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生产率和劳动者工资被看作是导致1970年以后美国劳动收入在增加值中占比下降的主要因素。但现有研究缺乏对此的进一步分析。以马克思对资本积累过程中可变资本在预付总资本中所占比重变化的相关分析为基础的理论拓展,有利于建立起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以说明劳动收入占比的变化。本文实证研究的结论基本支持理论分析的逻辑,剩余价值率和资本有机构成是劳动收入占比变化的最主要解释变量。  相似文献   

2.
在马克思两大部类平衡模型的基础上,讨论了消费对生产资料需求的传递效应,分析了表明传递效应强度的传递效应系数。结果表明,传递效应系数及其变化是由预付不变资本在一个生产周期周转次数(α)、资本有机构成(β)等技术变量和剩余价值率(γ)、剩余价值积累率(x)等经济变量及其变化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马克思扩大再生产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技术进步条件下的马克思经济增长模型,探讨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与效应。分析表明:不同技术进步条件下,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总资本的增长率不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分为劳动生产率机制和资本有机构成机制。技术进步条件下劳动生产率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通过不变资本增长率、可变资本增长率和剩余价值率影响经济增长。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技术进步每提高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提高0.3457个百分点;其中技术进步的劳动生产率效应为0.3385,技术进步的资本有机构成效应为0.0072。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显著大于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率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效应。因此,国家应努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构建国家自主创新体系,以创新促进国家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各部门剩余价值率相等假定是以资本主义发展趋势为依据的,是马克思平均利润率理论的一个前提。对这一假定,在西方学者中形成了肯定和否定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持肯定意见的西方学者比较正确地理解了马克思这一假定的实质;而持反对意见的西方学者则提出了这一假定与劳动还原理论、平均利润率理论存在着所谓的“矛盾”的诘难,但这些诘难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普遍忽略了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对预付流动资本量及其构成的影响这一重要内容。本文除了用文字和表格说明这一影响外,还用图式加以说明;对马克思分别列出的资本Ⅰ、资本Ⅱ和资本Ⅲ的周转表合并成一个总表;对马克思列表中的序数上的误差进行了修正;对有的表格按新的方法进行了调整,避免了在计算上的误差;补充了马克思的有些例子中未对年产值及年周转额进行的计算;分析了资本的束缚与游离的各种原因。  相似文献   

6.
斯密由于不了解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因此便否认生产资料旧价值即c的存在;同时,他又认为抽象劳动创造的价值分解为工资和剩余价值即v+m,因此便得出商品价值最终分解为v+m,即c不复存在的结论,这就是"斯密教条"。它使再生产的研究成为不可能,并被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用于辩护,如西尼耳的"最后一小时说"、巴斯夏的"剩余价值率下降",凯恩斯的"倍数理论",等等。"斯密教条"在中国也有表现。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流动资本周转时指出:“我们暂且不谈由固定资本的平均损耗追加到产品中去的那部分价值和生产过程中追加到产品中去的剩余价值,这样,这个产品的价值就等于生产这个产品时预付的流动资本的价值,也就是等于工资和生产这个产品时消费的原料和辅助材料的价值”。这就是说,马克思在研究流动资本周转时是抛开剩余价值和固定资本折旧,仅就垫支流动资本来计算的。如果我们把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剩余价值”和社会主义社会的“资金”、“积累”所体现的不同阶级内容严格加以区分,马克思分析流动资本周转的这一原理仍是我们分析流动资金周转的根本指导思  相似文献   

8.
在坚持、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中,认真学习与研究马克思的《资本论》及其手稿十分必要.我国学术界由于长期忽视对《资本论》的学习与研究,以至于出现诸多对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范畴和基本原理的误读与误解,特别是见诸于商品和货币的关系、货币与纸币的关系、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的关系、年剩余价值率与年利润率的关系以及创造价值的劳动与不创造价值的劳动之间的关系等,亟需通过对《资本论》及其手稿的学习与研究进行辨正.  相似文献   

9.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而人力或劳动力作为可变资本能够带来剩余价值,属于广义上的资本范畴。现代人力资本理论强调人力资本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贡献,随着人力资本价值的不断上升,产权制度变迁和创新的主要领域将是对人力资本产权的确定和安排。现代产权理论强调通过对人的行为、人与人之间利益的界定来研究产权主体的行为与企业绩效之间的联系两大新兴理论无  相似文献   

10.
论消费品比重变动及其对生产和剩余价值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马克思简单再生产理论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关于剩余价值率、必要消费品与奢侈品之间消费比例和生产比例的模型。通过该模型着重分析了必要消费品与奢侈品的消费比例、必要消费品与奢侈品的生产比例、以及剩余价值率的变动是如何影响生产的性质和数量的。结合当前我国高档消费品行业发展的现状,提出高档消费品的过度发展存在着使我国经济陷入“富人经济”及沦为“有钱人的游戏”的可能。这些结论对于指导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红 《经济论坛》2006,(15):89-90
应收账款是企业采用赊销方式销售商品或劳务而应向顾客收取的款项,作为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影响企业营运资金的周转和经济效益。由此引起的应收账款,是一种商业信用。对赊销控制不当和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不严,都会影响企业流动资金的正常周转。应收账款增加不仅占用了大量资金,导致流通中资金沉淀,降低了资金周转速度,另外由于企业信誉和偿债能力的不同,不可避免产生了一些坏账,导致资金彻底损失。近年来困扰企业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应收账款难以及时收回,企业流动资金短缺。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有转形投入价格的思想。但马克思的转形理论有三个基本假设条件:第一,假设价值转形的出发点是作为直接生产过程的结果的商品价值。第二,假设由商品的以劳动时间作为计量单位的价值转化为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价值的这种价值表现的影响可忽略不计。第三、假设剩余价值全部参与利润平均化过程。平均利润总额和剩余价值总额相等、生产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相等就马克思转形分析在数量关系上要证明的基本命题。  相似文献   

13.
应收、预付账款与应付、预收账款这两对会计科目在会计实务中经常用到,但有些企业会计人员在具体运用时仍存在诸多问题。笔者现对两对科目的性质及其对企业经济的不同影响作一简要分析,以期引起读者重视,以便正确地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分析。  相似文献   

14.
闲置固定资产是指企业维护正常生产所必需以外的固定资产,闲置固定资产的存在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一定的问题,降低了投资效果,影响了企业资产周转速度;闲置固定资产发生的折旧费用及平时的保管等费用对企业当期的损益有一定影响;同时资产存在的技术贬值、丢失、毁损等风险,也将给企业带来损失。因此,闲置固定资产的存在应引起我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企业货币资金的周转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周转速度的快慢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尽管我国大中型企业财务机构比较健全,财务人员素质相对较高,但这并不意味着对货币资金的管理及核算就不出现问题了,因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由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的初期,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不可避免受到客观存在的外部宏观经济的影响,如金融、法律、市场、经济等,此外财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和管理制度中的某些缺陷,货币资金的核算和管理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区域环境的供给能力应集中体现在四大内生变量即生态资本、间接资本、可变资本、衍生资本的形成与运作之中。区域经济增长“机器”的组装涉及众多的部门,只有打破条块分割,摒弃部门封锁,让各个部门的效率相互依从,相互制约,相互补充,相互推动,才能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对市场供求,价格变动迅速反应的灵敏度,保证经济增长“机器”规范高效地运转。  相似文献   

17.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赊销商品和提供劳务等而产生的应收款项。企业只有在实现销售并取得了货币资金,才能补偿生产经营中的各种耗费,确保企业资金的正常循环周转。因此企业应加强对应收账款的控制。针对企业应收账款产生的两个原因,企业应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应收账款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8.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出现,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把物质资料划分为生产资料、消费资料的界限进一步扩展,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第Ⅰ部类、第Ⅱ部类的划分继续扩展,形成了生产数据资料的第Ⅲ部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研究进入到新的领域。本文研究表明,三大部类社会总产品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为:第Ⅰ部类的数据资本、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等于第Ⅱ部类的不变资本与第Ⅲ部类不变资本、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三大部类社会总产品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为:第Ⅰ部类数据资本、追加的数据资本与企业家消费的剩余价值之和等于第Ⅱ部类的不变资本、减少的不变资本与第Ⅲ部类不变资本、减少的不变资本之和。本文的贡献在于:第一,根据社会现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出了数据资本和数据资料的范畴;第二,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思路与方法,提出了新的第Ⅲ部类;第三,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框架下,论证了第Ⅰ、Ⅱ、Ⅲ部类社会总产品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不能直接创造价值,但它可以在一定历史时期间接影响价值创造。科学技术影响价值创造缘于超额剩余价值的两个源泉:一定时期内使部分劳动复杂化进而产生“绝对”超额剩余价值,使不同部门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程度不等,进而产生“相对”超额剩余价值。  相似文献   

20.
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人力资本投资与人力资本理论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人力资本投资理论只是人力资本理论的一部分,舒尔茨的理论贡献在于对人力资本投资的研究而不是对人力资本的系统研究,马克思应是系统研究人力资本理论的第一人。尽管马克思没有提出过人力资本的概念,但他在《资本论》中论述的可变资本与舒尔茨所说的人力资本精神是一致的,同时他还对人力资本的范围、特征、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等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尤其重要的是,他还引进了制度因素指出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人力资本投资或人力资本的生产与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未来社会在人力资本生产与再生产中应注意的问题,这对我国今天的教育改革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