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基于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结合辽宁省14市2012年的人口数据,分析了夜间灯光数据与辽宁省各市人口之间的相关关系,并通过构建回归模型模拟2017年辽宁省各市人口,拟合结果与2017年真实人口进行精度比较。结果表明:(1)夜间灯光数据与人口存在较为明显的相关关系,其中沈阳和大连两市夜间灯光指数最大,对应两市人口最多。(2)各市拟合人口与真实人口存在大小不等的误差。其中盘锦市由于其地下资源丰富,因此拟合结果误差最大。  相似文献   

2.
基于NDVI时序数据的华北地区耕地物候参数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耕地物候作为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特征之一,是进行农作物长势监测与估产、田间管理、农作物合理布局等的重要依据。利用遥感方法提取大区域尺度耕地物候参数和种植制度的时空变化特征,有助于从整体上掌握农业资源的空间分布情况,为农业生产决策和区域粮食安全评价提供服务。[方法]文章基于1999年和2013年的SPOT/VGT NDVI逐旬时间序列数据,采用TIMESAT软件集成的非对称高斯函数拟合法对数据进行平滑重构,通过比例阈值法提取了华北地区耕地物候参数(生长季开始期和结束期),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并依据年内NDVI变化曲线峰值数目来确定耕地的生长季个数,识别耕地种植制度。[结果]华北地区作物生长开始期和结束期都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15年来河北北部、北京、天津等地区,第一季作物返青/出苗期变化不大。而河南南部和中部地区,2013年第二季作物出苗期明显提前,由1999年6月下旬7月上旬,提前至6月上旬。我国华北地区种植制度仍以一年两熟制为主,华北地区北部受热量资源制约,仍旧保持一年一熟制不变。与1999年相比,华北地区2013年两熟制种植面积下降了21.1%,而一熟制种植面积增加了38.7%。[结论]华北地区耕地物候的时空变化与种植制度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到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人口大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问题也逐渐显著。人口的研究对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的未来发展规划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以东三省为例,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和2010年六普人口数据,通过构建一种对人口进行空间化模拟的数学模型来模拟东三省各市人口,并进行精度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采用的数学模型能够较为精确的模拟出东三省大部分城市人口数,但对于个别特殊城市人口模拟误差略大,因此,在进行模拟时针对结果准确的城市可直接使用本文模型,对于特殊城市应相应进行参数调整。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梳理中国五大区域级城市群近20年间空间扩张的过程和规律,进而对比五大区域级城市群在空间扩张协同性上的差异。研究方法:通过对DMSP/OLS与NPP-VIIRS两种夜间灯光数据的融合,分析研究区1998—2017年空间扩张动态变化,在对其扩张速度、质量和内部关联测算的基础上,对比2003年、2008年、2013年、2017年4个时点空间扩张的协同水平。研究结果:(1)五大区域级城市群空间扩张的协同性整体上升,但群间差异大;(2)城市数量少的中小规模城市群空间扩张协同性更高;(3)中小规模城市群中,双核心城市群比单核心城市群在协同发展上更具优势。研究结论:中国区域级城市群的发展应根据城市群的不同类型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在规划上促进土地的联合开发利用,增强用地空间增长的协同性,进而实现城市群整体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5.
6.
提出从数据统计分析的模型建立,土地权属性质、土地使用权类型、土地分类面积统计系统,部门、行业及不同经济类型土地分类面积统计系统,按行政隶属关系的土地分类面积统计系统,城镇土地资产量统计系统,建筑状况统计系统,环境分析数据统计系统,城市用地历史演变数据统计系统,开发潜力分析数据统计系统,综合分析数据统计系统等方面,对城镇土地利用数据统计进行全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明清至土改时期,苏州、松江、太仓地区稻田区耕牛一直广泛存在;棉区以吴淞口为界,形成两个完全不同的区域:沿江一带耕牛甚少被使用,沿海一带则被广泛使用。太平天国战争之前和之后,耕牛数量的上述地理分布状况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造成这种时空分布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地理环境的制约。  相似文献   

8.
为了有效管理好应用好自然资源数据,通过分析自然资源数据的获取、形式、内涵,研究测绘时空数据的结构,本文认为以测绘时空数据的管理方式来管理自然资源数据是最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7%,农村的国土面积超过总国土面积的80%以上,农户和乡镇企业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国民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近20年来,他们占有的金融资源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持续下降。从1994年到2000年,农村贷款(农业贷款加上乡镇企业贷款)在全部贷款中的比例一直下降到11%左右;2001年后更是一直徘徊在10%左右;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土地供需矛盾日益加剧。土地利用调查是一个记录每宗地块时空演变的重要大数据,对其变化规律及趋势进行挖掘,可为国土资源管理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直观的、科学的数据支撑与决策依据,进而实现国土资源的"精细化"管理。研究结合大量统计数据,探讨了土地利用动态度、建设用地扩张速度、城镇增长空间模式、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基于马尔科夫链的土地数量预测、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模拟等挖掘模型,开发了土地利用时空大数据挖掘管理系统,实现了对数据的管理、分析与展示。  相似文献   

11.
选取山西省11个地市2004年至2012年9个年份的地均GDP数据,基于R语言对经济发展区域差异进行了空间自相关分析。通过计算各地市逐年地均GDP的全局空间自相关系数Moran's I表明整个研究期间内山西省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空间负相关,同时研究期内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程度基本稳定。2004年到2012年地均GDP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揭示了山西省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局部时空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2.
武威市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的东端,人多、地少、水少是其市情,蔬菜产业是种植业中面积仅次于玉米但产值位居种植业首位的优势主导产业。为了全面了解武威市蔬菜产业时空分布特征,进一步做大做强蔬菜产业,实现蔬菜产业提质增效的奋斗目标,文章利用2000~2012年的资料数据,分析了武威市蔬菜产业的发展变化及时空分布特征,以期为武威市蔬菜生产布局优化提供决策依据。分析结果表明:武威市蔬菜总量在时间发展上呈现出相对平稳的发展、相对快速上升和缓慢上升3个阶段,虽然在个别年份出现了一些轻微波动,但从整个蔬菜产业来看总体还是呈现出不断上升的发展态势;蔬菜产业内部结构变化趋势来看,其它蔬菜仍占绝对主导地位。从武威市蔬菜生产空间分布特征来看,南部祁连山区高原夏菜和食用菌、中部平原绿洲沿山冷凉灌区食用菌和中部平原绿洲平川灌区优质蔬菜3个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产业带已经形成,但中部平原绿洲为主的基本生产格局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从区域产业内部结构来看,辣椒在凉州区和民勤县东部沙漠沿线乡镇集聚,食用菌在天祝县和凉州区南部山区和二阴山区集聚,其它蔬菜种植区域扩展到3县1区,但中心集聚点仍在凉州区。建议在开发蔬菜优势产品的过程中要加大创新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发挥区域功能优势,形成区域集聚效益;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打造完整产业链条;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发展多功能现代农业。特别是在保证实现日光温室的经济、社会、生态功能的基础上,积极发掘日光温室生产的文化、休闲娱乐等方面的功能,打造集参观教育、度假、农家乐等于一体的日光温室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实现农村与城市交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武威市食用菌产业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区位商法及比较优势理论,利用2000~2012年的资料数据,测定了武威市食用菌产业的区位优势,分析了武威市食用菌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武威市食用菌产业在时间发展上呈现出整体上升的趋势,空间布局上集中体现了南部祁连山浅山区与中部平原沿山冷凉罐区等2个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食用菌产业带。此外,该文分析研究了食用菌发展所需的自然资源、原料资源、劳动力资源、产品质量等方面的有利因素与劳动力价格上涨、生产者素质不高、产品附加值低等方面的不利因素,认为武威市食用菌发展优势与劣势同在、机会与威胁并存。发挥资源优势、品质优势及市场优势,提高食用菌产品附加值,是武威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进一步稳定食用菌产业地位、加大扶持力度、加快食用菌菌种引进及繁育技术提升、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是武威市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已经与各行各业完成不同程度的融合,带动不同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当大数据碰上零售业,一种新的融合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带给消费者更加便利、快捷、贴近生活的服务体验。华润万家作为零售行业知名企业,把握大数据时代浪潮,灵活运用大数据,将数字化变革贯彻整个企业,给零售行业展现一种全新发展变革。  相似文献   

15.
李冰 《山西农经》2021,(3):107-108
目前,大数据技术不断被应用到各个领域,并发挥着重要作用,给各行业带来了重要影响。在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如何发展是一项重大议题。分析了大数据时代下管理会计的发展优势,研究了管理会计在大数据时代发展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促进管理会计与大数据技术融合,为企业在大数据背景下发展管理会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大众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为了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保护措施.环境执法工作开展过程中,必须依据环境监测数据,有理有据的开展执法,确保各项信息的准确性,使环境执法的开展更好适应时代发展,及时发现、制止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17.
夜间灯光强度是区域经济发展程度的直接反征,为社会经济参数的估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将贵州省88个县级行政区作为研究区域,以GDP为其重要的社会经济参数,通过三种建模方法研究NPP-VIIRS灯光影像数据与GDP数据之间的空间关系,利用最优模型对2017年的GDP数据进行估算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贵州省2012~2017年经济发展的时空特征,分析了造成贵州省极核式空间发展格局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GDP与灯光指标TND的pearson相关系数最高,相关性较好,优于MND和SND两项灯光指标;(2)按GDP/TND大小分级建模的GDP估算精度最高,按GDP大小分级建模的估算精度次之,未分级建模的估算精度最弱;(3)采用GDP/TND分级建模时,统计GDP与灯光指标TND的R~2均高于0.9,平均相对误差为8.29%;(4)贵州省2012~2017年经济发展速度整体呈现西高东低的趋势,花溪区GDP增长最快,与统计年鉴分析结果吻合度高。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利用2DGIS中城镇地籍数据信息快速建立城市三维模型。研究方法:首先对城镇大比例数据进行归类,提取适合三维建模的点、线、面要素,然后对要素进行重新组织,利用ArcScene,依据三维表达的要求,对地形背景建立DEM并与DOM叠加处理,界址点、控制点等点状地物建立三维独立地物符号库,一般建筑物按高度进行拉伸,而对标志性建筑物采用三维建模软件按二维轮廓进行精细模型制作。研究结果:成功地对某市大比例尺城镇地籍数据进行三维可视城市三维模型构建。研究结论:利用2DGIS中城镇地籍数据信息建立城市三维模型方法可行有效,有利于推进三维地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
长三角地区因水网纵横,其湿地资源极其丰富并形成了众多富有地方特色的湿地公园,在长三角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Python语言获取长三角地区POI数据,经过数据清洗后建立长三角湿地公园数据库,借助核密度、空间自相关及标准差椭圆空间分析方法研究长三角地区湿地公园空间分布规律,并选取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及政策环境三个影响因素对湿地公园空间分布进行相关分析,从而揭示三者与长三角湿地公园空间分布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①湿地公园分布呈现多中心分布模式,主要集中于南京、镇江、常州、无锡四地;②湿地公园分布存在明显的方向性,与长三角沪宁合杭甬发展带相契合;③湿地公园空间分布与自然资源、社会经济以及相关政策呈现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