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正>国际上签署自贸区协定(FTA)和双边投资协定(BIT)采用负面清单模式已经有较长时间。负面清单模式由美国率先提出。1994年生效的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被认为是较早采用负面清单的FTA之一。迄今美国签订了46个双边投资协定,与20个国家签订了包含投资章节的自由贸易协定,多数采用负面清单模式。通过以上的国际协定,美国已经构建了比较完善的负面清单模式下的国际投资规则体系。  相似文献   

2.
缔结双边、多边贸易和投资协定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措施,总体上使参与国受益。截至2013年1月,向世界贸易组织通报的区域贸易协议共有546个,其中354个已实施(大多数为自由贸易协定)。几乎所有世贸组织成员都参加了一个或多个区域贸易协定。截至2011年底,国际投资协定达到3164项,其中,2833项双边投资协定(BITs)、331项“其他国际投资协定”(主要包括涵盖投资条款的自由贸易协定(FTAs)、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区域协定)。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跨国公司知识-资本模型并结合2003~2011年71个经济体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自由贸易协定(FTA)、双边投资协定(BIA)对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FTA对OFDI具有负向抑制作用;针对不同经济体、不同年份,水平型FDI、垂直型FDI的相对强弱会存在差异,进而FTA的负向投资效应也会发生变化;同时,BIA对OFDI的影响并不显著。实证结果非常稳健,它不随实证模型、计量方法以及数据来源的变化而改变。  相似文献   

4.
刘禹 《中国市场》2014,(42):15-16
经济全球化加快了各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FTA)的步伐,在此背景下,很多国家签订的FTA具有涉及领域更广泛,签订方式更灵活,加入条件更开放等特点,从而使各自在国际市场中获得更多主动。通过对我国FTA的现状与领先的FTA对比分析,可以找出问题和不足,从而针对性地优化改善我国FTA建设。  相似文献   

5.
双边投资协定(BITs)是调节与规范跨国资本流动的国际制度,在保护外商投资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探究中国双边投资协定的演进逻辑有利于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中国双边投资协定的发展分为谨慎探索、趋向自由与平衡发展三个阶段,主要特征表现为:签订时间较早,内容相对陈旧;缔约国集中在欧洲和亚洲,地区差异性明显;协议异质性显著。文章在计算中国主要双边投资协定质量指数的基础上归纳了中国双边投资协定质量特征,进一步提出了高质量推动中国双边投资协定发展的建议,包括:签订高标准的双边投资协定,为企业海外投资保驾护航;提高双边投资协定内容的灵活性,面向不同国家制定差异化策略;推动企业积极利用双边投资协定,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推进高质量双边投资协定签署与生效,促进商签更多高标准自由贸易协定。  相似文献   

6.
正作为全球吸收外商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美国一直提倡投资自由化,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法无禁止即可为",除负面清单和法律法规中明确列出的不符措施外,其他所有行业和部门都对外资开放。美国试图通过签订双边投资协定(BIT)和自由贸易协定(FTA)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其高标准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形成世界标准和惯例。一、美国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实践从国际看,对外商投资进行管理时,极少国家会出台专门的统一的负面清单。纵观美国的外商投资管理,并没有出台统一的负面清单来限制外国的投资。而且美国对外  相似文献   

7.
对近期主要WTO成员的FTA活动做一个大略的盘点就会发现,美韩FTA似乎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2007年4月1日,美国与韩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FTA)。协定能否按时生效仍取决于立法机关是否做出批准的决定。对近期主要WTO成员的FTA活动做一个大略的盘点就会发现,美韩FTA似乎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相似文献   

8.
<正> 当前,由于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世界主要贸易国均致力寻求与其他国家的联盟关系,藉以保持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欧洲共同体已成为全世界规模最大的贸易集团,而美国除已与其最大贸易伙伴加拿大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外(美加自由贸易协定于1988年1月正式签署,1989年1月1日正式生效),还于1991年6月12日起联合墨西哥与加拿大共同磋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orth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简称NAFTA)的签订,并且于1992年8月12日达成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尽管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尚待一年半以后,同时尚  相似文献   

9.
自由贸易协定真能带来世界自由贸易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忠 《国际贸易》2005,(6):32-35
自由贸易协定(FTA,Free Trade Agreement),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单独关税区、国家联盟)通过政府谈判磋商达成协议,逐步取消或消减其在贸易、投资等方面的限制措施,以实现区域内各成员间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目的;但对非协定成员国采取歧视政策,并出于  相似文献   

10.
韩国国内以朝野两党为代表的正反阵营不久前围绕韩美自由贸易协定(FTA)批准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而争论的焦点就是修改或废除FTA中的"投资者一国家争端解决机制"(ISD)条款,根源则是双方对ISD机制对韩国的影响作出了难以调和的对立性评估。对于正在迈入FTA时代和对外投资时代的中国来说,韩国国内的争论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美国和欧盟之间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于2013年6月启动谈判,这是美国推行新生代自由贸易协定的最新发展。《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设定的高标准,将会影响全球贸易体系的规则制定,并影响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中国一方面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传统自由贸易协定与新生代自由贸易协定博弈;另一方面也应积极研究并吸收新规则中的合理内容。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世界经济格局出现了一个新的潮流,即地区性贸易自由化发展非常迅速。双边自由贸协定(Free Trade Agreenlent,缩写为FTA),是就取消或降低各种贸易和投资限制而洽谈签订的协定。在FTA逐渐成为世界经贸发展的潮流,并对全球经济和政治进程正产生深远影响的环境下,广西有必要从世界格局、综合影响、发展趋势等方面全面认识FTA,以便更好地确定广西在“十一五”期间的外经贸发展思路,实施好对外开放战略。  相似文献   

13.
"我们与全球最大的市场—美国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后,与中国签署自贸协定成了重要课题。"韩国主管经济工作的副总理权五奎表示。中韩自贸协定还处于研究阶段,但签订也许指日可待。自贸协定对中国产业、企业影响如  相似文献   

14.
继智利、秘鲁和哥斯达黎加之后,哥伦比亚将是第四个寻求与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FTA)的拉美国家,5月9日哥伦比亚总统访华进一步创造了与中国签署FTA的可能性。而在亚洲,韩中日三国领导人5月13日在北京举行第五次领导人会议,并签署了投资协定,商定为争取在年内启动韩中日FTA谈判,加紧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引力模型为基础,利用1990~2011年40个与中国签订双边投资协定国家的面板数据,采用混合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签订双边投资协定对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双边投资协定的签订显著地促进了各国对中国的投资,中国与发达国家签订双边投资协定的投资促进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日本的通商政策重视以关贸总协定(GAIT)/世贸组织(WTO)为舞台的多边贸易谈判,而轻视与特定国家与地区签订自由贸易协定(FTA)等双边协议和参加地区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区域贸易自由化发展迅速。国家之间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FTA)来建立自由贸易区,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在WTO与区域贸易安排的关系方面,应遵守GATT1994第24条等条款的规定,也就是说,区域贸易应在WTO的多边框架下发展。但在实践中,FTA与WTO之间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冲突,需要进行协调。本文将就WTO与区域贸易组织争端解决管辖权的冲突与协调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WTO体制中的食品安全争端可能适用的法律规则包括GATT、《TBT协定》和《SPS协定》。虽然上述协定都可能适用于食品安全争端,但在具体案件中,则需要适用特别法优先于普通法的法律选择规则,但也并非没有例外。在最近的澳大利亚苹果案和美国禽肉措施案中,由于系争措施的技术性质,专家组和上诉机构适用了《SPS协定》予以规范。从长期来看,《SPS协定》适用于食品安全争端会成为趋势。  相似文献   

19.
随着多哈回合多边贸易进程受挫,APEC论坛进展缓慢,加上受到以美国和欧洲为中心区域经济合作的激励,近年来,亚洲国家也开始效仿欧美,积极与区域内、外国家频频签订自由贸易协定(FTA)。中国对于区域经济合作也表现得非常活跃,进展主要体现在与他国谈判并签订区域和双边自由贸易协  相似文献   

20.
欧盟与加拿大已于2014年9月达成全面经济与贸易协定(CETA),而欧盟与美国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也已经完成了第八轮的谈判。CETA与TTIP被认为是目前引领全球自由贸易协定的风向标,其中涉及的服务贸易、投资、政府采购、知识产权等内容不仅使外界将其定义为"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协定,也将影响之后的自由贸易谈判的标准制定。本文通过分析比较CETA和TTIP中涉及的政府采购的内容来探讨未来国际贸易中政府采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