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梳理了普惠金融理念的起源以及各方对普惠金融的定义。在发展普惠金融过程中,我国不断探索,形成了一系列适合我国的方法和模式,如开展普惠金融区域试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数字金融发展、引导金融机构助力普惠金融发展等。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成效显著,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都得到了有效提升,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下一步,我们要坚持商业可持续原则,增强普惠金融工作合力,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同时,我们要加强消费者保护和教育,强化风险防控,守住安全底线。  相似文献   

2.
普惠金融同时具有共享性和商业可持续性双重特征,在传统金融体制下,制约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的主要瓶颈是商业可持续性。互联网金融具有普惠金融和微金融的属性,能够实现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向"弱势群体"或草根阶层提供多样化金融服务的目标。互联网金融有望为中国普惠金融创造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然而在鼓励和促进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同时也要对P2P等互联网金融业务加强监管,实现风险可控基础上的业务创新。  相似文献   

3.
普惠金融是一项意义深远、势在必行的发展战略。发展普惠金融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意义可谓重大而深远。过去几年,普惠金融在我国的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实践看,普惠金融服务还不均衡,相关体系也不健全,以及商业可持续性也尚待提高,因此需要尽快采取相应对策,促进我国普惠金融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依托以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为代表的新金融业态模式创新作为切入点,形成"政府主导、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主动参与、全民普惠金融理念和风险意识培植"相契合的方式,来解决传统普惠金融实践过程中暴露的"短板"问题是我国发展普惠金融的必由之路。具体操作上,需要在政府主导普惠金融体系顶层设计的基础上,依靠法律法规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的建设及其内容的细化和可操作化为突破口,来营造普惠金融发展的良好金融生态环境;依托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等为代表的新金融业态发展带来的模式变革和创新,来激发金融机构自身比较优势的发挥,渠道的拓展和产品、服务等方式的创新,去主动对接普惠金融发展的机遇;通过对全民普惠金融理念和风险意识的培植,激发全员主动参与普惠金融实践的活力。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将“发展普惠金融”列为党的纲领性文件。现阶段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难点在于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过高。互联网金融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交易成本、扩大覆盖范围、拓展金融服务边界等四个渠道,促进普惠金融的创新和发展。未来进一步做好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普惠金融,应该探索商业可持续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持续推进信贷技术创新以及做好系统性风险的防控。  相似文献   

6.
杨光 《征信》2015,(2):21-24
互联网金融让大众可以在信息相对对称中自由、平等地获取金融服务,逐步实现金融的普惠性。从互联网金融和普惠金融的基本特征和理念出发,分析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找出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的结合点,提出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普惠金融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王蓉 《南方金融》2023,(3):66-79
普惠金融致力于减少金融排斥,被赋予向弱势群体提供发展资源与机会、增加收入来源,进而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的功能。本文首先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经典论述和“以人民为中心”的金融思想,并参考西方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学说,探寻普惠金融调节收入分配的逻辑起点;其次,从初次分配、再次分配及第三次分配视角,分析普惠金融调节收入分配的具体机制;再次,从处理好公平和效率关系视角,论述影响普惠金融发挥调节收入分配功能的四个方面关键问题,即普惠金融发展中的包容性与排他性之辩、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之辩、利率上限与商业可持续之辩以及规模与合规之辩;最后,就进一步发挥普惠金融调节收入分配功能、促进实现共同富裕提出对策建议:一是继续完善差异化的普惠金融供给体系,覆盖各个方面的客户群体,减少金融排斥,将金融资源配置到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各个环节;二是构建和谐有效的普惠金融需求体系,甄选有效的普惠金融服务对象,避免普惠金融资源的无效或低效配置;三是完善促进普惠金融可持续、规范发展的生态环境,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普惠金融服务价格下行,坚持“持牌经营”原则,严格金融机构准入,落实普惠金融业务差异化监管。  相似文献   

8.
普惠金融的理念与理论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文化文明,普惠金融的发展理念、最高宗旨与终极目标同中国国家最新发展理念高度契合。本文提出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金融同资本化下的金融同中有异、异中有同,重点阐述普惠金融作为一种共享的金融发展方式,如何与中国国家最新发展理念的创新与共享相契合,同时指出了普惠金融的未来政策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商业可持续原则是普惠金融的一项基本原则,分析普惠金融投入产出水平及效率,对于提供更为精准有效的普惠金融服务显得尤为必要。本文以安徽省为例,参照中国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基于DEA方法分析普惠金融投入产出水平和效率,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推进全省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难点在于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过高.互联网金融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交易成本、扩大覆盖范围、拓展金融服务边界等四个渠道,促进普惠金融的创新和发展.未来进一步做好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普惠金融,应该探索商业可持续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持续推进信贷技术创新以及做好系统性风险的防控.  相似文献   

11.
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技术创新提供成本低、效率高、覆盖广的金融服务,可以有效解决商业可持续问题,为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带来新的解决方案,助力农忖经济发展。当前,数字普惠金融在全球范围蓬勃发展,深入分析并借鉴国际经验,对我国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农村金融全覆盖,必须树立普惠金融理念、优先拟定普惠金融发展政策.目前我国普惠金融缺乏总体制度设计、金融机构对农村渗透性不足、片面追求覆盖率而金融资源使用效率低下、风险防控及成本因素制约了微型金融设立进程,从而使得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处于国际较低水平.为此必须做好农村普惠金融制度创新的顶层设计,实施普惠金融发展的层级推进战略、落实多重覆盖,同时注意风险的防范.  相似文献   

13.
普惠金融这一理念在近几年来备受关注,本文以天津市作为研究对象,构建天津市普惠金融指数并对天津市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作简要分析,建立回归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存贷款情况和股票交易情况和普惠金融的发展有显著的联系.总结实证研究的结果后,本文从金融角度对天津市的普惠金融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的出现,颠覆了传统金融的理念,推动了普惠金融的迅速发展。农村普惠金融以服务广大低收入及贫困人口为目标,而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与金融相融合也为农村普惠金融带来发展机遇。因此,本文将探讨"互联网+"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城镇居民商业养老保险参与程度的影响,本文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金融指数,运用Probit、Tobit模型进行基准回归,并分别使用主客观金融素养作为中介变量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与家庭养老保险参与存在直接显著的正向关系,同时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提升居民的主客观金融素养水平来提升家庭养老保险参与的可能性。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在东部和西部地区能够正向影响城镇居民商业养老保险参与,且西部地区最为显著;客观金融素养的中介效应占比大于主观金融素养。基于此,西部地区应推广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提升居民金融知识普及和关注程度,以更好地促进商业养老保险市场发展,满足居民的养老保障需求。  相似文献   

16.
《金卡工程》2014,(10):7-8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将普惠金融写进了中央文件,可以说一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金融企业,乃至相关领域都在建立普惠金融理念,完善普惠金融体系,创新普惠金融产品。什么是普惠金融呢?普惠金融其实是一个舶来品,是联合国在2005年宣传小额信贷的时候提出的一个概念,后来被各国广泛采用,并赋予了更丰富的一些内容。它是指通过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将金融服务扩展到欠发达地区或者是低收入人群去,换句话说,就是  相似文献   

17.
郭萍 《金融与市场》2023,(11):34-41
普惠及绿色金融是中国金融改革的一个关键方向,在推动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各自深入开展的同时,中央强调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还要“融合发展”。本文从理论角度梳理县域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相融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运用熵权topsis法对山西省90个县(市)普惠金融、绿色金融以及绿色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与评价,结果表明:近几年县域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增长缓慢,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单独推动具有局限性,绿色普惠金融的目的在于引导长尾群体和优势群体平衡发展。最后,从融合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激励机制、建立多元化县域绿色普惠金融市场、探索建立绿色普惠金融试点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普惠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普惠金融概念得到了广泛普及。本文将对普惠金融的起源、发展沿革及国际上的先进理念和良好做法进行专题研究,以期为我国更好地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人人贷统计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网络借贷模式异化对普惠金融发展影响是复杂的,并非简单促进或抑制。网络借贷原始模式在金融服务覆盖率和交易效率上优势显著。短期内,模式异化能更好地控制信用风险和提高借款成功率;在长期发展中,模式异化与普惠金融理念相悖,网络借贷机构逐渐呈现出客户选择的偏好,是典型的普惠金融机构使命漂移,最终向传统金融模式趋同。以发展普惠金融为目的,网络借贷机构应在商业可持续的基础上回归纯信息中介模式。  相似文献   

20.
李柯楠  陈海盛  应瑛 《征信》2021,39(6):22-29
基于2012-2018年284个地级市与92家城市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分别检验商业信用环境对数字普惠金融信贷、传统金融信贷规模和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表明:商业信用环境的优化能够有效增加地区城商行的信贷规模,也会对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产生正向影响;商业信用环境改善不仅直接影响区域创新产出,还会通过影响金融信贷规模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