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南论坛》2012,(12):F0004-F0004
张家港,原名沙洲县,1962年由江阴、常熟划出部分乡镇成立,1986年撤县建市,以境内长江航道的天然良港——张家港命名。这是一片年轻而古老的土地,也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滨江沃土。  相似文献   

2.
张家港精神是邓小平理论成功实践的结晶,是时代产物,是张家港83万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硕果。1992年以来,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张家港在秦振华同志的带领下,抢抓机遇,扎实苦干,不仅创出了令人瞩目的业绩,而且推进了张家港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振华精神升华为张家港精神,得到了省委和市委领导的充分肯定,并抓住这一典型,大力总结推广,进而中宣部又将它作为两个文明建设的样板,在张家港召开现场会,向全国宣传推广,1995年5月,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张家港时,看到张家港欣欣向荣,一片蓬勃向上的繁荣景象,看…  相似文献   

3.
《江南论坛》2012,(12):78
张家港,原名沙洲县,1962年由江阴、常熟划出部分乡镇成立,1986年撤县建市,以境内长江航道的天然良港——张家港命名。这是一片年轻而古老的土地,也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滨江沃土。50年来,张家港从农业丰收高产,到大办社队工业,再到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从沿江开发开放,到大胆提出"三超一争",再到三次企业转制、构建"三足鼎立"的产业格局。张家港走出了一条由"农"到"工"、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张家港市从一个原来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农业穷县,一跃而成为对外开放、经济发达、城市繁荣、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国际港口工业名城。张家港的倔起,靠的就是江总书记高度概括并亲笔题词的“张家港精神”。  相似文献   

5.
当前,生态化建设实践已在我国城乡蓬勃展开。在新一轮跨世纪城乡总体规划中,生态意识已大大提高,全国已有30多座城市(如上海、扬州、张家港、乐山、成都、日照、襄樊、十堰等)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6.
张家港位于沪宁之间,长江下游南岸,是我国长江沿岸的一座新兴对外开放港口。目前,投资总额达2.6亿元的张家港二期建设工程已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本文试从张家港的发展地位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来探讨其发展战略。 一、张家港的发展及其地位 综观长江沿岸各主要港口的发展史,张家港可谓处在“成长发育”阶段。从1968年开港至今,货物年吞吐量已超400 ×10~4t,集装箱吞吐量一直居江苏各港之首,并开辟了27条国际和地区航线,成为我国一座中型的现代化对外开放港口。  相似文献   

7.
《经济改革》2010,(4):6-7
GDP连年攀升、增长竞争力位列全国第一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凭借丰厚的经济实力,用5年的时间,耗资50多亿元,在一片荒漠中建起一座新城——康巴什。但是,地图上的这个新地名,不仅是座新城,也是个“空城”,方圆32平方公里的城市没有人气,街上的清洁工比行人多。  相似文献   

8.
邢鹿  范达  戴莹芬 《江南论坛》2005,(12):60-61
今年5月13日,是江泽民同志为“张家港精神”亲笔题词十周年。十年来,张家港精神传遍全国各地,对推进“三个文明”建设深入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了促进作用。张家港精神已成为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的代表之一。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王荣多次讲到“要让张家港精神永放光芒,张家港的发展永立潮头。”最近.本刊记者又一次采访了江苏省政协常委、原张家港市委书记秦振华。  相似文献   

9.
《江南论坛》2006,(11):I0002-I0003
今年是张家港市撤县建市20周年。二十年来,张家港人大力弘扬张家港精神,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抢抓机遇,开拓创新,艰苦创业.争先创优.全市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10.
它是大西南通江达海的重要通道,它是正在崛起的绿色城市,它就是遵义,一座南距贵阳140公里,北距重庆250公里的红色古都。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遵义地区设立地级遵义市,辖二区二市十县。如今,在这片国土面积30762平方公里的城市里,正在进行着生态保护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相似文献   

11.
《环境经济》2004,(B12):9-14
全国生态市(县)建设现场会就要结束了。这次会议是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刚刚结束,全党上下深入贯彻《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时刻召开的。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强生态省、生态市建设部署的一次非常重要的工作会议、现场会议。两天来,代表们参观了苏州市及张家港、常熟和昆山三市生态市建设的现场,  相似文献   

12.
我怀着十分高兴的心情参加《张家港精神》一书的首发式。这本书是秦振华同志从张家港市委书记岗位上退下来后,对5年领导工作的一个全面回顾和总结。书中收录的文稿,生动记录了张家港发生的巨大变化,记述了可贵的“张家港精神”的形成、发展过程,凝聚了秦振华同志的心血。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我们学习、继承和发扬“张家港精神”,对于激励张家港全市人民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在此,我向秦振华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 张家港是我省改革开放后迅速成长起来的一个先进典型,也是全国两个文明建设的先进典型。…  相似文献   

13.
《张家港精神》一书,是张家港市1992年至1997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真实记录。它收集选编了秦振华同志担任市委书记期间的一些重要讲话、调研报告、发表的文章等,系统反映了这期间市委、市政府按照邓小平理论、党的基本路线和一系列方针、政策,从全市实际出发,创造性开展工作的主要历程和重大思路,原原本本地记载了张家港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在张家港精神激励下,两个文明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给人以鼓舞和启迪。这本文集,内容丰厚,文风朴实,装帧精美,为我市开展张家港精神再教…  相似文献   

14.
城中城之梦     
这里曾是一片荒滩,滔滔的海浪年复一年寂寞地拍打着这片贫瘠的黄沙滩。时光如梭,昔日无人问津的荒沙滩已经建成一座综合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独具特色的现代化海滨城区。凡是到深圳来旅游的游客,必定要到这里驻足观光;即使是深圳人,闲暇时光也会到这里再饱眼福,这座美丽的城中之城就是华侨城。华侨城是1985年11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一个大型国有企业和经济开发区,成立华侨城的目的是利用深圳的有利条件和政策优势,建设一个吸引海外华人华侨资金、技术和人才,开展侨务工作的窗口和基地。一路走来,华侨城已经成为…  相似文献   

15.
一、张家港沿江开发的特征 1.张家港沿江开发时间早、见效快,基础设 施比较齐全。张家港建港早在1968年就已开 发,1982年以后,张家港飞速发展,吞吐能力不 断提高,已经跻身5000万吨大港的行列,至2007 年实际吐吞量将达到亿吨,产生的效能将和20 世纪80年代初的上海港相媲美。开发早特指先 期投资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到了可产生效益 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现有103个县(市、区),文化资源丰富,文化遗产众多,文化底蕴深厚,文化名人荟萃。为了响应省委、省政府建设文化强省的号召,省文联于2005—2009年首先在全省基层文联系统开展了“一县一品”文艺品牌创建活动,并于2010年初表彰了利川——龙船调之乡等35个创建先进单位和宜昌市等4个优秀组织单位。  相似文献   

17.
从内乡县衙的楹联说起李守恒在河南省内乡县(古称郦邑,也叫菊潭),保存着一处完整的旧时知县办公之所──内乡县衙。这座县衙,始建于1304年,现存建筑117间,为清光绪年间铁加同知衔正五品知县章炳素主持营建。这座建筑,与《明史》、《清会典》、《大清律例》...  相似文献   

18.
张平 《江南论坛》2008,(2):49-50
作为江苏省“两个率先”第一方阵和苏南板块重要一员的张家港市,以建设文化强市为目标,确立崭新的资源观和效益观,自2004年起,启动了一年一度的张家港“长江文化艺术展示周”活动,在全国率先以政府行为的方式,首倡“长江流域文化资源的整合、共享和利用”理念,并成功地将其与张家港地方文化建设有机结合,以大型公益文化活动为平台推动理念实践,产生了广泛的活动影响和显著的品牌效希。  相似文献   

19.
戴艳 《江南论坛》2009,(5):52-53
按照中央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要求,在我市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者队伍,是推进我市科学率先发展、建设协调张家港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也是推进社会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市于2007年11月印发了《张家港市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08--2010)),自行动计划实施一年来,建设工作稳步推进,扎实有效,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目前我市社会工作刚刚起步,  相似文献   

20.
《江南论坛》2011,(12):72-73
2011年金秋时节,第八届中国(张家港)长江文化艺术节在硕果盈枝的长江之畔隆重举行。“文明张家港”2011中国(张家港)长江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暨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成立10周年庆典文艺晚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