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要:治理破碎化是湿地不合理人类活动产生的深层次制度根源。文章引入整体性治理理论的分析框架,以东洞庭湖湿地治理为例,探讨治理破碎化如何影响和作用于湿地景观破碎化。分析表明,东洞庭湖治理主体分散,缺乏目标、手段的统筹协调,增加了条块分割和公私之间的冲突,最终导致了景观破碎化的形成。破解治理破碎化,需要强化责任机制、完善协调机制、建立整合机制、培育信任机制。  相似文献   

2.
正国务院批复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为湖南省洞庭湖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极好的平台和机遇。渔业作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产业,要实现快速、健康和持续发展,依赖有效的渔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供保障,因而规范和强化洞庭湖区渔政执法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朋友:在这“春和景明”的美好季节,洞庭湖综合治理与林纸经营一体化主题研讨会如期召开。这是我市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一件喜事。我谨代表岳阳市委、市政府和五百万岳阳人民对各位领导、专家、教授的光临和热心的参与表示衷心的感谢,并预祝研讨会圆满成功。洞庭湖是一个母亲湖,她用自己的乳汁哺育了洞庭儿女,用自己的心血养育了湖区人民。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洞庭湖水患频频发生,湖区人民难有安宁之日。政府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修大堤防汛抗洪。治理洞庭湖已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  相似文献   

4.
洞庭湖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洞庭湖水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风险,根据2009-2011年洞庭湖水质监测数据,采用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推荐的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洞庭湖通过饮用水途径引起的水环境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由毒性物质所致健康危害的个人年总风险在1.37×10-5~3.06×10-5/a之间,平均为1.84×10-5/a,低于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1×10-4/a。毒性物质总健康风险主要来自As,水环境健康风险表现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的空间分布特征和丰水期>枯水期>平水期的水期变化特征。水环境健康风险污染物As主要来源于湘江,因此,加强湘江流域重金属,特别是As的污染治理是降低洞庭湖水环境健康风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洞庭湖的演化与生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洞庭湖会消亡,三峡水库运行只能延长其寿命,是目前的主导认识。根据构造沉降和泥沙淤积的相对关系,近100年来洞庭湖的演化经历了下荆江裁弯前后的萎缩和基本保持不变两个阶段;三峡水库蓄水135m高程标志着进入湖的扩大阶段;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受洞庭湖演化、“泥沙淤积搬家”和三峡水库年内下泄量变化等三个主要因素的影响,在其综合作用下,湿地生态系统由顺向演替转化为逆向演替。如此,三峡水库运行将使洞庭湖的生态问题出现一系列新的变化,将成为湖区可持续发展等同于防洪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洞庭湖平原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同时也是重要生态功能区,探究其耕地利用效率动态演变特征,为有效治理洞庭湖平原耕地面源污染问题,提高耕地利用效率,缩小地区间效率不平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文章基于环境约束视角下构建耕地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洞庭湖平原耕地利用效率进行测度,并基于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模型及核密度估计法探究其动态演化特征。结果 (1)耕地利用过程中产生的面源污染及碳排放对耕地利用效率产生显著的负影响效应;(2)洞庭湖平原耕地利用效率在研究时限内呈平缓的“升—降—升”演变趋势,整体耕地利用效率均值为0.861,未达到最有效的生产前沿,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为生产要素投入及非期望产出两方面的冗余,其中各项资本要素投入冗余为最主要因素;(3)2007—2017年洞庭湖平原耕地利用全要素生产率年均提高4.7%,技术进步是耕地利用效率总体提高的最主要因素;(4)洞庭湖平原耕地利用效率在2007—2017年存在着显著的“双峰”态势,且该极化现象越来越显著,内部差距呈现先变大再缩小的动态演变特征。结论 应对效率低效地区加强农业生态生产意识构建和实施科技助推战略等,以提升洞庭湖平原耕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7.
日前,台州市椒江警察观鸟小组收到洞庭湖国际观鸟大赛组委会颁发的国际观鸟大赛“新人奖”证书。受洞庭湖国际观鸟大赛组委会的邀请,去年12月,椒江警察观鸟小组首次组队参加了在湖南岳阳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举行的国际观鸟大赛。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24支队伍在一天的时间里目睹了152种鸟类。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长江水灾的地质-生态环境背景,从全流域地质-生态环境整治着手,提出长江防灾兴利与长江上、中、下的治理途径,并阐述了三峡工程及洞庭湖对长江防洪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特点的基础上,剖析了目前湖区湿地生存的主要问题,指出由于不合理的开发活动,使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退化,调蓄等功能下降,严重影响了湖区湿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提出了加强湿地建设,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2016年6-7月,洞庭湖区经受了一次非常洪水的考验,概括了2016年洪水的基本特征,分析了洞庭湖区的降雨特征与水文情势,初步探讨了造成本次洪水的原因,并从治理洞庭湖和预防洪涝灾害的角度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日本政府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文化措施对琵琶湖进行治理,同样,我国太湖也采取了一些文化治理措施,虽然在太湖的治理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与琵琶湖治理相比,还存在不足之处。通过对日本琵琶湖与太湖的文化措施进行对比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相关部门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文化措施,发挥文化措施在太湖治理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日本琵琶湖治理的工程措施对太湖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总结了日本琵琶湖和太湖治理的工程措施,并对太湖治理的工程措施作出评价,提出发挥引江济太工程作用、实施东太湖综合整治工程、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以及加强湖内污染治理和湖滨防护带建设等改进太湖治理工程措施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琵琶湖治理的技术是全面的,其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污水处理技术、信息化技术等都是琵琶湖得到有效治理的保障.在总结琵琶湖和太湖治理技术措施的基础上,总结太湖治理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太湖治理技术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马静  王秋静  韩青 《水利经济》2005,23(6):43-45
在借鉴琵琶湖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和评价太湖的管理措施,并提出建立新型管理体制综合规划管理;重视协商和公众参与管理等对太湖治理的管理措施,以完善太湖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5.
引江济巢调水试验对巢湖湖水水质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巢湖受周围城市工业化以及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影响,湖区及流域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近几年,巢湖水质达到重富营养化水平.各级环保部门决心对巢湖进行综合治理,其中引江济巢是引江济淮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引江济巢工程在一定程度、时间上使巢湖湖区及入湖河流水质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巢湖污染,只能暂时性地缓解巢湖污染;要根治巢湖污染,就必须彻底清理污染物,断绝污染源;采用人工湿池、河岸绿化缓冲带等生态工程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6.
鄱阳湖湿地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鄱阳湖湿地具有较大的资源潜力和环境调节功能,生物多样性丰富;面临围垦、污染和过度开发等严重威胁;提出了鄱阳湖湿地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7.
镜泊湖鱼类资源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摸清镜泊湖鱼类资源,对镜泊湖的鱼类采用网捕、专访周边农户、贸易调查、市场走访、采集标本等形式进行调查,共记录鱼类43种,隶属于6目13科,主要的经济鱼类有15种,鱼类资源有减少的趋势;提出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03年春在黑龙江兴凯湖自然保护区发现鸟类14目28科85种共35000只,其中有18种为保护区新记录。  相似文献   

19.
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评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洞庭湖湿地是我国最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之一,论述了洞庭湖区自然生态系统组成和分类,对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了综合评估,提出了洞庭湖湿地整治开发和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