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城市群、港口群和产业群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国民经济整体格局中占有重要战略地位。目前,京津冀城市群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中心城市现代化功能不足、城乡联动不足、产业分工不足、市场化水平不足、基础设施一体化不足、消费和出口作用不足等许多不利于发展的问题。未来,京津冀城市群的合作需要以区域整体功能定位及其在空间的有效分解为前提,以产业合作为主线,以市场和企业自下而上的力量为主体,进一步发挥京津冀地区的区位、资源、科技、文化等优势,以启动京津实质性合作和构建京津现代服务业中心为契机,以深化区域制造业分工为核心,以制造业集群发展为支撑,创建"繁荣看京津,实力看河北"的区域联动型产业结构,释放经济潜能,实现京津冀城市群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2.
研究背景: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提到要大力发展河北,推进京津冀共同发展.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该战略旨在通过协同的发展方式,协调京津冀区域的各个经济主体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多方面的发展差距.2016年为开局之年的国家"十三五"规划又明确指出:通过优化产业布局,来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其中河北要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转移和京津科技成果转化.衡水市作为冀中南的一个地级城市,经济总量偏小、水平不高、产业结构滞后.在国家大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衡水市全域第一次被纳入国家战略,被《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列为重要节点城市.如何精准地承接京津的产业转移,即如何科学规划,避免定位重复和承接无序竞争对于衡水市借力京津冀协同发展来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由区域目标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何实现合理的产业分工以及产业转移成为三地协同发展的重大课题。目前,京津和津冀间优势产业的重合度较高,存在严重的产业趋同,其竞争倾向较高;京冀间相似系数较低,产业差异明显,其协作倾向较强,转移产业以传统制造业为主,转移企业多为资源消耗型,转移主要集中在较近的城乡边缘区,且已进入由梯度转移为主向转变城市功能为主以及产业创新、产业分工和产业转移并行的新阶段。京津冀产业对接与转移的总体思路应以技术"进链"、企业"进群"、产业"进带"、园区"进圈"为主线,形成"项目带动、企业拉动、集群驱动、产城互动、区域联动"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的区域化、一体化发展步伐的加快,物流业同样面临着区域一体化的问题.从目前看,京津冀地区经济明显落后"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实现区域物流一体化,必将大大加快区域经济整合与协调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本文通过分析京津冀物流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为探讨京津冀实现物流的一体化寻找对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列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京津冀协同发展呈现良好开端,此外,国家和河北省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环首都贫困地区及燕山——太行山片区扶贫开发的政策措施,为环首都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本文以既是燕山——太行山片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又是河北省14个环北京县、市、区之一的丰宁满族自治县为例,通过对环首都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调研,找出制约经济发展的难点和问题,提出加快发展的对策建议,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都市圈是城市经济演化的高级空间形态,就业空间分布正是刻画区域空间结构特征的重要变量。以京津冀都市圈为例,首次利用两次经济普查的就业数据研究就业增长的空间集散特征。根据核密度分析结果确定都市圈内的京津石为一级就业中心,唐保沧张为二级就业中心,秦承廊为三级就业中心。京津冀就业的整体空间集散特征为仍在进一步集聚,且集聚特征稳定。空间统计表明:2004年和2008年京津冀都市区的重心均分布在廊坊境内,移动方向为东北向。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保定、沧州和廊坊所在的区域为京津冀都市圈的核心区,呈"东北—西南"分布模式。对比两年变化得出就业核心区范围在减小,密度在加大。分产业和行业来看,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就业分布最为均衡,第三产业分布最为集中,其中生产性服务业仍在进一步集中,而生活性服务业在扩散。  相似文献   

7.
在目前世界经济大环境和趋势下,伴随着我国的"十二五"规划和"2010-2020人才长远发展规划"的制定,加快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是迫在眉睫的了,本文在此背景下,时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较薄弱的河北省的经济如何提升问题中的最关键的人力资源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在各位有识之士研究的基础和结论上,进一步分析河北省人力资源现状和原因,从而根据当前世界形势和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在进行归类、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新时期河北省人力资源政策的新模式,供相关部门和单位制定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区域协调发展是衡量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也是在新发展阶段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近年来,中国围绕区域发展的均衡化、协调化、可持续化进行了大量探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文章以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区域为例,从四个维度选择7个指标运用变异系数法对"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的区域协调水平进行了定量分析和综合对比,并据此对"十四五"时期二者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与方向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是基于京津冀一体化的视角,对当前京津冀区域内的静脉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指出了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废弃物"回收市场分割问题、静脉产业园专业化不足的问题以及静脉产业对环境的"二次污染"问题。在此基础之上,从产业布局的优化、"二次污染"的市场化解决方案、创新政府管制机制与模式三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京津冀静脉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与思路。  相似文献   

10.
周欢 《新经济》2022,(2):54-59
京津冀区域协同战略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思想中国化实践的具体表现.经济协同与低碳协同的有机结合符合"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时代需求.京津冀地区采取发展工业互联网、建设循环型城市、推进人文现代化等措施,推动了创新动能的发展、城市群功能的完善,为我国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有效范式.  相似文献   

11.
在当下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同时制定"十二五"规划与"2010-2020年人才的长期发展规划",推进区域性经济一体化进度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出来.因而,对于京津冀协同背景下实力并不雄厚的河北省人力资本集聚机制须展开相关的研究.本论文从多个方面分析河北省人力资本集聚机制问题,从而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中的比较优势分析——以河北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秀菊  孟宪策 《生产力研究》2012,(2):116-117,137
京津冀经济圈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其发展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在京津冀经济圈中,河北省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却也是相对较弱一极。文章从比较优势理论入手,深入探讨了河北省应该如何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并以此为突破口,快速融入京津冀经济圈。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京津冀13个主要城市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测度发现,城市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保持相对稳定,金融发展水平在总体上升的基础上差距进一步扩大,13个城市在金融服务可获得性方面的差异大于金融服务使用情况方面的差异,两种作用的叠加导致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差距进一步加大。为促进普惠金融发展、实现京津冀协同,应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机遇,促进金融资源溢出到河北;加大互联网普及,以数字普惠技术缩小京津冀差距;针对重点人群普及互联网知识,以大数据征信夯实金融普惠的基础;促进金融服务形式多元化,有效发挥保险的作用;建立"京津冀普惠金融基金"和"京津冀扶贫联合担保基金",三地联动撬动扶贫资金。  相似文献   

14.
《经济师》2020,(1)
在"多中心、网络化"城市群发展的背景下,加强城市群经济联系正成为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的强大引擎。以京津冀城市群13个构成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引力模型,从城市规模划分和城市空间经济联系两个角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0年间,京津主导的"双核"式城镇体系一直是支撑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的核心格局,同时城市群整体网络密度日趋紧密,空间联系强度的地域分异特征明显,呈现"中心—外围"格局。  相似文献   

15.
京津冀地区是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中国经济发展"第三增长极"环渤海地区的核心区域,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对外开放等综合中心,发展地位举足轻重。着眼21世纪中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应重点从重构区域功能、优化城市布局、扩大生态空间、增加清洁能源供给、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等五个方面谋篇布局、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16.
《资本市场》2014,(9):27-32
<正>新制度:顶层设计有望打破行政藩篱,同时为其他城市群的制度改革树立样板。新方向:五大领域并举,基础设施和大气治理或将先行。新形态:"北京——天津——保定"或是区域形态。城市群的发展新阶段向"城市圈化"转变"城市群"(又称"城市圈"、"都市圈"),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经济较发达的中心城市为核心,与具有一定结构、功能且内在经济联系紧密的区域所形成的高度城市化的经济。从城市化发展的理论看,50%的城市化率是开启"城市圈化"发展模式的关键节点。根据诺瑟姆总结的规律,当城市化率触及50%  相似文献   

17.
协同发展的本质要义就是通过要素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协作,使整个区域经济系统由旧结构状态发展变化为新结构状态;从而实现经济要素合乎规律发展、区域内部与外部经济互惠共赢发展、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协同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客观规律。具体到实践中,就需要突破"一亩三分地的"行政区划限制,变当下的"行政区经济"为"产业区经济",走产业协同发展之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以临空产业为切入点,立足三地临空产业发展各自所面临的困境,深入探讨实现三地空港资源整合,推动三地临空产业的协同发展,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经济师》2019,(1)
河北省的高等教育资源与京津地区相比明显处于劣势,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河北省地方高校创业孵化平台建设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河北省地方高校应从更新观念提高对创业孵化平台建设的认识、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训练平台、构建协同创新的实践教育体系、建设"线上线下"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和构建河北省特色创业孵化平台等多个方面积极与京津地区开展协同合作,探索构建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创业孵化平台的新途径,助力京津冀产业的升级和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提出,为三地科技协同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文章分析了三地由于科技创新资源分布不均衡、创新成果区域间转化存在障碍、创新人才流动受制于体制约束等问题,阻碍了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效率。京津冀三地科技创新协同发展需要在认清三地科技创新优势与困境的基础上,打造京津冀一体化的科技创新体系,通过制定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实现"官产学研"合作的新典型。通过京津冀科技创新系统的协同,以建设高端人才聚集、流通工程、科技创新保障机制工程,推动大项目在天津和河北落户、推进产权交易市场建设、促进科技创新金融中心建设、积极承接北京的教育和科研的功能等发展战略,在实现创新资源的流动和创新成果的转化的同时,推动科技创新能力"均一化"发展,进而促进形成具有一定创新优势的科技创新簇群,实现京津冀科技创新水平的拔高生长。  相似文献   

20.
从国家在三十多年前首次提出环首都经济圈的概念到如今京津冀一体化的提出,环首都贫困带一直是发展之路上的"断崖",造成贫困带与京津处在"靠的很近,心却很远"的状态.目前,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已经提升到国家层面,作为一项顶层设计,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让京津冀协同成为助力环首都贫困带开展扶贫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难得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