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环境侵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传统的环境侵权救济类型已经不能满足现实实践的需要.为了最大限度地补偿受害者受到的侵害,我们应该采用一种新的环境侵权救济类型,即社会化救济,使社会化救济与传统的民事救济和行政救济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环境侵权的特殊性使得传统救济方式在环境权保护上的局限性日益凸显。面对频发的环境事件,环境权的有效救济问题亟待解决。我国应当建立环境权的社会救济制度,通过修改环境立法,推行环境损害赔偿救助基金制度,建立环境侵权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环境侵权行政补偿制度,构建完善的环境权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3.
以环境侵权的典型案例为切入点,探讨有关环境侵权民事救济中出现的法律问题,包括举证责任倒置、环境权的实体法支撑、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归责原则、环境侵权民事救济制度的完善等问题。最后,结合我国环境侵权民事救济的实践,提出建立我国环境侵权民事救济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环境侵权救济中的利益衡量问题,首先阐明了利益衡量出现的原因,指出其在环境侵权救济中存在的必要性;其次就利益衡量在环境侵权救济中的具体运用,介绍了一些西方主要国家的做法,提出了我们可以借鉴和应当遵循的一些基本准则;最后就利益衡量的运用在实践中可能产生的几个问题,提出了作者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服务高速普及,个人信息也随时面临着被窃取、泄露的风险,因此个人信息保护亟待加强。有关个人信息侵权中,往往存在受害者人数较多、被侵害法益相似相近、范围广、受侵害时间长等特点。公益诉讼作为一种保护公益的社会控制手段,可以弥补传统个人信息侵权中仅使用私益诉讼救济的不足。司法机关可以积极探索公益诉讼介入个人信息保护路径,结合实践经验,完善个人信息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6.
行政事实行为理论起源于德国,是大陆法系行政法学行政行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行政法学及行政法制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些影响之中,行政事实行为侵权在中国可能获得的救济是焦点问题,现行的行政诉讼与行政赔偿等救济制度都存在救济不足的问题。长远来看,为全面有效的保障人权与监督行政,我国应对这些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7.
我国《侵权责任法》第87条第一次对建筑物抛掷物致人损害中的受害人的救济作出了明确规定.从民法角度分析,该条规定的相关建筑物使用人给予受害人的补偿,本质上是损害分担而非侵权责任;为建筑物使用人设定了难以完成的举证负担,暴露出了立法思维的局限,补偿方式不明确,并且对于真正侵权人的发现无实质性的帮助;从法哲学角度观之,该条缺乏正确的法哲学基础.行为人不明的抛掷物致害案件中受害人的权利救济问题已超出了侵权责任法的保护范围,应拓宽思维,运用社会法的手段对受害人的合法权益进行救济.  相似文献   

8.
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功能,决定着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方式,也关系到环境侵权行为民事责任的认定,以及具体功能的实现手段等基本理论问题的解决,因此,研究环境侵权民事责任之功能,是完善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制度的理论基础。本文认为,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功能包括:复原功能、惩罚功能、抑制功能和环境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行法建立了环境侵权一元规则,即无论环境污染致人身损害还是致财产损失,都实施无过错责任和举证责任倒置。该规则忽视了环境侵权的复杂性,易导致人身损害得不到充分救济,使企业的负担沉重。鉴于人身价值优于财产价值,并为了充分救济受害者的人身权利,促进社会发展,应当构建环境侵权二元规则。环境污染致人身损害应当适用无过错责任和举证责任倒置。环境污染致财产损失应当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和因果关系推定。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的灾荒救济立法,一方面将传统灾荒救济活动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纳入立法的范畴,使之法律化、制度化;另一方面通过立法建立适应近代社会需要的新型灾荒救济制度。这两个方面的努力共同构成了民国时期灾荒救济立法的基本内容,从而推动了近代中国灾荒救济活动的法制化。  相似文献   

11.
在法治国家,公力救济是解决社会冲突与纠纷最常见和最重要的方式,但私力救济仍不可或缺。本文在对私力救济存在价值、存在类型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法治社会下私力救济的构建提出建议,以澄清对私力救济的错误认识,对解决社会纠纷,构建和谐社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论加害给付制度及其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同法和侵权法各有自己适用范围和适用地象,加害给付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而加害给付是既违约又侵权的一种特殊现象,本就加害给付的构成,加害给付与责任竞合及加害给付的法律救济等内容进行论述,以期达到完善加害给付理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林熙 《大众商务》2010,(10):291-291
灾荒堪称我国传统农业社会面临最大风险,因此灾荒救助也成为我国传统社会救济体系中的最大条目。我国传统灾荒救助方式多样,善于发动社会各层次的力量,同时形成了处理灾荒灾害的一整套救济思路和理念,是我国传统社会留下的宝贵制度遗产,值得现代灾荒救助防治工作借鉴。  相似文献   

14.
人脸识别信息因自身的唯一性、不可破坏性、不可逆性,被广泛应用于身份认证系统、身份识别系统、刑事司法数据库系统和公共监视系统。它在给人们带来各种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无法预知的人身、财产风险。作为个人隐私和识别信息的关联点的人脸识别信息,其法律属性应是信息性隐私,分析人脸识别信息保护应建立分析收集、处理和利用中所出现侵权可能性,明确其构成要件的认定规则,才进一步可以探讨侵权救济的可行性,使受害者真正获得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15.
灾荒堪称我国传统农业社会面临最大风险,因此灾荒救助也成为我国传统社会救济体系中的最大条目.我国传统灾荒救助方式多样,善于发动社会各层次的力量,同时形成了处理灾荒灾害的一整套救济思路和理念,是我国传统社会留下的宝贵制度遗产,值得现代灾荒救助防治工作借鉴.  相似文献   

16.
论公民权利救济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分而有效的权利救济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从纸面规定变成现实享有和实现的重要保障。深入研究公民权利救济的原则,有利于适时完善公民权利救济的立法,有利于行政、司法和个人充分、及时、有效地实施权利救济。公民权利救济应遵循六个基本原则:有侵害必有救济原则、及时救济原则、充分救济原则、正义与经济性协调原则、公力救济优先原则和司法最终救济原则。  相似文献   

17.
《产品质量法》第41条规定了产品致害的生产者免责条款,即产品责任发展风险抗辩,但是并未明确规定此时应由谁来承担赔偿责任,因此不利于对受害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国家应建立产品责任的发展风险救济制度,将因产品发展风险而致侵权赔偿纳入国家补偿范围。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题下,行刑社会化和刑罚轻缓化趋势日益发展。在我国宽严相济政策下,催生了一种新的纠纷解决方式,即以刑事被害人为中心的,由加害人、受害人和国家参与的三维刑事诉讼结构模式"刑事和解"。我国刑事诉讼法确立了刑事和解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对于被害人权益的保护无疑将发挥重要作用,但我国刑事和解制度对被害人的补偿救济却规定的十分笼统,只是确立了刑事和解的制度而并没有对诸如补偿期限、范围、后果等作出具体的立法,实践中缺乏操作。从三维诉讼中被害人获得补偿救济的正当性入手,在刑事和解制度下对被害人补偿救济制度研究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浅析我国企业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我国在世界贸易组织背景下,对企业商业秘密的概念、范围、分类和法律特征等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国际商业秘密保护现状和我国商业秘密立法状况的发展及其对我国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影响,并对我国商业秘密保护与TRIPS相比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探讨。最后,本文对我国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和我国商业秘密侵权救济制度的完善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精神损害赔偿具有抚慰与惩罚的双重功能,可以达到伸张法律正义,维护合法权利的效果.环境侵权作为侵权方式的一种,其维权模式自然与精神损害赔偿有着密切联系,分析环境侵权的特殊性,并结合我国现存的环境侵权救济机制,建立与完善符合环境保护与权利保障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应当引起理论界与实务部门的关注,也是本文核心之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