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9 毫秒
1.
【美国彭博新闻社1月9日】在文学作品中,歌德笔下的浮士德是传说中一个与魔鬼做交易的术士。在美国再次扩大财政赤字时.作为美国债务最大的持有国,中国的处境正是如此。  相似文献   

2.
俞娟 《黑河学刊》2013,(3):43-44
贾宝玉与浮士德两悲剧形象有着共同的审美指向:自由与超越。两悲剧人物都有着超越生命,自由生存的理想追求。中西方在审美超越上又表现出内在超越与外在超越的不同,这是由中西不同的审美传统决定的。通过对两悲剧形象的审美指向的分析,寻求现实与理想、感性与理性有机融合的现实途径,追寻诗意化栖居的人生。  相似文献   

3.
杨晓璐 《西部人》2004,(2):61-62
(一)(低矮阴暗的小书屋,古书高筑,已被腐蛀,散发着霉味。屋内一人垂头而坐,郁郁不乐,这人就是浮士德。)浮士德:啊!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日神伟大,月神皎洁!难忘那次与魔鬼同游幻境。我纵然才高八斗,仍觉知识匮乏,不尽的奇观魔景让我收获很多。与魔鬼一别已500年,我重又坐在这里苦  相似文献   

4.
约伯的信仰     
在现实的整个世界,你不能从中单单拿掉苦难!"乌斯地,有一个人名叫约伯,那人完全正直,敬畏神,远离恶事。"(旧约《约伯记》)就是这一个虔诚而正直的约伯,后面有无尽的苦难在等着他。上帝对魔鬼撒旦说:"你看那个约伯,地上再没有人像他一样正直,敬畏神,远离恶事。"魔鬼从来都是魔鬼:"约伯所以虔诚的敬畏你,不过是因为你赐福于他,你且伸手毁了他的拥  相似文献   

5.
周铠骅 《魅力中国》2013,(28):88-89
《木兰诗》是北朝长篇叙事乐府民歌的杰作,也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文章塑造了一个出色的艺术形象——花木兰.她淳朴.勇敢.机智。刚毅.勤劳,是不折不扣的巾帼英雄。文章传奇的故事内容,以及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庄子》因寓言众多而闻名,寓言中又有众多的人物,而孔子是众多人物形象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庄子》全书中的孔子形象也并不相同,本文就《庄子·内篇》中的孔子形象阐释庄子思想与孔子思想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箴言     
《中国经济信息》2011,(12):11-11
魔鬼对浮士德说:兴趣比爱更强大。爱好是最强大的力量,再穷再丑的人,也会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是一个悲剧。如果你真的爱什么东西.加以适当技术培训.你就能成才。——新东方创始人之一徐小平  相似文献   

8.
用生动感人的故事打动欧洲,用欧洲人熟悉的典故诠释理念——习近平主席欧洲之行的四场精彩演讲给欧洲、给世界留下深刻印象. 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习近平引用拿破仑的“睡狮”名言,转而指出中国是一头“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在柏林科尔伯基金会演讲时,他引用歌德名篇《浮士德》,指出中国不是可怕的“墨菲斯托”.  相似文献   

9.
《庄子》因寓言众多而闻名,寓言中又有众多的人物,而孔子是众多人物形象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庄子》全书中的孔子形象也并不相同,本文就《庄子·内篇》中的孔子形象阐释庄子思想与孔子思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细节描写是对人物、环境某一局部特征的具体描绘,或是对事物发展中某一细微事实(事态)的形象描写。任何文学作品无论是在人物性格的刻画,还是在故事情节的展开、典型环境的描绘上,都需要通过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把它们最细微、最本质的特点.,鲜明而又逼真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可以说,没有精湛的细节描写,就没有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1.
周殷 《魅力中国》2009,(20):184-184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极为不满,他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写杂剧、演杂剧,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生活理想。《窦娥冤》取材于当时的现实生活和历史传说,通过描写善良的窦娥所遭受的种种迫害、侮辱、冤屈,最终被昏官和恶棍诬为杀人犯而冤斩的千古奇冤,暴露封建社会的黑暗,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歌颂了窦娥的善良心灵和反抗精神。作者借抨击贪官污吏危害人民的罪行,异常强烈地表现出了长期遭受压迫的人民群众的反抗情绪。《窦娥冤》作为一部戏曲名剧,它的思想内涵是深刻的,艺术形象是具有典型性的,其艺术感染力更是超越时空的,这一作品,体现了中国古典悲剧的一些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猪八戒与阿Q形象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皓月 《理论观察》2008,(3):132-133
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问世以来,不胫而走,其中,猪八戒这个形象在我国已是家喻户晓,被人们津津乐道。猪头猪脑,欲望充盈,这种滑稽的丑的外形,一开始就为其滑稽的言语和滑稽的性格逻辑奠定了基础。在现代文学史上,猪八戒的国民意识中的一些劣性特点被鲁迅进一步的定型化,这就是阿Q。猪八戒与阿Q这两个形象分别出现在不同的作品里,也处于不同的文学阶段。我们很难把这两个形象联系在一起。我们对这两个不朽的艺术典型作深入的剖析和比较,便不难发现这两个各具特色的艺术形象中,存在着许多既相似又相异的地方。他们具有相似的国民劣性,都处于本我阶段,但是却有着不同的表现,另外,思想差异,人生目标和人生道路以及最终命运的不同,又使这两个形象各自独立,显示出不同的形象风貌。  相似文献   

13.
最近,大家都在欣赏《铁齿铜牙纪晓岚》续集。对类似《纪》剧这种戏说,已经不必作任何正式评论,但笔者却听到不少“乡野评弹”。有人说,《纪》剧根本就不是任何意义上的电视剧,而只是个“小品集”;也有人说,和糰哪像个“中堂”大官、巨宦,简直是个只会耍贫嘴的小丑;还有人说,张国立、张铁林过去曾为观众树立起一个活生生的“皇帝”形象,儒雅、大气,而又有活人味,现在可好,也成了大活宝,……。且不说,到底应怎么看这个“作品”,笔者却看出了另一种门道:在这个戏里,整个乾隆清王朝,就像个“玩物”,被三个小丑颠来弄去,任…  相似文献   

14.
企业复原力     
邓娟 《中国经贸》2007,(1):78-80
向来成功的背后,必是不能自主的挫折。回忆起在最困难时,甚至被《中国企业家》杂志评为“最受同情的企业家”,黄宏生感慨地引用了《圣经》上的一句教诲“如果你遇到一个冤家的话,那是上帝给你的恩赐——他让你强大起来。”  相似文献   

15.
万达转型考     
郝杰 《中国经济信息》2015,(Z1):108-109
“2020年总资产达到1万亿元,收入6000亿元,从一家房地产公司,转向一家以服务业为主的世界一流跨国企业。”这是王健林对于万达第四次转型寄予的期望与野心。两年前王健林和马云定下这样一个赌约:“2020年如果电商抢占零售市场一半份额,王健林输给马云一个亿,反之则马云输给王健林一个亿”。从“十年赌约”开始,王健林就一直在思考企业转型的课题。尽管他一直声称“任何商业模式都没有天花板”,但已历经三次转型的万达,如今也让王健林感觉到,到再一次改变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6.
《世说新语》是我国最早的文言志人小说,记载了从汉末至南朝年间许多名士的言谈轶事,其中有关曹操的记载初步奠定了他在文学作品中的"奸雄"形象;《三国演义》一书则在创作过程中吸收和改造了这些故事,从而进一步发展了曹操的艺术形象,突出了他的"奸雄"本色。从《世说新语》到《三国演义》,曹操在历史上的真实形象被逐渐扭曲,其中的历史原因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究。  相似文献   

17.
最近在《经济学人》上看到一篇文章.讲的是孔子和儒学研究被忽视了一个时期后又卷土重来的事情。之后.我在电视上又看到了个消息:在埃及.又一家孔子学院成立了。目前.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都有。当然啦,这种文化学院的办学宗旨是在不同的国家之间传播善意和知识。这和德国在世界各地办的歌德学院差不多。歌德学院的目标是让全世界都能了解德国的文学,艺术.音乐等.同时又能在德语教学方面树立起良好的标准.并促进其他国家和德国之间的贸易和教育往来。  相似文献   

18.
张静 《魅力中国》2011,(3):109-109
章永璘是当代作家张贤亮在小说《绿化树》和《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塑造的一位知识分子形象。章永磷不论作为个人或时代的代表,都是一个复杂丰富的人物形象。他具有双重性格,充满了多面性。从他的外在的行为表现上,他表现出的是一个“君子”形象。在他的灵魂深处同时充满了淫欲、好色。  相似文献   

19.
150年前,德国人拉萨尔曾抛开所有制问题,单纯“在分配问题上兜圈子”,并把这一思想写入《哥达纲领》之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此进行了批评,认为应该超越分配问题,从更深层次的制度层面来思考问题。今天,中国的情况与当年德国虽不可同日而语,但是,“超越分配,深入实质”的思维,对我们仍然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赵炳顺 《魅力中国》2010,(33):104-105
形象思维是人类特有的审美活动中的思维形式。它以审美感知为起点,经过联想和幻想形成审美意象而获得审美愉悦。由于一切文学艺术都是通过塑造艺术形象去表现作品的思想内容,体现作者的思想情感,以感染读者、观众或听众的。因此,一切艺术活动的思维都是形象思维,这也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共同规律,而音乐作为艺术中的一种形式,它的形象思维还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