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概述投入产出模型是研究地区、部门、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平衡问题的平衡模型。投入、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的消耗;产出、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得出的产品及其流向。要得到产品,必然会有各种消耗,投入与产出之间也就必然有依赖关系;可以根据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产品及  相似文献   

2.
一、“三划一同”提出的客观基础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是其基本特征。任何社会形态再生产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各部门之间都存在着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相互制约与联系的数量关系,即比例关系。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其再生产过程的各部门也是如此。这种互相联系与制约的比例关系,随农业社会生产分工的迅速发展,愈来愈错综复杂。  相似文献   

3.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部门,一个持续协调发展的农业不仅依赖于其直接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同时也越来越取决于工农业之间比较利益差距的不断缩小。所以,当农业的发展迟滞以至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的时候,人们就不约而同地将其根源追溯到比较利益方面。但是,泛泛谈论农业比较利益低下并没有多大的现实意义。如果我们仔细思考一下,既然农业比较利益较低已是历史事实,那么为什么在农村改革之前其影响农业发展的程度与现在相比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马克思指出:“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生产的基础。”可见,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决定了农业为其他部门提供剩余产品和劳动力的数量,进而制约着这些部门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只有农业发展了,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才能得以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农业产业化”,《人民日报》社论《论农业产业化》定义为“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当地农业的支柱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体制”。具体可分解为“农业———产业———化”三部分。农业本身并不是自然而然地就成为农业产业,因为它还缺少构成产业化所必需的加工部门、服务部门、营销部门,充其量只不过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生产部门。产业应是一个物流的概念和组织的概念,它应包含产品从生产…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的估计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的估计南京农业大学经贸学院教授钟甫宁大多数农业经济学家和政府有关官员一致认为,庞大的农村人口和隐性失业大军是我国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无论是农业生产比较利益,农民收入,农产品供应,还是地区与部门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生产总过程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中,消费是生产的起点和归宿。过去人们很少研究消费问题,更少研究农村消费问题。然而,今天要搞活农村经济,当然就必须加强对农村消费经济的理论研究。 一、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较快地提高农村消费水平是导致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的关键 众所周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状况最终决定着工业和国民经济其他各部门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也关系到国民经济中新部门的独立和发展。因此,将农村消费置于  相似文献   

8.
农业是国民经济经的基础,这是我们早就认识的道理。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与其它产业相比,其发展速度较慢,农业总产值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这是否意味着农业基础地位的削弱?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些探讨,以期引起人们的注意和进一步的研究。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一)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赖以独立的基础。马克思指出:“食物的生产是直接生产者的生存和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食物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资料,而食物是由农业部门生产的。食物的直接生产者为社会提供的剩…  相似文献   

9.
一、农业信息化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举措。信息化是指社会经济结构从以物质与能量为重心向以信息和知识为重心转变的过程。在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地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各领域,从而极大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力。农业信息化是指在农业领域广泛开展和深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和知识成为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基本资源和发展动力。通过信息和知识的获取、处理、传输和应用,把农业信息传递到生产和经营者手中,实现农业生产和管理、农产品营  相似文献   

10.
农业是社会物质资料的重要生产部门,它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构成国民经济有机体系。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农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和作用必将不断变化。一、农业与非农产业部门间相互作用的变化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程表明。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信息社会的过程中,农业与非农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作用必然经  相似文献   

11.
调整农业内部的生产结构是我国经济建设中,县有战略意义的大问题。本文拟就调整农业内部生产结构,应当遵循的几条原则,进行初步的探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必须在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前提下,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要求,因地制宜地进行。在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过程中,一般应当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一) 必须符合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能够不断满足人们对多种农产品不断增长的需要。满足人们的需要,是整个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农业是为人类提供基本生活资料的物质生产部门,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必须符合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对农副产品不断增  相似文献   

12.
在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中,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部门,如何解决其大起大落,不断增加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求得稳定发展满足社会需要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各个方面的关注,有关部门也都在寻求新的对策。本文仅就其中农业调控问题,进行剖析思考,供同行研讨和有关领导参考。  相似文献   

1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我国始终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为了保证农业在提高整体素质和效益的基础上 ,求得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实现农业现代化就必须抓农业信息化。当前我国信息技术及产业正在成长过程中 ,由于物质基础、经济体制、信息化所需的关键技术与装备、全民的信息意识等诸多因素 ,我国的信息技术和产业相对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就农业领域的现状而言 ,人们对农业信息化了解甚微 ,因而实现农业现代化存在严重的观念认识差距。一、没有农业和农村的信息化就谈不上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的信息化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农业和农…  相似文献   

14.
农业革命:从产业化到知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是产业体系中最先成型的产业,是所有产业存在和发展的首要条件。它为人类社会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资料,是整个国民经济部门结构调整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和农业科学技术进步,社会分工逐渐细化和深化,农业内容日趋丰富,生产门类日益增...  相似文献   

15.
“区域规划是对一定地区范围的国民经济建设进行总体部署。其主要任务是:有效地利用资源,合理配置生产力和城镇居民点,使部门之间、企业之间、生产性与非生产性建设之间在地域分布上协调组合,提高社会经济效果,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顺利地进行地区开发和建设。”(中国大百科全书《人文地理学》第69页)区域规划按其不同特点,可分为城市、工矿、农业、流域综合开发、风景旅游、工农业综合发展等多种不同类型地区的区域规划。农业区域规划就是农业地区以农业生产为重点所进行的区域规划。  相似文献   

16.
当然,现阶段与国家农副业部门所属农业企业相比较,上述农副业经济处于多方面的不平衡经济环境之中,这就出现了亏损。以我们的见解,每个农副业应根据具体的财政环境在利用农副业和利用主管企业的主要生产活动所获得的资金之间确定一条不固定的界限,以偿还为建设和发展这些农副业部门借的长期贷款,配合银行确定偿还贷款的期限为以上目的,应完全依靠农副业的生产活动所创的利润进行偿还。  相似文献   

17.
如何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科技贡献率是指农业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由于科技进步提高了生产效率和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因此,农业科技贡献率可综合地反映出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作用的大小。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越大。据有关部门统计,1996年美国的农业科技贡献率为55%,  相似文献   

18.
刘娇 《农业经济》1996,(11):22-23
谈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刘娇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马克思在《资本论》第六篇——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中提出,“农业劳动的生产率是一切剩余劳动的基础.因为一切劳动首先而且最初是以占有和生产食物为目的的。”在我国早到新石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业增长(1981—1995年):需求角度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引言作为国民经济重要部门之一的农业,与其它产业部门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农业的发展通过产业关联而影响其它产业的发展,其它部门的变化也会通过产业关联而影响农业。现代农业,一方面表现为来自农业部门以外的物质和能量进入农业系统,从而打破农业系统自身的封闭循...  相似文献   

20.
柴楠 《农业经济》1997,(9):8-8,11
现代化中的大农业柴楠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早已是人所共识的了。随着工业化发展到更高阶段,二、三、四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会迅速增加,相应地农业的地位会不会下降?回答是明确的。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的不可替代性作用使其随着庞大产业体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