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我国沪深两市2006—2020年期间发行上市的非金融类可转换公司债券(以下简称“可转债”)为样本,深入研究了申购政策转变对可转债市场发行效率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可转债申购政策由资产申购转为信用申购后,发行抑价率显著降低,市场发行效率显著提高;在影响机制方面,主要是通过提高信息透明度、向市场发送积极信号、减少相关利益冲突和缓解债务代理成本等渠道降低投资者的逆向选择和信息收集成本,正向调节了申购政策转变对可转债发行抑价的缓释作用;在降低信息收集成本上,由于我国投资者以散户为主的构成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信息不对称,从而负向调节了申购政策转变对可转债发行抑价的缓释作用。本研究部分填补了与可转债申购政策变化相关的研究空白,为信息不对称理论拓展到可转债市场提供了佐证,丰富了与可转债市场定价效率和发行抑价的相关研究,为监管层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供了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2.
秦伟 《齐鲁珠坛》2012,(1):26-28
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是我国证券市场的创新产品,自证监会2006年5月公布的《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中提出了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概念后,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就受到市场的热切关注,多家上市公司纷纷提出发行分离式可转债的申请,并成功发行。本文拟对分离交易可转换债券的会计处理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分离交易可转换公司债券是我国证券市场的创新产品,自证监会2006年5月公布的《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中提出了分离交易可转换公司债券概念后,分离交易可转换公司债券就受到市场的热切关注,多家上市公司纷纷提出发行分离式可转债的申请,并成功发行。本文拟对分离交易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会计处理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我国可转债市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可转债是证券市场的投资品种之一。我国的可转债市场虽然经过了近12年的发展,但仍然存在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根据我国可转债市场的实践及其自身特点,分析我国可转债实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上市公司筹资新方式——分离交易可转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5月7日,中国证监会出台的《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首次将分离交易可转债列为上市公司再融资新品种。随后,马钢股份于2006年11月13日发行55亿元分离交易可转债,成为中国第一家发行分离交易可转债的上市公司。马钢股份分离交易可转债的发行,标志着分离交易可转债这种在国外资本市场上运用较为成熟的金融衍生品种,已成为我国上市公司新的融资方式。  相似文献   

6.
朱韵韵 《时代金融》2015,(5):314+317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发行了第一只可转债"琼能源",之后在1992年11月中国A股市场迎来第一只由上市公司发行的可转债"深宝安",可转债作为一个现代金融业的重要融资方式,2000年之后我国可转债市场发展迅速,并且该融资规模也已经成为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将阐述可转换债券的基本情况以及发行动机的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发行了第一只可转债“琼能源”,之后在1992年11月中国 A股市场迎来第一只由上市公司发行的可转债“深宝安”,可转债作为一个现代金融业的重要融资方式,2000年之后我国可转债市场发展迅速,并且该融资规模也已经成为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将阐述可转换债券的基本情况以及发行动机的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8.
可转换债券,是一种介于债券和股票之间的可转换融资工具,是国际资本市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可转债的发行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是国内外研究的一个重点.本论文以我国目前在沪市交易的34只可转债为样本,以宣告发行可转债当天的市场调整后的累积超额回报率来衡量发行可转债对其股价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可转债兼具股权和债权双重属性,是各大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国内某调味品企业Q为研究对象,运用SWOT分析法剖析Q公司发行可转债的动因,使用事件研究法评估该企业发行可转债的公告效应。评估结果发现,Q公司此次发行可转债公告效应为负。Q公司发行可转债的失败经历给相关企业敲响警钟,发行可转债前除了充分考虑公司面临的机会、应对的挑战以及自身存在的优势和劣势外,也有必要理性认识发行可转债可能带来的风险。本文试图为可转债发行主体做出合理的可转债融资决策提供警示。  相似文献   

10.
可转换公司债定价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今年4月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实施办法》的出台,许多上市公司对发行可转换公司债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这一新的融资方式极有可能成为上市公司另一种普遍的再融资渠道。作为一种金融衍生产品,可转换公司债券(可转债,CB)定价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对于中国证券市场来说,由于市场发展历史只有十多年,市场成熟程度尚低,投资对可转债这一新兴事物也缺乏足够的了解,定价问题就显得更为艰难。本着眼于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对可转债定价问题作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可转债融资对上市公司市场价值的长期影响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可转债融资对公司买进持有超额收益率和对经营指标的影响两方面分析了可转债融资对公司价值的长期影响,并从盈余管理的角度对产生影响的原因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发行可转债后公司股价和经营业绩出现显著的下滑,其原因在于上市公司在可转债发行当年普遍利用盈余管理来提高公司利润。尽管存在这样的负面影响,可转债融资仍然具有很大优势,我国监管部门和上市公司应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可转债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1992年发行第一只可转换公司债券(以下简称“可转债”)至今,中国可转债市场已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自诞生以来,中国监管机构对可转债的发行要求不断明确,配套监管措施不断完善,可转债市场迅速发展,发行规模不断提高。然而,在2017年以前,虽然可转债的发行规模增长迅速,但其融资总额占资本市场股权产品总融资规模的比重仍处于较低水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可转债的发行主体仅限于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同时可转债的定价条款过于复杂,市场接受程度较低。随着2017年证监会对可转债产品的审核标准进一步明确,可转债发行规模高速增长,目前已成为资本市场上不可忽视的品种。为确定可转债定价方式,本文以“广汽转债”历年来的市场价格为数据基础,以B-S模型为分析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寻求影响可转债定价的主要因素,对未来可转债定价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传统意义可转换公司债券概念及现状 可转债起源。作为一种混合金融产品,可转换公司债券于70年代起开始在发达资本市场流行,在我国则是于1992年首次进行试点(宝安转债),1997年公布了40亿元可转债额度;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南宁化工于今年8月3日向社会发行可转债15000万元,这是首只全国范围正式公开发行的可转债。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的现状及其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转换债券是在普通公司债券的基础上衍生发展起来的一种介于债券和股票之间的混合金融衍生产品。由于可转债具有筹资和避险双重功能,有助于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化解金融风险。目前,我国可转债市场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障碍与问题。但是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从长远来看,可转债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工具必成为我国证券市场上主要的金融工具之一,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恒源煤电发行的可转债和长江电力发行的公司债为例,分析了在股市可能走向不景气的情况下,发行可转债对公司的利弊。并指出,只要公司有足够的能力应对财务风险,在这种大背景下发行可转债就是有利的,这主要表现在财务费用上的节约。  相似文献   

16.
韩玉雯 《理财》2022,(4):38-40
可转债,全称"可转换公司债券"( Convertible bond, CD ),顾名思义是可转换为股票的债券,简称"转债"或"可转债".可转债发行公司多为优质上市公司,是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上重要的再融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7.
可转换债券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工具已在我国资本市场得到普遍应用,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利用其融资。对此提出应该从根本上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证券市场融资制度,分析可转债融资存在的风险,积极应对风险的产生,从而有利于证券市场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8.
青啤成功发行境外可转债获得资本市场一片喝彩。业内人士指出,境外可转债在中国可谓“珍稀动物”:1994年起,开始发行境外可转换债券的试点工作,到目前只有6家企业获准发行境外可转换债券。但出现多赢效应、令各方“众星捧月”的似乎只有青岛啤酒这个案例。  相似文献   

19.
可转债的发行丰富了金融市场的投资渠道,然而投资者在进行可转债投资时对于转股时机的选择会因为其能力而体现出不同的结果。基于简化的近似模型体系下的可转债定价模型,对我国可转债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可转债的实际价格与理论值差异较大,其价值发现功能只存在于股票性质较强的债券,市场波动性大。这反映出市场的非理性投资问题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后门融资假说的框架下,基于我国的制度背景,以上市公司2004-2008年的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可转债融资企业与股权融资企业的财务特征,总结出了可转债发行公司的具体特征,结果发现:较股权融资企业,可转债发行公司(1)规模更大、更年轻、违约风险高,而成长机会差异不大;(2)资本支出、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更高;(3)为了降低其违约风险,其盈利能力更强;(4)发行公告前,股市相对处于低迷时期;(5)发行规模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