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开放先后实施了"引进来"、"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的发展战略。三十多年来,中国实际利用外资快速增长,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引资国和发展中国家最大引资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与存量快速增长、屡创历史新高,2012年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然而,伴随着中国对发达经济体直接投资的快速增长,发达经济体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占中国实际利用外资的比重却不断下降,二者之间出现了明显的背离。文章在对中国与发达经济体之间相互投资进行经验分析的基础上,从中国作为东道国出现的市场变迁、政策红利的变化与发达经济体存在的政治风险等方面分析出现背离的原因,并从充分认识中国与发达经济体相互投资的意义、为相互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推进双边或区域投资合作机制建设等方面提出促进中国与发达经济体之间相互投资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利用外资:政策调整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国内外的研究普遍认为,尽管"十一五"时期可能是中国经济发展外部环境制约和内部风险较为集中的时期,但利用外资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总体仍然趋好.  相似文献   

3.
编辑手记     
正发展战略是深化改革与促进开放的坚强保证。在本期的"发展战略"栏目,我们关注土地政策、对外投资、国企改革与民营企业转型。赵阳讨论了新形势下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若干问题。庞明川的研究发现,与中国对发达经济体直接投资快速增长相比,发达经济体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占中国实际利用外资的比重在下降,他从市场变迁、政策红利变化与发达经济体的政治风险等方面对此做出了解释。高明华等区分了公益性国有企业、垄断性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4.
曲伟 《经济论坛》2012,(5):62-63
在后危机时期,由于中国强大的市场吸引力,日益完善和稳定的投资环境以及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使得中国仍然是各国投资者青睐的投资对象国.尽管如此,后危机时期对华外商直接投资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中国应充分利用各方面有利条件,通过政策和措施调整,在稳定外资规模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优化外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5.
最近在广东利用外资新动向的调研中发现,德国企业仍将广东作为新增投资最佳目的地,充分说明广东投资环境的优势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珠三角对高端制造业投资仍然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6.
正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进入中上收入国家行列,经济发展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复苏的关键时期,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的基础依然脆弱,中国经济的成功"换挡"和转型不仅对于中国自身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而且可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积极探讨中国经济增速换挡阶段的宏观政策选择、经济发展转型和深化经  相似文献   

7.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曾同为农业世界的中心国家,在近代均经历了经济从衰落到复兴的过程,又均在20世纪末进行了经济改革,因此对中印两国的比较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两国利用外资格局具有明显的差异。FDI在中国更多流向加工制造业,在印度则更多流向离岸服务业;中国与印度利用外资存在差别的原因是基于总体引资环境、经济发展战略侧重点等方面的差异:且中印利用外资对经济产生了不同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姜柳 《经济师》2010,(2):89-90
中国和美国分别是当今世界上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美国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不仅大量进行对外投资,而且也积极利用外资。它既是当今世界的最大资本输出国,也是世界上最具吸引力、最大的投资市场。它不仅在发展初期就曾大量利用外资,直到今天,在美国的外国投资仍在大幅度地持续增长。从我国的目前情况看既要吸引外国投资,又要发展对外投资。文章通过比较中国和美国在吸引外国投资上的差异,进而得到些启示。  相似文献   

9.
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测度了各年自贸区内各经济体之间不同指标的变异系数,然后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了各年各经济体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值及变异系数.研究发现,自贸区内各经济体之间经济规模、产业构成、外资吸引力及内资积累能力、经济外向程度都存在显著差异,经济发展综合水平差异显著.此外,运用x2检验法对区内各经济体之间经济发展综合水平差异的趋势进行了检验,发现近10多年来区内各经济体之间经济发展综合水平的差异没有呈现收敛的现象,也就意味着,区内经济发展差异将长期存在.因此,作为自贸区成员国之一的中国,有必要从自贸区制度安排的制定和执行上发挥作用,消除由于经济差异存在带来的成员国对推进自贸区的疑虑和抵触.  相似文献   

10.
美联储实行的量化宽松政策对美国经济复苏起到较大作用。然而,利率回归正常化后,可能对全球金融市场乃至全球经济、发达经济体及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产生影响。对此,我国应从货币政策、汇率形成机制、跨境资本监管、人民币国际化、"走出去"战略等方面采取措施以降低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2009年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但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整体上继续保持增长,为维护世界经济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在超常规的政策干预下,全球经济衰退趋向结束,但世界经济发展仍面临诸多不利因素,金融市场仍存隐患,失业率居高不下,消费和投资需求不足,国际贸易保护升级,通胀压力较大。2010年全球经济将处于低增长的温和复苏阶段。未来的世界经济形势对我国经济发展既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与印度利用外资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以今 《现代财经》2005,25(5):35-38
中国与印度是世界公认最具吸引外国直接投资(FDI)魅力的国家,但两国利用外资格局具有明显不同。FDI在中国更多流向加工制造业,在印度则更多流向离岸服务业。中国与印度利用外资存在差别的原因基于总体引资环境、经济发展战略侧重点等方面的差距。中国在利用外资时应该注重利用外资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3.
欧洲是中国重要的投资目的地,近年来因其内部政治格局调整、经济增速放缓,使中国对欧洲OFDI的风险增大。文章选取33个欧洲国家2010年—2019年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探讨双边政治关系及经济增长率对中国在欧洲OFDI的影响。结果表明:良好的双边政治关系不仅能够促进中国OFDI,还能减弱东道国监管对中国OFDI的不利影响;东道国经济增长率可通过调节市场规模对中国OFDI的正向影响,进而促进中国OFDI;中国对东道国出口额、东道国市场规模、东道国税收负担对中国OFDI均具有显著影响;同时,中国OFDI存在地区异质性和经济体异质性,表明中国对不同地区或不同经济体进行直接投资的动机和目标差异较大。今后应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双边政治关系,积极构建并逐步完善中国OFDI安全审查机制,助力中国对欧洲OFDI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4.
中印利用FDI绩效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世华 《经济师》2008,(10):105-106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曾同为农业世界的中心国家,在近代均经历了经济从衰落到复兴的过程,又均在20世纪末进行了经济改革,因此对中印两国的比较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两国利用外资格局具有明显的差异。FDI在中国更多流向加工制造业,在印度则更多流向离岸服务业;中国与印度利用外资存在差别的原因是基于总体引资环境、经济发展战略侧重点等方面的差异:且中印利用外资对经济产生了不同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国生产社会化程度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服务业利用外资近年来增长较快,2011年占比已经超过了制造业,但仍存在结构不合理、自由化程度低、管理体制落后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利用外资,应该正确引导外资投向,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服务贸易领域的开放,建立、完善服务业利用外资的支持体系,完善国内有关服务业的法律法规,为服务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利用外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利用外资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市场化改革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已成为目前世界上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但与此同时,过高的引资成本、产业和地域分布不平衡、技术扩散效应不理想、外资管理中存在的漏洞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增长的质量。我们必须在利用外资政策、法律环境等方面建立规范、健全、有效的引资机制。  相似文献   

17.
自然资源依赖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依赖型经济发展有其特有的周期性,都会经历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从国内外的发展实际来看,许多资源依赖型经济体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困境,有些资源依赖型经济体因资源枯竭而出现"矿竭城衰"的现象,然而有些资源依赖型经济体进行适时转型,实现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中对资源依赖型经济体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共性分析,总结出转型的三种模式,从产业生命周期、产业竞争力和转型定位等四个维度框定经济转型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我国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依然严峻。从周期理论的角度讲,世界经济已经走出谷底,进入复苏期,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的基础依然脆弱,周边和热点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加剧了世界经济复苏的难度。在国内,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经过长期积累,深层次问题日益显现,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三期叠加"的关键阶段,即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中国现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中国经济的成功换挡和转型不仅对自身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而且可以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因此,积极探讨"三期叠加"阶段的宏观经济政策选择、战略性调整、经济发展转型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路径等重大问题,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换挡和转型提供智力支持,是当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利用外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形式多样、遍地开花,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也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与此同时,中国在利用外资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面对当前新的国内外投资环境,中国应采取相应的对策,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东亚经济体外汇储备库建设呈现阶段性、"危机驱动型"特征,不同经济体从储备库建设中受益的差异明显。中国在外汇储备库建设中投入了最高的份额,收益也比较显著。未来外汇储备库的建设应该重点考虑对无参与动力经济体的补偿问题和参与动机强度不一致经济体的协调问题。东亚外汇储备库的改革应从扩大规模、提升动力、强化监管和完善治理四个方面着手,重点在于监管体制和治理结构的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