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7 毫秒
1.
郴州旅游资源特色及其文化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文化的发展已成为近年来旅游业新的增长点,也是旅游资源转化为高效益旅游产品的重要条件。郴州主要有具有特色的神农文化、福地文化、地方戏曲文化、红色文化和体育文化等。为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应在深入探究旅游文化的基础上,挖掘开发区域内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将资源特色与文化有机结合,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2.
农村欠发达地区隐性旅游资源形成及耦合业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我国农村地区隐性旅游资源特征、耦合业态,为欠发达地区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层次递进法,对隐形旅游资源的形成因素进行分类,并分析我国农村欠发达地区隐性旅游资源的8种耦合业态,确立了我国农村欠发达地区隐性旅游资源开发原则,并依照开发原则提出相应的开发建议。[结果]导致旅游资源隐形的因素主要有地理区位、社会意识发展程度、空间限制等;隐性旅游资源的8种耦合业态分别为旅游与民宿文化耦合、旅游与农业生产耦合、旅游与信息技术耦合、旅游与当地传统艺术耦合、旅游与当地节庆耦合、旅游与文化创意耦合、旅游与乡村寻古怀旧耦合以及旅游与乡村特色饮食耦合等。[结论]乡村旅游逐渐成为推动欠发达地区建设不可忽视的动力,这给欠发达地区资源开发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在对欠发达地区的隐性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时,在注重旅游与其他产业资源耦合的同时,遵循原则进行适度开发,彰显特色,注重营造文化氛围,方可形成高效持续的开发路径,提升当地在旅游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特色小镇建设是新时代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衔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其发展模式备受关注。文章以正在创建的云南省一流特色小镇"施甸摆榔金布朗风情小镇"为例,在充分挖掘、总结施甸布朗族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根据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研究区文化乡村旅游开发模式,为推动民族地区文化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实践指导。[方法]通过田野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对施甸布朗族文化资源及其传承与保护现状进行调查,挖掘、整理和总结施甸布朗族传统民族文化资源的类型与特点以及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中出现的问题。[结果](1)施甸布朗族拥有祭祀、婚嫁、民间故事传说、原生态歌舞、传统服饰及生产生活习俗等六大类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且每一大类民族文化资源均有其独特的表现特征;(2)施甸布朗族文化在发展与传承中面临文化元素弱化、失传、异质化、散失以及文化传承人处于文化传承与维持生计的两难境地等5个方面的问题;(3)基于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禀赋条件,根据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中面临的问题,提出施甸布朗族文化乡村旅游"五个一"整合开发模式。[结论]少数民族地区依托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是推进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协同发展的较好模式之一,也是实现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与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大香格里拉地区是我国大力培育的旅游功能区,其富饶的文化旅游资源与落后的乡村形成鲜明对比。本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立足于多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对大香格里拉地区乡村文化旅游开发的特殊性进行了再认识,提出新型民族村镇、信息化、旅游体验、产业融合是进行乡村文化旅游供给侧改革的切入点,并提出在发展观念、目的地建设、文化体验、旅游商品、管理机制、宣传推广等方面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之一,农耕文化内涵深厚,种类多样,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能够为其乡村旅游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文章对当前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贵州省乡村旅游和农耕文化资源丰富,乡村旅游发展状况较为良好;但同时也存在着农耕文化挖掘不够深入、制约乡村旅游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乡村旅游中的农耕文化呈现出退化之势,耕地资源减少和环境污染严重、农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遇到瓶颈等问题。由此提出深入挖掘农耕文化、搭建"无景点"乡村旅游平台,加强农耕文化保护、加大农耕文化宣传力度,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友好型农耕旅游产业的对策建议,以助力农耕文化与乡村旅游的有机融合,保障贵州省乡村旅游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是从传统文化中继承与发展下来的精华部分,作为文化资源中重要的且不可再生的一部分,其保护与发展是推进遗产保护和文化旅游资源生态开发的关键环节。以四川秦巴山区为研究范围,分析其现有非物质文化资源的基本情况、特征,及在保护与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由此提出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保护的策略,即与既有的文化载体空间一体保护策略。并在此基础上,从空间类型、要素等方面对文化载体空间进行分析,探讨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乐山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水文化优势突出。拓展水文旅新业态新空间,丰富"三江五河"旅游资源化,可以带动乐山全域旅游。"三江六岸"旅游资源化可以实现"景城一体",构建乐山水文化旅游品牌,发展乐山"水旅游"新业态,促进乐山康养产业大发展。政府应做好乐山滨水土地资源和生态保护,挖掘与整理乐山水文化,做好乐山水文化旅游的规划和宣传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西南民族地区有丰富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目前,该地区的森林生态旅游开发并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是产品单一。森林生态旅游开发要上新台阶,需要更加重视在森林中孕育出来的、和森林共生共长的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其中包括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跨国民族文化资源和"侨"文化资源,紧密结合这种人文旅游资源,走出一条森林生态旅游的人文品牌道路。为此,做好人文型森林生态旅游的主题定位,并在旅游利益分配、集体林区的景区建设、森林资源保护、吸引东南亚游客入境游等方面采取必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对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旅游资源开发进行研究,以促进对该地区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通过实地调查与文献分析方法,总结出了该地区旅游资源具有种类多、数量大、品位高,地貌植物资源复杂多样,宗教根文化突出,资源区位条件好等特征;对该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了保护第一、可持续发展、科学开发、整体开发、注重生态开发等五大基本原则,并提出相应的旅游资源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美国城市旅游发展、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服务、娱乐购物业等方面的一些成功经验与做法,针对四川旅游业发展实际,提出了完善旅游产业结构,发挥旅游的教育和文化传播功能,打造都市旅游品牌,形成促销合力等。为四川发展城市旅游提供借鉴的理念和管理经验,对四川发展旅游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休闲娱乐的时间变短,可以享受自然与人文风光的乡村旅游逐渐成为游客首选的旅游形式之一。为了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如何开发并合理利用乡村旅游资源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问题。陕北黄土高原拥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其乡村旅游发展具有很大潜力。文章通过梳理乡村旅游的概念、乡村旅游资源的内涵与分类方式,从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等2个方面分析了陕北黄土高原乡村旅游资源现状,总结出该地区的乡村旅游资源拥有资源数量较多、类型多样,分布较为集中、利于组合开发等比较优势,提出陕北黄土高原乡村旅游应采取打造陕北黄土高原乡村旅游品牌、利用科技手段建立先进营销模式及开发个性化的旅游服务营销产品等营销策略,从而推动陕北黄土高原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渭南市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现状,将盐碱地治理蕴涵的农业文化、生态环境教育资源融入其中,为渭南市特色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生态环境治理保护与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出可借鉴的思路。[方法]利用渭南市统计年鉴、中国休闲农业年鉴、渭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通过RMP分析方法,从旅游资源、旅游市场和旅游产品方面讨论渭南市盐碱地特色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的条件和可行性,并提出可实施的盐碱地特色休闲农业旅游产品。[结果]渭南市农业资源良好,盐碱地改良技术成效显著,在盐碱地改良的基础上发展旅游切实可行。根据渭南市盐碱洼地和盐碱滩地提出水塘养殖体验游和科教文化体验游,在盐碱地改良利用的基础上,为渭南市休闲农业旅游增添农业文化和生态环境教育内涵,从而提升科教型休闲农业旅游的竞争力,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结论]在我国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在挖掘农业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内涵,明确以农业为基础的产业定位,坚持以生态教育为导向的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新疆坎儿井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的旅游效用,以期更好地指导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达到促进区域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方法]文章以新疆坎儿井农业文化遗产资源为例,分析其资源特征、资源保护及开发现状;采用AHP分析法分析坎儿井农业遗产资源旅游效用,基于上述分析并结合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需求,提出优化其农业遗产资源保护及开发的规划、模式及策略。[结果]坎儿井农业文化遗产资源中主体旅游资源坎儿井工程(B_1)、辅助旅游资源农业文化资源(B_2)、客源与市场特征(B_3)和外部因素特征(B_4)的权重分别是0.43、0.22、0.10和0.06。[结论]在比较其生态价值、环保价值、旅游价值的基础上,发现在稳固生态价值与环保价值的同时,挖掘新疆坎儿井的旅游价值是实现农业文化遗产有效保护的最佳途径;主体旅游资源坎儿井工程和辅助旅游资源农业文化资源为坎儿井农业遗产资源旅游带来良好的经济收益,而客源与市场特征和外部因素特征权重最低,说明这两个因素是导致旅游效益权重低的主要原因;农业遗产资源旅游的保护和开发两者互惠共赢,但必须建立在重视农业遗产资源的保护及其宣传保护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4.
建造蕴含竹文化的竹旅游景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旅游景观研究结果表明:竹旅游景观资源有竹子植物园、竹主题观赏园、竹景点、竹盆景、竹艺术观赏园、竹文化园6种;竹与精神文化、生活文化、工艺文化、艺术文化等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渊源关系;竹具有其独特的竹韵、竹色、竹境等自然美学特性;造景方式有孤植、丛植、群植、竹径、竹篱、盆栽6种;充分挖掘竹的自然旅游资源、历史人文资源和现代社会旅游资源,设计与建造出蕴含竹文化的竹旅游景观。  相似文献   

15.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海南省传统乡村旅游资源保护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文章以传统乡村旅游资源为切入点,基于美丽乡村建设研究海南省传统乡村旅游资源保护及利用,以期为传统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及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文献查阅法分析总结相关已有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结合实地调研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海南省传统乡村旅游资源保护及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研究,进而提出传统乡村旅游资源保护及利用对策。[结果]结果表明,海南省传统乡村旅游资源保护及利用过程中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开发与保护意识淡薄,进程缓慢;开发保护理念落后,农民参与积极性不高;文化挖掘不足,竞争力弱。此外问卷结果显示48.2%的游客选择旅游时会选择传统乡村旅游,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增长见识、教育子女,其中选择传统农耕文化旅游的占43.7%。同时41.6%的游客认为美丽乡村建设与传统乡村旅游保护及利用不冲突,美丽乡村建设能更好地展现传统乡村旅游,进而起到保护及利用的功效。[结论]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要加强传统乡村旅游资源的保护及利用,通过科学合理规划;完善保护和开发体制,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提高农民保护与开发意识,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深度挖掘整合文化资源,保障海南省传统乡村旅游资源保护及利用与美丽乡村建设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化创意视角下山东乡村旅游优化升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乡村旅游的发展已被纳入国家促进"三农"发展的大战略,正在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且发展迅速。山东历史悠久,乡村旅游资源数量多且分布广泛,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近几年乡村旅游市场需求旺盛。文章以文化创意视角思考乡村旅游的开发,主要研究目的是为山东省乡村旅游优化升级提供新的思路。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不仅有助于乡村文化资源挖掘与保护,而且为乡村旅游优化升级开辟一条新路径。[方法]运用文献分析、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山东各地有代表性的乡村旅游资源以及特色文化进行分析。[结果]山东省乡村旅游开发存在重建设而对传统文化挖掘不够深入、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单一、乡村旅游资源整合力度低以及乡村旅游产品缺乏创意等问题。[结论]山东乡村旅游应采用创意农业、创意民俗文化、乡村度假、民宿等开发模式,其创意开发的路径主要有挖掘乡村文化资源、乡村旅游产品的形象塑造及宣传、区域资源的整合与合作、完善乡村旅游产业链等。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乡村旅游质量分级评价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参考部分省市已出台的乡村旅游相关行业标准或规范,确定山西省乡村旅游资源的分级评价标准。[方法]以交通、接待、餐饮、住宿、商业与娱乐、整体环境、后勤保障与综合管理等8个关键要素作为对旅游质量的评价指标,并选取山西省内较为著名且具有代表性的20个乡村旅游示范点为范例,将不同层次开发建设、旅游设施配套的乡村旅游区划分为5个档次,以逐级递增的等级标准,为山西省乡村旅游资源分级评价制定出了从"一星级"到"五星级"等5个等级的评价标准。[结果]获得"五星级"旅游点3个、"四星级"旅游点10个、"三星级"旅游点7个,其中"五星级"旅游点为昔阳县大寨村生态农业园、阳城县皇城村、晋中市后沟村。[结论]乡村旅游资源评价标准既可用于分级评价众多旅游点,又是政府引导乡村旅游行业发展方向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