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盘点·资讯     
正全国耕地后备资源逐地块调查评价启动。日前,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通知》和《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技术方案》,正式启动新一轮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要求各省份2022年3月底前全面完成成果上报。新一轮调查评价工作将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和2020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成果为基础,针对其他草地、盐碱地、沙地、  相似文献   

2.
<正>日前,国土资源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通知》,部署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开展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全面查清全国耕地后备资源面积、类型、权属和分布情况,相关省份将补充开展二次调查中"不稳定耕地"和新增耕地的调查评价。本次调查评价主要包括三项任务:一是开展  相似文献   

3.
2003年12月26日至27日,国土资源部地籍管理司、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在京对东部地区12省(市)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进行了验收。广东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项目成果顺利通过了验收。  相似文献   

4.
[目的]中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我国耕地后备资源集中分布区和生态脆弱地区,保护生态环境稳定、实现有序稳妥开发是确保耕地后备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文章以甘肃省景泰县为例,采用新一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数据成果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以期为耕地后备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第二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结合区域生态环境特征,构建了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以及土壤盐渍化等3类因子共11项指标的生态敏感性评价体系,采取单因子评价法和多因子综合评价法,测算了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敏感性。[结果]根据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结果,可将景泰县耕地后备资源划分为不敏感、轻度敏感、中度敏感和高度敏感区域。综合来看,景泰县耕地后备资源约91.32%面积存在生态敏感性问题,其中以轻度敏感性为主;从单因子角度看,景泰县耕地后备资源的水土流失问题最为突出,敏感性面积比例超过96%,其次为土地沙漠化,敏感性面积达到65.50%, 1.77%的区域对土壤盐渍化存在敏感性。[结论]根据耕地后备资源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为保证耕地占补平衡以及降低生态风险,提出对策建议:应着重对于敏感性高的区域实施更为科学的保护和开发措施,避免造成恶劣的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5.
生态安全观下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目的:针对当前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中偏重于可耕性而忽视生态安全性的问题,探讨基于生态安全性的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构建。研究方法:理论分析与资料论证。研究结果:提出了生态安全观下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原则,构建耕地后备资源的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研究结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中不断出现耕地退化问题,说明目前中国耕地已开发过度,若忽视生态安全问题继续开发,新增耕地将会面临更加严重的退化威胁。对耕地后备资源评价不能只注重对耕作可行性的评价,还应考虑开发的生态可行性。因此,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中应该增加生态安全准则,确保开垦后不发生土地退化及其引发的生态问题。将生态用地作为限制性因素,不列入耕地后备资源。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广东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的工作成果,详细分析了广东近期内可供开发利用的耕地后备资源的潜力和利用方向,并从地理优势和经济优势以及经验优势几个方面对开发利用的可行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西藏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文章在分析西藏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条件的基础上,对西藏可开垦和可复垦耕地后备资源的潜力进行了调查评价,分析了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正面与负面影响,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县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的研究--以开封县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在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方面,尤其是在县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及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库建设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阐述了县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的目的、原则、任务及工作程序等,并以开封县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为例,分析了其土地开发整理效益,给出了土地开发整理方法、步骤和相关的政策。  相似文献   

9.
以耕地后备资源的三项特性为依据,将浙江省耕地后备资源分为2个一级类,9个二级类,并针对不同类型,根据浙江省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五类不同类型耕地后备资源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现代航空和航天遥感技术,进行了耕地后备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分布和利用现状调查。  相似文献   

10.
耕地后备资源是补充耕地的重要来源,是实现区域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以及缓解粮食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针对当前耕地后备资源开发评价中偏重于可耕性而未考虑耕地社会、经济和生态影响的问题,通过对耕地后备资源潜力开发评价体系各因素的分析,构建了耕地后备资源潜力开发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黑龙江省相关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尝试对黑龙江省耕地后备资源潜力开发评价值进行了计算,并以此为标准,提出了黑龙江省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时序,结果可为黑龙江省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以盘锦市为例,采取主导因素"限制性因子"评价法,通过建立后备资源评价体系,对盘锦市耕地后备资源宜耕性进行了评价,并对不宜耕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耕地后备资源合理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青海省耕地后备资源特征及限制开发利用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摸底耕地后备资源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基础,探明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可以为政府部门保障基本农田和国土整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限制性因子”评价法,综合分析了青海省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的宜耕性与限制性。[结果](1)青海省耕地后备资源总量较少,面积为381万hm2,约占全省现有耕地的640%; (2)集中分布于北部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和海南藏族自治州; (3)主要以其他草地和沙地两种地类为主,分别占耕地后备资源总量的8689%和540%; (4)从开发的限制性因素分析来看,青海省耕地后备资源总体质量差,加之极端的气候条件,频繁的自然灾害,以及欠发达的社会经济条件,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难度较大。[结论]青海省耕地后备资源总量较少并且分布较集中,开发利用潜力不大; 该区域宜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明确功能区划和适度开发耕地后备资源。  相似文献   

13.
搞好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是促进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实现耕地动态平衡目标的重要措施;以山西省为例、探讨了耕地后备资源评价的参评因素选择、评价标准确定、评价单元划分、基础信息获取、综合评价指标值计算和适宜等划分;形成了耕地后备资源评价的方法和程序。  相似文献   

14.
准确分析评价和测算耕地后备资源的潜力是对其进行开发利用的前提。以湖北省崇阳县为研究区,参照农用地分等定级的技术方法,确定分等的因素指标和权重,计算崇阳县耕地后备资源自然质量等指数,划分自然质量等别,并借助湖北省二级区的耕地产能核算模型计算其理论产能,以此来测算耕地后备资源的质量潜力。通过计算结果可知,崇阳县耕地后备资源总潜力产量为3986.0205×104kg,在空间分布上大体呈现从西北向东南递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我国西南丘陵地区耕地资源有限,其后备资源和耕地整理潜力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是耕地后备资源整理开发的基础性工作。[方法]文章提出改进FAHP-Entropy赋权法,该赋权法不仅兼顾FAHP-Entropy赋权法和改进AHP-Entropy赋权法的优点,而且其兼容度大于FAHP-Entropy等赋权法的兼容度,证明改进FAHP-Entropy赋权法的稳健性、优越性。在此基础上,以西南丘陵地区盐亭县为例,建立针对丘区耕地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综合评价法研究盐亭县各乡镇耕地整理潜力综合指数。[结果]采用ArcGIS软件对耕地潜力综合指数进行插值分级,得出盐亭行政区域内耕地潜力等级分布情况;同时,以耕地整理潜力综合指数为依据采用Matlab软件构建耕地潜力三维DEM模型,并基于三维DEM模型在4个主方向进行剖分分析,探讨耕地潜力在剖分方向与地域之间的微观特性。[结论]在ArcGIS综合指数插值分级、耕地潜力三维DEM模型剖分等基础上,将盐亭县耕地划分为4个耕地整理潜力开发区。该研究将为盐亭县等西南丘陵地区耕地后备资源整理开发等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江西省耕地后备资源潜力分布及开发组合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根据耕地后备资源的分布特征研究其开发组合序列是有效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补充耕地的重要前提。文章利用江西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以县为分级单元对全省耕地后备资源进行开发潜力分级,对江西省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组合序列进行研究,从而为江西省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顺序提供参考。[方法]利用Arc GIS空间图形分析法、DPS数据处理系统两维图论聚类等方法确定开发潜力等级以及开发序列。[结果]江西省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从高到底依次分为Ⅰ级潜力区、Ⅱ级潜力区、Ⅲ级潜力区和Ⅳ级潜力区,面积分别为2.726 672万hm~2、2.306 897万hm~2、2.873 594万hm~2、1.378 88万hm~2。[结论]根据两维图论聚类法分析结果得知,江西省各县地域相似程度较高可优先开发的组合有进贤县-南昌县-余干县-鄱阳县-彭泽县;袁州区-分宜县-上高县-渝水区-樟树市;进贤县-南昌县-余干县-鄱阳县-都昌县和樟树市-渝水区-上高县-高安市-奉新县-安义县-永修县等。  相似文献   

17.
县域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及补充耕地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耕地后备资源在耕地占补平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过分依赖于土地开发的条件下,认清耕地后备资源数量以及补充耕地的潜力,对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采用"限制因子法"摸清耕地后备资源数量,在此基础上利用新增耕地率和等级折算系数建立耕地占补平衡测算方法,分析规划期内(2011~2020年)黑龙江省嘉荫县为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类型上占补平衡需要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的数量。[结果]嘉荫县耕地后备资源总量25 838.36hm~2,主要集中分布在北部和西南部,北部以其他草地为主,西南部以沼泽地为主,其他地区耕地后备资源面积分布比较零散;从类型上看,嘉荫县沼泽地所占比重较大,其次为其他草地。为满足耕地数量、质量和类型上的占补平衡,至2020年最低需要开发耕地后备资源面积10 683.83hm~2,最高需要开发12 426.34hm~2;其中补充旱地、水田和水浇地的面积分别为10 513.35hm~2、163.78hm~2、6.71hm~2,且消耗时间小于15年。[结论]研究明确了耕地后备资源补充潜力,为下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科学有序地对土地资源进行评价,对于更好地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研究策略,结合GIS技术以综合分析和综合因素相结合的原则对兴海县县域未利用地进行适宜性评价,选取了十一项影响因素,这十一项因素对土地特性的形成具有决定意义,并且是相对稳定的因素,以耕地后备调查评价结果作为主要基础,对兴海县的土地质量结构、空间分布特点进行分析与描述,提出合理的土地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