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李博  李芃 《价值工程》2011,30(26):123-124
我国票据市场虽然发展迅速,但相比国外票据市场,其功能还没有有效的发挥,目前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目标,应该是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化交易市场。因此,应通过增加票据种类,活跃票据市场并推动交易业务创新,进一步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发展市场中介机构等措施,以加快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有利于健全市场体系和市场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2.
从世界其他国家票据市场的发展进程来看,融资性票据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扩展了票据市场规模,促进了票据市场发展。在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过程中,融资性票据业务早已萌生并客观存在,但我国现行票据法对票据必须以真实商品交易为基础的规定,使我国融资性票据的发行难以实现,限制了票据市场的发展规模。为此,应对我国的票据法律体系加以修改和完善,承认融资性票据的合法地位,从而促进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票据融资是中小企业解决资金融通问题的一条较为有效的途径,但由于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仍不规范,还存在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小企业利用票据市场进行融资。本文从中小企业视角观察分析我国票据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经济市场化进程中,票据市场在货币市场建设中所具有的地位逐步显现,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的票据市场有了较为长足的发展。但由于我国票据市场起步晚,发育尚不成熟,一些影响票据市场健康发展的问题和风险也逐步暴露出来。  相似文献   

5.
在经历过80年代的起步发育到90年代的规范、发展,我国票据市场近年来呈现持续快速的发展趋势,票据融资功能在金融市场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票据市场成为了货币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将对我国近十年票据市场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尝试找出我国票据市场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对创新我国票据市场发展提出一些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发展票据市场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红丽  糜仲春 《价值工程》2006,25(10):166-168
票据融资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条有效途径,在具体运作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但由于我国票据市场目前仍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使票据市场的功能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本文对目前我国票据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成因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票据融资业务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票据融资业务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1994年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有关政策的鼓励,我国票据融资业务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轨道.2000年,全国票据融资16559亿元,比1999年增长90%.同时,我国票据融资业务发展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一是票据专营机构成为票据市场的组织者和造市商.继工商银行在全国率先成立票据专营机构后,其他商业银行借鉴工商银行票据业务集中经营低风险、低成本、高效率的成功经验,在很短的时间内组建起了自己的票据专业化经营机构.这些票据专营机构依托人民银行当地行的支持,票据业务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市场主角.二是票据交易价格的市场化机制已初步形成.由于票据融资业务具有的低风险和高盈利性,票据市场竞争激烈. 速发展的轨道.2000年,全国票据融资16559亿元,比1999年增长90%.同时,我国票据融资业务发展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一是票据专营机构成为票据市场的组织者和造市商.继工商银行在全国率先成立票据专营机构后,其他商业银行借鉴工商银行票据业务集中经营低风险、低成本、高效率的成功经验,在很短的时间内组建起了自己的票据专业化经营机构.这些票据专营机构依托人民银行当地行的支持,票据业务 速发展起来,成为市场主角.二是票据交易价格的市场化机制已初步形成.由于票据融资业务具有的低风险和高盈利性,票据市场竞争激烈. 速发展的轨道.2000年,全国票据融资  相似文献   

8.
票据市场是票据发行和流通的市场,企业、个人、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及其他资金需求者或供给者通过参与这一市场活动,以达到满足自己投、融资要求或调控引导市场的目的.而票据贴现市场的市场主体、市场运行客体及与市场运行密切相关的贴现利率等因素综合在一起,构成了票据贴现市场的运作机制.本文将参考西方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对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发展我国票据市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涛 《企业经济》2004,(3):158-159
票据市场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针对我国票据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关对策和建议:构建专业性票据经营机构,引入坐商制度;建立健全信用制度,加大执法力度;创新票据市场信用工具,加快票据市场的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正>一、我国商业票据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票据的信用基础薄弱,真实性查询困难由于部分企业、个人和金融机构信用差,影响了部分票据的使用和流通,从而使市场对所有票据的信用产生怀疑,即使是信用好的企业签发的票据也难以被接  相似文献   

11.
马淑华 《物流科技》2005,28(2):98-100
票据市场作为金融市场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中央银行传导货币政策,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以及企业扩大融资渠道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但是,与国际先进的票据市场发展水平相比,我国的票据市场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票据市场发展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重大意义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票据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我国票据市场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张媛媛 《中外企业家》2009,(20):109-110
票据无因性理论是当前各国票据法所通行的一项基本规则。源于社会经济生活对票据流通的需要,为促进票据流通和保障票据使用安全,对票据无因性的效力应给予深入思考。在坚持票据无因性的同时,对于其效力不及之处也不应忽视,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与完善,使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前行。  相似文献   

13.
张芮敏 《当代会计》2021,(7):125-126
在货币市场中,票据市场是与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经营发展密切相关的子市场.2016年,央行强调要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票据市场业务体系,在此背景下,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这为我国票据业务深化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票据业务作为对接实体经济支付结算和融资的工具,在企业发展、经济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票据市场是与实体经济、信贷市场和资金市场紧密联系的短期融资市场,上海票据交易所推动了我国票据市场的制度和规则建设,但较之债券,我们还需不断完善基础建设工作,其中之一就是构建票据交易利率期限结构,它将有助于丰富和优化我国人民币短期利率结构。文章概述了利率期限结构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意义,介绍了上海票据交易所的制度优势和交易所内票据市场的基本运行情况,分析了人民币市场利率期限结构的发展现状和我国商业银行对人民币短期利率的管理困境,并对建立票据交易利率曲线结构的益处进行了简要概括。  相似文献   

15.
进入新世纪后,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票据业务从无到有、由小而大发展很快,票据市场功能和市场体系日臻完善,票据融资规模迅猛扩张,票据在金融经济活动中发  相似文献   

16.
融资性票据已经成为企业筹措资金,优化融资结构和发展票据市场的迫切要求。票据融资性功能在现在票据法律制度下被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我国目前的相关法律制度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融资性票据的推行需要打破票据融资理论“瓶颈”,建立和完善票据市场配套制度,以适应融资性票据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纵观国内外票据市场发展历程,作为票据和成熟票据市场的主要功能及特征,融资性票据市场的出现是票据业务快速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融资性票据所占比重可达到70%-80%。在我国,尽管法律不允许,但出于工商企业融资、银行拓展业务和优化资产的需要,融资性票据依然以变通方式存在于商业汇票之中,并有一定市场。因此,与其一味禁止,不如疏通引导;与其任其暗箱操作,不如加强规范运作。使融资票据沿着有序、健康的轨道发展。  相似文献   

18.
程硕 《财会通讯》2009,(7):69-71
我国发展融资性票据有利于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利于完善社会信用体系,降低银行风险;有利于拓展票据市场交易工具的种类。本文论述了融资票据的特点与现状,并应用票据法上的一些基本原则对票据融资基本问题进行了阐述,就我国能否存在融资票据及票据业务创新提出了相关见解。最后针对推行融资票据所带来的风险,对票据市场建设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9.
发展有我国特色的票据专营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票据市场和票据专营机构 票据市场是以商业票据为金融工具,主要从事短期融资交易或融资业务的货币市场,它通过票据的签发、承兑、贴现、转贴现等业务把企业、商业银行、中央银行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票据市场是金融市场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传导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意图的有效市场载体。发展票据市场不仅能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而且有利于金融机构优化资产结构和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正在快速发展中已经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中成长最快的子市场之一2000年11月9日,唯一一家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的票据专营机构——中国工商银行票据营业在上海成立,各家商业银行对票据业务的重视程度明显加强,中国票据市场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快速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