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划定永久基本农田路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给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提出新的要求.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有计划指标分解模式、重点区域保护模式、地方自愿申报模式三种模式构想,而且必须与各类规划、土地调查、土地整理、集体土地流转紧密结合.为了使其能得到真正长久保护,还必须建立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监管体系和保护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2.
武陵山区县域尺度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武陵山区作为贫困连片区、少数民族聚集区及生态脆弱区,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优化对该区域的生态安全、精准扶贫等方面意义重大。[方法]文章基于GIS平台,采用熵权法,以重庆市秀山县为例,通过构建耕地综合质量评价体系评价耕地综合质量,再借助OpenGeoda软件对耕地综合质量结果进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最后基于生态安全约束条件对初步划定结果进行优化,得到最终划定结果。[结果](1)基于耕地质量条件的划定,满足高度适宜、中度适宜和一般适宜并且聚集度为HH、HL、LH聚集的农田与现有基本农田叠加分为保留、调入与调出3类,耕地质量划定面积为5.266 350万hm~2;(2)基于生态安全条件的优化,剔除土壤污染超标缓冲区、生态红线区内农田,最终优化面积为5.170 996万hm~2。[结论]研究结果遵循了优质、聚集和稳定的思路,能为武陵山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以及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服务国家粮食永续安全目标,面向未来情景确定永久基本农田管控数量和明确位置。研究方法:设定共享社会经济路径-代表性浓度路径(SSPs-RCPs)耦合情景,建立永久基本农田保有量模型,构建农业气候条件、地形和连片性、土壤环境健康、农田基础设施四维划定体系。研究结果:(1)2035年、2050年中国大陆人均粮食需求量分别为591.37 kg/a和548.92 kg/a,粮食总需求量分别为8.54亿~8.90亿t、7.35亿~8.13亿t。(2)2035年全国粮食平均可实现生产潜力为(7 729.41±1 699.99)~(7 828.68±1 739.41) kg/hm2,2050年为(8 126.89±1 828.73)~(8 661.90±2 100.90) kg/hm2,其中水稻优势产区位于黄淮海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区,小麦位于黄土高原区和黄淮海平原区,玉米位于黄淮海平原区。(3)2035年、2050年永久基本农田理论应保量分别为0.98亿~1.11亿hm2、0.86亿~0.99亿hm2,黑龙江、山东、河南等省份应保量最多。研究结论:遵循底线思维和择优划入原则,2035年将1.12亿hm2的1—5级耕地、2050年将1.02亿hm2的划入1—4级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即可满足我国粮食安全需求。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国土资源部、农业部日前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在已有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工作的基础上,将城镇周边、交通沿线现有易被占用的优质耕地优先划为永久基本农田,最大限度地保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实有耕地面积基本稳定和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5.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和保护理论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本农田是耕地的精华,构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理论体系,是划定和保护永久基本农田的重要保障.该研究运用文献综述法,归纳演绎法,LESA体系方法,研究结果认为:(1)界定了永久基本农田内涵,即永久基本农田是指优质、连片、永久、稳定的耕地;(2)提出当前基本农田划定方法中存在划定条件模糊、无科学量化标准以及缺乏评价体系等一系列问题;(3)科学分析和借鉴美国LESA体系思想,构建耕地质量与立地条件评价体系,建立了基本农田划定标准.研究结果认为: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应具备两个必要条件,一是要具有良好的耕地自然质量条件,二是要具有协调的立地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6.
近日国土资源部制定并发布《关于提升耕地保护水平全面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加快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严格管控优质耕地,重点是将优质耕地划入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严控建设用地占用优质耕地。  相似文献   

7.
[目的]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不仅要考虑耕地自然质量等因素,更要考虑建设后的稳定性。[方法]文章选取7个耕地自然质量指标和5个建设稳定性指标总共12个指标构建耕地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主客观综合赋予指标权重,通过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测算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的耕地自然质量特性和建设稳定性。基于评价结果并以建设稳定性为主,以耕地自然质量特性为辅,利用四象限法将城市周边的优质耕地划入永久基本农田。[结果]优先划定型耕地为高质量高稳定和低质量高稳定型耕地,面积为1 198hm~2,占全镇耕地面积67.18%,主要分布在登塘、五龙岗等村;重点调控型耕地为高质量低稳定耕地,面积为388hm~2,占全镇耕地面积21.75%,主要分布在竹三、湴湖等村;退出缩减型耕地为低质量低稳定耕地,面积为198hm~2,占全镇耕地面积11.07%,主要分布在雄伟等村。[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微观尺度的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探索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下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法,为区域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在“双评价”的基础上,构建“承载力—适宜性—质量”三位一体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模型,并以黄石市为例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实证研究。研究结果:(1)基于“短板理论”,考虑限制性因素和驱动性因素,建立耕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承载力基础上完成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从生态保护功能角度开展生态保护适宜性评价;(2)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法充分考虑了资源环境对耕地生产稳定性的约束作用,确保了耕地生产功能稳定发挥,同时统筹兼顾了生态保护与基本农田保护的需求,优化了国土空间格局;(3)结合耕地质量对黄石市耕地进行分区,划分为优先保护区、适宜保护区、后备调控区、生态退耕区4类,在耕地分区基础上综合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研究结论:该方法能够统筹区域生态保护与耕地保护双重目标,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国土资源部日前下发《关于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地要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保护区布局及管制规则,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批准之后3个月内完成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基本农田划定后,实行永久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改变或者占用。  相似文献   

10.
近日国土部制定并发布《关于提升耕地保护水平全面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加快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严格管控优质耕地,重点是将优质耕地划人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严控建设用地占用优质耕地。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在粮食安全目标引领下,审视现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缺失,提出补救举措。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为因应保障粮食安全战略的现实急盼,现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亟待修订。现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存在如下缺失:一是其目的条款在内容上存在偏误与缺失,无法充分承载保障粮食安全的法律初衷;二是其基础性法律概念未与粮食安全法律体系内的概念保持一致;三是其制度设计未能充分体现“特殊保护”的立法要求。研究结论:上述缺失亟需通过法律修订予以补救。具体举措包括:应以促进粮食生产为直接目的、以保障粮食安全为间接目的,增列生态可持续发展为间接目的,以此重构立法目的条款;应统一“永久基本农田”的规范表达,并据此统一话语体系;应废除永久基本农田的占补制度、确立村级“田长制”的特殊监管职责、建立与地力等级挂钩的梯度补贴制度,优化特殊保护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2.
以农用地分等成果为基础,结合GIS空间分析的方法,进行基本农田空间定位方法研究。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将老河口市辖区的耕地按农用地自然质量1~5等进行排序;然后应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将农用地等别分布图与土地利用现状图叠加,以优先划定高等别的耕地资源为基本农田,同时考虑基本农田集中连片的指导思想,最终实现了基本农田的空间定位。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进行基本农田的空间布局与定位,有利于将基本农田从基本农田分区中与其他地类区分开,使基本农田落实到地块,为县市尺度的基本农田划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本农田保护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综述前人在基本农田的概念内涵、基本农田的保护政策、基本农田的划定方法与技术研究等方面的现状,得出:我国基本农田的保护任务艰巨而道路漫长,应该将理论研究与技术运用相结合.在研究理论问题的同时,更应注重技术上的创新,在具体的保护工作中,结合运用计算机技术,最为普遍的是"3S"技术,将此技术运用到实际中,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农田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探索基于不同空间聚类指数排序识别空间集聚的高质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图斑,以期为当前国土空间规划中永久基本农田调整补划和布局优化提供方法借鉴。研究方法:分别利用规则空间聚类算法Local Moran’s I和Getis-Ord Gi*以及非规则空间搜索聚类算法AMOEBA构建能在地块尺度上同时反映耕地质量及其空间集聚信息的表征指数,设计相应的排序优选方案,进而快速识别指定数量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图斑,并进行对比及邻域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1)基于AMEOBA算法输出聚类指数并设计相应的排序方案能在研究区识别空间上更为集聚同时具有较高质量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图斑;(2)基于邻接关系的邻域定义方式能在研究区取得比基于空间距离的邻域定义方式更好的识别结果。研究结论:应用空间聚类算法计算同时指示耕地质量高低及其空间聚散性的地块级表征指数,并设计相应优选排序方案识别高质量集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图斑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区域基本农田保护的思考与定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加强城市区域的基本农田保护,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对维持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促进城市的生态建设和持续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分析了当前我国城市基本农田保护所面临严峻的形势与压力的基础上,从优化土地利用、美化城市环境、促进产业发展等方面阐明了保护的意义和作用,并提出我国城市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定位和六点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以嵩县田湖镇基本农田示范区土地整理项目为例,依据土地适宜性评价原则,把对土地质量有显著影响的自然条件、农田基本建设因素确定为评价因子,选择8项土地适宜性评价因素、因子构建评价体系,对项目区内的土地进行了质量等级评价.从成果可以看出:土地适应性评价为因地制宜进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使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建设的实施后评价能够落到实处,本文结合历年学者在土地整理实施后评价的研究、高标准基本农田实施现状和各类工程的特点,提出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后评价的必要性、指标设置思路,以及核心评价因子,为今后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实施后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浅谈耕地和基本农田的弹性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但是仍然遏制不了耕地和基本农田面积的减少.在耕地的严格保护中寻求弹性保护,从耕地和基本农出保护的数量弹性和空间弹性出发,对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部分内容和措施方面进行探讨思考,提出了耕地弹性保护和基本农田弹性保护,以期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