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外汇领域改革的推进与深化,外汇市场将会面临更加强烈的风险和冲击,如何有效地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通过探讨、分析国际宏观审慎政策的起源、工具以及运用新型工具治理金融风险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完善我国外汇宏观审慎监管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2.
在构建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的基础上,运用TVP-SV-VAR模型和系统GMM方法,研究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监管对系统性金融风险影响的时变特征及其协同效应。结果表明:利用综合指数法构建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能够较好地刻画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变化特征,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不具有无限期累积性,而表现为不断反复的过程;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审慎监管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虽然均具有时变特征,但在影响程度和时机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宽松的资本类和流动类宏观审慎政策环境下实施微观审慎政策可抑制系统性金融风险上升,在宽松的微观审慎政策环境下实施资本类或流动类宏观审慎政策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而信贷类宏观审慎政策与微观审慎政策一起使用时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股市的问题始终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存在着。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股市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但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股市也会产生放大金融风险等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审计风险,是指审计组织或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由于某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使审计结论与客观事实在一定程度上相背离,从而受被审单位及有关负责人指控并遭受某种损失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肖崎 《济南金融》2012,(1):17-22
金融市场流动性的逆转以及金融机构所具有的高杠杆率、高关联度特征,共同催生了新的系统性金融风险隐患,使得现代金融体系的风险产生和传递完全呈现出新的特征。监管当局需要研究现代金融体系中更为广泛的、复杂的系统性风险的触发点,加强对金融市场中系统性风险的认识和防范,协调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审慎管理,加强货币政策的金融稳定职能。  相似文献   

6.
金融活动中的市场风险不断加大,对国家的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造成较大损害.文中从微观和宏观方面提出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对策.在微观方面提出了加强金融部门内控制度建设,加强贷款风险的管理与控制,建立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处理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减少政府对金融微观活动的行政干预等五条对策;在宏观方面提出了继续实行适当的财政货币政策,实行谨慎的金融业财税政策,加强金融法制建设,强化央行监管职能,加强金融监管领域的国际合作,对金融市场进行监控和约束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金融风险正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农村信用社作为我国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广大农村,研究其风险防范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农村信用社的金融风险防范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只有从风险机制、风险意识、抗险能力等多方下手,才能成功化解金融风险,促进农信社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9.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人民银行一项重要职责,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履行该项职责的情况值得关注。本文从审计视角出发,深入总结了当前基层行履行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职责的现状,揭示了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分析了制约因素,并提出了有针对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宏观审慎监管应视所有金融机构为一有机整体。银行业系统性金融风险监管的核心是构建一个以宏观审慎监管为基点的银行业监管制度。在这一制度下,实行专业化监管和统一监管相结合。宏观审慎监管制度的设计需要运用系统科学方法从制度建设和运行机制两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多元化的情况下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绝不能仅仅停留在信贷与支付的风险上 ,而要多方面、全方位看待金融风险。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金融电子化风险就是金融风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其危害程度绝不比信贷风险低 ,甚至更严重。因此 ,防范和化解金融电子化风险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金融电子化风险的产生、危害和防范问题谈点拙见 ,供同仁们参考。  一、金融电子化及金融电子化风险我国经过几年的建设与发展 ,金融电子化已从银行前台中的储蓄、会计等业务的手工操作发展到整个业务的计算机化 ,再到今…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央行内审部门开始尝试开展风险管理方面审计,将央行自身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有效性作为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这一做法得到了各方面的普遍认可,也是未来央行内审工作发展的方向。目前,在央行内部审计中全面推行风险管理审计,在理论和实务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14.
审慎性监管的实质,就是在实施审慎会计原则的基础上,客观、真实地反映金融机构的资产与负债、资产风险与资产收益、经营收入与支出、财务盈亏与资产净值,进而对金融机构的风险做出客观、全面的判断和评价,以及时加以预警和控制,防止金融风险的聚集和蔓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机构的业务经营及资产负债,都面临着许多不确定性或风险性因素,特别是面临着利率、汇率及证券价格波动的市场风险,因此,必需在实施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记账会计和核算会计的同时,实施审慎会计和审慎监管标准,以充分反映这些风险因素对资产价值和经营成果的影响,理论和实践都不断证明,如果不实行或不能严格实行审慎会计和审慎监管标准,就会使金融风险得以掩盖和不断聚集,最后酿成系统性风险或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15.
<正>中央银行内审部门各级内审人员,围绕中央银行的中心工作,认真履行审计职责,经过七年多的辛勤工作和审计实践,在防范金融风险,加强中央银行内部控制与内部管理等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内部审计的作用发挥的还不够充分。因此,央行内部审计该如何顺应形势发展,紧紧围绕央行的中心工作,开拓创新,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是我们今后工作中需要认真思考和关注的问题。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美国次贷危机,逐步演变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就其中的系统性风险监管而言,美国系统性风险监管的教训惨痛,其监管理论和做法的缺陷是重要原因。中国系统性风险监管的成功经验在于,力行宏观审慎监管,使金融体系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实施逆周期调控,保证金融体系稳健运行;适时风险警示,提早采取应对措施;政府及时干预,避免危机传染。中国必须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监管理念与原则,认真总结系统性风险监管经验,更好地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18.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上公认的一个重要教训就是监管机构忽略了宏观审慎监管的建设,在此背景下宏观审慎监管模式再次提出。本文通过分析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关系,提出了重视微观审慎和宏观审慎协调发展的观点。并结合中国金融业监管的国情,提出了继续深化微观审慎监管,关注系统风险,完善宏观审慎监管手段,促进监管机构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从下向上的方法以及金融外部性的分析框架,提出了一个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研究的新理论思路。该思路说明,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的区别不在于监管工具,而在于对监管标准的把握。该思路不仅有助于解释目前已推出的主要的银行宏观审慎监管措施,而且也能用来开发新的宏观审慎监管工具。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详述了系统性风险和宏观审慎的涵义,并从存款保险、最后贷款人、问题银行的市场退出以及金融监管政策协调四个方面阐述了系统性风险防范的一般制度安排;同时初步探索了宏观审慎监管的框架和工具问题,特别对系统重要性机构的监管和逆周期监管措施进行了探讨。关于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的动态平衡、系统性风险防范和宏观审慎监管的跨境协调问题,本文也进行了初步分析。文章最后给出关于改善中国金融监管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