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前,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经初步建成,但还很不完善,存在气体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缺失、碳排放源难于监测、政府监督管理碳排放力度不足、碳排放权交易定价不合理、产权法律界定不清、排污收费标准较低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应采取完善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建立严密灵活的碳排放权监管体制、发挥市场价格机制的有效配置、界定碳排放权的权利属性、完善我国碳排放的法律法规及管理体制等措施来实现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徐俊峰  董四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21):272-273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气候问题,向来是国际社会最为关心并且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环境权益类的新兴交易品种,温室气体排放权正逐步成为全球范围内政府、企业甚至个人关注的焦点。随着国际碳排放交易市场的逐步完善和统一,为了保证我国在国际碳排放交易市场中的地位,以及我国企业的最大权益,我国应该尽快加速发展碳排放交易市场,积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碳排放交易体系,以适应世界形势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碳排放权交易问题的博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江  隋伟涛 《中国市场》2010,(14):64-65
本文分析了碳排放权交易背后的深层次的利益关系,阐述了我国当前面临的外部压力与发展机遇,通过交易的表面现象揭示了碳排放权交易的实质,最后对我国在碳排放权博弈中应采取的策略进行总结与归纳。  相似文献   

4.
碳排放权交易能够有效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它的有效实行对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加入国际气候变化阵营有着巨大影响。我国已在深圳等七省市试行了碳交易,"十三五"方案帮助我国从区域性碳交易体系向全国碳交易市场顺利过渡,并在2017年开启全国碳交易市场。列出了我国碳交易体系下的立法现状及立法问题,并根据问题一一提出对策,为我国碳交易体系的立法工作提供一些帮助,尽早与国际碳交易制度相衔接。  相似文献   

5.
邹嘉丽 《致富时代》2010,(12):178-178
该文从当下国际社会经济、政治环境出发,小议碳排放权交易的背景、发展现状及其前景,并简单分析了中国发展碳排放权交易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碳交易是控制碳减排的重要方式,我国于2011年10月在七个城市开展碳交易市场试点。本文首先对碳交易市场的形成及其制度优势进行阐述,对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在比较国际碳排放交易机制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碳市场交易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我国的公共环境危机凸显,特别是严重的空气污染,不仅给人民生活造成了困扰,也给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埋下了隐患。这使得全球将环境治理的重心放在寻找有效的污染防治机制上。而实践证明,碳排放权交易模式是切实可行的一种污染治理模式,将其作为一种政策型工具引入企业的排污治理中,是当下最切实可行的治污减排办法。本文着眼于企业,研究范围锁定在有强制减排任务的企业中,从碳排放的减排循环过程的角度出发对控排企业碳会计流程进行了梳理,说明了碳排放权交易会计是碳会计中的重要部分,是碳会计与交易市场接轨的重要纽带。在此基础上,本文从自用或出售的角度考虑,按不同的交易目的对碳排放权交易会计的账务处理分为初始取得和实际耗用两个部分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碳排放权交易提出了一个从经济、市场角度来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决策;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问题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创新。本文依据国际国内案例,比照相关数据和事例,阐述了碳排放权的定义、国内外碳排放权交易的现状,得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方法以促进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发展。同时丰富和完善了我国排污权交易的内涵,以期为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2011年3月,国家明确提出逐步建立全国碳市场,批准湖北省等"两省五市"率先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湖北省作为唯一来自中部的试点于2014年4月2日正式启动交易,市场机制建设如总量目标设定、配额分配、交易规则等兼具已运行试点的成功经验和鲜明的自身特色,市场启动后迅速体现出后发优势,一跃成为目前国内外碳排放配额交易最活跃的地区。  相似文献   

10.
窦勇  孙峥 《中国物价》2015,(2):42-45
通过分析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总量目标、覆盖范围、测量报告与核算(MRV)体系、配额分配、市场运行、管理体制等要素,总结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特点,提出了广东省试点面临的挑战,并对如何完善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谭婷莉 《中国市场》2011,(49):164-165
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已取得较为长足的进展,但清洁发展机制和自愿碳减排交易的发展均还存在较大的局限,基于配额的碳交易更是尚未起步,距离充分发挥其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低碳转型的功能还存在差距。立法的缺失和不健全是导致这一局面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魏冉 《现代商业》2014,(30):244-245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这就要求现代企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关注社会需求履行社会责任,追求低碳经济,而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代表着社会环境资源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利益,应该相应地采取一些措施来督促企业注重环境保护,碳排放权及其交易就随之产生。但权威会计准则的缺位使得实务中的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确认存在相当大的随意性与自主性。本文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分析企业与政府的博弈关系,寻求企业对碳排放权交易采取适当会计确认的方法,以期政府扩大碳排放权交易的试点区域,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会计准则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欧盟提出将航空业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这一现状,应用博弈论建立航空公司是否选择进行减排来适应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博弈模型,探讨航空公司是否选择进行减排以及国家或者国家联盟是否需要严格进行监管的内在机理,对航空公司与国家或国家联盟之间博弈关系的策略集进行深入分析,并给出博弈模型的纯策略和混合策略纳什均衡的求解与分析,最后给出航空公司应对欧盟提出的将航空业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对策建议,同时也给出了作为国家主体,如何合理健康的引导航空业走向更加环保的发展道路的对策与建议,为在政府影响下的航空业如何取得长足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碳排放交易管理工作自2014年起草相关法规法规开始,逐步完善。2019年12月财政部发布《碳排放权交易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其致力于在政策上强化碳排放市场机制管理。文章根据《暂行规定》对碳排放权资产以及碳排放权交易损益的会计确认进行探讨,以求进一步补充推进碳排放交易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5.
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典型定价理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雾霾天气的持续增多,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环境问题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节能减排成为全球共识,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已经日趋成熟.碳排放权交易价格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效运行的基础.在介绍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兴起和发展现状,并充分借鉴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应尽快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碳排放测量体系、完善碳排放权价值估价方法、实施总量控制和初始合理分配相结合的配额机制、加快构建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期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定价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商》2015,(17)
自2004年第我国第一只交易所交易基金推出以来,ETF基金在我国蓬勃发展,但是比起国外市场其发展还是存在着各种问题。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分析ETF基金在我国发展面临的瓶颈,包括流动性不足、产品结构不够丰富、投资者结构不合理等。同时,本文也对ETF基金在我国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根据前期文献的实证研究结论与理论分析框架,提出了碳污染转移的对策与措施,建议构建合宜的指标体系合理引导碳排放的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形势也日渐激烈。当前,以碳排放权为核心的碳交易影在国际市场中获得蓬勃发展,如何通过有效的会计处理方式对碳排放权进行确认与处理,是我国作为参与主体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我国在碳排放事业的发展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而在我国也将碳排放权作为一项无形资产进行确认,本文就主要针对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处理的相关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模拟分析了国情无约束和国情有约束条件下,中国实施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的潜在成效.结果表明:(1)作为碳交易理论基石的二氧化碳影子价格,样本年间总体趋于上升,省份间和八大区域间的绝对差距均呈现不断扩大态势,但相对差距则趋于不断缩小.(2)以最大化降低全国碳强度为目标,在维持全国GDP总量不变的国情无约束情景下,碳交易能够降低碳强度20.06%.如果放松对全国GDP总量的硬性约束,并对各地区施加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现实约束,实施碳交易能够降低碳强度22.15%.(3)中国当前的整体碳强度推进进程完成了哥本哈根会议承诺的阶段性目标,通过引入碳排放权的省际交易,能有力推进碳强度的改良进程,甚至能满足哥本哈根会议承诺的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20.
我国对碳排放权交易十分重视,最近,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将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加快节能环保标准体系建设,建立领跑者标准制度,严格建立低碳产品的标识和认证制度,但在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中,还有一些待明确的问题。本文认为碳排放权应该根据具体目的确认为无形资产、存货和金融资产进行初始计量和期末计量,并进行表内披露和表外报告,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