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凋落物分解是生态系统的重要过程之一。主要由生物因子(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与非生物因子(环境因子、凋落物质量)综合控制。CO_2浓度升高一方面会改变生态系统凋落物的种类组成、凋落物产量、凋落物质量从而来影响凋落物分解过程,另一方面通过影响土壤动物和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以及活性来调节凋落物分解。近年来,以全球变暖和CO_2浓度升高为主的全球变化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但其研究结果具有很多不确定性,并且主要集中在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湿地面积虽然仅占地球陆地面积的4%-6%,却储存着全球20%-30%的碳。因此,未来的研究重点应该集中在CO_2升高背景下研究湿地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的内在机制,从而为未来全球变化大环境下湿地生态系统管理做出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土壤呼吸是陆地与大气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元素流失的主要途径,对全球变化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非生物因子(土壤温度、水分)、生物因子(植物生物量、土壤微生物)以及人类活动(施肥、放牧、土地利用方式)三个方面分别分析了其对土壤呼吸产生的影响,并且评述了组分综合法、根去除法、根系生物量外推法、同位素示踪分...  相似文献   

3.
土壤呼吸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微小变化会直接影响碳循环过程。目前,土壤呼吸对全球大气CO2浓度升高响应已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初步总结了模拟土壤呼吸对CO2浓度升高响应的研究进展,尤其关注CO2浓度升高对土壤呼吸组分的影响差异和微生物调控机制等。深入认识CO2浓度升高-微生物-土壤呼吸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在未来全球变化的背景下,提高土壤碳汇功能。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当前土壤呼吸对CO2浓度升高的响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研究不同复垦年限重构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为露天煤矿的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及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指导。研究方法:野外调查与采样、时空替代、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冗余分析。研究结果:(1)0~10 cm土层,复垦27年的样地R-27a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别达到原地貌3类土壤微生物数量的68.23%、68.81%和70.08%;10~20 cm土层,样地R-27a的3类土壤微生物分别达到原地貌3类土壤微生物数量的70.41%、70.94%和72.07%。不同复垦年限重构土壤0~10 cm和10~20 cm土层的3类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原地貌小叶杨林地仍存在显著性差异。(2)通过冗余分析对0~10 cm和10~2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影响因素分析可得,不同复垦年限样地的重构土壤微生物的受到土壤理化性质影响极大,对0~10 cm和10~20 cm表层重构土壤微生物数量影响最大的土壤物理性质是土壤容重和土壤砾石含量;对表层重构土壤微生物数量影响最大的土壤化学性质是土壤有机质和土壤速效钾。研究结论:从土壤微生物数量的视角来研究矿区重构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状况,可为矿区生态系统功能恢复提供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从土壤和土壤上面的枯落物的角度出发研究森林土壤的水土保持能力,选取能代表森林水土保持能力的8个指标,建立了森林土壤水土保持能力评价体系。通过验证,该体系能够较客观、全面的反映不同林分类型森林土壤的水土保持能力。  相似文献   

6.
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系统影响的研究前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全球气候变化,尤其是气候变暖和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背景下,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主要农区(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光温水热等气候资源条件时空分布格局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农田土壤有机质、土壤微生物以及土壤肥力也相应地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气候变化也导致我国粮食主产区极端气候事件频发,促进农业生物灾害与农业气象灾害形成与发展,进而对我国粮食生产方式、栽培管理、经营方式、种植制度、结构布局产生较大影响。该文分析研究了气候变化与我国粮食生产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揭示其内在的影响机理和适应机制,定量模拟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程度和适应能力,研究提出我国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技术措施。从国家需求和学术发展的角度深入分析了气候变化与我国粮食生产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提出了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影响研究领域的许多有待解决的前沿性重大科学问题,阐明了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已经成为我国气候变化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7.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是指土壤生态系统中所有的微生物种类,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结构多样性及功能多样性等4个方面。综述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主要研究方法及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分析了影响土壤微生物环境多样性的环境因子,并分析展望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在生态系统功能和气候变化条件下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蘑菇圈真菌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分解者参与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也是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具有重要的食用及药用价值。文章梳理了涉及草原蘑菇圈特征、机理和影响等研究文献,总结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今后研究设想,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按照“蘑菇圈分布、类型、机制以及其对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的作用”这一逻辑,以文献综述法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通过对现有国内外文献进行系统梳理,总结了草原蘑菇圈的类型和分布,蘑菇圈发育的生理生态学机理,蘑菇圈对牧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论]蘑菇圈是植物,土壤和真菌/微生物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蘑菇圈真菌直接或间接改变了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及酶活性,并可通过化感作用或与植物间形成菌根/寄生关系,其分泌物或裂解后的产物刺激植物生长或杀灭植物,从而促进或抑制植物生长。  相似文献   

9.
生物炭是指秸秆、木屑以及动物粪便等生物质在低氧或缺氧环境下通过高温热解而产生的含碳量丰富且性质稳定的有机物,由于其具有孔隙度大、密度小、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与土壤中离子交换能力强以及含碳量高等特点和优势,因此具有广泛的利用途径。生物炭对土壤理化特性的调节具有显著的影响,对土壤微生物生多样性和丰富度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有助于作物生长和产量的提高。因此,本文围绕生物炭施加对土壤理化特性、土壤微生物以及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期丰富生物炭的利用途径,为生物炭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0.
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在全球范围内受到极大关注。大多数重金属元素具有强生物毒性危害极大,在人体内累积可造成慢性中毒,研究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对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发展的展望,以期为实际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凋落物分解是生态系统营养物质循环的关键过程,在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其中凋落物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野外原位分解袋的方法,对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凋落物分解的进程,土壤微生物群落20:00、17:1isoω...  相似文献   

12.
水产养殖与植被恢复对红树林湿地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原生红树林、养殖虾塘和鸭塘、废弃虾塘表层土壤中全氮、全磷、全钾、土壤微生物总DNA以及土壤有机碳指标测定,得到养殖对红树林湿地土壤的影响以及红树林恢复对废弃虾塘土壤的修复作用。结果显示:原生红树林中的全氮和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高;废弃虾塘A的全氮和废弃虾塘B的土壤有机碳最低;全磷含量在鸭塘最高,在废弃虾塘B最低;全钾在废弃虾塘A中的含量较其他4个样地高,最低值为鸭塘;土壤表层微生物总DNA浓度为鸭塘最高,废弃虾塘A最低;土壤C/N随着土壤微生物总DNA的升高而降低。植被恢复后,废弃虾塘土壤中土壤有机碳、全氮升高,全钾逐渐下降,而全磷变化较大,且这4个指标总体逐渐接近原生红树林中相应指标值。说明废弃虾塘植被恢复后,土壤性质逐步接近原生红树林土壤,红树林对废弃虾塘土壤有修复功能。  相似文献   

13.
大兴安岭森林火烧对土壤生境质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火烧是一种自然或人为因素产生的干扰,能够改变当地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生物指标,对土壤的性质与土壤的肥力影响较大,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影响深远。作为我国重点的国有林区,大兴安岭地区林地面积广阔,森林覆盖率高,是我国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区,拥有丰富的林业资源,林下适生农业经济作物有500多种,林木、柞蚕、林果及中草药等绿色种养产业的资源十分丰富,是当前大兴安岭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模式。大兴安岭是我国森林火灾的多发区,文章对近年来国内专家学者对火烧影响森林土壤的理化性质与生物指标等众多研究成果进行综合评述,近年来,研究者从大兴安岭不同地区、不同林火种类与林火强度系统分析并研究了火烧对土壤生境质量的影响,该文通过对其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该地区的火烧迹地植被恢复及农业林下经济的科学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土壤微生物资源在农业中的开发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中存活大量微生物,它们和植物构成了微生物一植物系统,在这一系统中,微生物的作用不可忽视;论述了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存在环境,及其基本的分离鉴定方法,并且阐述了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以及土壤微生物在农业中的应用情况和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微生物菌剂对大田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探讨土壤中酶活性变化特征,设置了不施肥(CK)、单施化肥(F)、微生物菌剂+化肥(FM225)三个不同的施肥处理,对马铃薯不同生育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薯块膨大期的土壤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施用黑沃土微酸性微生物菌剂能促进马铃薯生长,相较于单施化肥,马铃薯株高以...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为全面真实地反映耕地土壤质量水平,构建涵盖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特征以及重金属污染等指标的综合评价模型,以实现土地整治区耕地土壤质量的科学评估。研究方法:最小数据集(MDS)、土壤实验以及D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结果:(1)研究区内耕地土壤质量水平不是很高(SQ0.6),并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尤其是Cr污染(GI3);(2)土地整治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特征指标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并有效降低重金属污染水平;(3)综合整治和传统耕作下的耕地分别具有最高(SQave=0.53)和最低(SQave=0.41)的土壤质量水平。研究结论:从微生物视角构建耕地土壤质量评价模型,有助于提高耕地资源的生态保护意识,可以为耕地综合效益评估和土地整治技术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刚察县泉吉乡黄玉农场茂密高草地中土壤CO_2和大气CO_2浓度的测定,研究分析了该区土壤CO_2浓度变化特点、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黄玉农场土壤CO_2浓度的日变化整体上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与大气温度的变化趋势一致,但并不完全同步。地下土壤CO_2浓度明显高于大气CO_2浓度;地下小时平均浓度为地上100cm处的1.14倍。CO_2浓度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随着全球变暖,土壤CO_2浓度还会增大。  相似文献   

18.
<正>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3月11日在线发表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全球变暖将使降水量发生改变,影响一些常见农作物的产量,采取有力的温室气体减排措施有望缓解降水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国际热带农业中心、英国利兹大学和智利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对从弱到强四种温室气体排放强度造成的永久性降水变化的发生时间进行了预测。研究人员警告说,到2040年,全球多达14%的种植小麦、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连作辣椒对比小麦-辣椒轮作地块浅层土壤,研究辣椒连作土壤与小麦-辣椒轮作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肥力之间的差异.采用稀释平板法研究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并测定土壤中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的含量.对实验数据进行方差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连作与轮作土壤相比在全磷、全氮及土壤PH值之间无明显差异,而在速效磷上存在显著差异;与轮作相比,细菌及真菌物种丰富度下降,反而放线菌的数量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种类及数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  相似文献   

20.
非生长季温室气体排放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低温生态系统在非生长季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虽然低,但其累积的释放量在年通量中占有不可忽视的比例。已有研究表明,非生长季温室气体的排放受植被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地表覆盖物的有无及其厚度、土壤冻结及冻融循环等因素的影响。本文概述了非生长季温室气体的排放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以及该领域研究中尚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