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敬爱的邓小平同志不幸逝世后,我们苏南乡镇企业广大干部职工的心情十分悲痛,至今仍沉浸在深切的怀念之中。 乡镇企业是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而苏南农村是中国乡镇企业的发祥地,“苏南模式”的创造地。1987年6月,邓小平会见南斯拉夫客人时说:“农村改革中,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收获,就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异军突起。”邓小平以“异军突起”充分肯定了乡镇企业快速发展的重大成就,称之为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的收获。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国乡镇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联系多年的实践,我体会到苏南乡镇企业的发展是邓小平理论的最好验证,而邓小平理论是我国乡镇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无锡广播电视事业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出现了十大突破性的进展,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分析和总结取得的这些成绩,对于我们今后的发展和提高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办台主体由城市为主转为城乡多元办台,形成多层次的现代化广播电视传媒体系,扩大了城乡覆盖面。  相似文献   

3.
季红 《经济导刊》2006,(7):26-33
28年来的改革,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重塑了中国,改变了世界。然而,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对改革各方面的争议,存在一种否定改革,反对改革的思潮,为此,我们访问了中国经济改革研究会理事长,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高尚全,他从始至终参与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非常熟悉。他曾经说过,有很多人认为历史上改革都没有好下场,但必须坚持改革,否则中国没有出路,只有死路一条。  相似文献   

4.
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可为人类利用的自然要素,是人类谋取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物质来源,是社会生产的自然基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自然资源的状况如何,对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由此而根据其禀赋条件的优劣、存量的多寡以及一个地区对当地或外地资源的仰赖程度所构建的产业经济特征,从地理经济学的角度将区域划分为资源型经济区或资源约束型经济区。  相似文献   

5.
生产力的根本动力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基本问题。我国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理论界对这一问题长期存在争议。本文在阐明生产力与劳动生产力概念相互区别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论证,确认了新的生产关系是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科学认识,说明了离开生产关系寻找生产力发展内部动力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6.
一、引论:乡镇集体企业的产权缺陷、改制模式及评价原则自1995年以来,江苏乡镇企业增长势头明显减弱,增幅下降较多(江苏省乡镇企业管理局办公室,1998),这其中既有宏观经济形势、市场竞争格局等变化的外部原因,但最根本的内部原因是乡镇集体企业自身的产权制度缺陷越来越趋于明显,对此最令人信服的证据是横向比较的结果──近几年来以集体经济为主的江苏省乡镇企业的增势明显弱于以个体私营为主的浙江省乡镇企业(张义等,1998)。可以说,乡镇集体企业与国有企业在产权制度问题上有着基本的类同性,即都存在着政府对企业的产权介入…  相似文献   

7.
高尚全 《经济时刊》2003,(12):22-23
中国改革将在更加广阔的领域全方位展开,经济的、行政的、科技的、教育的、社会的、文化的乃至政治诸方面的改革交织在一起,其性质之深刻,范围之广阔,任务之艰巨,将大大超过以往任何时期。  相似文献   

8.
为了追踪苏南乡镇企业改革发展的进程,笔者于1998年8月中旬赴苏南,对苏、锡、常三市若干镇村的企业改革发展趋势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1998年苏南乡镇企业改革的重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相当部分原实行租赁、风险抵押承包等经营责任制度改革的企业,进行彻底的所有制改革,使中小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告一段落;二是对乡村集体(大而盈、大而亏)大型骨干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展开攻坚战,其基本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下列几方面:一、早转制少流失,晚转制多流失,不转制全流失成为乡村干部的基本共识在严格按程序进行规范化操作…  相似文献   

9.
乡镇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参照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立人 《江南论坛》2000,(2):16-16,25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不仅是当前和今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行动纲领,并且对整个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也有广泛和深刻的指导意义。《决定》对在国民经济中已占相当比重的乡镇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同样有很多提示,应当作为重要的参照系,充分体会和认真执行。这里,举出以下几点,可供乡镇企业有关领导和企业负责人注意: 一、调整经济布局和所有制结构,重新界定乡镇企业的地位。乡镇企业的布局遍及各行各业,所有制结构不拘一格,不同地区有不同特色。《决…  相似文献   

10.
世纪之交,我国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改革的深化、开放的扩大、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经济、科技的进步,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急剧变化,乡镇企业产生、高速发展因而习惯和适应了的经济环境已不复存在。肩负二次创业、跨世纪发展重任的乡镇企业,不得不研究和学会适应与过去截然不同的崭新的经济环境。乡镇企业在新的生存环境中,要克服种种矛盾和困难,实现跨世纪持续健康发展,关键在于迅速实现发展战略的转变,通过切实增强企业素质,领取新世纪生存发展的“绿卡”。一经过几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的发展,我国乡镇企业的实力有…  相似文献   

11.
今年以来,由于内需拉动力度加大,国际市场复苏加快,特别是认真贯彻全国和省、市技术创新大会精神后,多数乡镇企业产销两旺,过上了这几年来少有的“好日子”,国家统计部门称之谓进入稳健发展的“绿灯区”。乡镇企业出现全面回升的良好势头,农村各级干部开始议论:乡镇企业新一轮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什么,技术创新怎么搞,发展后劲从哪里来?笔者通过对无锡市近20家乡镇企业的调研,认为技术创新是乡镇企业新一轮发展的主要动力,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大企业技术创新的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乡企的技术创新。 一、乡镇企业新一轮发展的…  相似文献   

12.
<正>一、问题的提出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中,乡镇企业在其进一步发展中面临着许多问题。例如乡镇企业筹资立项、投产、运行都是行政推动的结果,出现了严重的政企不分问题;企业长远发展与经营者短期行为的矛盾,经营者负盈不负亏,无风险责任;经营者权责利不清,动力机制受损,在多种经济组织应运而生以后,缺少稳定持续的动力机制,等等。 企业发展动力机制的形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由多因子、多系统在经济运动中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结果。正如日本国会首席经济顾问、大和总研理事长宫崎勇教授提出:“任何因子作用于企业发展的功能都不是绝对的,就象没有一个力点能推动地球的转动,也没有一个因子能推动整个企业的长久发展。”决定企业成败的因素很多,但是集中起来主要无非是两条。一条是适应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产品结构、设备投资、技术改造、工艺改革,目的是产品创新,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经济附加值和产品需求市场的适应性。其中科技水平的高低对企业能否获得市场,保持竞争活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世界技术革命浪潮的掀起,机械装备的自动化、智能化和专业化  相似文献   

13.
朱金香 《经济师》2000,(12):50-50,54
世界的生产历史的发展表明 ,人的素质是一切生产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 ,而教育则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任务的。因此 ,现代化的生产要求必须发展现代教育。只有现代的教育才能培养出符合现代科技生产发展需要的人才 ,可见教育是现代科技生产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4.
尹辉 《经济纵横》2013,(1):118-121
多年来,学术界关于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争鸣,形成了三种主要观点:一是主张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关系或新的生产关系。二是认为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三是认为生产力自身会发展,有自己发展的内在动力。本文梳理并评析了这些观点,认为生产力的内部矛盾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主张以生产力多要素论取代二要素论或三要素论,从而更加全面地揭示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建议》在强调今后1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必须贯彻执行的9条重要方针时,把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放在第二条方针的位置上加以强调,足见这条方针有着何等重要的意义.要认真贯彻好这条方针,首先必须弄清楚这一方针的实质是什么以及通过什么途径才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等这样一些问题.本文就此谈一点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16.
目前,苏南乡镇企业处于改革与发展关键时刻,需要解决改革和发展面临的许多问题。但是概括起来讲,前进的路子在于: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发展要走“可持续”之路。 苏南乡镇企业在苏南的经济总量中,已超过“半壁江山”而处于“三分天下有其二”的重要地位。但是,苏南乡镇企业在前进中也面临着如下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在所有制方面,需要探求公有制、集体经济更好的实现形式。 目前苏南乡镇企业集体所有制的  相似文献   

17.
本刊于1991年6月在滨城大连市召开了全国部分省市“乡镇企业改革与发展”研讨会。现将这次会议部分代表大会发言与书面发言材料整理发表,以期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引起争鸣,从而推动我国乡镇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生产力定义和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刍议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生产力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或生产方式下,由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的生产的活动不断随机组合着的具有运动性、连续性和系统性等特点的一种社会共同活动方式。其中,物质生产活动是基础,精神生产活动是关键;人的生产的活动是核心.教育是"生产人"的活动过程。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区的教育水平,实际上是其生产力水平的象征和综合国力的主要标志.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之间的无休止的矛盾运动过程是推动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9.
张峻 《生产力研究》2006,(1):120-121
应当承认,改革开放26年来,山西的发展是相对落后了,其原因固然有很多,但改革开放的力度不够大,投资和发展的环境比较差,应当引以高度重视。根本出路在于立足省情,充分发挥山西区域经济的比较优势,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发展山西外向型经济,全力提高山西经济的外向度。当务之急是要做到“三个务必”:一是务必在落实的环节上切实调整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操作手段;二是务必在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方面迈出较快的步伐;三是务必认真落实好对外开放的各项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管理创新是促进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创新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 ,也是企业持续发展、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然而 ,多年来 ,许多企业尚未真正意识到管理创新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实际工作中迈不开步子 ,仍沿用“五老”(老办法、老经验、老模式、老习惯、老框框)的传统管理 ,这是造成企业机制不活、效益不高、发展滞后 ,甚至亏损的根本原因。正因为如此 ,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指出 :“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企业管理工作 ,从严管理企业 ,实现管理创新。”通过改组、改制、改造有机结合 ,多管齐下 ,提高企业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山西中条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