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金融双语     
OTC——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的新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06年1月4日起,在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上引入询价交易方式(简称OTC方式),同时保留撮合方式。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主体既可选择以集中授信、集中竞价的方式交易,也可选择以双边授信、双边清算的方式进行询价交易。同时,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为市场提供流动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宣布.自2006年1月4日起.在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引入询价交易方式(简称OTC方式).同时保留撮合方式.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主体既可选择以集中授信.集中竞价的方式交易,也可选择以双边授信.双边清算的方式进行询价交易.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为市场提供流动性。  相似文献   

3.
做市商制度是国际外汇市场上主要交易制度之一。做市商作为价格形成的中介与核心,不断进行双向报价,以自有资金与投资者进行交易,并通过买卖价差实现一定的利润,为市场提供流动性。2005年5月,我国外汇交易中心推出外币做市商制度,中国银行等九家中外银行成为首批做市商,外币买卖包括欧元/美元、英镑/美元等八个货币对的即期交易。2006年1月,我国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推出美元/人民币做市商制度和引入询价交易方式,并改进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方式。做市商制度的推出对于我国外汇体制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此前中国人民银行是外汇市场中人民币对外币交易的唯一做市商,在美元/人民币做市商制度推出后,由中外银行组成的做市商成为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力量,有利于更好地发现人民币的市场汇率水平,为进一步的汇改提供参照。引入做市商制度和询价交易方式后,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主体既可选择双边授信、双边清算的方式进行询价交易,也可选择集中授信、集中竞价的方式进行交易。对于外汇市场做市商制度的研究,国内的相关资料不多,且偏重于宏观层面的讨论。本文基于市场微观结构视角,分析外汇市场做市商的收益与成本,研究做市商的日内交易行为以及指令流的传递过程,并从提高做市商...  相似文献   

4.
“询价交易方式的正式启动,改变了长期以来集中撮合交易一统天下的市场格局,较大幅度地降低了机构的交易成本,活跃人民币兑外币的资金交易。”这是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国际业务部的副总经理舒力,在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上引入询价交易(OTC)后的最大感受。  相似文献   

5.
2006年首个交易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开始引入询价交易方式(OTC方式),同时首批13家人民币做市商正式入场交易,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也以新方式产生。新的交易模式引入后,银行间外汇市场运行平稳,交易活跃。市场反映良好。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公告,自2006年1月4日起,在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上引入询价交易(简称OTC方式),改进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形成方式。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公告,自2006年1月4日起,在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上引入询价交易(简称OTC方式),改进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形成方式,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  相似文献   

8.
自2006年初银行间外汇市场引入询价交易和做市商制度以来,外汇市场询价交易呈快速增长态势,这源于询价交易具有交易成本低、清算速度快以及价格确定自主灵活等优势,但另一方面,市场还存在着授信难、做市商非美元交易报价少等问题。为进一步活跃市场,该文提出了如加强市场交流、引导做市商积极报价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2006年1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实施《关于进一步完善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的公告》。《公告》宣布自2006年1月4日起,在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上引入询价交易(OTC)方式,并保留撮合方式。2006年1月5日2006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暨全国外汇管理工作会议在南昌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对中国人民银行工作的重要批示。2006年1月5日商务部、证监会、国税总局、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外管局五部委日前联合发布《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办法》将于2006年1月31日起施行。2006年1月10日“中国信贷人…  相似文献   

10.
籍慧敏 《中国外汇》2009,(15):23-23
在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上,询价交易量所占比例高达98%以上。在以往的询价交易模式下,交易的双方自主交易并进行双边清算,交易灵活程度很高,但是也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交易量的增长以及交易品种的扩展必然增加交易双方信用额度的占用量,从长期来看,将影响整个市场交易的参与程度和活跃程度;二是采用交易主体逐笔双边清算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中国货币市场》2009,(6):F0002-F0002
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人民币外汇即期询价交易净额清算业务于2009年6月1日在银行间市场成功试运行。银行间外汇市场21家做市商成为首批清算会员,并均顺利参与了新业务的首日运行。  相似文献   

12.
2006年一季度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方式进一步丰富,引入了询价交易方式(OTC方式),同时人民币做市商制度正式开始运行,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也以新方式产生。在此情况下,银行间外汇市场保持平稳运行,人民币波幅加大,在有涨有跌的双向波动中小幅升值。  相似文献   

13.
政策法规     
《中国货币市场》2005,(12):72-72
银行间外汇市场推出即期询价交易;银行间外汇市场推出做市商制度;货币市场基金投资银行存款新规出台;银监会加强对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的监管;  相似文献   

14.
做市商制度是国际外汇市场上主要交易制度之一.做市商作为价格形成的中介与核心,不断进行双向报价,以自有资金与投资者进行交易,并通过买卖价差实现一定的利润,为市场提供流动性.2005年5月,我国外汇交易中心推出外币做市商制度,中国银行等九家中外银行成为首批做市商,外币买卖包括欧元/美元、英镑/美元等八个货币对的即期交易.2006年1月,我国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推出美元/人民币做市商制度和引入询价交易方式,并改进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方式.  相似文献   

15.
名词链接     
《中国工会财会》2006,(5):41-41
即期外汇交易:是以双方约定的汇率交换两种不同的货币,并在一到两个营业日后进行清算的外汇交易。远期外汇交易:是指外汇买卖双方预先签订远期外汇买卖合同,规定买卖的币种、金额、汇率及未来交割的时间,在约定的到期日由买卖双方按约定的汇率办理收付交割的外汇交易。询价交易:是指相互有授信关系的外汇交易主体,直接就所要交易货币的币种、金额、汇率及未来交意见后确认成交的交易方式。集中竞价:集中竞价外汇交易是指市场上多个交易主体之间,同时通过某一交易系统或平台,按一定的竞价规则进行外汇交易的方式。例如,目前我国银行间外汇市…  相似文献   

16.
要闻回顾     
11月23日中国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监管现场检查手册》。11月23日中国保监会发布《人身保险保单标准化工作指引》(试行),对人身保险公司的保险合同订立作了进一步规范。11月24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银行间外汇市场做市商指引(暂行)》及《关于在银行间外汇市场推出即期询价交易有关问题的通知》,决定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并于2006年初在银行间外汇市场推出即期询价交易方式。11月24日财政部下发《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就股权分置改革中非流通股股东有关会计处理作出明确规定。11月24日“环渤海…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外汇》2006,(11):45-45
国家外汇管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局.外汇管理部,深圳、大连、青岛、厦门、宁波市分局;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各中资外汇指定银行: 为规范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便利金融机构在柜台结售汇交易结束后及时平补外汇头寸,促进外汇市场的健康发展。现就统一银行间外汇市场即期竞价交易和即期询价交易时间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8.
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引入询价交易方式一年多来,市场运行平稳,交易量逐步放大,价格形成机制更加灵活,虽然中小商业银行在初期面临授信难、内控要求高等困难,但随着其积极参与和对询价交易方式的熟悉,它们开始渐入佳境。下一步,应为活跃中小银行外汇交易创造更有利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19.
《中国货币市场》2006,(9):F0002-F0002
为规范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便利金融机构在柜台结售汇交易结束后及时平补外汇头寸,促进外汇市场的健康发展,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从10月9日开始,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竞价交易收市时间从原来的15:30调整为17:30,与询价交易的收市时间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20.
王莉 《中国外汇》2006,(5):40-41
2005年年底,做市商制度终于在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从“试点”转为了“定点”。其实,对中国外汇市场的交易员来说,做市商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广州市商业银行国际业务部经理、首席交易员蔡思隽回忆说,早在2002年左右,银行间外汇市场就在港币交易中进行了做市商制度的试点。上海银行交易员熊秉坤对记者说,在2002年银行间外汇市场就在欧元和港币交易中推行做市商制度试点后,2005年5月18日,又在银行间外币买卖市场推出了外币对业务,在这项新业务中采用了以做市商报价驱动的竞价交易模式。2006年1月份开展的外汇即期询价交易就完全采用了标准的做市商制度。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外汇市场对于做市商制度的选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