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 特区经济的发展从一开始就是同特区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密不可分的。以外向型为特征的特区经济格局提出了特区金融改革优先深化的要求,而特区金融也不负众望,已发展成为特区经济的重要支柱。与微观金融日益活跃相适应,特区中央银行宏观金融调控体系已逐步建立和完善,为特区外向型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并且成为特区整个宏观调控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特区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的效果与体会  相似文献   

2.
俞晶 《特区经济》1991,(4):19-19
<正> 现状分析特区10年,计划管理体制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不断改革,成效显著,基本形成特区独具特色的新的计划管理体制,这种新体制表现为“5个结合”、“5个为主”: 1、部门职能为间接调控和直接调控相结合,以间接调控为主; 2、管理形式为指导性计划与指令性计划相结合,以指导性计划为主; 3、指标体系为价值指标与实物指标相结合,以价值指标为主; 4、工作重心为中长期计划和年度计划相结合,以中长期计划为主; 5、管理方法为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与行政手段相结合,逐步以经济、法律手段为主。新的计划管理体制特点说明,特区已基本建立了在宏观指导下的市场经济模式。实践证明,这种模式符合深圳外向型经济发展方向。特区10年的计划管理体制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特区  相似文献   

3.
<正> 特区经济要实行外向型发展战略,这是必由之路。然而,外向型经济也有一个由必然到自由的发展,或者说由被动向主动的发展,经过这个过程之后,就由不成熟的外向型经济变成成熟的外向型经济了。被动外向型经济与主动外向型经济的特点与区别主要表现在: 1、前者是间接外向,后者是直接外向。间接外向与直接外向的不同就是在特区出口企业与批发商之间有没有中间商人媒介。有中间商媒介的,或者通过香港转口,或者通过其他代理商代理出口的,为间接外向;没有中间商人作媒介,由出口企业与批发商直接成交的,则为直接外向。由于间接外向比直接外向多了一个中间商人,增加了环节,增加了谈判和履约的  相似文献   

4.
张淳 《亚太经济》1991,(2):10-15
一、东南亚特区、开发区发展态势 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性特区、开发区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成为各国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兴奋剂”。亚太特区、开发区在80年代世界特区,开发区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亚太经济的崛起为特区、开发区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也为它的成熟输送着巨大的动力,使亚太各特区、开发区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世界其它地区,不仅巩固了以前的发展成果,还逐步实现了深层开发,对本地、本国、亚太区域乃至世界经济贸易产生强大的扩散作用和影响。 在亚太各类特区、开发区不断获得整体效果的同时,也出现了发展不平衡状况。  相似文献   

5.
黄育新 《南方经济》2003,(11):74-76
198 8年在汕头特区召开的第三次经济特区讨论会 ,是在中央提出加快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这一重大决策之后召开的。这次讨论会由广东经济特区研究会、广东经济学会、汕头、深圳、珠海特区经济学会共同举办。参加这次讨论会的有广东、福建、北京、广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地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共 6 0多人。研讨的主题是探讨经济特区如何进一步推进、实施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 ,以加快特区前进的步伐。会议的理论研究成果 ,集中反映在许隆、黄兰淮主编的《中国特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0年 1月出版 )一书…  相似文献   

6.
《特区经济》1990,(3):16-16
<正> 当前,全国经济工作仍然要继续贯彻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方针,实行紧缩财政信贷的措施。在这个大气候下,市场疲软等经济问题必然会制约着特区经济和金融。同时,由于特区进入了第二个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峰期,急需上马的重点大型项目多,资金需求量大;企业流动资金长期得不到应有的补充,生产和流通扩大,形成资金缺口大。预计今年特区资金形势会比去年严峻得多,完成今年信贷现金计划要比去年艰巨得多。在严峻形势面前,我们一定要有过紧日子的思想准备,另一方面要通过深化金融改革寻求出路,从改革中要资金。九十年代深圳金融改革总的目标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继续扩大开放,大力推进特区金融的国际化进程,逐步建立与特区外向型经济相适应的金融运行机制,争取在本世纪末把深圳  相似文献   

7.
自70年代起,随着国际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过程中开始涉足于经济特区的建设和拓展。东欧国家建立的经济特区包括有自由关税区、免税区、自由工商区和自由技术开发区等。这些特区大都开展的是商业业务。  相似文献   

8.
黄平 《特区经济》1998,(8):22-23
<正> 一、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特区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我国自1980年以来,先后开放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大经济特区。1990年开辟了上海浦东新区,实际上是非特区的特区。国务院对这些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即批准这些特区率先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其具体表现在:①发展“特区”的资金,主要靠利用外资;②构成以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和外商独资经营为主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体系;③实行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进行市场调节的特区经济运行机制;④特区经济以外向型为主要发展目标;⑤国家给予特区较多的自主权,较多的特殊的优惠和方便等。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特区人民努力奋斗,艰苦创业,使得特区经济取得了举世瞩日的成就。到1996年,五个特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为2169.03亿元,工业总产值按当年价计算为2959.64亿元,利用外资达61.87亿美元。预计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6%,工业总产值增长18%。五个经济特区中最著名的深圳经济特区,1997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达113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1225亿元,进出口贸易总额达450亿美元,创下了可与“亚洲四小龙”相媲美的经济奇迹。  相似文献   

9.
<正>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我国经济特区的发展已进入“提高整体素质,增创特区优势”的新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如何让特区继续“特”下去,就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认为,特区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和国际经贸发展的必然产物。中央设立五个特区,主要是要发挥其作为技术、管理、知识和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直接主动地参与国际分工,加快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接轨。但由于各个特区的区位优势不同,所担负的历史使命是不尽相同的。深圳毗邻香港,珠海毗邻澳门,汕头拥有众多的华侨,厦门面对台湾,海南是全国最大的特区,应该说各有各的优势,各有各的发展机遇。在世界经济日趋集团化、区域化和国内全方位改革开放格局形成的今天,很有必要对特区的发展问题进行一个深入的比较,这对于特区相互学习,少走弯路,协调发展,再上一层楼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即从厦门与深圳的发展机遇比较来看厦门特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正> 本着进一步探讨如何加快海南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加强与港澳经济合作关系的目的,我们就有关问题提出一些拙见。一、从亚太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来进一步认识海南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大意义以前我们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去理解海南建省办特区的重要意义的:一是加快海南的经济开发建设,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赶上国内经济发达地区,以利于我国四化的实现,以利于加强民族团结,以利于巩固国防:二是有利于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海南岛面积3.41万平方公里,与我国第一大岛台湾  相似文献   

11.
詹其柽 《特区经济》1997,(10):19-20
<正>经过16年的发展,我国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经济特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发展,已形成的基本模式在理论上可以概括如下: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依靠外引内联促进经济开发,以工业为主兼营商业、对外贸易、金融、房地产、旅游业和农业,在面积广阔的地区内实行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外向型的经济性特区。  相似文献   

12.
进入90年代,新加坡面临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如何将有限的资源从制造业转向高科技金融服务业,使该国的外向型经济进入更高的层次,为此新加坡提出了一项新的经济合作构想,即建立由新加坡、印尼的廖内省和马来西亚的柔佛州组成的“增长三角”(growthtrangles),使这一区域的经济迅速得到发展。这一构想不仅关系到新加坡今后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印尼、马来西亚的地区经济发展。这一构想对于探索东盟经济合作的新途径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深圳经济特区已进入一个新的建设阶段,它将成为一个新型的现代化城市而屹立在祖国的南大门。在这千帆竞发、百业待兴的形势下,如何办好特区商业,使之与各项事业的发展相适应,这是从事实际经济工作和理论研究工作的同志们必须共同探讨的一项重要问题。本文试图就商业在特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现在商业的状况和特点,以及发展特区商业的一些措施等,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魏达志 《特区经济》1990,(6):18-19,25
<正> 随着特区企业集团高新技术的运用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及特区经济的不断对外延伸扩展,现行外贸体制不仅不能适应特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将日益严重地和新兴产业发生冲突,因此,如何变革现行外贸体制就显得十分紧迫、重要。一、变革依据:跨国经营与外贸体制的矛盾冲突自建国以来,我国的外贸体制变革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建国初期至70年代后期,实行的是一种高度集中并以行政管理手段为主的外贸国家统制,这是和高度集中的计  相似文献   

15.
丘传英 《南方经济》1992,(5):50-51,55
广州经济在从内向型经济向外向型经济转变中,取得了重大进展。最近广州市提出力争用15年左右时间赶上亚洲“四小龙”,并采取了重大战略措施加快广州市的经济发展,把外向型经济推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外向型经济,要有外向型的产业结构为依托。因此,必须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使之合理化。  相似文献   

16.
<正> 自1978年以来,我国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实行了一系列对外经济开放的措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oct Investment)是主要的一环,从此FDI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对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加入世界经济循环产生了明显的作用。然而,与从70年代来执行的沿海重点发展战略相一致,在整个80年代,FDI的活动主要是以沿海地区为活动舞台,在其他内陆地区的作用则十分有限。进入90年代后,国际国  相似文献   

17.
<正> 当90年代深圳经济开始转入发展成型阶段之际,有必要深入考察和分析深圳进一步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认清深圳经济发展的未来主攻方向,以把握契机,顺利实现90年代深圳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一、深圳经济发展的环境问题过去十年,深圳经济以国民生产总值年均递增47.1%,数倍于亚洲“四小龙”经济起飞阶段的增长速度高速增长,初步形成了以工业为主,三大产业综合发展的外向型经济基础。深圳经济成功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天时”与“地利”环境,则是深圳80年代成功发展的两大基本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18.
<正> 一为迎接90年代的挑战,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经过市人大会议批准,开始正式实施。正当此时,邓小平同志视察深圳,再次提出在特区“造社会主义香港”的问题,这是将特区发展推向更高层次的形象化提法。就一定的发展阶段而言,它与特区发展的战略是一致的,其进一步的落实必将成为推动特区发展的强大动力。深圳市90年代的战略任务和发展目标是:当好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排头兵”,把深圳建设成为以先进工业  相似文献   

19.
一、特区重要经济支柱汕头经济特区位于中国广东省汕头市东、南郊,经过六年来的建设,初步形成以工业为主,农业、交通运输、商业贸易、旅游、金融和房地产综合发展的外向型经济特区的雏型,投资环境日臻完善。汕头经济特区有它自己的特点和优势。特区所在的汕头市,是中国从福州至海南这个“黄金海岸”的一颗明珠,早在1858年开辟为对外通商口岸,一直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之一。汕头市管辖的8县1市6区,共10,346平方公里、940万人,地处美丽富饶的潮汕平原。这里有旅居海外的华侨、华裔600多万人和港澳台同胞120万人,发展对  相似文献   

20.
雷强  刘冰 《特区经济》1996,(11):10-13
<正> 一、新形势下,广东经济特区原有的政策优势及发展潜力正在减弱回顾广东经济特区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很清晰地体会到,广东三个特区能创造今日之辉煌,虽然各有各的优势、发展机遇和发展过程,但是分析原因,则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中央给予特区的优惠政策和特殊政策所带来的政策优势;二是特区利用毗邻港澳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然而,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广东特区的政策优势及与港澳经济合作(如制造业合作)的潜力正在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