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培育民营企业跨国核心竞争力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尤其是十五大确立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民营经济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据统计,截止2001年底,我国在工商部门登记的个体户为2423万户,私营企业202.86万户,从业人员7474万人,注册资金达21648亿元,在过去10年间,民营经济对GDP的贡献率从不到1%达到近30%,民营企业作为国民经济活力的重要源泉逐步得到了广泛认同,但民营企业在跨国经营领域却还表现平平,到2001年其对外贸易的比重还不到总额的10%,走进WTO,中国政府已经坚定承诺赋予非国有资本“国民待遇”,并逐步放  相似文献   

2.
民营企业跨国经营: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改革开放来,民营经济在我国得到了巨大发展,民营企业所创造的产值占GDP的比重从1978年的不到1%达到当前的半壁江山,2003年GDP增量的80%以上来自非国有企业。发展与壮大了的民营企业不断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逐步成为跨国经营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民营企业对外投资起步较晚,但近年来民营企业海外投资步伐明显加快,并涌现出不少成功开拓国际市场的典型,如万向集团、东方集团、飞跃集团、海尔、美的、TCL等,其中东方集团在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拥有12家跨国企业,飞跃集团在海外开设了18家分公司,而万向集团通过设立、并购、参股等方式,…  相似文献   

3.
跨国经营:民营企业实现腾飞的新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对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形势进行了简要分析 ,然后阐述了民营企业实现跨国经营必须具备的几个基本条件 ,最后概括指出了民营企业走出去、实现跨国经营的基本策略和新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4.
生延超 《经济经纬》2006,(4):112-115
我国民营企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竞争能力差的特点,决定了其在跨国经营过程中必须进行技术创新,以培育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企业技术创新的方式有很多,它是由东道国的投资环境和企业自身能力来决定的,正是立足于此,作者采用层次分析法来量化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各种影响因素的权重,得出民营企业在跨国经营过程中必须采取技术联盟这种合作型技术创新方式。  相似文献   

5.
王海曦 《经济论坛》2007,(16):88-89
一、民营企业实施跨国经营的特殊问题 (一)民营企业自身产权管理模式不利于跨国经营 产权安排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市场经济实践表明,"股份有限公司"所构建的委托-代理机制是最适于现代国际市场竞争的.  相似文献   

6.
结合我国民营企业的现实条件,探讨民营企业可以借鉴的两种国际化经营新模式:OEM模式和跨国采购,分析其特点及民营企业可采取的国际化战略。  相似文献   

7.
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新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我国民营企业的现实条件,探讨民营企业可以借鉴的两种国际化经营新模式:OEM模式和跨国采购,分析其特点及民营企业可采取的国际化战略。  相似文献   

8.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云南企业带来巨大挑战,因而中国厂商(尤其是云南厂商)迫切需要开展跨国经营;企业跨国经营是增强中国厂商(尤其是云南厂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经济技术实力和经营活力的有效途径;企业实施跨国经营是调整中国产业结构,转移过剩生产的要求;企业实施跨国经营是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要求;企业实施跨国经营是扩大出口,规避贸易壁垒的需要;企业实施跨国经营是促进中国厂商(尤其是云南厂商)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国际贸易壁垒下的民营企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积极开展跨国经营,呈现出起步晚、发展快、投资方式多元化、外贸依存度迅速提高等特点,但同时也面临着技术、道德、文化等多种贸易壁垒.要更好地实施"走出去"战略,民营企业应通过实施技术创新战略、绿色营销战略、本土化经营战略等多方培育核心竞争力,并同时发挥行业协会的服务协调功能和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营造良好的跨国经营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0.
张哲 《时代经贸》2007,5(1X):52-53,55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积极开展跨国经营,呈现出起步晚、发展快、投资方式多元化、外贸依存度迅速提高等特点,但同时也面临着技术、道德、文化等多种贸易壁垒。要更好地实施“走出去”战略,民营企业应通过实施技术创新战略、绿色营销战略、本土化经营战略等多方培育核心竞争力,并同时发挥行业协会的服务协调功能和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营造良好的跨国经营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