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2014年4-10月在大兴安岭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寒温带落叶松林—泥炭藓沼泽火烧迹地生长季CH_4、CO_2排放通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寒温带落叶松—泥炭藓沼泽火烧迹地生长季CH_4排放通量在8月初达到峰值(0.563±0.262mg·m~(-2)·h~(-1))。生长季CH_4的平均排放通量为0.121±0.098 mg·m~(-2)·h~(-1)。寒温带落叶松—泥炭藓沼泽火烧迹地生长季CH_4排放通量与土壤5cm、10cm、20cm温度,土壤含水率相关性均不显著。寒温带落叶松—泥炭藓沼泽火烧迹地生长季CO_2排放通量变化呈先升后降趋势变化,在7月初寒温带落叶松—泥炭藓沼泽火烧迹地生长季CO_2排放通量达到峰值100.82±17.58 mg·m~(-2)·h~(-1)。生长季CO_2的平均排放通量为63.02±10.54 mg·m~(-2)·h~(-1)。寒温带落叶松—泥炭藓沼泽火烧迹地生长季CO_2排放通量与5cm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与10、20cm土壤温度相关性不显著,与土壤含水率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研究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的温室气体通量以及与部分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进而明确不同草地对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情况,为当地相关部门合理开发利用草地提供理论依据,推进草业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方法]文章以内蒙古自治区的阿鲁科尔沁旗选取退化的天然牧草地、混播型放牧人工草地以及刈割型人工牧草地为研究对象,利用目前较为普遍的箱法进行了野外实验,对比分析不同草地利用类型的主要温室气体CO2、CH4和N2O的通量变化情况,并进一步探讨了温室气体与土壤含水量、箱内温度、地表温度以及其他土壤养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不同利用方式下草地的CO2通量在整个生长季均表现为排放,其中刈割人工草地的CO2排放量为67.00±9.15 mg/(m2·h),显著高于放牧人工草地35.50±5.37 mg/(m2·h)和天然草地30.17±4.57 mg/(m2·h)(P<0.05),且CO2  相似文献   

3.
唐韵熙 《现代食品》2021,27(1):174-180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豆芽中4-氯苯氧乙酸(4-CPA)、6-苄基腺嘌呤(6-BA)残留量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实验过程中不确定度因素的主要来源.结果:豆芽中4-CPA含量为(9.06±0.86)μg·kg-1(k=2),6-BA含量为(9.41±0.88)μg·kg-1(k=2)....  相似文献   

4.
为了阐明湿地植物小叶章构件结构和光合产物对氮沉降响应的变化规律,选择三江平原沼泽化小叶章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原位控制试验,研究了3个氮水平[0g N/m~2(N1)、4g N/m~2(N2)和8g N/m~2(N3)]对小叶章构件结构和光合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长季变化,小叶章株高、叶长、节间数、叶片数呈现先升高然后缓慢下降的趋势,分蘖数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基茎无明显变化趋势。不同生长时期,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小叶章构件结构变化不一致,但施氮处理显著增加了小叶章茎、根中淀粉含量和总淀粉含量、小叶章根、茎和总可溶性糖含量以及小叶章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对叶片中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七星河春季白枕鹤觅食生境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枕鹤(Grus vipio)为大型涉禽,由于栖息地丧失,数量减少,已被CITES列为附录I,IUCN红皮书列为全球濒危物种,并被列为国家II级重点保护鸟类;2011年4-5月,笔者在七星河自然保护区对白枕鹤春季觅食地生境进行了调查;采用GPS定位技术和直接观察法对白枕鹤栖息生境进行测定,共获取70个1m×1m的样方,利用样方法和因子测定法测定其春季觅食地植物的类型、高度、盖度、植物密度、水深、人为干扰距离等。结果显示:白枕鹤春季主要在以苔草、小叶章为主的沼泽湿地中觅食;最佳觅食地植被高度为40-80cm,植被密度高于600株/m2,植被盖度为0-25%,觅食地水深多为5-15cm,人为干扰距离大于2000m;人为活动严影响着白枕鹤的觅食;春季白枕鹤有在火烧地中觅食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评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水产品中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多西环素残留量的测定》(GB 31656.11—2021)中第二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虾类中四环素、土霉素、多西环素和金霉素残留量的不确定度。方法:根据《测量不确定度的要求》(CNAS—CL01-G003:2021)和《化学分析中不确定度的评估指南》(CNAS—GL006:2019),采用GB 31656.11—2021中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虾类中四环素、土霉素、多西环素和金霉素的含量,通过建立不确定度的数学模型,对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准曲线拟合、样品的前处理提取、样品的重复性实验等几个来源引入的不确定度进行计算分析。结果:在置信区间概率为P=95%时,金霉素测定结果为(18.6±2.0)μg·kg-1,k=2;多西环素测定结果为(18.8±1.9)μg·kg-1,k=2;土霉素测定结果为(19.3±1.9)μg·kg-1,k=2;四环素测定结果为(19.2±1.9)μg·kg-1,k=2。结论: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来源主要由标准...  相似文献   

7.
本文建立了测定豆芽中4-氯苯氧乙酸含量的不确定度评估数学模型,并通过计算各不确定度分量,得到4-氯苯氧乙酸的不确定度报告。结果表明,回收率是影响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主要元素,其不确定度为(23.7±0.805 8)mg·kg-1,包含因子k=2。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贵州医科大学悯农堂所售卖学生套餐的食盐含量,为预防和改善贵州医科大学在校大学生食盐摄入过量以及学校营养宣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连续7 d,对贵州医科大学悯农堂所售卖的学生套餐进行整群采样,采用GB 5009.44—2016中的直接沉淀法测定其氯化钠含量。结果:学生套餐中食盐含量为(0.81±0.22)g/100 g。每餐选购3种菜品时,人均食盐摄入量为(7.30±1.98)g·d-1,选购4种菜品时为(9.72±2.64)g·d-1。结论:贵州医科大学悯农堂学生餐人均食盐摄入量高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推荐值,建议悯农堂烹调学生餐时减少食盐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黄河三角州地区热量指标分析,了解黄三角地区30年热量资源的变化特征。[方法]利用黄三角地区及周边共25个国家级气象站30年逐日气象数据,采用线性趋势估计法、Mann Kendall突变分析、T滑动法、ARCGIS空间插值等方法,对黄三角地区年平均气温、≥0℃积温、≥10℃积温、≥0℃、≥10℃初终日及持续日数等进行时间和空间分析。[结果](1)年平均气温、≥0℃、≥10℃积温均呈波动上升趋势, 20世纪90年代增温最快,年平均气温、≥0℃积温在1996—1997年发生突变; 季平均气温以冬季增温最为明显。(2)年平均气温、≥0℃、≥10℃积温空间分布基本一致,中西部地区,与纬度成反相关,经度成正相关。(3)≥0℃、≥10℃的初终间日数均呈上升趋势,其空间分布相似,中西部地区与纬度成反相关,经度成正相关。(4)≥0℃、≥10℃的初日为提前趋势,终日为推迟趋势,其空间分布特征中西部地区初日均与纬度成正相关,与经度相关程度不大; ≥0℃终日与纬度成负相关,与经度成正相关,≥10℃终日与纬度相关程度不大,与经度成正相关。[结论]黄三角地区热量资源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种芋法的技术演进及其对现代农学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国古代主要古农书为研究材料 ,详细论证了种芋法的渊源、历代传承关系、技术演进的脉络 ,并以图示表明主要古农书中种芋法的传承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1 )战国时期《管子·轻重甲篇》(公元前四世纪 )、西汉时期《史记·货殖列传》(公元前一世纪 )等是最早有芋记载的古籍 ;(2 )初载于西汉末年的《胜之书·种芋篇》流传应用至今 ,至少已有 2 0 0 0多年的历史 ;(3 )公元六世纪的《齐民要术·种芋第十六》为种芋法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4 )明代的《芋经》是中国古代种芋法的经典著作 ;(5 )历代农者在种芋实践中不断探索、改进 ,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芋种植技术。 (6)种芋法文字记载完整 ,操作要点具体 ,增产效果明显 ,广为历代农者所重视。中国古代种芋法对于当今“崇尚天然 ,回归自然”的有机生态农业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2019—2021年对松嫩平原盐碱地土壤呼吸的监测,探究盐碱土是否存在净碳吸收过程,明确盐碱土碳吸收在区域碳循环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 文章基于纯盐碱地原位土壤呼吸的3年连续监测,探究盐碱地土壤CO2通量动态变化及其环境响应。结果 (1)松嫩平原盐碱地除碳释放外存在阶段性碳吸收,不同年份盐碱土发生碳吸收的时间和强度不一致。(2)2019年和2021年土壤碳吸收主要发生在夜间,两次间歇性碳吸收分别发生于生长季初期和末期,其强度与土壤温、湿度显著相关,是由水分参与下的NaCO3转化为NaHCO3的化学性吸碳。(3)松嫩平原盐碱土在水淹期间存在连续性碳吸收,水淹状态下的吸碳来源于温度梯度驱动的大气CO2形成水合二氧化碳的物理性吸碳。结论 (1)生长季的不同时期,松嫩平原盐碱土有着不同的碳吸收模式和强度。(2)土壤水分是影响盐碱土夜间间歇性吸碳的关键因素,温差是影响水淹吸碳的重要驱动力,随着温差加大,土壤碳吸收加强。(3)2019年和2021年夜间土壤碳吸收的最大值分别为-0.31 μmol CO2 m-2 s-1和-0.75 μmol CO2 m-2 s-1;2020年和2021年淹水期间碳吸收最大强度为-1.51 μmol CO2 m-2 s-1和-1.27 μmol CO2 m-2 s-1。(4)松嫩平原盐碱土的规律性固碳可为生态系统年净碳吸收贡献15%。不考虑土壤碳吸收的空间异质性,其每年的碳吸收潜力预计可达0.37 Tg C a-1。  相似文献   

12.
[目的]茶产业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性产业和贫困山区茶农增收的重要抓手。四川作为中国重要的茶叶产区,预测茶叶适生空间将为生产空间布局优化提供依据。[方法]文章基于1980—2020年气候、土壤、地形三方面的环境数据,通过MaxEnt模型构建分布位置和环境变量的关系模型对四川茶叶适生空间进行预测,并结合种植面积探究生产空间对适生空间的响应模式。[结果](1)表明构建的关系模型可信度高,可以预测5个阶段的茶叶适生空间(AUC> 0.9)。影响四川茶叶生长的主要环境变量为海拔、pH、年降水量、坡度、生长季相对湿度,其中海拔430~1 200m,pH 4.4~5.3,年降水量大于1 080mm,坡度小于10°,相对湿度大于78%的区域最适宜茶叶生长。(2)茶叶适生空间多分布于四川盆地西部平原区和盆周山地区,呈“C”字型,1980—2020年适生空间面积在232万~269万hm2,变化趋势整体上呈现波动上升。(3)四川茶叶的适生空间重心演变轨迹整体上呈现“北移”趋势,2000年之后,迁移方向从南移转为北移;生产空间重心变化幅度较适生空间波动性更强。(4) 1990—2...  相似文献   

13.
李苗  代菲  金萍  丁洪流  秦孟姣 《现代食品》2022,(11):189-192
建立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测定茶叶中灭螨醌和羟基灭螨醌的分析方法。参照《出口食品中灭螨醌和羟基灭螨醌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SN/T 4066—2014)前处理,采用正离子源模式和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灭螨醌和羟基灭螨醌在2~50 ng·mL-1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95和1.000 00,灭螨醌的定量限为4μg·kg-1,羟基灭螨醌的定量限为2μg·kg-1。当加标质量浓度为2.5~40.0μg·kg-1时,回收率为81.6%~97.4%,相对标准偏差为1.92%~2.39%(n=6)。该方法满足茶叶中灭螨醌和羟基灭螨醌残留量测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本文依据国家标准GB 5009.34—2022中充氮-蒸馏酸碱滴定法对市场上采购的干百合样品中的二氧化硫含量进行测定,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不确定度来源进行分析、评定和合成,以保障测定结果的可信度,提高实验室检验检测能力。结果表明,干百合样品中二氧化硫含量为(0.690±0.014)g·kg-1,k=2,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为样品重复测量引入,其次是实际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液的体积。  相似文献   

15.
谢海玉 《现代食品》2022,(10):215-218
目的:探讨优化后的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ydride Generation-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HG-AFS)对玉米中砷(As)含量的检测效果。方法:将HG-AFS湿解法中样品前处理方法进行优化,并运用优化后的方法对超市销售的玉米样品和国家标准物质样品中As含量进行检测,并与湿解法的测定结果作比对。结果:As含量在0~10 ng·m L-1线性关系良好;标准玉米测量的标准值为(0.028±0.006)mg·kg-1,平均值为0.026 6 mg·kg-1,RSD=5.00%;国标湿解法和优化后的方法对样品玉米的测量值均在标准玉米的标准值范围内,且两者测量结果的相对偏差满足国家标准GB 5009.11—2014中的允许误差要求。结论:运用HG-AFS检测玉米内As含量过程中采用湿解法和优化的方法均可获得较为准确的结果,但与前一种方法相比,后一种方法的检验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6.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钾、钠的测定》(GB 5009.91—2017)中测定食品中钠的方法,分别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火焰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测定奶粉中钠的含量,并对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同时用质控样对这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火焰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1.0μg·mL-1和0~0.8μg·mL-1,婴幼儿奶粉质控样和测量审核的检测结果均在标准值范围内,两者与真值的偏差均小于10%,说明这两种方法均可用来测定奶粉中的钠,均可满足日常食品检验的要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火焰法与ICP-MS线性范围差别不大,高含量样品均需稀释后才可上机,火焰法需加入铯溶液才可进行测定,且是手动进样,导致操作复杂;但是ICP-MS法仪器较为昂贵,实验耗材费用高。  相似文献   

17.
[方法]利用德州市11个气象观测站1971~2014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五日滑动平均、经验频率法、趋势分析法,[目的]对该市0℃界限温度初(终)日、间隔日数、积温变化特征、稳定通过界限温度80%的保证率及其对粮食作物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研究表明:德州地区≥0℃的初日呈显著提前趋势,增长速率为4.12d/10年,主要集中在2月中下旬;终日有延迟趋势,推后速率为0.27d/10年,主要集中在12月上旬;间隔日数显现出略增加趋势,增加速率为4.39d/10年,平均为288d;≥0℃活动积温呈现明显增加趋势,增温速率为117.2℃/10年,平均为4 982.5℃。全市稳定通过0℃界限温度80%保证率的初日范围为3月1~6日、终日范围为12月9~17日、积温范围在4 939.7~5 295.4℃之间。[结论]气候变化使当地热量资源增加,夏玉米等作物生长期延长,冬小麦播期有所推迟,返青期、成熟期提前全生育期天数缩短,对粮食作物造成的影响还需进一步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季节性冻土的分布与变化对多样性农区农业生产的影响,对于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指导当地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文章以临汾市为例,选用1960—2019年临汾市17个观测站逐日的冻土深度、温度、地温、降水量和蒸发量等资料数据,采用克里金空间插值法分析研究区冻土的空间分布,并运用M-K检验、一元线性回归、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研究区不同海拔高度季节性冻土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1)临汾市季节性冻土深度山区大于盆地,北部大于南部,冻土深度与海拔高度正相关显著,相关系数为0.712 (P0.01)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2)近年来最大冻土深度呈明显下降趋势,变化倾向率平均为-2.304cm/10年,高海拔地区变化趋势尤为显著,1982年冻土深度发生突变,突变后从一个相对偏深期跃变为相对较浅期。(3)冻土始冻日山区早于平川,北部早于南部,解冻日刚好相反,冻土持续期平均相差1个月左右;多年来临汾市土壤表面始冻日推迟,解冻日提前,冻土期明显减少,平均变化率分别为2.088d/10年、1.762d/10年和4.069d/10年,低海拔地区变化趋势更为明显。(4)相关分析表明,冻土深度受冬季地面最低气温影响极显著,其中1月的地面最低气温升高对冻土深度变化起到主要的促进作用,这种影响在高海拔地区更为明显;春、秋两季的地面最低气温升高,使研究区始冻日推迟,解冻日提前,相关系数分别为-0.741、-0.408 (P0.01),冻土期明显缩短,蒸发量的相对减少对冻土期和冻土深度变化起到一定抑制作用,降水量对冻土期和冻土深度影响甚微。[结论]临汾市冻土期缩短,冻土深度变浅,使越冬农作物干旱加剧,病虫害发生几率增加,同时增加了植物安全越冬系数,使作物生长季延长,对农业增产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新鲜辣椒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Microwave Digestion-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MD-ICP-MS)测定小米椒、红泡椒、螺丝椒、朝天椒及线椒中Pb、As、Cd、Cr含量;使用目标危险系数法(Target Hazard Quotients,THQ;Total Target Hazard Quotients,TTHQ)评价辣椒中重金属对人体健康安全风险。研究显示,在0~50μg·L-1,辣椒中As、Pb、Cd、Cr 4种元素有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均在0.999以上;加标回收和质控样测定试验表明,该方法稳定性和准确度好、精密度高。在5种辣椒测定中,小米椒中Cd含量最大,超出国家标准规定限量值;其他辣椒品种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限量值,而且Pb和Cr所占比例较高。通过THQ和TTHQ值发现,5种辣椒单个重金属THQ值以及4种重金属TTHQ值均小于1,表明5种辣椒对人体摄入风险都较低;但小米椒TTHQ值为0.975,接近于1,摄入量过多可能会对人体健康带来一定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