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聚美优品正式挂牌上市,其创始人陈欧的个人财富达到了15亿美元,而这一切仅用了4年时间.从2010年3月创立于北京到成功上市,充分的说明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本文从此出发,借鉴聚美优品上市的成功经验分析企业要想可持续发展应具备的各种要素及经营措施.以达到企业生存、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金主     
《理财》2016,(4):6
聚美优品陈欧遭遇信用危机毕业于"创业名门"斯坦福大学,以一则"我为自己代言"广告进入公众视野的聚美优品CEO陈欧,曾经是集帅气、阳光、正能量于一身的青年代表,如今因聚美优品私有化价格问题,成为中小股东控诉的众矢之的。其实,在股价低迷时选择私有化的中概股并不少见,但像聚美优品这样面临大规模中小股东集体抵制和抗议,甚至机构投资者加入的在国内尚属首次。而一向高调宣传的陈欧在此事上始终保持缄默,回避投资者质疑,让公司形象跌至谷底。  相似文献   

3.
吕晶晶 《金融博览》2014,(14):60-62
5月16日,国内知名化妆品电商网站聚美优品在美国纽约交易所挂牌上市,开盘报价27.25美元,较发行价22美元上涨23.86%;截至收盘聚美优品报收24.18美元,较发行价上涨9.91%,市值约34.33亿美元.而这一切仅仅只用了4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4.
京东商城、聚美优品在海外敲响上市钟声的一刻,其背后的投资人也一同风光登场。聚美优品成功上市,天使投资人徐小平获600倍回报。同样,今日资本存京东身上守了8年,也获得了超过100倍的回报。上述两个例子近期已经被炒得沸沸扬扬,投资同报率令不少人艳羡。这两家走的都是股权众筹的路子,即投资者通过出资入股公司,以获得未来收益。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中国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中国企业已经不仅仅满足中国市场,特别是2000年后美国互联网的井喷式发展催生着中国企业向海外资本市场进军的梦想,中国企业在国外的发展蒸蒸日上。但美好总是短暂的,仅仅在2015年多达32家中概股宣布私有化,中概股大有集体从美股出逃的架势。2016年,聚美优品宣布私有化方案。聚美优品的退市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讨论,而其以IPO价格32%的私有化方案更是引发了部分公众股东的不满和质疑,一时间舆论铺天盖地,争议不断。聚美优品为何要进行私有化?为何符合法定程序的私有化退市唯独聚美优品的风波这么大?聚美优品的私有化又将如何进行?本案例通过对中概股纷纷退出美股市场,来探究影响聚美优品私有化进程的深层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2月24日,P2P网络投融资平台积木盒子上线5个多月后宣布获得银泰资本千万美元A轮融资,银泰资本目前在中国投资有聚美优品、宜搜手机搜索等公司。本期《投资与理财》对话积木盒子创始人董俊,谈谈他对这个新兴行业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即使软通动力近期不能如期上市.对公司的发展规划也不会造成很大影响。”谈到公司的上市,38岁的黄显勇依然显得波澜不惊。  相似文献   

8.
近日,胡润百富排行榜发布了“2008至尚优品——中国千万富豪品牌倾向调查”.卡地亚珠宝获得“最受青睐的珠宝品牌”殊荣。这也是该品牌连续第四次获得此项奖项。  相似文献   

9.
近来,中国西电上市,在开盘7分钟后就跌破了每股7.6元的发行价,创出了多年来沪深股市新股上市后的最快“破发”记录。虽然其后有所反弹,但是总体上维持了一种弱势运行的格局。另外,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出现“破发”的新股基本上都是大盘股,中小市值的品种很少“破发”。但是,现在的情况却不同以往,新近上市的创业板股票新辉车模等也都“破发”了。可以说,新股“破发”已经成为时下市场的一种常态。  相似文献   

10.
王祥胜 《理财》2012,(9):24-25
2011年无疑是中国概念股的“炼狱”之年。自2011年3月开始,以浑水、香橼为代表的外国做空机构。频频针对涉嫌造假的中国在美上市企业发布亦真亦假的调查报告。面对这些借做空牟利的神秘机构的攻击.多数“中招”的在美上市企业罕有招架之力。那些“败走麦城”的中概股,股价暴跌甚至被停牌。除几十家企业被迫退市外。据不完全统计的数字显示,截至2012年6月.有38家中概股股价已不足1美元。根据“1美元退市规则”,今年上半年就有十余家股价萎靡的中概股企业收到了退市警告。  相似文献   

11.
为吸引更多外国公司到美国上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做出决定,将放宽对外国上市公司从美国证券市场退市的限制,力图增加外国企业在美国上市的兴趣,并缓解华尔街对股市监管过于严厉的指责。有分析人士猜测,这也许是美监管部门要为“萨-奥法案”“动手术”的先兆。  相似文献   

12.
尉敏 《新理财》2006,(4):19-22
2002年中国电信完成分拆重组后.面对“911”事件后全球资本市场持续走低的状况,在香港、纽约两地成功挂牌上市.经过2003年和2004年两次收购,实现了既定的“整体上市、分步实施”的战略部署.获得了国际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和普遍认可。2003年和2004年,中国电信连续两年被《财富》杂志评为“世界最受赞赏企业”。中国电信取得的一系列骄人业绩离不开其卓越的财务管理,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兼总会计师吴安迪女士。  相似文献   

13.
宗禾 《金融博览》2010,(17):64-65
2010年8月18日,备受关注的中国光大银行在上交所正式挂牌交易。从披露招股书到挂牌上市,历时仅仅28天,光大银行创造了A股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最短记录。在正式挂牌后.此次上市的掌舵者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感慨到.“五月花号终于靠岸”。  相似文献   

14.
世间的一切事物,都在“变”与“不变”中发展着、进步着,银行业也是如此。“一卡在手通天下,瞬时结算一柜通”.说明变化之快;“网上银行进万家,‘掌上银行’随身行”.说明变化之广;“理财产品高收益.代理业务实惠多”,说明变化之实;“结构转型创精品,银行上市更规范”,说明变化之美。  相似文献   

15.
几经周折的天威英利.终于走出了泥潭.将于6月初在纽交所挂牌上市。 天威英利.作为中国光伏产业的领头羊.相比于光伏龙头无锡尚德来说.其海外重组上市只能用“坎坷曲折”来形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控股子公司”,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便预示着天威英利的海外上市不会那样的顺风顺水。天威英利几乎将所有中国资本故事均一一演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天威英利海外上市的过程,掺透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主要思路。[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佟岩  孙绪才 《理财》2005,(2):24-26
2001年1月,上市公司粤美的(000527)中代表政府的第一大股东——顺德市美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的控股”)将其所持粤美的法人股7245.0331万股转让给代表公司管理层的顺德市美托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托投资”),转让股份占粤美的股本总额的14.94%.转让价格为每股5元。股份转让后,政府控股公司退居为粤美的第三大法人股东;而美托投资成为第一大法人股东,粤美的管理层收购成功、被人们称为我国“第一例成功的MBO”。  相似文献   

17.
玉仆 《理财》2006,(4):1-1
近几年来,中国企业到海外上市的热情一直不减。尤其是自2004年以来,在海外上市的国内企业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融资规模上都远远超过以前。另据一些业内人士预测,在未来10 年内,我国还将有上千家企业“出海”。中国企业“聚洋财”的热潮也引起了全球资本市场的关注,在海外上市的中国概念股票受到投资者的追捧,全球各大证券交易所也在自身利益的驱动下,纷纷来华游说,邀请中国优秀企业到海外上市融资,“出海聚洋财”。  相似文献   

18.
孙诚  宪彬  陈娟 《现代金融》2008,(9):41-42
目前.农业银行正按照国务院提出的“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十六字方针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工作,而服务“三农”是农行深化改革、实现上市必须要解决的首要课题.为此.农行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胜出.必须要按照服务“三农”的发展定位.积极推行“蓝海”战略,突出发挥好农行的县域商业金融主渠道作用。本文试就农行如何在未来的县域商业金融竞争中获得比较优势,浅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刘扬 《投资与合作》2007,(11):46-46
2007年8月10日西部材料上市,以目前的市值估算,深创投的投资回报达50倍左右;2007年初投资的三诺电子经过半年就打开了韩国的资本市场.成为第一家在韩国上市的中国企业.上市后一路受到韩国投资者的追捧.连续十二个涨停板,并创造了韩交所的奇迹。这仅仅是深创投良好业绩的“沧海一粟”,其投资的远望谷、科陆电子、[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余应敏  项纯  孟玥 《新理财》2014,(2):44-46
近年来,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股(下称中概股)频遭恶意做空,导致股价暴跌甚至退市,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遭遇空前诚信危机,大部分中国概念股受到牵连,使不少“中国溢价”演变为“中国折价”,并导致中国公司赴美上市融资之路变得愈趋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