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广东省所辖21个地级市2005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资料中二级分类的用地面积和比例作为研究的基础数据,并按主导性、差异性、稳定性和景观差别性原则进行必要处理和整合,运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和组合系数法进行土地利用结构的定量和定性分析,以此揭示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地域差异,研究结果呈现以下规律:土地利用多样性和土地利用组合类型数由南部沿海城市向中北部城市依次递减,而土地利用的集中程度则大致相反;土地利用的组合类型与区域的经济发达程度呈正比例相关,经济越发达的南部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组合数越大,反之,经济不发达的北部山区,组合数很小。  相似文献   

2.
借助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信息熵和均衡度概念,对1991-2004年武汉市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根据信息熵和均衡度的变化趋势归纳出该时期武汉市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可以分为3个阶段.在对武汉市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因子,得出影响武汉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3个主成分:反映城市经济状况以及社会福利、反映城市产业结构变化、反映城市化水平以及人口密度,从而为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借助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信息熵和均衡度概念,对1991-2004年武汉市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根据信息熵和均衡度的变化趋势归纳出该时期武汉市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可以分为3个阶段。在对武汉市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因子,得出影响武汉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3个主成分:反映城市经济状况以及社会福利、反映城市产业结构变化、反映城市化水平以及人口密度,从而为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运用信息熵理论对重庆市1997-2006年的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进行计算与分析.描述区域土地利用信息熵在时间尺度上的动态演变规律,并对影响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的驱动力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整体上,重庆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随时间呈不断上升趋势,土地利用结构趋向均衡、均质性逐渐增强.影响重庆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演变的主要社会经济驱动因素为粮食播种面积、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额总计、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化率、总人口和人均蔬菜产量.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开封市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并为土地规划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基于2000年和2008年土地详查与变更调查数据及社会经济统计资料,揭示了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素。结果表明:开封市2000—2008年8a间的土地利用变化中,耕地与未利用地激剧减少,建设用地、园地则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本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人口增长、经济与城市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信息熵的黑龙江省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信息熵原理,采用1996-2008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对黑龙江省及各地市(地区)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近几年来黑龙江省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也不断降低;由于黑龙江省各地市(地区)土地类型比重差异较大,其利用土地的方式与程度不同,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区域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7.
运用信息论的信息熵原理,对长沙市1996-2006年11年来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定量分析,得到其信息熵、均衡度及优势度.同时对2006年长沙市各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分析,从而得到土地利用结构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特征,为科学制定土地利用政策和统筹区域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信息熵原理分析了垦利县土地利用的分异规律.结果显示:垦利县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在1986-2003年期间有几次波动:1986-1990年基本保持不变,但保持较高水平(0.6961),1990年之后逐渐收敛,1993年达到最小值(0.6862),之后逐步升高,至2002年达到最大(0.6965),之后略有下降并趋稳定.信息熵在空间的分布以东部沿海的红光办事处和市畜禽场的信息熵最小,而垦利县城及以西地区,包括垦利镇、高盖乡和胜坨乡的信息熵较大.根据同期的社会经济数据,分析了影响信息熵变化因素,并建立信息熵变化模型.  相似文献   

9.
基于信息熵的我国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对全国及6大经济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的计算分析,近10年来,我国土地利用结构向均衡状态发展,主要原因是生态退耕和建设占用耕地导致土地利用结构转换;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均衡度的时空分异特征十分突出,经济增长和制度因素是各区域土地利用结构转换的主要驱动力,而土地利用类型的分散程度造成了土地利用结构均衡度的空间差异.为抑制土地利用结构频繁转换,应调整完善生态退耕政策,严格控制耕地非农化.  相似文献   

10.
土地利用结构,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土地面积中各种用地之间的比例关系或组成。本文基于信息熵和均衡度原理,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江西省11个设区市的城镇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分析,进一步研究了城镇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与城镇发展的关联性。最后,从盘活存量用地和低效用地、发展地下空间、确定差别化用地政策和明确项目用地供应时序等方面对促进江西省城镇用地科学利用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扬州市1996-2004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其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过程进行了描述,并选取相对变化率指标,分析了变化的区域差异.运用马尔柯夫链的理论与方法,构建1996-2004年间扬州市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的概率矩阵,预测扬州市2010和2020年的土地利用结构,并分析了其变化特征.预测结果表明:扬州市未来的土地利用主要存在:耕地面积将持续减少、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仍将继续增大、未利用地面积减少较快等特征.最后根据预测结果提出了扬州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调整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景观生态的角度对北京市顺义区1996-2006年的土地利用结构演变进行数量与空间特征变化分析,并借助马尔科夫模型进行用地预测,获得该区土地利用演变规律:顺义区地类的面积比例呈现出均一化的特点,耕地和未利用地的数量减少,建设用地、生态用地和廊道增加,且建设用地将在10a之内代替耕地成为该区域的优势景观类型,而生态用地、廊道与未利用地将维持一个相对稳态;空间层面上,研究区整体景观的破碎度增加,聚集度减少,景观形状呈现简单化,景观异质性和多样性增强。最后,以"斑块-廊道-基质"理论为依据,构建出顺义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框架:即集中耕地形成基质,斑块的布局应该特别注重生态节点的建设和生态敏感地带的保护及建设生态廊道。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土地利用结构动态演变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GIS技术支持下,以甘肃省1997--2006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及相关经济社会统计数据为基础,借助系统论中的信息熵原理,揭示了甘肃省用地结构动态演变特征,阐述了影响土地利用结构动态演变的主要自然、政策等驱动力,最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该区用地结构动态演变的经济社会主要驱动因子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土地利用战略研究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涵义、理念与我国现行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范式出发,分析了当前我国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不足与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完善我国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南昌市为例,定量分析了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以及土地利用各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情况,在此基础上,求得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转移矩阵,据此分析南昌市1998~2001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过程。同时运用马尔柯夫模型,对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演变趋势预测进行了分析,从而达到全面把握城市土地变化规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泰安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以1987年和2006年两期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研究了泰安市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和转变特征,分析了其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87-2006年间,耕地的变化幅度最大,面积减少31193 hm2;正变化率最大的是建成区为260.3%,主要由耕地和村...  相似文献   

17.
杭州市土地利用结构与效率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土地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杭州市人多地少,经济发达,土地的供需矛盾突出。目前,杭州城市土地最突出的问题是供应紧张与工业利用效率低下并存。比较杭州与国内外主要城市的土地利用状况,从宏观上分析杭州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从微观层面分析城市工业用地效率;提出了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利用是人类根据其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据土地的特点与其经济区位而对土地进行利用、开发与改造的社会经济行为,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阶段特性,过去多注重于第一产业内土地利用类型的划分,现在,它难以满足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的需要。结合土地利用变化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及特点,以产业结构分类为基础,按土地利用所服务的产业部门,提出了一套新的土地利用分类体系,该分类体系共分为四个层次,其中第一层次有4个类型,分别是第一产业用地、第二产业用地、第三产业用地和后备产业用地;并在这些层次之下进行续分。该分类体系具有层次多、类型全;土地类型编号科学,便于记忆、理解;有效方便地衡量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使用方便,应用面广,易于被国内各个不同部门接受;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其成果广泛应用于土地利用监管、生态环境监测以及农业等各个方面。依据达州市2013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情况的矢量数据,通过土地利用动态度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达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状况及其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达州市未利用土地占比大,建设用地持续增长;而驱动因素主要有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政策。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土地利用比较优势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根据效率原则计算并比较现阶段中国三大经济区域产业用地利用比较优势。研究方法:从比较优势理论视角出发,构建不同产业用地比较优势指数模型,运用中国内陆地区31个省(市、区)2000 — 2004年的数据计算各个区域的产业用地利用比较优势,分析区域差异。研究结果:东部地区第一产业和第二、三产业用地效率均具有比较优势;中部地区第一产业用地效率具有比较优势;西部地区第二、三产业用地效率具有比较优势。研究结论:产业用地利用的比较优势可以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用地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