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互联网+现代农业”趋势下,主导产业选择是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关键,转型升级是主导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以比较优势理论、产业关联理论、经济增长理论为指导,结合“互联网+”的时代背景,确定农业主导产业选择指标,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指标体系结构、准则及权重,从而构建以产业竞争优势和产业化程度为主要指标的区域内主导产业选择模型。以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为例,得出各产业主导能力的次序,确定区域发展的主导产业,从产业链、产学研合作、产业融合、创新驱动等互联网思维的角度,对主导产业发展路径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产业选择模型能为主导产业选择、发展模式和路径提供重要参考,为实现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
邓书显  葛磊 《经济师》2007,(11):9-10
文章运用综合指数法,对区域经济与社会和谐程度的运行状况进行研究,通过对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状态和社会和谐程度的几个大的指标的筛选,并施以适当的权重,确定出了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综合指数,并用以评价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状态,为实现可持续的和谐发展提供了量化依据,并通过实例给出了某区域经济运行与社会和谐状况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3.
城市竞争力只有在区域竞争与合作中才能得到提升。利用2012年统计数据,对长江中游四个省会城市的竞争力水平和合作进行了分析。首先,构建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出四个核心城市的竞争力得分排名;其次,借助中心职能强度指数测度中心城市的中心职能强度,对合肥与其他核心城市之间合作的可能性进行估测;最后,通过引力模型和经济联系强度指数测度区域间经济联系程度,为加强城市间的合作提供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4.
区域主导产业评价指标体系选择与数学模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根据区域主导产业基本原则,应建立以产业关联度指标、需求收入弹性指标、增长率指标及劳动力就业指标作为选择区域主导产业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系统理论提出了评价区域主导产业的数学模型——定权聚类计估模型,并以江苏省主导产业选择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5.
在构建区域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将综合评价指数法用于区域循环经济的评价,在计算综合评价指数的过程中运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运用功效系数法计算各三级指标的个体指数,为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主体进行区域循环经济的评价和比较提供了一种客观、简单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的概念和内涵入手,探讨包括资源减量节约、污染减排节约、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技术支撑五个子系统的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评价方法的应用,并以江苏省及省辖13市为例,对资源节约型社会水平发展指数(LD)、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协调度(HD)以及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持续度(SD)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江苏省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能力水平指数一直保持持续稳定的上升趋势;社会发展协调度在短期上升后趋于下降,表明各子系统之间耦合关系正逐渐减弱,呈现非持续发展态势。江苏省市辖13市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的区域差异明显,节约型社会发展水平指数表现为苏南>苏中>苏北,节约型社会发展协调度规律表现为苏南<苏中<苏北。江苏省距离资源节约型社会尚有较大差距,在今后的发展中,应以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为契机,构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及各区域间协调持续发展的资源节约型江苏。  相似文献   

7.
政府政策是推动农业科技国际合作有效开展的动力因素之一。综合运用模糊评价与灰色评价方法,对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国际合作现状进行评价。从政策视角,探讨我国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为农业科技国际合作政策制定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8.
大湘西地区主导产业评价与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向红  周震虹  高阳 《经济地理》2020,40(7):133-142
大湘西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该区域经济发展受主导产业规模与质量的影响。根据主导产业的特点及作用,构建区位商、增长量、人均产出、技术密集度和就业带动力的评价准则,针对多源异构数据,采用TOPSIS模型对大湘西主导产业进行综合评价,并对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研究发现:大湘西地区主导产业优先发展序列为工业、旅游业、特色种养业、商贸流通业。依据大湘西主导产业选择结果,结合其资源禀赋,提出了各主导产业的发展建议,旨在为推动大湘西地区主导产业发展优化升级,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的有效对接对于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及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甘肃省域范围,构建科技金融区域发展评价指数,对甘肃省除嘉峪关市和金昌市之外的12个地级市科技金融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评价,以期对甘肃省科技金融发展空间分布及现实差距有理性的认识及准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建立经济能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借助于熵权法和专家调查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评价1996-2009年江苏省的综合发展水平,其次利用协调度离差分析模型来评价江苏省1996-2009年的经济能源系统绝对协调发展度,同时考核其协调发展趋势指数,最后对江苏省的经济能源系统的协调度做出综合评价和分析并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简要回顾了区域科技创新的研究文献,以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为基础,根据江苏科技统计年鉴,从科技投入和科技产出两方面构建了科技创新效率的综合评价指标。对江苏省各城市科技创新效率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江苏省城市科技创新效率呈苏南、苏中、苏北三级阶梯分布。分析了各市科技发展中的弱点,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2.
我国科技创新极化度指数的构造及区域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向荣  周密  李伟 《财经研究》2007,33(6):67-76
文章在设计科技综合发展指数的基础上,依据Esteban-Ray指数的原理构造了科技创新极化度指数,对我国科技创新极化演变趋势进行了考察。分析发现,我国科技创新资源向某些极核集聚的过程已经开始;经济极化与科技极化之间并没有形成双向的互动关系。进一步对东中西部科技创新极化度进行比较后发现,三大区域已形成了不同的科技发展战略;科技资源配置的区域间差距大于区域内差距。  相似文献   

13.
协同创新是环渤海区域科技创新、发展方式转换以及参与国际竞争的内在要求.从协同创新视角出发,运用DEA-Malamquist指数方法对环渤海区域科技政策绩效进行测算,并对绩效的收敛性进行计量分析.实证分析表明:环渤海区域科技政策绩效整体呈现下滑趋势,主要原因在于技术落后;另外,环渤海区域科技发展不平衡,北京是唯一科技政策绩效年均增长13.8%的地区;同时,环渤海区域科技发展差距在缩小,科技经济一体化趋势明显.基于实证分析提出环渤海区域科技政策协同创新的三点建议,包括科学规划、资源共享与政策支持,从而促进环渤海区域科技政策绩效的提升和优化,推进区域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主导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主导产业的发展与更换过程,是区域经济系统内各个产业之间竞争与合作作用的结果,因此分析区域主导产业与非主导产业的合作竞争行为所遵循的规律对区域经济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基于区域产业间与生物种群之间的合作竞争行为机理的相似性,本文运用进化博弈论建立进化博弈模型,对区域主导与非主导产业的进化机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在构建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基准和具体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南宁市34个产业部门进行了综合评价,筛选出了2007~2015年南宁市应分阶段重点发展的"事实型主导产业"、"规划型主导产业"和"预期型主导产业"。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南宁市如何发展其主导产业并带动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差异化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 江浙沪信息化主管部门联合发布了长三角城市信息化发展水平指数,上海以0.866的总指数位居第一。 城市信息化发展水平指数课题由上海市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统计局、江苏省信息产业厅、浙江省信息产业厅联合组织,并委托上海市互联网经济咨询中心实施,旨在科学评价“长三角”城市信息化发展水平、提升“长三角”区域信息化综合竞争力、促进“长三角”区域信息化一体化发展。城市信息化发展水平指数指标体系由5个一级指标(即分类指数)以及16个二级指标构成。  相似文献   

17.
准确测度区域辐射中心人才集聚指数和辐射力水平并深入探讨二者相互关系,有助于检验各省份人才政策的实效性和为区域辐射中心建设提出路径建议。本文选取17个典型省份作为区域辐射中心研究样本,采用区位商法和回归分析法开展研究表明,区域辐射中心建设进程中存在明显的“人才政策—人才集聚指数—辐射力”交互推动关系,且区域辐射中心人才集聚指数与辐射力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人才集聚指数提高1个百分点,区域辐射中心辐射力提升0936个百分点。相反,区域辐射中心辐射力提高1个百分点,人才集聚指数提高1068个百分点。区域中心辐射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科技创新和金融服务,二者对人才集聚指数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586和056。研究成果为区域辐射中心建设指明了路径:人才政策应聚焦集聚科技创新人才和金融服务人才,辐射中心应结合产业发展规划构建区域性、特色化产融合作平台,建立科技创新、金融服务与人才集聚的良性互动关系,通过提升科技创新辐射力和金融服务辐射力来提升区域辐射中心辐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卢晓菲 《江南论坛》2021,(12):12-14
科技创新是江苏经济走在全国前列的重要动力, 着力强化科技创新也是江苏省"十四五"时期的重点工作,目标是至"十四五"末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根据国家科技部历年发布的《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江苏省一直处于中国区域科技创新第一梯队 (同属第一梯队的还有京沪津粤浙),据该报告最新的2020版,江苏省科技创新综合指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较上年提高了1.28.在看到江苏科技创新方面长期优势积累的同时,也要看到目前江苏与其他科技创新强省市之间的差距, 需突破一系列瓶颈与挑战, 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驱动力,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和完成"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以江苏省高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构建高技术产业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全国内地各省市(西藏和新疆除外)近3年的高技术产业科技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对江苏省高技术产业科技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江苏高技术产业的科技竞争力在全国综合排名第二,但创新投入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新产品产量呈现下降趋势。为提升江苏省高技术产业科技竞争力,需要营造良好的高技术产业发展环境、提高R&D资源利用率、优化R&D人员结构、加强产学研合作和加快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王宇  谭龙  孙兵兵 《技术经济》2013,(5):22-27,112
针对我国专利发展面临的总量可观、人均偏少、结构欠优和质量过低的形势,在综合专利评价指标及相关发展指数的设计经验的基础上,设计了我国专利发展指数,并从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运用该指数进行专利发展水平评价。结果显示:专利发展指数能全局性地、动态地反映各主体的专利发展状况,以及各评价对象的相对优、劣势及原因,对于绩效评价和辅助决策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