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县域经济发展创造了对金融的现实需求,金融供给却不能满足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需求。银行信贷管理制度、县域经济主体的经济素质和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生成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约束。深化金融在县域经济的作用要尽快建立健全县域金融组织体系和信用担保体系,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和充分发挥监管部门的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县域仍然是存在着一种供给型金融抑制,政策性金融的供给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县域经济的政策性金融需求。满足县域经济金融需求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必须发挥政策性金融的主导作用。必须强化农业发展银行的主导作用、建立和完善政策性抵押担保体系、以政策性金融体制改革为契机引导其它政策性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山东省91个县为例,通过构建随机前沿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县域金融发展、金融体系效率与县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与银行体系效率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资金运用无效性、贷款质量、银行密度和银行体系结构是影响县域银行体系技术无效率的主要因素.县域金融发展规模、银行体系效率对县域经济发展有显著的同向影响,但影响程度因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异.在经济发达县,金融与经济的关系是“需求追寻”型的;而在中等发达县和欠发达县,金融与经济的关系为“供给引导”型.基于此,本文提出促进县域金融体系协调平衡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当前,象嘉善县这样发达的县域经济对金融的需求已经更加深化,而目前所能提供的金融供给还不能满足经济的需求。为此。必须对县域金融予以适当的改造。其基本的思路:一是创造县域金融满足县域经济内生需求的宏观环境;二是重组县域金融机构以满足县域经济发展的内生需求;三是完善县域金融满足县域经济内生需求的微观条件。  相似文献   

5.
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为我国的国家战略。县域是我国最大的行政单元,更是我国经济总量的重要支撑。因此,县域城镇化水平决定着我国整体城镇化水平的高低。县域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释放的金融需求巨大,但相应的金融供给水平不足,亟需打破现有的金融供给现状,进一步提高县域经济的金融支持水平。本文根据县域城镇化的发展特点,提出了健全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大对县域城镇化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多元化拓展县域城镇化发展的资金来源渠道、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创新农村金融产品、着力改善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等加大县域金融供给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县域金融环境的不相适应状况被披露,县域金融政策主导下的资源需求与供给矛盾日趋突出,尤其是资金来源不足的困难,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否则农业信贷缺口的不断扩大、"零贷款村"的不断增加、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不断升级,以及县域政府融资体系的严重缺乏,将直接制约县域经济的发展。笔者从分析金融需求表象  相似文献   

7.
县域内金融资源配置在结构和数量上的变动,将影响县域经济增长的质和量.要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从经济均衡发展的要求出发关注金融资源配置的变化.然而,近几年来,经济欠发达地区县域金融有明显弱化的趋势,严重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其金融制度安排更值得我们关注.本文通过对县域金融制度供给与经济发展需求进行比较分析,构思欠发达地区县域金融制度安排之深化.  相似文献   

8.
王玲 《中国金融》2007,(20):85-86
县域经济是联系城市和农村的纽带。县域经济与县域金融本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但边远地区县域经济与县域金融在发展中却出现了许多不协调的问题。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县域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对资金的需求强烈;另一方面,县域金融呈萎缩趋势,特别是融资功能逐步弱化。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金融体系中,县域金融类似整个金融生态体系中的"毛细血管",处于整个产业链末端并深入实体经济内部,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主要阵地,同时与乡村振兴、三农经济和精准扶贫等国家战略紧密相连。但由于受历史和现实多种因素影响,县域金融供给越来越不能满足县域经济发展对县域金融需求多样化的要求,县域金融机构"抽水机"现象显现,如何由"抽水到供水再到造水"的转化,真正做到有效支撑乡村振兴建设已刻不容缓。本文通过对山东省莱西市实地调研分析,探索县域金融对乡村振兴建设的理论支撑和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0.
县域金融作为核心经济资源,对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县域金融的发展远远不能满足县域经济发展主体的多层次需要和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县域金融供求失衡等问题不断显现。有效调节县域金融供需双方的矛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已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