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所得税法税法是基于不同目的、遵循不同原则分别制定的,二者在收入与费用的确认原则、资产与负债的计量标准等诸方面存在着一定区别,导致企业一定期间按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确认的会计利润往往不等于按企业所得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企业计算各期所得税时必须将税前会计利润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  相似文献   

2.
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核算,由于会计与税法在收益、费用或损失的确认和计量原则方面的不同,导致按照会计准则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所得之间存在差异。所得税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及所得税在报表中的列示等问题,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所得税跨期摊配是所得税会计处理的一种方法 ,它主要用于处理税前帐面收益和应税收益之间的暂时性差异。一、税前帐面收益与应税收益的差异——暂时性差异及永久性差异财务会计遵循财务会计准则确定税前帐面收益 ,进而确认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而纳税申报必须遵循税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应税收益 ,进而确认当期的应付所得税。由于财务会计准则和税法有关收入、成本、费用、利得和损失确认的规定不尽相同 ,致使税前帐面收益与应税收益之间几乎必然发生差异 ,因而使企业某一时期的所得税费用和应付所得税不同。税前帐面收益与应税收益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初宜红 《山东经济》2006,22(4):42-44
会计和税收角度不同,税法确认的应纳税所得额与会计确认的税前会计利润产生差异,从而对企业的所得税负产生影响。资本公积是企业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是投资者或其他人投入的,不构成注册资本的部分。站在税收的角度上,资本公积的有些内容应属于收入的组成部分,应并入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中调整当期的应交所得税。本文通过对资本公积有关项目的分析,分清不同项目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这对正确地核算所得税费用和确认企业的所有者权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所得税会计相关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企业经营范围的扩大,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不同,对所得税会计会产生重要影响。会计制度与税法在收益、费用或损失的确认和计量原则方面的不同,而导致按照会计制度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税所得之间存在差异,企业缴纳所得税时需要进行纳税调整。  相似文献   

6.
李健 《中国经贸》2009,(4):75-75
随着会计制度和所得税制度的改革,在会计制度和所得税制度相对独立的条件下,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日趋扩大。本文结合调整应纳税所得额谈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7.
会计经历了其重心从资产负债观到收入费用观、再到资产负债观的转换过程。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明确指出所得税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的确认则是关键所在。根据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影响,暂时性差异也分为两种形式: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新准则规定企业应在资产类科目中设置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核算企业由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及按能够结转后期的尚可抵扣的亏损和税款抵减的未来应税利润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在负债类科目中设置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核算企业由于应税暂时性差异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相似文献   

8.
所得税会计准则与实务的比较薛许军一、有关国家所得税会计准则与实务的比较由于税法和会计准则的目标不尽一致,因此按税法要求确认计量的应税收益和按会计准则要求确认计量的会计收益之间存在着计税差异,要调整这种差异,协调会计与税收的关系,就必须建立所得税会计。...  相似文献   

9.
刘莉莉 《辽宁经济》2014,(11):70-71
交易性金融资产会计处理依从于会计准则,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要依从于税法,从而在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产生差异,本文通过实例对两者之间的差异对应纳税所得额产生的影响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以下简称“税法”)有关规定:纳税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其会计处理办法同国家有关税收的规定有抵触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税收的规定计算纳税。因此就会出现企业税前会计利润总额(以下简称“会计利润”)同税法计算的纳税所得发生差异。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实际工作中,大多数企业对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是按税法规定计算出应交所得税,同时按照相同的数额确认所得税费用,即采用应付税款法.本文将解读新准则,剖析新准则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完善我国所得税会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一、新所得税会计准则确认与计量的变化1、内容解析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2006)文件的规定,企业在所得税会计的处理方法上应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Balance sheet approach),而非旧准则中的应付税款法或纳税影响会计法.该方法充分体现了"资产负债表观",是对国际会计准则及惯例的尊崇,它通过比较以企业会计准则和现行税法所确定的资产、负债科目余额,来对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加以确认,并在此基础上计算所产生的所得税费用.  相似文献   

13.
所得税会计是研究如何处理按照会计制度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税所得之间差异的理论和方法。税前会计利润是一个会计核算概念,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的财务成果,而应税所得是一个税收概念,是根据企业所得税法按一定标准确定的。所得税会计就是研究这两者之间如何进行最佳、最合理结合的问题的。正确运用好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应从三个方面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14.
一、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确认范围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规定,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交易事项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商誉的初始确认;二是同时具有不是企业合并交易,且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或可抵扣亏损)特征的交易中产生的资产或负债;  相似文献   

15.
现行所得税会计准则中规定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我国传统所得税会计核算的方法(即应付税款法、递延法及利润表债务法),在所得税费用确认计量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的产生根本在于会计理念的变化.只有准确把握会计理念,才能正确核算所得税费用.文章正是基于会计准则制定观念已由收入费用观转向资产负债观,所得税费用的分摊观念已由无跨期分摊观转向跨期分摊观展开论述,以帮助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会计理念,准确把握所得税会计的核算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新会计准则下递延所得税如何确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会计准则的执行,在国际趋同理念的影响下,财务报告的观点由原来的收益观向资产负债观过渡,交易事项基本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计量,而税法是以历史成本进行计量的。由此产生了会计与税法的差异,这种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在会计上要通过递延所得税来进行确认。新会计准则之所以要确认递延所得税是由于从资产负债观的角度来讲,  相似文献   

17.
收入是企业的一个核心概念,收入的确认和计量一方面影响企业利润的计算,另一方面也影响企业税金的计算(如增值税、所得税等)。但是,企业会计准则中的收入要素和我国税法中的计税收入是两个不完全相同的概念,二者在概念、确认条件、计量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以会计准则和所得税法为依据,重点对商品销售收入的处理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为实际的会计处理、税务处理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8.
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异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要确定所得税费用,必需掌握影响暂时性差异的项目。  相似文献   

19.
一、递延税款的形成企业会计核算应遵循一般会计原则,其利润的计算是根据收入、费用的确认、计算及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计算得出的。其目的是准确反映企业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变动的全貌,为报表使用者提供真实信息。所得税是以课税为目的,遵循税收法律规定,对企业的经营所得以及其他所得进行征税,计算确定企业的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由于会计与税收对损益计算或纳税所得计算的目的不同,对于收入、费用、利润、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确认与计算方法亦不同。所以按照会计方法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或亏损)与按照税收法规规定…  相似文献   

20.
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异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要确定所得税费用,必需掌握影响暂时性差异的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