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可以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 一方面是天量的货币供给在经济体中涌动,不断地催生大大小小的泡沫--从房地产、股票到大蒜和绿豆.由于这些货币供给是通过银行体系释放的,在一个信用体系不发达的信贷市场中,与银行最近的经济组织,比如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和垄断型企业是几乎唯一的可以取得这些廉价货币的组织.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是货币经济,因此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货币供给都是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从经济增长与货币供给的一般关系看,货币供给增长率就是一个社会的经济增长率。由于货币供给的增长速度往往与一个社会银行体系的性质有关,因此才使得经济增长速度快的社会都是那些建立在银行预算软约束基础上的国家,但它最终也一定会导致这些社会发生严重的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健全的金融体系与较快的经济增长,是一个社会的两难选择。  相似文献   

3.
杨文进 《上海金融》2006,4(3):10-13
市场经济是货币经济,因此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货币供给都是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从经济增长与货币供给的一般关系看,货币供给增长率就是一个社会的经济增长率。由于货币供给的增长速度往往与一个社会银行体系的健全程度成反比,因此,才使得经济增长速度快的社会都是那些银行体系不很健全的国家,其中甚至包括20世纪80 年代以来的美国,但它最终也一定会导致这些社会发生严重的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健全的金融体系与较快的经济增长,是一个社会的两难选择。  相似文献   

4.
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随着美国经济在内战后的迅猛发展,全社会对资本的需求也不断扩火,但是当时的国民银行体系和货币发行方式无法与之匹配,分散的货币发行管理机制和缺乏弹性的货币供给机制带来的是经常性的货币恐慌,进而诱发会融危机,阻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有关银行体系和货币发行机制的改革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5.
宏观经济因素对银行体系脆弱性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宏观经济因素对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影响.Logit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对银行体系脆弱性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但影响程度较小;货币供给因素、投资因素及资本市场规模对银行体系脆弱性具有正向影响,其影响程度较大.脉冲响应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货币供给对银行体系脆弱性具有负向冲击效应,投资因素对银行体系脆弱性具有正向冲击效应.研究结果可为建立健全银行体系与宏观经济的协调发展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从社会公共利益角度看银行监管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中,一切经济活动都逐渐以货币的名义和货币的形式进行。银行是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特殊企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的功能在不断的扩大,银行现已成为现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巨大支撑力量,但银行业的稳定与效率也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因此,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对银行业的监管。正如弗朗茨(1993)所说,“市场是脆弱的,如果放任自流就会趋向不公正和低效率,而公共管制正是对社会的公正和需求所做的无代价、有效的和仁慈的反应。”  相似文献   

7.
挑战是可以转化为机遇的。当前,只要中国经济能够安稳地渡过这一难关,并且基本上实现了经济转型,不仅今后能获得比过去更大的国外市场,而且能够在国际金融货币体系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经济转型的主体是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的主力是优质企业。为此,政府要大力培育优质企业,使它们较快实现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8.
夏汛鸽 《新金融》1996,(1):38-39
在德国高效率和独具权威的中央银行货币体系中,商业银行是这一体系全能银行分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德国东部地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德国的商业银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对原东德银行体系的改造 原东德的银行体系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发行银行,货币发行权实际上是由中央政府控制的。(二)没有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银行间的竞争,由国家规定的所有银行利息几乎是一样的。(三)货币不可兑换。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对全球货币体系的影响和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的可能性。在一个不稳定、金融一体化的世界中,各国政府对储备资产的审慎性需求将会增加。但是,随着新兴市场国家预防性储备需求的不断增长,对少数经济越来越不景气的净债务国的清偿力供应施加的压力不断增大,这令世界面临发生第三次全球储备体系危机的风险,即特里芬困境重演。避免这种结果有两种选择途径,要么在全球清偿力供给体系中引入某些大的新兴市场国家以扩大国际清偿力的供给,要么设法控制新兴市场国家的风险以使其降低预防性货币需求,中国在两种解决方案中都应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0.
邵宇 《新疆金融》2013,(9):48-84
<正>影子银行的出现和崛起极大改变了货币数量论所描述的流动性创生机制,表外资产的信用链条无限制地拉长,并未引起货币供给量的相应增加,此时作为后验指标的货币乘数也随之失效。影子银行体系划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服务于实体经济或者向实体经济提供融资服务的业务体系,称为影子银行I(实体支持类);二是服务于资本市场专门用于二级市场交易的传统业务体系,称为影子银行Ⅱ(金融交易类);三是衍生品体系所承载的流动性,称为影子银行Ⅲ(杠杆放大类)。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对全球货币体系的影响和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的可能性.在一个不稳定、金融一体化的世界中,各国政府对储备资产的审慎性需求将会增加.但是,随着新兴市场国家预防性储备需求的不断增长,对少数经济越来越不景气的净债务国的清偿力供应施加的压力不断增大,这令世界面临发生第三次全球储备体系危机的风险,即特里芬困境重演.避免这种结果有两种选择途径,要么在全球清偿力供给体系中引入某些大的新兴市场国家以扩大国际清偿力的供给,要么设法控制新兴市场国家的风险以使其降低预防性货币需求,中国在两种解决方案中都应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2.
货币的长期中性使货币供应量过多,这只能造成物价水平的上升。然而,我国长期以来存在超额货币供给的同时,却保持了经济的通胀性增长。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货币流通速度下降是阻止超额货币供给导致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我国居民储蓄意愿强烈,现期消费减少,其所持货币进入资本市场的量增加;银行“惜贷”;在金融改革深化中货币化进程受阻,这些因素导致货币流通速度减慢。  相似文献   

13.
中国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和管理策略调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多年来,中国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一直存在过度松弛和过剩问题,具体表现在M2/GDP比率、银行业超额储备率长期过高,信贷增长过快和货币市场利率过低。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强制性结汇造成基础货币投放刚性,外汇储备占款长期未能完全对冲,长期利用央行再贷款支持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目的。货币政策操作中以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控制为中介目标,也是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的重要原因。为了保持银行业流动性的适度水平,确保货币政策传导的效率和效果,应该调整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的策略,流动性供给应该以满足银行支付清算要求和维持适当的流动性价格为标准,放弃货币政策中的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为中介目标,建立流动性需求和价格适度均衡的机制,确保银行体系流动性与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长期均衡。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行业也随之不断发展起来,并在社会市场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银行是金融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金融行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银行的健康发展。对基层银行员工的培训是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促进其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从人力资本理论出发,首先分析了银行员工培训体系的内涵,然后根据当前的国情需要以及银行员工培训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培训体系。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这么多钱到哪里去了?主要的、大量的货币投放不可能在银行体系内“空转”,最终都流向了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16.
银行,曾被马克思称为“精巧的机构”,它在积聚社会资金,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过巨大作用。银行体系,作为全社会货币供应的主要渠道和全社会需求调节的重要机构,在保障经济体系健康运行中也发挥了巨大作用。正如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银行赖以产生,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经济社会的发展也给银行提出了新的困难和挑战。银行业正面临着生死攸关的变化和革新,其变化也将极大地影响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和社会。  相似文献   

17.
中央银行调控经济,是依据现代银行货币创造机理,根据经济增长的需求确定货币供应量,有选择地采用一些操作工具,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相配合,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最终达到货币与经济的均衡。  相似文献   

18.
从货币本位看,货币发展经历了一个商品本位、商品与信用共同本位、信用本位的过程。在信用本位的货币体系中,货币供给过快难以保持货币价值稳定,而货币价值不稳定是经济混乱的根本原因之一。虽然货币本位不可能再简单回归到商品本位,但商品本位中价值稳定的思想应该得到传承,并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提供有益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9.
徐栋 《西安金融》2001,(3):10-12
健全与完善的货币市场体系不仅是传导央行货币政策意图有效的市场载体,而且也为各商业银行及相关金融机构提供了调节资产负债结构、优化资产流动性的市场手段及工具,更为重要的是,高效、均衡的货币市场体系是强化货币政策主观意图与客观经济增长发展的政策相关度,在激发金融业的创新意识和确保其健康协调发展的时,有效发挥金融业对区域经济增长发展的支持力度的市场基础,因此积极推进货币市场体系建设,对不断深化金融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最终建立,健全支市场间接调控为手段的央行货币政策机制,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特别是在当前西部大开发的宏观背景下,有效依托区域综合资源禀赋,在总体开发战略的指导下,适时推进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辖区货币市场建设的步伐,有效实现金融市场化体系建设和区域金融业健康协调发展的良性互动,是充分发挥多种业积极支持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王军 《新疆金融》2006,(B10):42-44
随着经济金融的发展,市场约束在建立高效的银行监管体系,保证整个银行体系长期稳健运行等方面的重要性日益为人们所重视。目前,它已成为现代银行监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