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国有林区产权模糊,是林业经济体制改革步履艰难的症结所在,也是林业经济一直没有走出困境的体制性原因。产权模糊的弊端和危害表现为,造林进度慢,质量差,多年造林不成林;对森林资源监管不力,大面积乱砍滥伐,林业危困;林业职工缺乏产权激励,也无产权收益,守着青山要饭吃。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以体制创新为龙头,加快林权制度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林区;发展生态林业,建设环境友好型林区;实现林业资源市场化、产权民营化;调整优化林区的产业结构,立体开发森林资源;加快林业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放活林业企业。  相似文献   

2.
在大兴安岭林区全面禁伐背景下,文章分析我国现行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对林业碳汇补偿的局限性,并基于大兴安岭地区构建碳汇经济的SWOT分析,提出建立基于生态补偿的碳汇量市场经济化机制,以确保林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林区的下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大兴安岭林区发展林业生态经济的意义、概况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林业生产既要注重经济效益,也要兼顾生态、社会效益。大兴安岭是东北乃至华北地区的天然屏障,生态地位非常重要,每年生态效益达160亿元,同时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惟一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原始寒温带天然针叶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因此,在发展生产的同时,更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要按照当地现有资源、环境和生产水平,以生态经济学理论为指导,坚持走林业生态经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浅谈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琳  宋杨 《北方经贸》2011,(9):9-10
现阶段国有林区的林权制度改革是在国有林区“三危”局面不断升级的状况下开展起来的、解决现阶段林权制度改革进程中所遇见的相关问题,要通过完善林权制度相关的法律法规、配套制度来保障林权改革的深入开展,要成立专业的评估机构,健全林权流转制度,建立资源交易市场等。  相似文献   

5.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新世纪我国林业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也是一个庞大的社会化系统工程,全国各省区齐头并进,林改效果明显。但生态脆弱区的林改工作遇到不少与南方林区截然不同的问题,本人结合宁夏西吉县做法谈谈自己浅见。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四大重点国有林区之一,1952年开发建设以来,一直依靠单一的木材生产作为主业,经济结构单一,集团经济主业不突出,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建设发达林业产业体系的需要.随着天保二期工程木材产量大幅调减,木材市场价格严重下滑,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面临着经济如何发展的困境.大力发展森林经济,充分利用国有林区自然条件,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他们提出的新的发展战略.依托林下资源,发展林下经济已成为森林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林权改革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地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林业发展问题已成为当前热点问题,林权改革是林业发展的瓶颈与突破口。在剖析林权特殊性的基础上,以黑龙江省为例,论证林权改革的生态意义、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已期为黑龙江省林权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各地区林业经营形式进行了回顾,分析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林权制度改革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江西省是我国南方的重点林区之一,森林资源丰富,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有重要地位.在加快林业发展过程中,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环节,是深化林业改革的核心和根本所在,是克服林业的落后局面,尤其是林业产权不落实、权属不清、责权不明、林农负担过重、经营机制不活等问题,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调动林农积极性、增强林业活力、提高林业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保护林农权益、促进林区稳定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蔡斌 《商》2013,(8):205-205
广西处于南半球低纬度区域,是亚热带季风性气候,以低山、丘陵为主要地貌。年平均气温18-23℃,雨量充沛,极适林木生长,是我国南方主要的林区之一。为了响应中央的号召也为更好的发展广西林业,广西进行林权制度的改革,此次改革促进了广西林业的进一步发展。但由于广西地域广大,地形复杂,在改革中也遇见了很多问题,尤其是第一步的确权,问题很多,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1.
刘勤帮 《现代商业》2013,(15):53-53
随着国家天保工程和"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木材产量大幅调减,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面临着经济如何发展的困境。如何大力发展森林经济,充分利用好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林区保生态、促发展、惠民生的目标,是当前林业企业管理者思考的主题,也是林区抢抓战略机遇、实现富民兴林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2.
完善黑龙江省国有林权改革的相关配套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多年改革,森工林区没有大的突破,症结是林业产权模糊。这导致造林进度慢,质量差;超采森林资源,林业危困;林业职工守着青山要饭吃。只有在产权改革上予以突破,才能推动林业改革,破解体制性障碍和结构性矛盾。这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林区;发展生态林业,建设环境友好型林区;探索资源市场化,产权民营化;调整优化林区的产业结构,立体开发森林资源;加快林业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放活林业企业。  相似文献   

13.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积淀,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正面临重重困难,特别是大兴安岭的林业资源经过多年开采,资源蓄积量锐减,"两危"现象使得林区经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能否走出低谷,战胜困难,渡过难关,关键在于能否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贸导刊》2006,(13):49-49
伊春市是国家典型的林业资源型城市,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以来,国务院对伊春林区的经济转型高度重视。2005年,确定伊春为经济转型试点城市,批准伊春市开展林权改革试点。伊春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强力推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5.
李继萍 《北方经贸》2011,(11):31-32,46
大兴安岭林区在国家生态建设全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2010-2020年)》的批准实施,为资源枯竭型林区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同时也带来了全面停止主伐生产的转型“阵痛”。加快大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需要抢抓重大政策机遇,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现代服务业、实施对俄经贸合作战略升级、加强和谐社会建设,走出一条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林区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国有林权制度改革时期应加强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玉贤 《中国市场》2009,(10):39-40
以全国唯一的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伊春市的林权制度改革为例,阐述了林权制度改革时期加强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7.
伊春市作为典型的林业资源型城市,探索实施林权制度改革促进其经济转型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通过对林权制度改革背景及内容的介绍,分析在伊春市银行业机构开办林权抵押贷款的潜力、必要性、可行性,提出具体开办林权抵押贷款的一些设想,并针对开办贷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我国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要素市场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晓杰  明丽 《商业研究》2006,(4):187-190
林权制度改革是林业发展的关键,林业要素市场的建立使林权可交易性能够得以实现。对林权制度进行改革,建立和完善林业的产权制度,明晰产权,建立林业要素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林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贸导刊》2009,(13):12-12
一、6月22日,中央林业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研究新形势下林业改革发展问题,全面部署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推动我国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已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对黑龙江林业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四大机遇:一是转型林业经济的机遇;二是调整林区结构的机遇:三是深化林区改革的机遇;四是普惠林区民生的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