验证据相当有限。本文以我国国有控制权转移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负债在股权集中公司中的治理作用。研究发现,负债与大股东的利益侵占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对于国有控股公司来说,私有公司的负债水平更高,其原因在于私有大股东通过负债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占程度高于国有大股东。本文提供了负债与大股东利益侵占之间关系的直接证据,揭示了大股东通过负债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以及所有权性质对大股东通过负债侵占小股东利益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