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我国转型时期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及其特殊性所在 ,对产生这些矛盾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分析 ,提出建立一套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公正、系统、完善、配套、高效的规则 ,是推动中国改革进程 ,促进社会公正 ,达成社会共识的关键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运用Ravallion基本需求成本法测算了中国转型时期(1986~2000年)城镇贫困线水平,并用Foster系列贫困指数测度了转型期间城镇贫困的广度、深度和强度。结果表明,从1986年到2000年,城镇贫困的广度、深度和强度都呈现总体上升的趋势。最后,我们实证分析认为,城镇贫困状况恶化的原因与转型期间一系列重大政策改革相联系,即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失业率、住房支出、教育支出和医疗支出上升是城镇贫困恶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香港产业结构的建立必须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如果强求贸易或服务业与本土制造业平衡发展,将制约香港经济的发展和优势的发挥,而建立以服务业为主导,轻型化高科技制造业相应发展的产业结构将更有利于今后经济的繁荣。 香港正处在经济结构转型的新时期。有人认为香港“经济结构转向以服务业为主导”;是“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或是“从以出口带动并以制造业为主的体系向以港口带动并以服务业为主的体系的转型”。但是,翻开香港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在香港任何一个历史发展阶段中,制造业从未占居过主导地位。自香港成为自由港以后,其经济结构模式从来都是以服务业为主。因此,对现阶段香港经济结构转型应如何界定,很值得深讨。  相似文献   

4.
一香港经济当前面对的困难,是结构转型的困难。一方面,传统制造业经济在向服务型经济转型,但在过去一、二十年里,香港制造业北移珠江三角洲,留在香港的服务业基本上还是服务于北移的制造业,并没有转变为后工业时代的服务型经济。而当北移的制造业出现困难,珠江三角洲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也开始转型。香港为传统制造业服务的服务行业便逐步失却了服务的对象。香港北移制造业仍在维持的部分、乃至珠江三角洲部分还未转型的传统制造业,亦多了当地新发展出来的传统生产性服务行业,且以低成本(包括费用和时间)对香港产生替代作用。  相似文献   

5.
6.
东北产业结构的逆工业化变动特征及转型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实证研究中发现改革开放以后东北产业结构的变动呈现出逆工业化的特征,这种特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变动的逆工业化,表现是农业劳动力构成没有随着工业化的推进降低,反而是工业劳动力构成下降,而从工业中转移出的劳动力不是流向服务业,而是倒流回农业中去;二是农业的发展仍然以传统农业为主,乡村工业化处于停滞甚至倒退状态;三是工业内部仍然按照重重-轻轻的轨迹发展,重工业内部结构没有改变,仍以采掘业和初级加工业为主;四是服务业是在一种低水平上的扩张。针对东北的这种逆工业化产业结构变动的特征,本文认为不能就单个产业内部谈调整,而是应该将三次产业看成一个整体,进行总体上的转型,构建一种和谐发展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7.
结构转型与香港的产业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背景香港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至90年代近20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一个全面的结构转型。转型的推动因素主要为:一是由于中国内地开放,在劳动力、土地和税收成本方面,香港与珠江三角洲近邻地区相差巨大,而香港的法律、经济制度和服务业却可同时提供给近邻地区的外资企业,服务的范围覆盖超越香港,扩及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香港的制造业开始出走,在90年代中期,绝大部分已转移至珠江三角洲和内地其它地方。二是由于转移内地的制造业所产生的巨大利润返回或滞留在香港(香港取得海外订单,内地生产),内地开放初期的非法资金流入(包括走私和各种…  相似文献   

8.
转型时期中国工业绩效变动的制度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1978-1999年间的工业绩效变动进行了最化测度;从数量上证明了它与制度因素的因果关系;测算了各制度变量的影响力、对工业绩效的边际贡献,及工业绩效的制度弹性系数。  相似文献   

9.
转型期中国产业结构变动及其体制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中国改革开放 2 0年来 ,产业结构变动的主要特征可粗略划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 1 978年至 90年代中期为产业结构扩展阶段 ,二是 90年代中期以来的产业结构优化阶段。转型经济时期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体制特征表现为 (1 )产业结构调整中市场和政府的双重影响 ;(2 )中央政府影响力的弱化与地方政府影响力的强化 ;(3)“过度竞争”与“冷反应” ;(4)从“进口替代”转向“出口替代”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0.
针对泉州市用水结构演变的驱动力问题,研究泉州市产业结构变化对用水结构演变的影响及两者之间的变动关系。首先采用SSM方法对泉州市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基于泉州市2000—2009年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数据的分析揭示两者的演变进程及相关关系。结果显示,泉州市产业结构较好,经济总量迅速增长是总用水量不断增加的动因,而第二产业基础和竞争力均优于第一、三产业,驱动工业用水比重持续上升,农业用水比重直线下降,生活用水比重较小且微弱变化,论证了泉州市产业结构的变动是用水结构演变的主要动因。研究结果可为泉州市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制定及水资源的科学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香港的经济发展素以第三产业著称。统计资料显示,1997年,香港服务业的总产值在GDP中的比重已达84.4%,就业人数占全港就业人口总量的2/3强,早已进入西方经济学家所谓的“后工业社会”阶段。这种高级化的产业结构固然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但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脆弱性。尤其是自1997年开始的东南亚金融风暴以来,香港产业结构再次暴露了其脆弱性的一面。本文试在对香港产业结构略作介评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思路与对策。(一)产业结构理论告诉我们:判断一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准及社会进步程度,主要考…  相似文献   

12.
产业结构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是资源不断优化配置的过程,优化资源的配置是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关于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体系的变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独特性,中国目前处在经济发展不同阶段重叠进行的时期,考虑人均收入水平、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中国仍然处在传统工业化中期阶段,要继续完成传统工业化中期阶段,要继续完成传统工业化的任务.与此同时,中国在一些现代化的工业领域又达到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形成较大规模的产出能力,部分沿海发达地区的收入也达到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这些产业和地区,今后的任务是推进工业现代化,向发达经济阶段的结构迈进.  相似文献   

14.
15.
消费结构是产业结构最重要的制约因素,消费结构的优化能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本文通过分析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趋势及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利用2002年中国投入产出表测度居民消费对三次产业的拉动作用,进一步阐明合理的居民消费结构决定产业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6.
“九五”时期,国有经济比重将进一步下降,各类非国有经济成份持续上升。这一变动趋势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影响而成的,特别是由当前经济发展进程所决定的、影响“九五”时期所有制结构变动的主要因素有: ——经过改革开放10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已步入工业化加速阶段,实现工业化是“九五”及21世纪初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就我国特殊国情而言,吸收社会剩余劳动力、特别是转移庞大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是完成工业化的最大难点之一。我国现有人口12亿,社会劳动力6亿,每年新增劳动力700—800万人。按未来峰值人口16亿计算,劳动力约为8亿,即还要增加2亿左右劳动力。同时当前农村已有1.5—2亿农业剩余劳动力,因此未来几十年我国非农领域共需吸纳3.5—4亿劳动力就业。从改革15年以来的情况看,我国从业人员1993年比1978年增加了2亿多,而国有企业职工仅增加约2000万,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17.
孙娜 《浙江经济》2010,(1):48-49
“十二五”时期,浙江产业结构变动,面临“老”和“新”的带动作用都较弱的微妙局面。这一时期,浙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将呈现总体向好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试论上海产业结构变动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市经历了建国之后最辉煌的一段经济发展时期。在上一个10年中,上海经济年均增长11.4%。2002年,上海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408.7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9%;上海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以要素市场为核心的市场体系,产业结构得到了合理的调整,正逐渐从一个工业基地转变为多功能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作为全国中心城市的地位得到了确立。目前,上海已经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仪征市产业结构变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亭娜  董平  陆玉麒 《特区经济》2006,210(7):307-308
本文以仪征市为例,分析了仪征市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业结构的转变,并利用产业偏离度和比较劳动生产率两个指标对产业结构的效益进行纵向的分析,以产值结构和劳动力结构为指标对产业结构的高度化进行横行判别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仪征市产业结构优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97金融风暴使香港人认识到发展高科技的重要性,但2001年4月美国纳斯达克指数的暴跌、香港科技股泡沫随之破灭,又使香港人发展高科技的热情大受打击。目前在香港经济低迷,面临内地即将加入世贸带来的种种机遇,香港人强烈要求与内地尤其是珠三角走向经济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