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邢炜 《中国金融》2021,(3):33-35
十三五期间,保险业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银保监会关于金融保险业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将发展保险业置于经济社会发展整体布局中统筹推进,在强化保险保障功能、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取得新的重大成绩.十四五时期,保险业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以来,随着人们对环境和资源的日益重视,可持续发展与绿色金融(包含绿色保险)等理念在国际上蓬勃发展,保险也成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青海省积极探索构建服务绿色发展的保险体系,助力绿色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青海省绿色发展的总体要求来看,保险服务绿色发展面临实施难度加大、企业缺乏投保动力、保险服务及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外部发展环境和我国发展所具有的要素禀赋变化,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而我国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国内大循环活力日益强劲,客观上有着此消彼长的态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明确提出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提升供给体...  相似文献   

4.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作出了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为此,本刊开设“聚焦‘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专栏,约请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领导和业内专家,结合金融业和金融市场发展,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进行解读,总结“十三五”金融发展成就,对“十四五”和2035年金融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着眼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几点认识第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余淼杰 《金融论坛》2021,26(6):3-6,16
在当前国内外环境下,中国经济发展路径可归结为"三新":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立足新发展阶段体现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包括产品附加值、产品质量、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产业升级和集聚,以及三次产业比重调整.贯彻新发展理念须从创新、绿色、协调、共享和开放五个方面入手.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是通过内外循环的双...  相似文献   

7.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金融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既要我们从实体经济层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需求侧管理,又要我们从虚拟经济层面,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保障实体经济循环畅通的金融体系。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理解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众志成城,金融业更要善于运用改革思维和改革办法,统筹考虑短期应对和中长期发展,既要在战略上布好局,更要在关键处落好子。  相似文献   

8.
践行新发展理念服务绿色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一面旗帜.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已把"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上升到与市场经济、对外开放、国防安全同等重要的位置,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发展道路和发展命运的关键一环.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  相似文献   

9.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今后一个时期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遵循。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农业农村是薄弱环节,也是广阔且极具潜力的蓝海领域。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下称"农发行")作为政策性银行,将坚守职能定位,聚焦主责主业,拓展履职空间,积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0.
董丽娟 《财政科学》2021,64(4):93-98
在目前全球经济发展存在高度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的情况下,中国发展的外部风险急剧上升,为对冲这种风险就需要调整发展战略.中央提出要转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应对当前国际风险的冲击,实现经济安全发展.本文在介绍财政政策助推新发展格局形成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基础上,分析制约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的主要因素,并基于此提出财政政策助推新发展格局形成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1.
绿色保险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发展,绿色保险产品不断丰富,为多个行业提供风险保障。本文基于绿色保险业务分类,对巨灾保险、碳保险、环境污染责任险、安全生产责任险、生态环境产业保险、清洁能源产业保险、绿色建筑和绿色交通保险等相关国内外实践案例进行整理,以期为绿色保险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文章《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险业在保险保障、社会管理、资金融通和助力人民美好生活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过程中,应有作为,大有可为,必有作为。  相似文献   

13.
习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绿色金融框架的核心要素之一,绿色保险在支持碳减排、助推产业绿色转型及为市场主体提供风险保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绿色保险市场的发展,我国逐渐形成了以环境污染责任险为核心、多种创新险种持续涌现的绿色保险产品体系,但仍存在顶层制度设计不完善、财税激励机制缺乏、产品类别相对单一、专业机构建设和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建议参照国际上的成熟经验,推动形成服务于经济低碳转型发展的绿色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14.
唐朔 《新金融》2022,(6):17-24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内外循环的枢纽,在国家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占据重要战略地位。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融合是顺应大湾区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推动大湾区一体化的重要条件。本文从战略意义和现实基础出发,研究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深入分析金融融合过程中的难点痛点,从推动生产要素互联互通、科学完善顶层设计、打造区域特色金融和发挥跨境金融优势等方面,提出商业银行助力大湾区金融融合发展的具体举措,以期贯彻落实国家战略,实现大湾区的“硬联通”“软联通”和“心联通”。  相似文献   

15.
加快推进绿色保险发展是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推动力之一。目前国内大多将绿色保险狭义的定义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且发展相比于海外发达国家来说较为落后,推进绿色保险发展刻不容缓。本文以江苏省绿色保险的发展背景、现状为着力点,对当前绿色保险的法律体系不完善、企业投保积极性不高、缺少技术人才、产品单一化和运营成本高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完善相关法规与文件、强化企业投保积极性、提升保险公司承保力、加大专业人才培养、激励绿色保险产品创新等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经济格局正发生深刻变化。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中国未来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双循环”发展格局的提出背景及政策含义,并提出了具体的金融支持措施。  相似文献   

17.
企业的发展状况是大经济格局在微观主体的反应。当前,新冠疫情仍旧肆虐,全球经济形势尚不明朗,面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中央提出了以国内流通为主体、国内外双重循环的新发展模式。文章通过对企业财务成本管理提出新的管理模式与管理建议,使企业能够在新的发展格局中提升竞争力以实现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30 ? 60目标",是我国着眼于经济中长期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在发展中更加注重融入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等内容,既体现了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也是未来我国发展的必然趋势. 推动经济绿色低碳发展取得初步成效 近年来,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部门的指导下,我国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落实国家绿色发...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1月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指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商业银行应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加快转型发展,助力实现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加快构建与"双循环"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体系,已是中国当前金融改革和发展的重中之重。针对中国现行金融体系存在的结构失衡和配置效率不高等问题,构建高效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现代金融体系,应着力构建现代化的应急融资体系,为"双循环"提供常态化跨周期的金融支持;构建现代化的金融市场体系,提高金融结构与实体经济结构的匹配度;构建现代化的金融产品体系,提升金融供给经济"双循环"的配置效率;构建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金融基础设施体系,确保金融体系高效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