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景敏 《中国市场》2011,(32):165-166
"工学结合"是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也是发挥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针对目前应用型港口物流人才紧缺的现实背景,作为突出港口特色的沿海地区地方高校,适时构建地方高校"工学结合"模式下应用型港口物流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提升地方高校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实现学生、港口物流企业、地方高校三方共赢。  相似文献   

2.
徐元浩 《中国市场》2010,(39):160-161
本文分析了现行工科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指出了其不足之处,结合工科类课程教学提出了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系,并以某高校教学改革为实例论述了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改革。  相似文献   

3.
学校层次和发展定位决定人才培养定位,民办本科高校培养定位应突出基础知识"高等性"、理论知识"够用性"、专业面向"适用性"的特色内涵。培养目标定位决定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规划、教学环节管理、教学手段与方法选择、实践教学体系搭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是构成一个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与前提。黑龙江财经学院,为探究与实践具有财商素养的技术性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在培养方案设计、特色专业打造、规范教学管理、实践教学体系搭建与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对同等类型的其他民办本科高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我国高校特别是金融类高校千篇一律的办学模式与不断"求大""求全"的办学思想是严重影响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一大弊端。金融类高校的个性化发展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保障学生个体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完善高等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是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必然选择。金融类高校应充分认识高校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并通过加强政府对金融类高校个性化发展的政策引导,改革不利于高校个性化发展的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具有特色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确立具有个性特点的专业体系等措施建构金融类高校的个性化发展模式,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本科院校"科研教学型"时代背景下,高校从教师资源和教学内容两方面破解高校成才率低的困境,深化"双师型"教师体系建设和改革"实训"模式即成为具有明确目的性和有效针对性的重要解决途径。本文基于高校师资建设和人才培养取向、以高校与经济实体的技术合作为基础,提出了人才培养体系复合发展战略模型,强调在制定培养计划时应注重人才的多种发展途径和市场的动态需求,并充分考虑到高校人才培养在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6.
杨艺  陈炜 《市场论坛》2009,(7):96-98
泛北部湾经济区建立是广西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同时也是广西高校旅游管理学科在新形式环境下发展壮大的机遇期.广西高校旅游管理学科的发展发展速度仍较慢,层次较浅,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晰,学科体系也待进一步完善.为此,应用发展的眼光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着重优势特色学科的建设,同时优化学科体系,调整完善教学体系和内容,逐步实现专业化、科学化人才培养机制,为广西及泛北部湾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复合型应用人才.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是高校保持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高校的发展要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绩效评价,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广西启动了"强基创优计划",将创建若干特色专业和一级学科纳入高校发展战略,这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的支撑。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以期有所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基于专业培养高校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势在必行。本文在分析当前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四川师范大学电子商务专业的办学特色,从教学体系的改革、素质考核方式的创新、学生科创竞赛的训练和指导教师队伍的构建四个方面,阐述了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期望对高校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面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提升高校大学生国际交流参与度为目的,以系统论为理论基础,将国际化人才培养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来考量,从理念教育、平台建设、动态管理、服务保障四个方面入手,整合各方资源、创新载体平台、明确各方责任、完善体制机制,力求构建起四个子系统相互支撑,符合行业特色和发展需求的"大学生海外经历拓展体系",希望对高校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湛文迪 《商展经济》2024,(6):181-184
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线上贸易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进程,对广西高校培养跨境电商数字贸易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将数字技术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已成为高校亟须解决的重要任务。本文采用文献、调研等综合研究方法,从跨境电商加速数字贸易发展的人才培养愿景使命、目标定位、特色课程、育人模式、考核体系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与分析,旨在为高校数字贸易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行业、企业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加剧,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的脱节,大众化教育与行业对精英人才尤其是管理精英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着重大变革。而要变革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达到培养卓越工商管理者的目的,就应树立"职业化导向、层次化体系、岗位化能力、模块化课程、个性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建立系统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2.
开展"落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是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发挥地方高校特色和优势的客观需要,也是满足学生充分就业的需要。东北农业大学针对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建设迫切需要真正懂农业法律知识专业人才的特殊状况,把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作为宗旨,探索应用型法学人才培养模式,重构教学内容体系,完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采取"诊所式"教学模式和案例教学法,加强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对接,力求理论性、基础性、现实性相结合,培养农业法律"落地人才",提高了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值得相关院校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地方高校隶属于地方,服务区域经济社会是其发展目标,人才培养的定位是为地方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旅游管理专业是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应去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主动对接旅游业人才需求,构建以应用技能培养为核心的立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实践教学,把培养应用型人才与促进旅游业发展统筹规划,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社会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刘剑 《消费导刊》2009,(4):177-177
市场营销是一个实践性、应用型较强的专业,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体现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最关键的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本文将从校内外相结合,课内外相结合,分层次、分阶段等方面探讨高校如何构建体现应用特色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5.
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建设以满足区域、行业的需求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出发点,构建了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一体两位四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全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16.
侯新颖  李建 《江苏商论》2022,(10):123-127
产教融合在促进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新时代产教深度融合是推进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转型升级的不竭动力。目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存在培养定位不明确、培养机制不健全、培养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需要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以产教融合为发展主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专门性技术人才培养为特色,推动人才培养提档升级。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开始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德育工作作为人才培养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要素,更要注重其内涵建设。高校德育工作内涵式发展的新举措,主要包括内外兼修,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德育内容;文化传承,形成自身特色德育人文环境;科学发展,创新德育工作新途径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8.
高校房地产专业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后已经越来越成熟,宏观调控后房地产专业人才的需求更规范,而高职房地产专业需要融合地方经济发展,着重服务地方的应用型人才。温州房地产业的独特性导致对专业人才需求更具特色,依托温州房地产业的优势和特色,实践和优化房地产人才培养模式,开发基于房地产开发过程的房地产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具有温州特色的职业素质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9.
双一流高校的会计专业硕士(MPAcc)人才培养依托学校的办学实力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地方高校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中取得成功已成为MPAcc培养亟待解决的问题。地方高校MPAcc人才培养应该寻找自身优势、精准自身定位,充分利用身边的特色资源环境,从培养目标、专业知识结构、能力体系与人文素养、商业特色与竞争优势、政策支撑体系等方面精准定位,构建具有本校特色和竞争优势的MPAcc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0.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育观念更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高校管理体制创新等方面,给民办高职院校的发展带来了新挑战和新机遇。民办高职院校要主动更新教育理念,找准办学定位,推进综合改革,进一步明晰人才培养规格和选拔标准,构建综合评价体系和多元录取机制,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内部管理体制机制,推进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