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退市制度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制度之一,成熟的资本市场,公司上市退市都是常态。本文比较了国内外典型证券交易所的退市标准、退市流程和退市配套机制,发现我国仍存在退市程序难以严格执行、市场无法自行优胜劣汰、规避退市有较大操作空间、投资者保护相对不足等问题。结合国外经验和国内现状,建议从优化强制退市标准、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强化退市监管力度、拓宽投资者权益保护渠道等方面出发,不断健全退市机制。  相似文献   

2.
退市制度和准入制度相对,是发挥优胜劣汰机制和企业遴选功能的重要制度基础。美国纳斯达克注重自主选择的主动退市制度和强调市值、公众持股,弱化公司业绩的强制退市制度是发达资本市场比较成功的退市制度。我国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已经超过沪深交易所总和且有部分企业长期缺乏交易,可以借鉴美国纳斯达克退市制度,逐步推出和完善适合我国中小企业市场特点的市场化退市制度。  相似文献   

3.
2014年发生的南纺股份退市之争在资本市场与监管层引起了高度关注,本文围绕南纺股份是否应该退市的争议进行了分析,并从中得出完善退市制度要与IPO注册制改革共同对接、实施重大违法公司强制退市制度、培育与保护市场投资者的理性投资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刘存绪  刘衍 《财政监督》2013,(11):14-17
资本市场具有较之于其他市场所独具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其健康发展要受制于环境等诸多要素。完善我国资本市场需要在实践中循序渐进,逐一破解难题。退市制度便是其中难题之一。建立退市机制是为了净化市场.但如今却有相当一部分劣质公司迟迟未能退市.导致退市制度几乎形同虚设。2012年6月28日.沪深交易所分别发布了主板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方案。新的退市制度较之前有了较大的突破.开始逐渐向国际惯例接轨。新退市政策能否促进我国证券市场形成有进有退的良性循环,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热点课题。本文简述了我国退市制度的发展情况及重要性.通过研究新退市制度下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投资者角度出发,当前创业板退市制度尚未真正发挥出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作用,仍存在退市标准操作性较为宽松、缺乏责任追偿机制等一系列问题退市制度是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基本体现我国创业板退市新政的特点退市制度作为证券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个成熟、完整的资本市场中重要的制度安排,退市制度的建立有助于改善资本市场生态,提升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  相似文献   

6.
2019年是当之无愧的“退市大年”,共有18家上I市公司股票退市,创历史新高。其中,主动退市1家,以面值退市为主强制退市9家,以重组出清资产方式退市8家。2019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2020年资本市场改革的五项具体任务,健全退市制度赫然在列。随着顶层设计路径的日益清晰、制度建设的不断健全,A股距离退市多元化、常态化时代渐行渐近。  相似文献   

7.
政策关键词     
《金融博览》2014,(22):5-5
10月17日,证监会发布《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该意见主要从健全上市公司主动退市制度,明确实施重大违法公司强制退市制度,严格执行市场交易类、财务类强制退市指标,  相似文献   

8.
证券市场是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证券市场的稳健运行对资本市场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由于退市制度执行的不彻底,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着"只上市不退市"的怪象,一个运营困难的公司长期占据着宝贵的上市地位对社会稀缺资源造成浪费。本文从法律角度出发对上市公司退市制度进行研究,以期找到解决退市制度在实践中执行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退市制度自2001年建立以来,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完善,虽然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体系,但是仍然存在量化过于宽松、执行力度不够等一系列问题,使得许多长期亏损的上市公司长时间存在于资本市场,损害了广大股民的利益,破坏了证券市场的秩序,这也使得退市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迫在眉睫。本文以主板市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研究,解读我国十年间退市制度的发展,并找出其中的弊端,探究我国主板市场退市制度的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0.
孔兵 《河北金融》2016,(2):60-62
目前我国证券发行的注册制改革正在积极推进.在此背景下,关于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改革也逐渐引起各方重视,完善我国股票市场的退市制度是当前我国股票市场乃至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本文从我国IPO注册制改革的背景出发,具体分析了我国目前的退市制度及其发展状况,并得出了我国目前退市制度存在的问题.我们应根据我国股票市场的实际情况,完善我国股票市场的退市制度,实现退市制度改革与注册制改革的匹配对接.  相似文献   

11.
让欺诈发行的海联讯逃脱强制退市制度的制裁是不应该的。尤其是这种逃脱有着制度作弊的嫌疑,这就更加不应该了。这实际上是对新版退市制度的玷污。从11月16日开始,新版退市制度《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就正式实施了。新版退市制度的最大亮点是引入了重大违法公司强制退市制度,  相似文献   

12.
进一步完善我国创业板退市制度是创业板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本文以我国创业板市场为背景,阐述其发展现状,根据当前国家关于创业板退市制度方案的制定讨论,分析创业板"直接退市"和"改转三板"这两种退市方案孰重孰轻,进行比较研究。结合海外创业板市场的退市标准、退市程序等提出可供我国借鉴的启示性经验,得出完善创业板退市制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媛媛 《云南金融》2011,(7Z):25-25
进一步完善我国创业板退市制度是创业板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本文以我国创业板市场为背景,阐述其发展现状,根据当前国家关于创业板退市制度方案的制定讨论,分析创业板"直接退市"和"改转三板"这两种退市方案孰重孰轻,进行比较研究。结合海外创业板市场的退市标准、退市程序等提出可供我国借鉴的启示性经验,得出完善创业板退市制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创业板市场更需构建好退市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的退市制度安排是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也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前提。本文结合我国主板市场退市机制运行的现状,对创业板市场的退市制度建设提出了积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祝和国  王毅 《金融纵横》2012,(11):42-46
退市制度对于成熟的资本市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有效的退市制度可以保障上市公司的质量。与境外相比,我国目前退市公司数量很少,这既危害投资者的利益,也损害了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2012年,我国对退市制度进行了较大的改革,成果显著。本文试图通过将我国和其他国家、地区的退市制度进行比较,找出我国退市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改进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合理的退市制度安排是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也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前提.本文结合我国主板市场退市机制运行的现状,对创业板市场的退市制度建没提出了积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缓解经济改革带来的冲击,促进证券市场优胜劣汰,我国推出了具备中国特色的ST制度,其用意在于稳定证券市场发展、提高投资者风险警示、监督企业改善经营和全面提振经济发展。本文通过梳理历史文献,收集报刊、网络等数据,利用Eviews、Excel等统计软件,分析ST制度的有效性,理论和实践都质疑ST制度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在此基础上本文综合分析ST制度存在的有效性与主板退市制度问题,提出通过减少"寻租行为"、逐步下放股票上市审批权,强化退市数量和非数量的可操作性,可以更好地提高企业经营积极性。本文建议通过修订退市标准、逐步清理市场"垃圾"企业,最终取消ST板块,从而加速与国际资本市场对接。  相似文献   

18.
近日,中国证监会主席肖钢主持召开改革退市制度工作专家学者座谈会,听取对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意见和建议。与会专家透露,新退市制度很快就将出台,包括自主退市、强制退市、简化退市程序、提高退市效率等将是本次退市改革中的亮点。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建立与完善,中小投资者已成为资本市场流通资金的主要来源,但是,投资者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时有发生。以首例因IPO欺诈被强制退市的欣泰电气案例为研究对象,从其IPO欺诈被强制退市入手,从投资者权益保护层面对退市及其投资者权益保护现状动因分析,通过对个案的分析发现退市中投资者权益保护存在的共性问题,为完善证券市场的监管职能、降低上市公司违法性退市风险及提高投资者权益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完善的证券市场退市制度是我国证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础性制度保障,也是证券市场迈向现代化的基本前提和重要特征。海外成熟市场的经验显示,构建差异化退市标准、考察证券价值、全面测定上市公司质量、渐进式退出和实施投资者保护等,是完善退市标准、退市流程和配套制度的基本路径。目前我国证券市场退市实施率低、流程缓慢,存在上市公司反复"戴帽摘帽"现象。退出渠道不畅的原因主要是:量化指标容易被规避,非量化指标存在操作弹性;退市程序中缺少市场化判断;投资者保护和损害赔偿尚缺少充分的法律制度保障。下一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改革完善我国退市制度:完善退市指标,加强重大违法行为认定;构建市场化考查机制,完善退市风险预警,提高ST"摘帽"门槛;加强监管执法力量,推进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强化投资者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