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定量刻画植被对土壤侵蚀的控制效率对区域水土保持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学者多采用土壤保持量指标来衡量植被对土壤侵蚀控制效率,然而该指标强烈的受到区域潜在土壤侵蚀量影响,从而导致低估或高估植被对土壤侵蚀控制效率。本研究在土壤保持量的基础上,构建了土壤侵蚀控制指数,并将该指数应用于延安麻塔流域的土壤保持功能评估中。结果表明:(1)土壤侵蚀控制指数比土壤保持量在区域土壤保持功能评估中更能有效的在流域尺度上侦测植被对潜在土壤侵蚀控制效率;(2)麻塔流域植被总体上具有较高的土壤侵蚀控制指数(均值为0.92);(3)土壤侵蚀控制指数主要受到植被和坡度单独作用的影响,两者能够解释侵蚀控制指数84.11%的变异来源;(4)由于麻塔流域潜在土壤侵蚀量较大(114100 t·km~(-2)·a~(-1)),导致该区仍然具有较高的土壤侵蚀模数(8200 t·km~(-2)·a~(-1)),因此采取工程措施治理水土流失必须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舟山群岛为研究区,综合多种地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使用InVEST模型对海岛生态系统提供的碳储量、土壤保持、水源涵养服务进行评估,探究舟山群岛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分布特征,以期为舟山群岛的保护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托和科学指导。结果表明,舟山群岛2017年总碳储量为94.78万t,土壤保持量为4560万t,水源涵养量为15.7亿m~3。舟山群岛生态系统服务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性,群岛内大岛的生态系统服务水平普遍高于偏远小岛。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石瓮小流域作为冀西北黄土丘陵区侵蚀系统的一个单元.在调查石瓮小流域土壤侵蚀和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应用遥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对影响上壤侵蚀量的降雨侵蚀力、土壤可蚀性、地貌形态示量、土地利用现状和水保措施等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以确定土壤侵蚀定量模型.并对土壤侵蚀定量模型进行验证。认为侵蚀因子匹配遥感定量法是一种成功的确定土壤侵蚀模数的方法。可在冀西北黄土丘陵区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土地持续利用中的农户决策行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土地持续利用的主要障碍是土地质量退化,其中又以土壤侵蚀引起的土地质量退化对土地持续利用的不利影响最为严重。针对这一现状,开展土壤保持,控制土壤侵蚀发生是实施土地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农户作为这一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他的决策活动将影响到土地利用的方式和...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和RS的繁峙县土壤侵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侵蚀作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本研究在GIS支持下,应用TM遥感影像提取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的相关信息,快速获得了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地面坡度、植被盖度、特殊侵蚀类型等土壤侵蚀因子空间信息,采用叠加分析法研究了繁峙县不同土地利用状况的土壤侵蚀规律.基于国家水利部制定的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快速完成了繁峙县土壤侵蚀强度的判定与分析.结果表明:繁峙县坡度大部分集中在5~15°之间,5 ° ~15°坡度带土壤侵蚀面积最大,侵蚀面积约为2 255.37km2,约占整个繁峙县总面积的77.44%,但是这类土壤侵蚀程度较低,水土流失较少.25°以上侵蚀面积占总侵蚀面积的13.12%.中度以上侵蚀面积主要分布在25°—35°坡度带,而土壤侵蚀较为严重的主要发生在坡度在35°以上,植被指数0.3以下的地方,这类土壤侵蚀的面积大约为600km2.通过对繁峙县的土壤侵蚀程度分析可知,沿滹沱河流域的部分区域土壤侵蚀比较严重,需要相关项目重点治理.  相似文献   

6.
山地丘陵地区土壤侵蚀严重,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土壤监测;采用“3S”集成技术,建立山地丘陵区土壤侵蚀动态监测系统;利用RS和GPS技术进行数据采集与更新,以GIS为组织手段对空间数据进行动态的分析和处理,对土壤侵蚀严重及危险区进行预警;以重庆市土壤侵蚀动态监测为例,详细介绍了土壤侵蚀动态监测系统的属性与功能。  相似文献   

7.
陈焕娣  卢雯  王晓洁 《林业经济》2012,(12):64-69,78
基于《徐州统计年鉴》、森林二类资源调查等数据,运用相关计量模型,计算出徐州市不同行业碳排放量及整个社会碳排放总量。测算结果表明:徐州市2009年总碳排放量为4139.197万t,其中工业能源碳排放量为2142.818万t;交通运输碳排放量为328.659万t;建筑碳排放量为1455.516万t;农林类碳排放量为14.757万t;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量为197.447万t。建议从能源替代、产业结构调整、城市规划及生物措施等方面减少碳排放。  相似文献   

8.
三峡库区紫色土陡坡耕地土壤侵蚀量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径流小区观测资料为基础,运用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方法对三峡库区紫色土陡坡耕地土壤流失量预测模型进行了模拟研究;建立了以次降雨量、径流量、前期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和土壤孔隙度为输入层,以土壤侵蚀量为输出量的3层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通过模型学习和模拟计算进行检验,显示出了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9.
据国际鱼粉和鱼油组织(IFFO)最近一次会议资料,由于主要生产国家的鱼粉原料鱼的上岸量较低,预计2003年世界鱼粉产量约为260万t,比上年减少30%以上。秘鲁2003年鱼的总许可渔获量(TAC)约为600万t,只能生产135万t鱼粉,将比2002年减少60万t。2002年智利的鱼粉产量为83.4万t,今年智利鱼粉产量将比上年减少22万t。丹麦也将比2002年减少20万t,由于毛鳞鱼捕捞产量少,2003年挪威和冰岛的鱼粉产量也将比2002年分别减少5万t和10万t。因此今年鱼粉的价格将保持坚挺。预计2003年鱼粉产量偏低@王宇…  相似文献   

10.
新疆农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峰值预测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研究新疆农业碳排放峰值预测和影响因素能真正为新疆低碳农业发展和减排路径选择作出科学的评判和提供借鉴。[方法]文章基于种植业活动、牲畜养殖、农田土壤、秸秆焚烧4个方面23类碳源,测算了新疆1995~2014年农业碳排放量,并从时间、结构和空间维度分析其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构建STIRPAT模型,并运用情景分析法对未来新疆农业碳排放峰值进行相关预测;同时,利用LMDI方法对新疆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结果]新疆农业碳排量呈现"波动上升—持续上升"两阶段变化特征,碳排放量由1995年的1 942.7万t增加到2014年3 921.3万t,增幅1 978.6万t,年均增长3.77%;各地(州,市)区域差异明显,喀什地区属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双高"型地区,阿勒泰等4地区属低碳排放量、高碳排放强度地区,乌鲁木齐等5地区属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双低"型地区,昌吉回族州等4地区属高碳排放量、低碳排放强度地区;若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保持原有增长率不变情况下,新疆农业碳排放不会在2050年内达到峰值,在基准情景和低碳情景下,新疆农业碳排放峰值出现时间分别为2040年和2029年,碳排量分别为7 457.68万t和4 755.23万t;与1995年相比,效率因素、结构因素分别累计实现0.33亿t(97.47%)、0.008 6亿t(2.53%)的农业碳减排,经济因素是农业碳排放最主要的驱动因素,累计实现了0.41亿t的碳增加,人口因素为农业碳排放另一重要因素,累计实现了0.13亿t的碳增加。[结论]秸秆焚烧是导致新疆农业碳排放量增加的最主要碳源;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和碳排放结构空间差异明显;不同情景下新疆农业碳排放峰值出现时间差异较大;经济因素是导致新疆农业碳排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据此,根据新疆实际合理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推进绿色农业现代化;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业生产资料的利用效率;转变增长方式,走两型农业之路。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土壤侵蚀空间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摸清四川省土壤侵蚀空间分布情况,依据全国土壤侵蚀分级系统、强度划分体系,利用GIS分析方法对全省土壤侵蚀类型与强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土壤侵蚀类型分水蚀、冻融侵蚀和风蚀三类,但侵蚀类型的空间差异明显,水蚀严重区位于川东,冻融侵蚀作用影响区为川西,风蚀影响区为川北一带;②水力侵蚀为土壤侵蚀最主要的类型,影响面积占总面积的87.7%,冻融次之,风蚀影响面积最小;③侵蚀强度分析显示水力侵蚀强度最大,风蚀强度次之,冻融侵蚀对土壤的破坏程度最小;④土壤侵蚀的分布与地貌、海拔、坡度、坡向等地形因素及与人类的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露天煤矿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是主要受控排放源,对于减缓温室气体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采用IPCC碳排放计算方法,确定露天煤矿区碳排放因子,构建露天煤矿区碳排放核算模型,确定直接碳排放、间接碳排放的计量模型。以平朔矿区三座大型露天煤矿为例,核算2011—2015年期间由于燃油、炸药、逸散、电力产生的碳排放。研究结果:2011—2015年期间平朔矿区三座大型露天煤矿土地损毁碳排放量高达591.21万t。燃油、爆破、逸散、电力产生的碳排放总量分别为302.60万t、16.30万t、203.66万t、68.65万t。研究结论:通过缩短运输运距、优化坑下采剥运输道路设计、提高机械使用效率、优化车铲匹配、减少电铲待装时间等措施,能够减缓大型露天煤矿土地损毁碳排放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全国秸秆堆沤肥料化利用量、秸秆新型能源化利用量、农户秸秆直接燃用量、秸秆新型产业化利用量进行系统估算,并结合问题分析和发展需求,提出进一步提升我国秸秆离田多元化利用水平的策略,以期为国家秸秆综合利用提供决策支持。[方法]以全国“十二五”秸秆综合利用情况终期评估结果为基础,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对全国秸秆离田利用量进行估算和分析。[结果](1)2015年,全国秸秆离田利用总量为346亿t,占全国秸秆已利用量的4799%; (2)全国秸秆饲料化利用量为169亿t,占秸秆离田利用总量的4884%; (3)全国秸秆堆肥利用量约为1 400万t,其中工厂化堆肥利用秸秆量约为400万t; (4)秸秆新型能源化利用量约为2 000万~2 400万t,农户直接燃用秸秆量约为085亿t; (5)全国秸秆新能源、工厂化堆肥、原料化等新型产业利用量约为048亿~052亿t,占秸秆离田利用总量的1224%~1337%。[结论]未来,我国秸秆离田多元化利用应建立新型的农牧结合制度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元组合施肥制度,打造以废弃秸秆为主要消纳对象的秸秆产业化体系,并努力提高秸秆打包离田机械作业质量和秸秆新型产业高值化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土壤侵蚀较为严重的海伦市为例,基于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hinese Soil Loss Equation,CSLE)对土壤侵蚀程度与时空变化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着重探讨降水与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2000—2020年土壤侵蚀面积增加了57.82 km2,且土壤侵蚀强度均有从侵蚀较低等级向较高等级变化的趋势。(2)2000—2020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侵蚀差异显著,侵蚀面积表现为耕地>其他用地>林地>建设用地>水域。(3)2000—2020年不同等级的平均降水量土壤侵蚀总面积变化不明显,但同一等级的平均降水量的土壤侵蚀率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5.
美国的土壤保护和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的土壤侵蚀经过60年的治理得到了明显的减轻,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土壤侵蚀形势依然严峻。60年来美国开展了大量的土壤侵蚀治理项目,土壤保护经历了由注重减轻田间土壤侵蚀,增加土壤生产力到注重减轻土壤侵蚀对环境影响的转变。这对中国的土壤保护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木质颗粒燃料是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生物质固体燃料。从经济可行性角度,地区林木生物质资源总量与可利用生产木质颗能源的资源量有较大的差距,地区木质颗粒燃料生产原料主要来源地区原木生产剩余物、中幼林抚育剩余物、木竹加工剩余物和城镇园林绿化修剪剩余物。福建省可利用生产木质颗粒燃料的木质生物质剩余物量相对较大,每年可利用木质生物质剩余物1 027.52万t,能生产木质颗粒燃料719.26万t,折合标准煤686.72万t,减少CO_2排放495.65万t,减排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的低碳化水平,保障低碳经济和积碳减排效益,分析土地利用与碳循环之间的关系,以低碳化为目标对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甘肃省正宁县为例,运用线性规划的方法建立最大化碳储量和最小化碳排放目标函数,构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研究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问题。结果显示:最小化碳排放优化方案优于最大化碳储量方案,最小化碳排放方案到2020年,正宁县碳储量达到786.36万t,碳排放则压减到48.91万t,净增量为737.45万t,较现状相比碳积储量净增12.19万t。研究表明:低碳优化确定的土地利用结构可以有效增加区域碳积储量,低碳优化方法是开展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有效方法,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江西省耕地退化类型主要有优质耕地数量减少、土壤侵蚀、土壤肥力下降以及土壤污染。退化趋势为 :耕地面积减幅趋势尚存 ;耕地肥力退化 ,耕地土壤物理性状的恶化 ;土壤侵蚀面积有所遏制 ,但流失强度却呈加剧态势 ;非农项目建设以及矿山开采引起的水土淤埋农田现象频繁 ;在坡耕地上 ,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引起的土壤侵蚀强度不一 ;耕地土壤污染现象不容忽视。其原因直接或间接与有关经济政策有关。针对以上问题 ,提出控制耕地退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一、全年产量数据预测据对20个渔业生产主要省区市水产品产量的不完全统计,2006年1-4月份,水产品总产量为1336.37万t,同比增长3.00%;海洋捕捞产量386.13万t,降低0.50%;海水养殖产量304.11万t,增长4.31%;淡水产品646.13万t,增长4.60%。按照上述同比增幅比例预测,全年水产品总产量继续保持稳步增长,预计为5300万t;海洋捕捞产量将与上年持平或小幅度回落,预计为1450万t;海水养殖产量稳步增长,预计为1440万t;淡水捕捞波动不大,预计250万t;淡水养殖产量仍将增长,预计为2160万t。二、渔民收入情况预测近年来,渔民人均纯收入和劳均纯收入稳步增长(…  相似文献   

20.
黔中喀斯特地区农业生产碳排放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以贵阳市为例,测算其2007—2016年农业碳排放量,分析时序变化特征、脱钩关系并预测未来10年农业碳排放量,为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农业减源增汇以及经济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文章运用碳排放系数法计算2007—2016年贵阳市农业碳排放量;基于Tapio脱钩模型分析区域农业碳排放量与农业GDP的脱钩关系;利用GM (1.1)模型预测贵阳市未来10年农业碳排放量。[结果] 2007—2016年贵阳市农业碳排放量呈下降趋势,年均递减0.75%;三大类碳源中水稻种植占比例最大,为67.37%,其次为畜禽养殖,为17.08%,最后为农地投入,占比为15.55%;细分碳源,除水稻外,化肥与牛碳排放量较高,但农膜、农用柴油、农地灌溉以及羊碳排放都呈增加趋势;脱钩分析表明,贵阳市农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间的脱钩类型呈现强脱钩、弱脱钩、强负脱钩、扩张负脱钩4种状态,脱钩类型以强脱钩为主,说明近年来农业碳减排取得一定成效;根据GM (1.1)模型预测,贵阳市农业碳排放量逐年下降,由2017年的50.14万t下降至2026年的47.76万t。[结论]贵阳市农业碳减排效果明显,未来还需进一步采取措施以实现农业减源增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