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城市的形象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3月26日,中央电视台第四套的国际频道播出了威海China形象广告后,广告首开城市形象广告的先河,再到央视推出2004年中国魅力城市展示和后来的魅力中国、魅力名镇展示,已有三百多个城市在各类媒体上不同程度地做过形象广告,形成了令人目不暇接的城市形象广告秀。  相似文献   

2.
城市形象传播是指城市传播主体利用各种手段、采取各种方法与城市的内外公众进行城市形象信息传递、接受和反馈活动的过程。既是传播活动就必然要借助不同的媒介,利用多样的渠道进行广泛的传播。雄安新区的形象传播综合利用多种媒介和方式,覆盖报纸,电视,网络媒体,社交媒体,微信公众号,城市广告各种渠道。  相似文献   

3.
广告,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城市的语言,广告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游人对整个城市形象的评价.   金秋十月,赴上海学习考察.一天路过南浦大桥附近的南车站路,突然发现这条短短不到一公里的小街两侧,广告设计独具匠心,广告语言妙趣横生,为街路增色不少.……  相似文献   

4.
大连城市旅游形象定位及整体策划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29  
谷明 《旅游学刊》2000,15(5):63-67
城市形象的策划是当今发展城市旅游中极受注目的课题。本文在分析了形象定位的支持系统和影响系统之后,从文化特质、旅游功能、市场定位人手,提出塑造旅游城市形象的CIS系统,即文化识别(CI)、功能识别(FI)、市场识别(MI),进行形象定位。借助对大连城市形象的认知调查来思考如何以创意性思维塑大连个性化旅游城市形象,提出大连在突出现代化都市旅游形象、濒海区旅游形象方面表现个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城市经过正确的形象定位和细致的塑造之后,最后的形象塑造环节就是对城市形象传播和扩散。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城市形象塑造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形象传播的社会效果。城市形象的传播需要借助多种途径,而电视媒体凭借着其高渗透率仍然占据主流媒体地位。本论文以石家庄电视台的《约访大时代》节目作为个案进行分析,论证了访谈电视节目在城市形象传播方面的重要性,希望能给其他访谈节目在城市形象传播方面提供参考价值,也对电视访谈节目的未来良性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6.
基于扎根理论的城市形象定位与塑造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城市形象定位是研究现代城市发展战略的前提和基础,是城市品牌营销的核心。本文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反映重庆历史特点、现实优势与发展趋势的资料记录进行开放性译码分析,最终从资料中抽象出28个概念和8个范畴。在主轴译码阶段得到5个主范畴,分别为中国文化名城、中国美食之都、国际山水旅游之都、西部时尚之都、中国品牌之都。最后通过对范畴和主副范畴的深入分析,同时结合原始资料记录进行互动比较、提问,得出用"激情之都"这一核心范畴来定位重庆的城市形象。在此基础上,就重庆城市形象定位为"世界激情之都",向政府相关部门、专家学者和市民进行了认同度调查与分析。最后,提出了重庆城市形象塑造的故事线、基本思路、整体形象塑造策略、次级形象塑造策略、保健因素整治策略以及城市形象塑造的组织与管理。  相似文献   

7.
在数字化时代,人们往往通过各种数字营销渠道去了解某个感兴趣的城市,进而对其形成一定的城市形象认识。因此,越来越多的城市也通过数字营销渠道去加强、提升城市形象传播的效果。本文以潮州官方微博为例,探讨潮州城市形象在数字营销的现状并提出改进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媒体技术发展在城市形象传播作用越来越重要,宣城城市形象建立与传播,需要融合多种媒体技术,构建全方位的传播途径,扩大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9.
沧州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东临渤海,北靠京津,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随着雄安新区建立,沧州在地理优势上更是上升到了一个新台阶。在当今这个新媒体急速发展的时代,网络上的内容量大且更新速度快,在这样的背景下,沧州如何利用好新媒体来进行城市形象塑造,让更多的人了解沧州就成了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将研究沧州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利用更好的内容来塑造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10.
作为城市印象的窗口,地铁的内部空间设计在展示城市形象和体现城市的文化气质以及精神内涵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地铁内部空间的视觉艺术为切入点,深入挖掘兰州的区域文化资源,打造城市品牌,树立城市形象,一举两得[1]。  相似文献   

11.
关于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若干理论思考   总被引:188,自引:13,他引:175  
刘纬华 《旅游学刊》2000,15(1):47-52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除了包含经济的发展、环境的保护、社会的进步等内容外,可持续发展更需要一种发展理念和评判依据。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就是旅游可持续发展宏观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机制。本文试从这一角度出发,在提出社区参与的概念的基础上,探讨参与所涉及的不同层面及参与的内在机理,并针对目前中国实施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实现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方法和措施,旨在为旅游发展方针、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问卷调查基础上,运用瑟思顿态度比较评价模型,定量测度了受访游客参与无锡唐城、三国城、水浒城影视旅游展演意愿倾向程度,分析了原因并总结出一般规律,认为实景展演与景区主题的统一、本土化和文化品位的挖掘、组织方式和表现手段的综合、创造性和艺术性的搭配、注重节目的丰富性和时代性是影视旅游展演成功的关键所在.同时阐述了基于后现代视角的我国影视旅游展演及其他景区类似展演如何构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论旅游业的企业组织结构和市场开放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钟海生 《旅游学刊》2000,15(6):11-18
本文分析了中国旅游业宏观形势良好但微观企业效益下降的背反现象,从旅游业的企业组织结构、竞争关系和市场开放度等角度探讨了其深层次原因,指出旅游业的体制特征是“部分封闭的市场 约束性的竞争关系”,目前的一些政策性和制度性安排制约了旅游企业的有效竞争,限制了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是形成“小散弱差”企业格局的主要原因。在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全面开放旅游市场的政策主张。  相似文献   

14.
上海城乡交错带生态旅游开发战略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庞振刚  董波 《旅游学刊》2001,16(3):76-79
本文在对上海城乡交错带范围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区位布局状况,提出了上海城乡交错带的生态旅游产品的规划,并分析了上海城乡交错带生态旅游开发的可行性,最后提出了上海城乡交错带生态旅游开发的思路及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5.
旅游上市公司经营状况分析   总被引:38,自引:10,他引:28  
戴学锋 《旅游学刊》2000,15(1):15-21
旅游上市公司在1996年以前效益非常好,其资产净收益曾经达到30%的骄人成绩,但是1997年以后其资产净收益却开始大幅度下滑,到1999年上半年其资产净收益仅为2.72%。本文通过对旅游上市公司中酒店类、景点类和综合类三类上市公司的分类分析,及对各类上市公司效益变化的因素分析,证明旅游上市公司的效益下滑是有着深刻原因的。这些原因既有市场变化的原因,又有上市公司自身经营管理的问题。目前旅游上市公司效益比较好的,很多是旅游业之外的收益。旅游业是朝阳产业,发挥其自身优势才是旅游上市公司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examined local food diners' perceptions of gastronomy—composed of food, country image, and culture—in Singapore, a city-state. This study successfully identified the country image associated with gastronomy by adopting the concept of UNESCO Creative Cities of Gastronomy and explored the impact of country image on the local diners' perception of Hawker Culture as a country brand, based on the brand resonance model. Image factors (food outlets and restaurants, food activities,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nd local ingredients and cooking skills) were explored. The perceived facets of the country were linked to awareness, which in turn stimulated the love for Hawker Culture in forming loyalty. This research provides discernments to rejuvenate and promote Singapore as a UNESCO Creative City of Gastronomy, which will pave the way for the continuous support of Hawker Culture from residents as a notable cultural icon.  相似文献   

17.
民营企业进行旅游景区开发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依绍华 《旅游学刊》2003,18(4):47-51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一些具备实力的民营企业开始投资开发大型旅游景区,并且主要以获得景区经营权的方式入主景区。由于国家对此尚未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同时资本的逐利性使投资者过分注重眼前利益,而忽略对资源的长远维护,使民营企业获得经营权投资开发景区遭到质疑。本文主要对近几年民营企业开发旅游景区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其可行性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理论探讨,并对未来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看法。  相似文献   

18.
张凌云 《旅游学刊》2000,15(1):10-14
与许多其他产业不同,旅游业的产业范围较难界定,其产品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较大、关联性强、依托和带动功能都很明显。在很多场合下,旅游业的这种性质被片面地误用和滥用了,并导致了对旅游业的产业地位认识的简单化和一元化。本文分析讨论了旅游产业的超然性、旅游产业地位的层次性以及旅游产业政策的适用性,阐 明了判别旅游产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产业地位的客观依据,以及旅游产业政策对我国旅游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如何在产业政策的引导下,建立起一个竞争有序、分工合理的旅游市场体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The casino industry has always relied on the leisure traveler whose primary motivation is to gamble. Thus, one would expect the casino and convention industries to operate in totally different arenas. This was the case until the mid-1990s. Today, the casino industry is embracing the convention industry and constructing facilities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convention and meeting attendee. This article starts by setting up the framework for this dichotomy between the two industries by tracing the history of casino gaming in the U.S. Discussion leads to a review of how and why there was a lack of conventions/meetings business in both Las Vegas and Atlantic City. The article then goes on to review specific development of the conventions/meetings business in Las Vegas, Atlantic City, and other jurisdictions. It concludes with a prognosis about the future along with opportunities for fu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20.
A model of destination image formation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Image has been shown to be an important influence in the selection of vacation destinations. A model that represents the important determinants of destination image formation was developed based on previous studies in a number of fields. The research reported in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n empirical test of the model using path analysis. A major finding of the study was that a destination image is formed by both stimulus factors and tourists' characteristics. The results of this investigation provid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strategic image management and can aid in designing and implementing marketing programs for creating and enhancing tourism destination imag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