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3.
4.
5.
根据系统科学理论和方法,基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研究思路,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集对分析方法和障碍度模型,分析咸宁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及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障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6年咸宁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经历了"较粗放—临界集约—较集约"的演变历程,2016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等级为"较集约",但集约水平不高;经济水平、生态响应和环境质量是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主要因素;单位面积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单位面积废气排放量、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绿地面积、人均绿地面积等是制约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改善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乡村旅游客体安全风险评价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景峰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7,34(3)
为防控乡村旅游客体安全风险,对其进行风险评价至关重要。首先,根据相关文献及专家意见,构建乡村旅游客体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利用二元比较法确定各级评价指标权重;然后,结合二元语义理论,提出了乡村旅游客体安全风险评价的二元语义模型与方法;最后,以福建省泉州市乡村旅游地为例,对其旅游客体安全风险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乡村旅游地A_1、A_2、A_3的旅游客体安全风险等级均为"较低",旅游资源安全风险中的管理因素是影响其风险等级的共有因素,是其风险管理的重点,与乡村旅游地旅游客体安全风险实际状况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7.
土地流转的利弊及风险防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地流转有利于各类资本要素进入农村,有利于农民获取更多的收益,有利于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有种于扩大农用土地耕作面积.但同时也存在适应面窄、受益面小、生产经营成本上升三农病灶未除又添城市病的弊端.甚至还可能产生损害农民长远利益、大规模改变农用土地用途、资本和权力勾结产生大量腐败行为的风险.因此,土地流转必须约束政府的政绩冲动,加快制定<土地流转法>,规范土地流转行为,防范风险产生.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当前阶段的重要发展战略,土地流转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研究土地流转与农村经济之间的影响路径,旨在全面评估土地流转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现实性建议,促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战略自提出以来,全国各地农村地区依据自身资源禀赋进行了多样化的乡村振兴之路探索,但各种探索模式归根结底都离不开土地这一基本生产要素。本文基于土地流转现状分析,找到当下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表现的突出问题,依托“土地转出方—土地流转—土地转入方”的逻辑探究了土地流转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从土地需求方、土地供给方、政府监管和保障三个层面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0.
"三权分置"的确立使土地流转成为可能,土地流转给农民带来巨大影响,它不仅增加农业的经济效益,更使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日益繁荣.土地流转促进我国原有的农业经营体制的完善和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分析土地流转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促进土地流转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几个问题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澄清土地流转问题上存在的关于农村土地制度的性质、农业的特点、私有化等重大理论问题上的认识误区。 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研究结果:(1)现行农村土地制度是一种具有公私相互融合性质和特点的所有制类型,是一种特殊的混合所有制模式;(2)农业经济已经具有了现代农业的许多特点,不完全是小农经济;(3)私有化有一般与特殊两种含义,包括土地流转在内的土地制度变革不存在所有权意义上的私有化,但从经营权看是私有化过程。 研究结论:对农村土地制度进行以土地流转为核心的制度创新的前提是对农村土地的社会性质、农业经济的特点、私有化等重大问题做出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2.
13.
研究目的:探究风险感知、风险态度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影响作用,为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实践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研究方法:将风险感知理论与风险态度理论相结合,探讨两者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影响作用,提出研究假设,并通过浙江省嘉兴市农户的调查数据进行验证。研究结果:(1)风险感知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产生显著负向影响;(2)风险态度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产生显著负向影响;(3)风险感知和风险态度的交互作用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产生显著负向影响,表明具有较小风险规避程度的农户,即使感知到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具有较大风险时,流转土地经营权的可能性也将增加。研究结论: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实践中,关注风险感知因素和风险态度因素将有助于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 相似文献
14.
成都市城乡统筹发展中的农村土地产权流转制度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分析成都市新一轮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的现状及实效,探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需要重视的问题。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因果分析法,关系演绎图解法。研究结果:成都市先后实施了旨在促进土地有效流转的确权颁证工程、设立耕地保护基金、建立交易服务平台、创建联建制度以及创办政府担保公司等系列创新的成效非常显著。研究结论: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加强耕地保护,保障农民利益;拓展平台涵义,完善交易服务;培育农业主体,加快经济发展;组建新型农民合作社,创新双层经营;完善现行法律,统一土地市场等。 相似文献
15.
村级土地规划中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方式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对农村居民点用地方式的适宜性进行评价,为村级土地利用规划和农村土地整治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文献查阅、专家咨询、对比分析、权重和法。研究结果:新安置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方式可分为城镇型、集镇型、中心村型三种基本类型,其主要影响因素有农民就业结构、农民经济实力、村集体经济实力、村所在乡镇和县市的经济实力等;义乌市活鱼塘村和西澄村可建成城镇型农村居民点,海盐县横港村和百联村可建成集镇型农村居民点。研究结论:建立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方式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对村级土地利用规划及农村居民点整理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集体用地流转看我国农村土地发展权配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的发展权实质上归属于国家所有,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是农民集体争取土地发展权及其收益的体现。农村土地发展权的设立与配置是十分必要的。文章通过分析与借鉴国外土地发展权制度的实践经验,对我国农村土地发展权制度进行了设计与构建,主要内容包括农村土地发展权的归属、农用土地发展权配置、集体建设用地发展权配置、农村土地发展权流转、对农村土地发展权的管理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土地整理规划方案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针对我国土地整理项目效益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特尔斐法确定其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土地整理项目的规划方案进行综合效益评价,用定量化的方法为规划方案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并以重庆市某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对该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释明和增设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合同的效力性强制规定,明确法律后果,完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法律制度,为人民法院裁判纠纷提供确定性指引。研究方法:法律文本分析、法律规范解释和理论分析。研究结果: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兼具社会资源、集体所有、财产三重属性,释明和设置流转合同的效力性强制规定,必须符合公共利益、保障农民集体和成员利益、比例原则三项准则。研究结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合同因违反特定规划、未采用公开竞价方式、低于政府规定的最低价而全部或部分无效。农民集体决议规则、地方政府同意规则、产业准入和环境保护的规定,并非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合同的效力性强制规定。 相似文献
19.
农村土地流转的制度架构与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军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9,22(7):19-21
土地流转是实现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切实保护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配套制度建设,准确定位政府在土地流转中的角色与职责,推动土地流转形式多样化、流转程序规范化、流转交易市场化、流转经营规模化和流转纠纷调处手段多元化等流转机制建设,为土地流转打造可靠的制度平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