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南省在中部省份中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优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区域创新能力的核心。本文从潜在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活动、技术创新产出能力和技术创新环境四方面比较了中部六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差异,指出河南省既具有潜在自主创新资源存量丰厚,企业自主创新前景广阔;R&D投入较大,活动开展广泛,创新产出能力较强,产出效益高等方面的优势,也存在投入强度不够,创新环境欠佳,政府财政支持和金融机构贷款扶持力度不够等方面的不足,并对河南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阐明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从创新环境支持能力、自主创新意识、自主创新投入能力、R&D能力、自主创新效益及综合排名这六个方面对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分析评价,揭示了"十一五"期间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状况,以及在不同方面存在的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3.
构建我国企业集团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集团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准确、科学的评价,分析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优势和不足,使企业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加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拥有重要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和自主核心技术,对于提高企业集团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和造就一批具有强大自主创新能力企业集团,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增长理论越来越强调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创新从技术到制度两方面提高生产率.产业组织理论则关注产业集中度与技术创新的相关性,如果产业集中度与技术创新有正相关关系,则可以采取政策促进产业集中度的上升,从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在我国的转型经济中,我国的企业规模和R&D投入(R&D集中度)、R&D产出(专利、技术改进和创新)的关系,我国的产业集中度(市场结构)和R&D投入(R&D集中度)、R&D产出(专利、技术改进和创新)的关系,本文将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袁建昌 《上海企业》2005,(12):32-34
创新人才的激励不足是目前制约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一大瓶颈。根据人力资本理论和产权理论,对创新人才实施产权激励能够很好地吸引和留住人才、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创新人才在企业自主创新中的重要性自主创新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最高层次。与模仿创新、合作创新相比,自主创新具有技术突破的内生性、知识  相似文献   

6.
驻马店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是基础研究投入不足,创新意识薄弱,企业缺乏技术创新人才,资金来源不足,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自主创新,创新服务体系不完善,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中介和协作网络,政府重视不够,尚未形成完整的扶持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性政策.为提高驻马店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构建人力资本支撑体系,提供政策保障和技术支持,促进企业自主创新中介服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典型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经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围绕技术能力与技术学习的相关研究,基于江苏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基本经验与对策”专题调研活动,根据45家典型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成功案例,总结出借鉴和推广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我国技术创新机制存在着技术创新主体错位、技术创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不完善、技术创新中的政府职能亟待强化等问题。构建我国技术自主创新机制应牢固确立以企业创新为主、纠正创新主体错位问题,逐步完善和优化市场环境、为自主创新提供良好的条件,强化政府在技术创新中的职能。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2000~2009年中国制造业面板数据,估计了企业R&D投入对产业创新绩效的效应。研究表明,在资本密集度较高的战略性产业中,企业R&D投入对产业创新绩效的正效应不显著;不同所有制企业的R&D投入对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是不同的,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R&D投入与产业创新绩效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更为显著;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技术自主创新支持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创新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和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技术集成对国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挑战。目前,我国国有企业与国外企业之间的技术差距正在不断拉大,以模仿性创新为主的创新方式已经不能为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长久的动力,技术自主创新活动己经成为决定国有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源泉。本文提出了国有企业技术自主创新的两种支持体系,即基于企业内部的技术自主创新支持体系和基于企业环境的技术自主创新支持体系,旨在为系统强化国有企业的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具有借鉴意义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近年,宁波市企业技术创新载体数量不断增加,R&D经费投入稳步提高,并呈现向制造业投入集中的特征,但是经费投入中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经费投入不足,发明专利比例偏低。总体来说,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宁波科技创新载体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技术创新机构规模效益递减,其总体创新效率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1.基础研究投入不足,创新意识薄弱。很多企业的负责人认为搞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是“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导致技术创新投入不足。我国企业基础研究比例明显过低,对各国不同发展阶段数据的比较,企业基础研究大约要占研究开发经费支出  相似文献   

13.
蒋蕊 《企业导报》2011,(2):158+188
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将R&D作为工业企业发展的主导力量,不断完善和提高R&D的水平。2004年到2006年河北省在大中型工业企业的R&D经费内部支出增加了83.85%,这与河北省以科技创新为理念的发展模式是相契合的。但各地区投入产出状况差异很大,这与河北自我创新的能力和能否正确选择从外部获得技术并使其与本地区的环境相融合密切相关。文中以2004年到2006年河北省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的R&D数据为基础,对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企业经济》2015,(3):137-140
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光伏产业为例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光伏产业为例,从政府R&D资助和对外开放两个层面选取指标资助和对外开放两个层面选取指标,分析这些变量对我国光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研究表明,政府R&D补助对企业盈利能力的正效应较为显著补助对企业盈利能力的正效应较为显著,对外开放和资产负债率对企业创新活动有较为显著的正效应。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通常具有较好的盈利能力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通常具有较好的盈利能力,所以企业盈利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因此因此,加大政府研发补助、扩大企业出口和保持适当的资产负债率等措施扩大企业出口和保持适当的资产负债率等措施,有利于提高光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浅析我国企业自主创新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丁勘 《上海企业》2006,(5):30-32
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作了“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的重要讲话。他特别提到要“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充分明确了企业在自主创新道路上所扮演的角色和应起的作用。企  相似文献   

16.
政府行为,R&D投入对企业创新的激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企业的诸多创新行为中,R&D活动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发挥了核心作用.现有研究表明,政府行为对企业创新有着重要的激励作用,特别是政府针对企业的R&D投入对企业创新影响更深.文章通过对我国政府R&D投入强度的综舍考察,从四个角度分析了政府R&D投入对企业R&D投入产生的交互影响,进而得出改善政府行为、促进企业创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现代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建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创新型人才在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中起着主体作用,如何对他们进行激励正成为企业管理活动的中心问题.目前我国企业对技术创新型人才的激励手段缺乏针对性,绩效期望值过高,激励方式不当,影响了技术创新型人才的科研创新效率.企业的管理者要根据技术创新型人才的特点形成一种具有针对性的相对科学合理的管理和激励机制,从而激发技术创新型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企业自主创新更需要从税收政策上提供必要的激励。政策设计的战略思路为:强化税收激励政策的战略目标;构建公平透明、有利于创新的税制环境;强化对R&D活动的直接激励;鼓励产学研合作;加强对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以及对创新型人才的税收优惠力度。  相似文献   

19.
2006年1月9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优化政策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人才环境等外部环境是推动企业成为自主创新主体的重要驱动力,也是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可靠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0.
并购获取技术的决策与实施流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研究背景 如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市场动态化的趋向、用户需求的个性化及竞争的白热化对企业的技术创新速度、创新规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技术为根基之企业必须持续地增加提升技术在其产品及作业流程上的效用,并依靠不断的技术创新与利用该创新技术,来塑造企业必要的竞争优势.然而,由于技术创新门槛越来越高,完全依靠自身创新已不现实,并且基于保持技术领先的压力和市场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采取并购的方式加快企业的技术创新速度,以获得先动优势和R&D能力,从而力求在市场上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