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深圳特区的商业在近几年内有很大的发展,这是每个到过特区的人都耳闻目睹的事实。深圳特区的商业在短短的时间内之所以有这样迅速的发展,除了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在客观上提供了某些有利条件外,其重要的内在因素,在于较早地开始了商业体制的改革。一深圳特区商业体制的改革着重于三个方面: 一、打破国营商业独家经营,实行多种经济成分、多条流通渠道并举。1979年前,深圳  相似文献   

2.
王连 《特区经济》1994,(12):39-40
<正> 自1989年深圳招商银行成为全国首家开展离岸业务的试点以来,深圳离岸业务发展迅速,然而至今尚未形成规模化、规范化的离岸金融市场,远远滞后于深圳金融和经济的发展需求。本文即对深圳建立离岸金融市场的作用和可行性进行分析,并对直接关系到实践和具体操作上的市场目标模式给予定位,以期使深圳离岸金融对策研究能进一步深入,并尽量在实践上得到实施。 一、深圳建立离岸金融市场的作用及意义 1、开辟了直接利用外资的新渠道。由于离岸金融市场允许向国内企业贷款,这样就可以直接利用离岸资金弥补国内资金短缺,同时投资环境相应得到极大改善,吸引更多外商投资,从而推动特区和国内经济的发展。 2、有利于专业银行商业化转轨和发展以及完善国内银行体系。由于企业改革的渐进性和滞后性以及专业银行本身产权关系理顺的复杂性,加上国家政策性银行难以短期内全面运作,就决定了专业银行在今后较长时期内仍要承担部分政策性业务,其商业化过程将是艰难、漫长的。建立允许国内银行参与的离岸市场,专业银行将直接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有助于经营机制市场化转轨以及为境内本外币业务向商业业务过渡提供经验。同时,由于离岸金融市场提供了较大的活动空间以及国际银行的大量存在,可促进国内银行的发展,加快国内银?  相似文献   

3.
<正>一、汕头特区同其他特区经济发展水平产生差距的主客观原因 一是区位条件不同。深圳毗邻香港,珠海靠近澳门,而汕头偏于粤东一隅,地处“省尾国角”,显然,地理区位优势不如深圳、珠海。 二是体制、政策不同。全国沿海4个特区中,汕头起步晚了一年,且只被批准搞一个1.6平方公里的出口加工区。以后经过两次扩大,才使234平方公里的市区成为特区,而这一过程跨越10年,直至1991年才实现。小特区与大城市长期并存的体制,无疑给汕头建设带来诸多难题。而深圳一开始就确定为外向型、综合性、多功能经济特区的发展模式,一步到位。珠海也先于汕头于1988年扩大了特区范围,理顺了特区与非特区的关系。厦门早在1984年就被允许朝有限度自由港模式发展。并且经过十多年改革开放,深圳和厦门已成为计划单列市,享有省一级政府经济管理权限,并具有地方立法权,享受了国家给予更优惠的金融信贷、财税等政策待遇,但汕头仍然是地级市建制,至今并没有地方立法权,这些政策差异,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汕头特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深圳经济特区30年的发展史上,围绕着特区的创办展,思想理论界曾经展开了三次事关特区命运与发展前途的大论争继解决了特区创办的合法性、发展的目标性、模式的创新性三个主题,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深圳特区经济社会健康高速发展。回济特区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三次思想解放以及由此促成的深圳三次性发展,对于促进深圳特区进一步发展、深化对我国改革开放的认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香港商业指从事香港本销市场商品交换活动的部门和行业。香港本销市场的商品以进口货品为主,1992年香港进口留用的消费品达176.99亿元。围绕这些进口消费品以及本地制品在本销市场的分配及流通,形成了批发、零售、饮食业等商业行业,以及由此所组成的本销商业贸易市场网络。香港商业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是香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经济条件之一。作为国际商业中心,商业在香港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一深圳是特区,特区的特点是摸着石头过河,允许试,边试边总结经验。在深圳特区优惠政策推动下,国内外资金有到深圳发展的极大动力,资金的涌入带动了深圳全域的工业化,国家(深圳市区政府)、村庄集体和农民,三个轮子一起转,高端低档一起上,结果就是深圳经济增长速度极快,在很短的时间内其经济总量即达到不可思议的规模。正是三个轮子一起转,在深圳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其土地资源很快耗尽,土地资源的利用程度远超警戒线,现在基本上已无地可用。  相似文献   

7.
<正>邓小平理论中在中国开办经济特区是一项重大创举,是实行改革开放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新路子。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实践,中国五个特区的经济都高速发展,但是特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及其成因,值得进行比较研究,以求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经济特点和优势,实现持续、快速发展,达到共同繁荣,这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 一、中国特区的经济发展状况 下面拟就特区经济发展规模、速度、效益、水平进行比较。 (1)经济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五个特区的经济发展规模不断扩大,1993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深圳已达413.54亿元,海南204.13亿元,汕头124.04亿元,珠海121.87亿元,厦门108.03亿元。在五个特区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970.7亿元总规模中,深圳占42.8%,海南占21.0%,汕头占12.8%,珠海占12.6%,厦门占11.1%。就是说,经济发展规模最大首推深圳,特区之间经济发展规模大小,相差近3倍。 (2)经济发展都是高速度的。1993年比1984年,深圳增长15.6倍,珠海增长15.5倍,厦门增长4.3倍,汕头增长4.2倍;海南1993年比1986年增长3.4倍,速度也相当快,但特区之间经济发展速度也相差3倍多。珠海经济发展规模虽比海南小许多,但发展速度却比海南快得多。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这场变革以工业化为动力,以人的现代化为最终归宿。农村城市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为了加快把深圳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1992年7月,深圳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实施特区农村城市化的战略决策,10年来,深圳初步完成了特区的农村向城市、农民向居民的转变这一富有历史意义的转折,特区农村城市化工作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提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创造出有益的经验。今天,我们正面临着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历史任务,如何着眼这个总目标,用现代化统领城市化,用城市化推动现代化,积极探索一条加快深圳农村城市化、提高深圳城市化水平的新路子,是一个亟待回答和解决的重大的现实与理论问题,这对于总结和深化特区内的农村城市化工作,推进特区外的农村城市化工作,乃至增强深圳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海商精神是在长期的海洋商业贸易活动中形成的价值观念、职业态度、行为模式和道德取向,是一种实践理性。粤商、浙商和闽商等是著名的海洋商帮,海商依托海洋,在海洋商业贸易的舞台上大显身手,成就私业的同时也繁荣了地方、国家和民族经济、并且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海商精神是在长期的商业实践中孕育和形成的。中华海商精神对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郑国彪  赵颖 《特区经济》1994,(10):42-43
在十几年的改革开放中,深圳确实发展神速,成绩非凡。但是,通过客观的横向比较,我们看到:相对于国内一些大中城市而言,深圳经济仍有一定差距。特区今后应制定怎样的赶超战略,无疑将是一次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正>一、深港经济关系对接的内容 深港经济关系对接,我个人认为,主要是深圳方面要做大量的工作,因为香港回归以后仍然保留独立的关税区自由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等特点,推行“一国两制”,保持香港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50年不变,赋予香港“特别行政区”地位,除国防外交以外香港得以高度自治,那么深圳应该做一些什么工作,使香港稳定繁荣,实现深港经济一体化呢? (一)制度政策方面,深圳需要进一步改进。第一,争取中央的优惠政策,以利于香港平稳过渡。有人主张取消特区,把国内地区经济差距归咎于特区,这是不公正的。其实办特区已是世界各国或地区发展经济的一种普遍办法,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各类经济特区已突破800个,遍及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的10%以上。因此,全方位开放后,中央仍然要给特区特殊政策以保证顺利与香港接轨。第二,加大产权改革的力度,推动产权交易,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当前的重点一是大力进行企业兼并、产权转让和依法强制性破产,通过产权市场消灭国有企业亏损;二是划清在股份制  相似文献   

12.
<正> 结构特点深圳的外贸总的结构大致为进口与出口,转口贸易还刚刚起步,所占比重微不足道。纵观外贸的10年发展,有如下9个特点: (一)外贸总值高速增长。1979年深圳的前身宝安县进出口总值不到1300万美元。1986年以来5年间,外贸总值分别为18.5亿美元,25.6亿美元、34.4亿美元、49亿美元和54.1亿美元。10年间年递增73%,进出口增长速度也分别相当这一水平。(二)进出口逐渐形成良性循环。建特区前,深圳出口大于进口;建特区后,进口大于出口并渐趋平衡。建特区初期,需要大量进口设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进出口表现为逆差,1986年差不多4亿美元。到1988年出现转折,有2.7亿美元的顺差,1990年顺差基本上达到5亿美元。10年来,深圳基本上做到了以进养出,以出口带动进出口,走上了大进大出良性循环的轨道。(三)进口产品渐呈生产资料化。在特区建立初期,进口商品以消费品为主。1985年以来,特区进行调整整顿,将重心放在以出口工业为基础的外向型经济发展上,进口商品结构逐  相似文献   

13.
25年来深圳特区走的是一条以开放促改革的发展道路,在深圳提出“以特别之为,立特区之位”的新的发展时期,鉴于深圳在国际经贸关系、区域开放、行业开放等方面还存在进一步开放的空间,深圳今后发展路径仍然离不开“以开放促改革”,其开放重点应放在区域开放方面,进而全面促进城市综合配套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为此,本文提出“建立深港共同市场”、“开展城市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和“成为政治体制改革试验特区”三大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4.
<正>一、一年来深圳经济发展的特征 1993年深圳经济经过上半年的高速发展和下半年适度的宏观调控,取得了较快增长,为1994年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经过深入分析,我们认为1993年快速增长的深圳经济具有以下四个明显特征: 1、投资和消费同时推动经济高速增长。据统计,1993年深圳市国民生产总值比1992年增长30%,比全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整整高出17个百分点,这一速度使得深圳已连续4年增长速度保持在30%以上。 综合起来分析,1993年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第一,宏观决策方面,深圳根据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精神,提出了追赶亚洲“四小龙”的战略目标,并提出搞好三个衔接(与国际市场衔接,与香港衔接,与广东全省衔接),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再造优势,加快发展,努力把深圳建成多功能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由此,全市上下形成了一股推动经济加速增长的力量。第二,经济运行方面,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创业,深圳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为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三,体制方面,1993年深圳在财政、金融、计划、投资、价格、劳动用工等多个领域出台了一系列以放权让利为基本取向和主要内容的改革措施。例如,计划局于1993年3月推出简政放权改革新措施:扩大区政府固定资产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这场变革以工业化为动力,以人的现代化为最终归宿.农村城市化则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现代化的社会进程之一.为了加快把深圳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1992年7月,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实施特区农村城市化的战略决策,初步完成了特区的农村向城市、农民向居民的转变这一富有历史意义的转折.10年来,特区农村城市化工作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提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创造出有益的经验.今天,我们正面临着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历史任务,如何着眼这个总目标,用现代化统领城市化,用城市化推动现代化,积极探索一条加快深圳农村城市化,提升深圳城市化水平的新路子,是一个亟待回答和解决的重大的现实与理论问题,这对于总结深化特区内的农村城市化工作,推进特区外的农村城市化工作,乃至增强深圳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深圳经济特区已进入一个新的建设阶段,它将成为一个新型的现代化城市而屹立在祖国的南大门。在这千帆竞发、百业待兴的形势下,如何办好特区商业,使之与各项事业的发展相适应,这是从事实际经济工作和理论研究工作的同志们必须共同探讨的一项重要问题。本文试图就商业在特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现在商业的状况和特点,以及发展特区商业的一些措施等,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正> 一、历史回顾:深圳在制定和完善特区税制的过程中,就最大限度地吸取了香港税制中的精华 深圳特区税制是随着深圳经济特区的创办而产生的。深圳过去所沿用的传统产品经济条件下的税收制度,在特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中,日益暴露出其与特区经济的不适应,改革势在必行。由于深圳毗领香港,在信息、交通、通讯等方面都与香港联系便捷,深港经济联系比较紧密,人员交往比较频繁,因此,香港税制模式最先吸引了深圳特区人的注意力。 在20世纪80年代,香港已发展成为世界闻名的“自由港”和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并进入了亚洲“四小龙”的行列,是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这一历史事实,不能不说是一种“经济奇迹”。尽管香港经济的腾飞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不可否认,香港税收制度的优越性在其中起了重要  相似文献   

18.
箴言     
深圳的经济特征就是创新,创新支撑了深圳的产业转型升级的成功。深圳将坚定不移推动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创新发展,加快国际化发展。着力打造引领未来发展的新的引擎,走出一条符合国家要求,切合深圳实际,对全国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发展新路。——深圳市市长许勤  相似文献   

19.
一我认为,要把特区外贸体制改革好,应把现有的以自营出口为主的外贸体制分解为五个部分。具体说来就是: (一)实行工贸联合,这是连接产销环节的重要途径。深圳、珠海外贸部门,可以通过这一途径促进出口贸易。随着特区工业的发展,对外合资和合作经营企业将在工业经济中占越来越大的比重。深圳和珠海引进的此类工业项目分别有75项和29项,由于这些项目引进的生产设备比较先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力,经济效益较好,所以是特区对外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  相似文献   

20.
一、特区金融的特点及金融市场的目标模式金融市场是指进行货币、资金和有价证券交易的场所。它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特区经济是一种外向型的市场经济,它的发展孕育着特区金融市场成胚、分娩和成长。由于特区经济成分的多样性,经济结构的复杂性,资金来源的自筹性,资金应用的自主性,经济主体之间的相互制约性,决定了对特区经济的调控不能仅凭行政手段,而且主要不是凭籍行政手段,而是充分利用经济手段。经济手段是通过市场发挥作用的。因此,发挥经济手段对特区经济的调控作用有赖于市场的完善,这就决定了开放特区金融市场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