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曹中铭 《证券导刊》2014,(37):63-63
今年堪称资本市场的“改革年”,IPO制度改革、退市制度改革以及资产重组制度改革纷纷鱼贯而出。虽然步入“改革年”,但制度改革显然不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纵观此轮新股热,有几个方面值得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2.
2014年IPO重启还不到两周,证监会就两度踩下“急刹车”。继1月10日宣布暂缓IP0直至3月份之后,1月12日证监会宣布加强新股发行监管,随后5家公司宣布暂缓IPO。由于新股上市被认为会引发股市的“失血效应”,A股市场一直存在“恐新症”,而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3.
魏静 《证券导刊》2014,(8):59-59
三因素导致新股不败 2014年伊始IPO开闸,新股也迅速成为市场中最炙手可热的板块。截至上周二,已经上市的45只新股无一“破发”,打新投资者全部实现正收益。更值得关注的是,除纽威股份(603699)目前跌破上市首日收盘价外,其余44只新股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部分个股的炒新收益甚至已经翻倍。  相似文献   

4.
5.
王祥胜 《理财》2012,(3):25
新股发行是证券市场上的一项常规业务,所引发出来的“新股不败”、认购新股保赚不赔的现象,让很多投资者特别是散户投资者在没有深入研究的情况下,盲目偏爱打新股、炒新股,造成新股发行在A股市场受到特殊追捧。  相似文献   

6.
引言 1.较准确的预测出新股上市的价位,将有助于市场投资者理智的控制自己对上市新股的投资行为,最大限度的规避市场风险。对于上市公司来说,预测公司股票上市价位有助于判断股票发行价的制定是否合理。  相似文献   

7.
肖玉航 《证券导刊》2014,(28):58-58
截至上周末,恢复新股上市的首批9只新股上演了清一色的“秒停”、“盘中停牌”、后续再连续涨停、低换手等爆炒一景,44%成为新股上市首日投资者热议与敏感的一个数字。对于此现象,笔者认为,始于二级市场股票市场价源头的新股炒作,有可能在累积风险后引发后续A股市场的危机。  相似文献   

8.
王紫 《中国金融家》2011,(11):118-119
“打新”是不少投资者喜爱的一种投资股票的方式,新股一直以来是二级市场上交易最为活跃的品种。由于投资者对新股的热情,A股市场一度有“新股不败”的说法。即便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一路下挫的A股市场,投资者对于打新依旧乐此不疲。然而今年以来,伴随着整个大盘走势的震荡下移,新段的表现平平淡淡,大新行情已经明显开始退却。  相似文献   

9.
本文借鉴IPO已有的研究成果,分别对上海A股、香港H股的新股初始收益率进行了实证研究,探讨了企业选择A股或H股发行上市所导致的两个市场的不同反应及其真正动因。实证结果表明,上海A股市场较香港H股市场具有更高的新股初始收益率,但呈逐年递减趋势;A股市场的新股初始收益率与中签率、发行价、上市首日开盘价、上市首日换手率显著相关,而H股市场的新股初始收益率则与净利润增长率、香港恒生指数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屈绍辉 《证券导刊》2014,(18):59-59
闻IPO变色,不知从何时起IPO变成了A股市场的烫手山芋碰不得,任何行为只要沾上新股、惹上IPO,市场就会恐慌。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取2007年、2008年、2010年沪深两市527个A股IPO样本,计算不同时期IPO的等权平均、流通市值加权平均超常收益率,评价IPO的长期市场表现,从而对新股的投资决策给予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有必要端正对待新股炒作的态度,抛弃一些人对待新股炒作的偏见。目前的A股市场上,有那么部分少数人,他们见不得新股炒作,好象只有新股上市遭到冷落,遭到破发,他们才高兴。所以每当面对新股炒作时,他们总是建议要提高新股发行价格,以此来增加新股炒作的风险,达到压制新股炒作的目的。这种建议的本质就是让发行人最大化圈钱,而给市场留下最大化的投资风险。  相似文献   

13.
对于市场的普遍炒新热潮,投资者保持一份谨慎无疑是必要的。当你将一只只新股都看成是“肥肉”时,或许你吃进去的只是“骨买”,并最终会为之付出代价。  相似文献   

14.
尽管深交所多次提醒投资者需在纷繁的市场信息中明辨是非,认清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但IPO重启以来,新股上市首日被爆炒的景象依然不减,与此同时,盲目追高“打新”者被套的教训也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5.
新股发行机制、投资者乐观情绪与IPO高抑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定价格、累计投标询价和拍卖发行机制下的IPO抑价模型可解释我国新股发行市场长期存在的高抑价现象:散户投资者对新股发行的乐观情绪会推高二级市场的IPO交易价格,但却不能在IPO发行定价中得到完全体现。单纯通过变革新股发行机制并不能够从根本上抑制IPO高抑价产生,只有疏导散户投资者的乐观情绪才能彻底解决IPO高抑价问题,权宜之策是将散户投资者的乐观情绪嵌入IPO发行定价之中以消除IPO高抑价现象,允许散户投资者参与询价可以有效缓解这一现象,且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6.
固定价格、累计投标询价和拍卖发行机制下的IPO抑价模型可解释我国新股发行市场长期存在的高抑价现象:散户投资者对新股发行的乐观情绪会推高二级市场的IPO交易价格,但却不能在IPO发行定价中得到完全体现。单纯通过变革新股发行机制并不能够从根本上抑制IPO高抑价产生,只有疏导散户投资者的乐观情绪才能彻底解决IPO高抑价问题,权宜之策是将散户投资者的乐观情绪嵌入IPO发行定价之中以消除IPO高抑价现象,允许散户投资者参与询价可以有效缓解这一现象,且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7.
秦岐 《中国金融家》2014,(9):126-127
控制发行价格、发行频率等制度限令,直接增加了新股的稀缺性。由于发行市盈率低于行业水平,以往饱受诟病的新股发行环节高价现象,已经演变为次新股上市后的非理性炒作。 在A股市场,不少股民乐于听“故事”来决定自己的投资,而“打新”是一个充满故事的话题。历经一幕幕让人瞠目结舌的演绎,伴随市场内外愈发激烈的质疑,夹杂着投资者羡幕嫉妒恨的矛盾心情,“新股不败”的故事不断地重复着、重复着,直至走向神坛,成为A股市场的一个“神话”。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上市公司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之后产生了大规模、群发性的变更募资投向行为。在1993年—2009年的17年间,中国股票市场上累计有533家上市公司变更过IPO募资投向,占上市公司总数的46.59%;中国股票市场累计发生变更847家次,平均每年变更50家次;变更总金额达到1030亿元,占股市17年IPO募资总额的12.38%。  相似文献   

19.
今年6月IPO重启以来,打新和炒新再次成为股市的热门话题.在新股上市首日及随后交易中,仍有个别投资者通过大笔申报、连续申报、高价申报等手段拉抬股价,诱导其他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跟风介入,造成股价大幅波动,从中谋取不当利益,已成为新股上市首日过度炒作的主要风险.  相似文献   

20.
本次新股发行制度改革,除带有挤压股市泡沫的长远诉求之外,无疑还有着鼓舞投资者信心以及为新一轮IPO重启呐喊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