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崛起和经济学家队伍及其结构的变化 ,一些人提出了“经济学本土化”或“创建中国经济学”的问题。我的理解 ,这一提法必须以促进经济科学的发展和解释、解决中国经济现实问题为出发点 ,要创建的是扎根于中国文化土壤、对解释和解决重大经济现实问题有用、而又具有普遍的科学意义的经济学体系 ,而不应该是为了求得中国经济学家的某种心理平衡 ,也不应该把获得国外的一些经济学奖看得太重 ,视之为衡量是否创建了中国经济学的唯一或重要标准。当然 ,更不能理解为创建一个封闭的、只有中国人才能接受的经济学。我们思…  相似文献   

2.
理论研究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奖,而是为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发展为产生世界级的经济学家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中国经济学理论的发展,既要吸收借鉴世界一切经济学理论资源,又要摆脱一切现成理论观念的束缚,从实际问题出发,坚持理论研究的主体性原则。  相似文献   

3.
李雪 《经济师》2014,(12):6-8
当前,无论是社会经济生活现实的发展,还是经济理论自身的发展,都对现有的经济理论提出了新的课题,经济理论和经济学的发展走到了一个必须有根本性突破的阶段。经济学的发展,不仅需要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也需要吸收其他经济理论的合理成分;不仅需要从现实经济生活中吸收营养,也需要吸收自然科学发展的成果。经济学发展也要遵循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在"首都经济学家论坛第12次学术讨论会"上,北京师范大学白暴力教授就如何发展中国经济学作了开幕致辞。本期以访谈形式加以整理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稳健性原则是现代会计学的理论基础之一。现行会计准则和制度中有相当多的确认、计量方法体现了稳健性原则。文章阐述了会计稳健性原则是建立在"现实的不确定性"和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基础之上。有现实的不确定性而无理性人假设,无法得出会计稳健性原则的合理性。反之,有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而无现实的不确定性,同样也无法得出会计稳健性原则的必要性。现实的不确定性和理性人假设是会计稳健性原则的理论基石也是其合理性缺一不可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经济思想史上一些相关文献的理论回顾,本文认为,在中国经济与中国经济学理论互动演变的当下格局中,是对经济学的性质、意义、任务以及它到底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这样一些元经济学问题进行理论反思和讨论的时候了。第二小节的文献追溯发现,在经济学说史上,伴随着由"政治经济学"向"经济学"的转变,经济学家们对经济学的本质和任务的理解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三小节讨论了经济学能否成为一门价值中立的科学问题。研究发现,任何经济学派的理论观点都会潜含着某些价值判断和伦理原则在其中,经济学家作为一个"学术人"所面临的问题,首先是如何透过自己的文化信念和价值观,去发现人类社会中的某些"自然秩序"。第四小节讨论了经济学能否成为像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那样一种高度形式化的"精密科学"这一问题,并对目前主流经济学中流行的唯科学主义的研究偏向做了一些反思性的评论。本文最后所得出的结论是:为了中国的理论经济学在未来的健康成长,应该鼓励不同经济学流派和研究路径之间的竞争、对话和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由于其与现实不相符合的理想假定——完全理性和充分信息而把企业看作"技术的黑箱"。这种推论自科斯的经典论文《企业的性质》发表以来引起经济学家们的关注和重新思考。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假设前提的日趋现实化的改进和新的分析工具的引入,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理论的发展。研究现代企业理论的发展对于现代企业制度的认识和我国国有企业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文章分析围绕企业存在性、边界、内部组织和竞争优势,论述了企业理论的主要流派:新古典理论、契约理论、交易费用理论等,并对各种理论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企业理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古典经济学家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并认为劳动是商品,他们的认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实际,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但是,在"资本集中和土地私有"以后他们的认识就与现实相矛盾了,主流经济学家们因为没能解决当时提出的问题而陷入了危机.马克思证明了劳动二重性理论,发展了劳动价值论,他提出了劳动力商品范畴,证明了剩余价值理论,引发了经济学的革命,从而解决了那个时代提出的问题,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主流经济学家因为无法说明劳动者的工资和利息收入问题而再次陷入了危机,这可能预示了经济学革命的再次来临.作者认为,只有通过理论革命,证明劳动本身具有价值,证明资本收入具有劳动收入的性质才能解决现实社会提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古典政治经济学到新古典政治经济学,对"政治经济学"概念的演变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评述。本文认为,在经济学体系、研究范式及方法论日益完善的过程中,经济学家对"政治经济学"的理解不断深化,且日益呈现出多元视角;而"新政治经济学"的兴起,一方面体现了新古典经济学方法论和分析工具的进一步成熟,另一方面也预示着经济学家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博大思想体系的回归。  相似文献   

9.
收入分配:困惑与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种生产要素如何获得与其贡献相适应的份额,历来是经济学家探讨的一个重点,但迄今为止并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本文以回顾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为切入点指出其缺陷,以经济学家对剩余认识的变化来展示收入分配理论的演化,以新制度经济学的企业理论成果为借鉴来发现收入分配理论的最新进展,目标是使我们对经济世界中的分配如何运转有比较充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深化对马克思经济学的研究,需实现关注重心的转移———从"核心是什么"到"核心何以可能"。探索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道路,要注意区分"修正"与"补充"这两种方式的区别。研究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理论,可以加深我们对马克思何以能够创立剩余价值理论,何以能够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何以能够确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性质等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学发展的历史长河里,有一种趋势值得我们关注,这就是不断强化的数学化倾向在拓宽经济学发展边疆的同时,也引致了实证主义与规范主义之间的现实鸿沟,动摇着经济学的方法论基础。数学的形式主义只是数学的"工具理性",只是经济学方法论中一个细小的"节点"。但就是这个"节点",使20世纪末的西方主流经济学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被改造成为一门无视经济现实的"数学科学"。实际上,在经济学研究领域,传统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的退却与势微并不是因为它被证明比其替代方法提供较少的信息量,而是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缺乏时尚性与严密性,无法跨越它自身与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等学科之间的鸿沟。在这一方法论的转换过程中,数学方法在经济学研究中的作用与影响我们不能漠视,但决不能走向极端。  相似文献   

12.
在马克思经济学中,有以叙述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典型形式和本质特征的经济学对象上的理解,也有以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特殊形式和现实特征的经济学对象上的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在对象方法上,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突出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的整体研究,把握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理论基础地位、以"剥离下来"和"结合起来"为方法论要义:在理论结构上,以经济改革论、经济制度论、市场经济论、科学发展论和对外开放论为主导理论。这些主导理论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些主导理论的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生成其他一系列衍生性理论。主要理论和衍生性理论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3.
"批判实在"的经济学研究认为"批判实在"能够对主流经济学提供科学的批判。"批判实在"主要关注本体论问题,强调本体论和方法论的关系以及作为研究对象的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的区别,从而提供从本体论、认识论到方法论对主流经济学进行批判的完整的逻辑链条,并建议改造主流经济学,使之更关注现实问题,使得经济学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之间有更密切的契合,使经济学能够更好地解释世界、改造世界。  相似文献   

14.
数字经济领域的迅猛发展和颠覆式创新正在深刻影响着现代经济学的研究走向.有经济学家认为,"传统经济学遭遇挑战,互联网经济学亟待研究""互联网动摇传统经济学的基石""全部经济学因为互联网都要重写"[18].也有很多经济学家认为,互联网并没有改变经济学的本质,现有的理论完全可以解释所谓的互联网思维.美国经济学家Shapiro和Varian[34]甚至认为,宣称经济理论不适用新经济的人,很可能是没有很好地掌握经济学原理.平新乔教授在为Information Rules:A Strategic Guide to the Network Economy撰写书评"新经济的经济学"时,也曾调侃道:"面对 '新经济'的叩见,现代经济学界如同一位在深山已经预先修炼了几十年的方丈,笑呵呵地道来:客官请坐,我等你已达50年了."  相似文献   

15.
古典经济学派一贯强调资本市场经济制度实现真正的资源配置效率。但是,由于古典理论的基础假设与资本主义现实的基本因素相差甚远,因而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普遍性的“市场失效”。因而资本主义政府也在进行制度修正。  相似文献   

16.
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长波是资本主义经济的一个典型事实,即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资本主义经济表现出大约五十年左右一个轮回的长期增长与长期动荡和萧条周期性更迭。而一些美国激进经济学家批判的吸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长波理论的成果,构建了"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对战后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以及现当代资本主义的特征提出了极具价值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刘澈元 《经济地理》2008,28(6):923-927
传统一体化理论基于对一体化行为主体的"主权国家"规定,将经济一体化自然归属于国际经济学,国内一些学者根据对一体化区域边界的重新界定将其拓展至世界经济学。经济一体化的现实进展表明,必须对传统一体化理论的行为主体规定进行反思与修正。通过对区域经济学传统与发展趋势的考察,文章就经济一体化的区域经济学归属进行了相关论证,认为将经济一体化纳入区域经济学研究范畴并不是将其从国际经济学、世界经济学剥离出来,而是为了在开放的学科主义下借助于多重视角对其开展更为科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徐广军 《经济学家》2002,(3):96-100
从方法论角度看,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都克服了“人造理论体系”的弊端,开始向现实复归。前才采取的是将人造的虚构假定变成相对现实的合理抽象,从而提高了对现实世界的理解,推动了经济理论朝着更科学的方向发展;后者则将现实世界作抽象处理,从而得出现实经济的未来可能性。尽管经济学至今并未出现新的综合,但这两大流派则是“殊途0同归”,他们共同开始了现代经济学向现实复归的历程。  相似文献   

19.
<正> 在现代经济学中,厂商或企业理论始终是经济学家给予极大关注的一个领域。由于经济学家的不懈努力,现在不仅在有关企业的本质、企业的规模以及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方面的研究,得到了重大进展,而且对于企业的定价规则和定价行为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容忽视的进步。本文拟对现代经济学企业增长最大化定价理论作一分析性考察,以期我们能够较为完整地理解和把握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20.
经济学是一门基于理性假定解释人类行为的学科,从这一定义来看,经济学是一门纯理论的学科。经济学之于人类社会,就像是物理学之于自然世界。从纯粹科学的角度来看,经济学的发展本身和数学、物理一样不需要追问其在现实世界中的实用性,而这恰恰是很多人将经济学家与经济分析师、政策咨询师和股评家混为一谈的时候,对于经济学产生的最大的误解。但是,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的性质并不是说经济学与现实世界无关,也不是说经济学的发展不需要考虑其现实价值。经济学是一门庞大的学科,它本身就可以大致地划分为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个大的门类,这就好像物理学可以大致地划分为理论物理和应用物理一样。事实上,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之间的界线并不是泾渭分明的,甚至是互相推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