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一个国家的劳动力就业规模是与该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与之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组合形式,与人口总量的变化相关联的.我国农村出现大量劳动力过剩不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以往长期隐蔽于农村社会各种劳动要素相互交织作用的结果.本文从劳动力结构以及剩余劳动力的产生出发,探讨了造成我国农村劳动力过剩的三方面因素,综合分析了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影响,以及在农村人口不断增长的环境下农村剩余劳动力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一个国家的劳动力就业规模是与该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与之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组合形式,与人口总量的变化相关联的。我国农村出现大量劳动力过剩不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以往长期隐蔽于农村社会各种劳动要素相互交织作用的结果。本文从劳动力结构以及剩余劳动力的产生出发,探讨了造成我国农村劳动力过剩的三方面因素,综合分析了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影响,以及在农村人口不断增长的环境下农村剩余劳动力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关于国民收入构成问题国民收入是社会经济统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综合指标,它克服了总产值指标关于劳动对象重复计算的弊端,能较全面地、准确地反映社会生产的发展速度,规模,部门结构和水平,反映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反映国家建设(积累)和人民生活(消费)的比例关系。国民收入的不断增长是励行增产节约的结果,既表现为社会生产的发展,又表现为物质消耗的节约。有利于把速度与效益统一起来,有利于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和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国民收入又称国民所得,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通常指一年)内,由物质生产部门生产的产品价值扣除用来补偿已经消耗掉生产资料价值所余部分就是国民收入。国民收  相似文献   

4.
国民收入问题,在经济问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国民收入的计算问题,便一直是经济统计中的主要问题之一。国民收入是反映社会再生产全部过程和最终结果的综合性经济指标;国民收入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指标、集中地表现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国家经济力量的增强,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扩大再生产积累的增长和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等情  相似文献   

5.
质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规定性,包括基本质和非基本质。在事物发展过程中,非基本质的发展可能妨碍基本质的实现。事物的质量就是事物表现出的属性与人们所认同的事物的基本质的符合程度。经济的基本质是向人们、首先是向最广大的劳动者提供物质生活资料的活动过程。经济发展的质量是指经济活动实现这一基本质的程度。经济发展质量直接受到社会生产关系的影响,只有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下的经济发展才与经济发展质量要求相一致。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质量要求和表现内容各不相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实现这一要求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从技术基础、部门功能和比例、国家和政府作用、振兴农业基础及转变消费方式等多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的国民经济指标体系中,反映经济发展规模和水平的综合指标有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等项。其中哪一个能比较实在、比较准确反映社会再生产的速度、比例和效果呢?我认为以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尤其是以再生产理论为基础的国民收入指标,应成为完善的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的中心。国民收入是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一个科学范畴。这个指标的概念是:国民收入是社会总产值的一个组成部份,是社会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总量。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物质生产的总成果是社会总产值,扣除了物质消耗以后余下的部份就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的实物表  相似文献   

7.
在任何社会生产中,必然发生两方面的物质关系。一方面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即人们进行劳动,“为了人类的需要而占有自然物”,以解决人类生存所需要的物质资料问题。这是人们从自然界获取物质利益的关系。人们在生产斗争中不断提高生产力,归根到底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物质利益。另一方面,人们在生产中总要形成一定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经济关系实质上就是人们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恩格斯指出:“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在没有阶级对立的社会中,生产关系首先是劳动人民内部的物质利益关系,这是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关系。在存在阶级剥削的社会中,生产关系首先表现为阶级关系,即不同阶级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剥削阶级无偿地占有劳动者的剩余劳动、剩余产品或剩余价值,都是对劳动者的物质利益的侵占和损害。因而剥削阶级同被剥削阶级的物质利益是根本对立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人力资本跨部门流动引入带外部性的UzawaLucas模型,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持续不断地从物质生产部门转移到教育部门一定可以加快人力资本的积累速度;然而,快速的人力资本积累不一定都能促进经济增长、也不一定都能提升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因此,政府发展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应当和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宜。  相似文献   

9.
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与加快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3年我国采用了新的企业规模标准,提高了中小企业界定标准。中小企业界定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因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对中小企业界定的标准也是不相同的;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也是不相同的。总的趋势是,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国家,其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就越高;同一个国家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界定标准也会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并随之调整了中小企业界定标准,是很必要和适时的。  相似文献   

10.
<正> 纵观人类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历史,不同的时代科技与经济的关系会表现出不同的形式,相应地,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模式也存在一个演变的问题。历史实践也表明:不同的科技与经济结合模式关系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进程、规模和水平。因此,研究现代科技与经济结合模式的演变及其趋势,已成为目前理论界及实践界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的变化首先表现在技术进步上,生产力的发展带来生产关系的变革,从而形成新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作为继原始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后的新经济形态,其产生与发展必然符合这一理论逻辑.基于这一数字经济发展的理论逻辑,从数字生产(环节)关系、数字交换关系、数字分配关系、数字消费关系对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现实路径展开分析更符合马克思的理论逻辑.数字生产力与数字生产关系的不协调发展是当前制约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根源,数字生产(环节)关系、数字交换关系、数字分配关系和数字消费关系中存在的突出矛盾构成了制约我国数字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破除制约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瓶颈:加速数字技术自主创新,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完善数字劳动相关法律法规;促进数字分配更为公平,缩小我国数字鸿沟;破除数字交换的数据孤岛与数据烟囱现象;拓展居民数字消费空间,引导正确数字消费观.  相似文献   

12.
一、经济社会发展是财政发展的基础和目的首先,经济发展是社会和其他方面协调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的发展,其他问题都无从解决。胡锦涛同志指出:“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才能为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全面协调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经济决定财政,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为财政提供强大的财源基础,因此,经济发展是财政发展之基。其次,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只有社会事业发展了,整个社会才会进步,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才能得到根本性的提高。财政代表国家进行分配和…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极度不平衡,因此当前需要认真分析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采取对症下药,促进当地经济增长。对广大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来说,本文分析了欠发达地区公共支出的现状,以及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稳定公共支出规模和优化公共支出结构的对策,目的是提高公共支出效率,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平衡、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武汉城市圈社会经济—资源—环境耦合的演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市圈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耦合协调机理已成为城市地理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建立都市圈社会经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的演化度模型,基于时序数据分析了武汉城市圈社会经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水平的演化特征:①1978—2009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资源和环境水平震荡波动最终趋于平稳,资源环境系统对社会经济系统的响应和反馈较为明显,但有一定的时间滞后;②在规模分异上表现为由金字塔型结构向纺锤型结构演进的分异特征,在空间分异上表现为由核心边缘结构向等级圈层结构演进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极度不平衡,因此当前需要认真分析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采取对症下药,促进当地经济增长。对广大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来说,本文分析了欠发达地区公共支出的现状,以及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稳定公共支出规模和优化公共支出结构的对策,目的是提高公共支出效率,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平衡、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 一一国的经济发展与经济效益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产品成本水平所制约。长期以来,我国企业产品成本不断上升,决定了经济低效益增长的格局,并且成为推动产品价格上涨,引致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原因。不仅如此,成本中物质消耗高还加剧了原材料的紧张状况,又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我国能源消耗总量和日本相当,而国民生产总值却只有日本的三分之一。我国社会总产值中物质消耗率,1952年为42.0%,1985年上升至58.2%,虽然这种上升有些是产业结构变动引起的,但是不可否认,单位产品物质消耗高是社会总产值中物  相似文献   

17.
靳文志 《经济师》2002,(3):37-38
人力资本的崛起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人力资本的崛起又必然要求有新的产权制度与之相适应 ,从而引起产权制度从物质资本所有者享有企业资产全部所有权的独享制 ,向物质资本所有者和人力资本所有者共同享有企业资产所有权的分享制产权制度变迁 ,这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必然规律 ,只有适应这一规律才能进一步发挥人力资本的积极作用 ,推动人类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运动规律的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对构建中国经济学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进行了全方位的阐述:一是由于在不同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甚至同一社会的不同国家,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会表现出不同的规律,因而创立揭示中国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特殊规律的中国经济学符合经济学创立的理论逻辑;二是由于经济学在不同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甚至同一社会的不同国家,于思想史上都会产生不同的理论体系,因而以揭示中国式现代化特殊经济规律为目的来构建中国经济学,符合经济学演进的历史逻辑;三是由于我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三个不同发展阶段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表现出不同的规律,中国实践就需要中国经济学分别揭示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运动规律,因而把富起来和强起来两个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理论统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或者单独把强起来发展阶段的经济理论构建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符合经济学创立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19.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 ,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指人类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 ,也称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总和 ,相对于政治、思想关系而言 ,称为社会的经济基础。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 ,经济等制度以及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 ,叫社会的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法律属于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但它是由相应的经济所决定的。但法对经济基础也只有被动作用或者反作用 ,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法对统治阶级赖以存在和壮大的经济基础有确认、引导、促进和保障作用。二是法对不利于 ,有损于统治阶级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实施限制、削弱或扫除。法与生产力的关系也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从根本上决定法的性质 ,内容和法的发展与变化。二是法对社会生产力起着巨大的反作用 ,它可以保证或推动社会生产力 ,也可以束缚破坏生产力。  相似文献   

20.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我们研究任何一个社会经济形态的出发点。因此正确地表述生产关系,准确阐明生产关系的内涵,是我们政治经济学中一个不能有任何一点含糊的重要问题,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一文中这样表述生产关系“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彼此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与他们当时的物质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