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多次提出坚决抑制楼市炒作,足显管理层控制房价走高之势卷土重来的决心,政策调控从紧信号明显.市场对国土部严查囤地拍手称快,有消息称国土资源部正在约谈地方政府一把手,土地问责风暴似乎也日渐临近.但与国土资源部的高调清查相比,地方政府对囤地的反应甚微.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占比中不难看出,土地背后的利益链条让地方政府难以出手.调控政策已经直接影响和冲击了地方政府的钱袋子.  相似文献   

2.
笔者曾在《财会学习》2010年第2期发表了《房地产开发企业囤地风险警示及财税分析》一文,对囤地现象进行了财税分析并警示相关风险。基于近期对房价泡沫化担忧不断加剧的事实,政府对土地供应节奏和市场秩序将加大调控的可能性与日俱增,这将增加开发商的土地投资成本或改变供求关系,故作此文以进一步警示新的囤地风险。  相似文献   

3.
反思房价为何“越控越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房改政策被异化、地方政府垄断土地供应和偏好"土地财政";僵化的低利率和房贷按揭漏洞;畸形的住房预售制和开发商的囤地捂盘;部分媒体的恶意炒作与楼市投资和投机者普遍;刚性自住需求的缺口与房价继续上涨的心理预期,皆是造成房价越调越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银行家》2014,(4)
正调控政策的演变历程及效果近几年,我国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经历过多次演变:2002~2004年,以收紧土地供给和信贷为手段抑制投资过热;2005~2008年:,调控加码,重点打击囤地行为,改善供给,提高首付;2008~2009年上半年,紧急救市,利率打折、放松调控政策;2010年以来,调控全面加码,涉及土地供给、限购、信贷、税收、二手房交易等。尽管针对不同时期监管层出台了不同的调控政策,但是调控效果总不是那么令人满意,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国土资源部部长、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在日前召开的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表示,2010年国土资源部将加强房地产市场土地供应调控,促进房地产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国务院从去年底到今年初,已经连续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房价政策,国土资源部将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一是编制2010—2011年保障性住房的用地供应计划,确保保障性住房用地;  相似文献   

6.
基于“地根”与“银根”的房地产宏观调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地根"与"银根"的最优调控模型以及实证研究"地根"与"银根"的调控效果表明,房地产业的发展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调控;土地政策应保持系统性、连续性和稳定性;政府应通过提高非房地产部门的效率,从根本上改变银行信贷与地方政府的"房地产偏好";土地与信贷调控工具对房地产的供给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一线城市房价的飙升,中央政府在出台一系列的调控政策失效。本文第一部分通过房地产市场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分析,在不引入惩罚机制条件下分析地方政府不执行政策的原因;还有引入惩罚机制条件下,得出中央政府在何条件下监管和地方政府执行政策。第二部分,地方政府与房地产开发商的博弈分析,首先,通过地方政府的土地招标建立博弈模型,进行分析;其次在分析地方政府与房地产上的合谋进行分析。第三部分,给出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一线城市房价的飙升,中央政府在出台一系列的调控政策失效。本文第一部分通过房地产市场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分析,在不引入惩罚机制条件下分析地方政府不执行政策的原因;还有引入惩罚机制条件下,得出中央政府在何条件下监管和地方政府执行政策。第二部分,地方政府与房地产开发商的博弈分析,首先,通过地方政府的土地招标建立博弈模型,进行分析;其次在分析地方政府与房地产上的合谋进行分析。第三部分,给出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土地违法行为呈现出量大面广、地方政府主导、形式手段多样化等特点,不仅扰乱了土地管理秩序,而且阻碍了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为贯彻落实《土地管理法》,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对土地供应的宏观调控,财政部联手国土资源部、监察部、审计署重拳打击土地违法。鉴于此,本期刊发一组文章,围绕土地违法相关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地方政府债务高企的背景下,房价调控能否使资本流向非房地产部门?房价调控如果触发地方政府债务违约,宏观政策应如何应对?本文基于中国宏观经济的特征事实,引入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行为,将房价变动与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联系起来。研究表明,由于地方政府依赖土地出让和土地抵押贷款筹集收入,房价管控导致的地价下降会带来地方政府收入的下降,直接影响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如果地方政府债务不出现违约,那么房价管控带来的地价下降会降低地方政府从金融部门获得的抵押融资额,使非基建部门的融资成本下降,非基建部门投资和产出上升。而如果调控房价带来的地价下降导致地方政府出现债务违约,金融部门资产受损,使金融中介减少贷款和提高贷款成本,带来整个社会的信贷紧缩,经济中各个部门的产出大幅下降。进一步的政策分析表明,有必要在避免地方政府债务违约的同时,使用财政资金补充银行资本金等多种方式稳定金融中介的资产负债表,从而将房价调控对经济的负面影响程度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1.
《金融博览》2010,(1):31-31
就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而言,我们无法逃避这么一个结论,即政府在其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利益角色。某些开发商之所以敢于对抗中央政府的调控政策,根源在于地方政府与房价之间的畸形依赖关系和土地财政的生存模式。从根子上来说,要让民众重新恢复对政策的信任,必须下定决心改变房产商和地方政府唇亡齿寒的畸形关系,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土地违法行为呈现出量大面广、地方政府主导、形式手段多样化等特点,不仅扰乱了土地管理秩序,而且阻碍了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为贯彻落实《土地管理法》,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对土地供应的宏观调控.财政部联手国土资源部、监察部、审计署重拳打击土地违法。鉴于此.本期刊发一组文章,围绕土地违法相关问题展开探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前一阵子,国内大小媒体纷纷报道一个新闻:国土资源部正在形成2010年新的土地调控政策,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将推广之前在浙江试点的农村集体建设土地入市. 由于太多的人关注房价,.农地入市"这颗假想的石头.迅速砸起舆论口水也就不足为奇.未曾想,舆论的兴奋还没有过去,国土资源部便回应:将推广农村集体建设土地入市调控房价这一消息不属实.  相似文献   

14.
在国土资源部和监察部前不久召开的2010年度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电视电话会上,通报处理了有关地方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责任人员。给予44名地方政府负责人、29名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人纪律处分。  相似文献   

15.
继"国四条""国十一条"等调控政策之后,国土资源部又出台了19条土地调控新政。然而到目前为止,房价并没有出现调整,甚至还在继续上涨。中国楼市如何才能走出迷局?  相似文献   

16.
分析地方政府债务与房价水平呈现正向相关的理论机制,并运用中国30个省份2010—2015年的相关面板数据,对两者的作用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上涨显著地促进房价水平增长,而房价水平的上涨反过来又会促进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增长。一方面,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房价上升导致地价持续上涨,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增加,更容易通过土地抵押举债,导致债务规模的升高;另一方面,伴随着住房需求的增加,地方政府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满足居民的住房需求,进一步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推高了房价。这为中央政府相关房价调控政策、债务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地方政府在土地管理中主要承担着土地管理政策执行、土地经营制度创新等角色,但是地方政府在土地管理中时常出现角色错位的现象,如在土地征用、政策执行、对土地利用人的行为管理等方面角色错位.文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规范措施,希望能够对规范我国地方政府在土地管理中角色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国土资源部执法局副局长郭宝平近日透露,目前,国土资源部关于“小产权房”的报告已上交给国务院,并提出了初步的政策。现在社会上对小产权房的处理很关注,前一段时间国土资源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清理与调查,小产权房主要集中在城市,对土地需求比较紧张的地区,如北京、天津、郑州、济南等地。对小产权房的处理有三个原则是必须强调的,新发生的一定要严肃查处;历史形成的,要由地方政府妥善处理;第三个原则就是,决不能让开发商在小产权房中占便宜。  相似文献   

19.
中央政府宜审慎出台结构性的投资调控政策,而将重点放在投资总量调控政策上,并在制定相关投资宏观调控政策时广泛听取省级政府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弱化地方政府尤其是市县级政府的投资调控权限,防止地方政府直接推动的投资过热和重复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20.
何婧 《时代金融》2023,(1):62-64
<正>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呈现不规则发展的情况,虽然政府出台多项政策,但效果不明显。对此,本文基于土地金融调控理论分析,结合相关数据,对土地储备融资现状、城市土地一级市场金融现状、城市土地二级市场金融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土地市场融资、土地市场调控两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土地市场调控机制完善建议:推进土地金融市场调控工具创新;加强国内外土地金融政策研究并完善土地金融政策体系;提升土地金融市场调控相关人才培养力度,旨在提升土地市场调控质量,推动土地金融市场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