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政府补贴能否促进企业创新是近年来财政学领域争论较多的问题之一。本文以制造业上市公司及新三板挂牌公司2012~2021年的数据为样本,分析了政府补贴对总研发投入、净研发投入的影响及其异质性。本文发现整体而言政府补贴对企业净研发投入并不具有挤入效应,且整体上呈倒U型。异质性方面,政府补助对国有企业的净研发投入促进效果小于非国有企业;规模较大企业取得政府补助后其投入研发补贴的倾向更高;政府补助在整体上能够促进西部企业的研发活动,中部地区政府补贴对净研发投入存在较明显的挤出效应,东部地区政府补贴对净研发投入无显著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3.
煤炭工业是我国的重要基础产业,在其转型发展过程中,建立适当的薪酬分配制度是提升治理有效性并推动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式,关键高管薪酬差距对煤炭企业创新行为所产生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基于社会比较理论,以2011—2020年A股煤炭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CEO与关键下属高管间薪酬差距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探讨了环境规制对二者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煤炭企业CEO与关键下属高管间的薪酬差距越大,企业进行创新的可能性就越小,验证了社会比较理论在我国煤炭企业中的适用性;且该薪酬差距对企业创新的抑制作用会随煤炭企业受到环境规制的强度增加而减弱。进一步发现,与煤炭企业CEO和其他所有高管间薪酬差距相比,CEO与关键下属高管间的薪酬差距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2016-2018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董监高责任保险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购买董监高责任保险,企业创新投资越多;非国有企业购买董监高责任保险不会显著增加企业创新投资.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中国上市公司2007—2013年数据,研究高管职务消费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非国有企业中高管职务消费与企业业绩正相关,而国有企业中高管职务消费与企业业绩无显著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非国有企业中高管职务消费与销售收入增长率无显著关系,但与政府补贴显著正相关,说明非国有企业中高管职务消费用于维护政府关系而非客户关系;而在国有企业中,上述两个方面均无显著关系,说明国有企业中高管职务消费既没有用于维护政府关系,也没有用于维护客户关系。最后,通过考察高管职务消费的影响因素,本文发现,国有企业中管理层权力与高管职务消费显著正相关,而非国有企业中两者无显著关系。本文认为,国有企业中高管职务消费是一种高管代理问题,表现为一种腐败;非国有企业中高管职务消费是一种政府关系资本投资,能提升企业业绩。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高管薪酬激励为视角,将高管薪酬激励、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绩效放在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下,以产权性质为依据,收集了 2007~2015 年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面板数据,分别实证检验了高管薪酬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以及股权集中度是否在其中发挥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高管薪酬激励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国有企业中的促进作用要强于民营企业;股权集中度在国有企业中对于高管薪酬激励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而在民营企业中不存在显著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管理层人力资本的创新性和创造性是高技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基于管理者异质性视角, 本文以2011~2017 年沪深A股高技术上市公司为样本, 研究了管理层能力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 同时考察了产权性质差异下内外部治理因素对管理层能力与创新投入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管理层能力与创新投入负相关, 在国有企业这种抑制作用更为突出; 市场竞争可以有效缓解民营企业高能力管理者的风险规避行为, 在国有企业影响则恰恰相反; 薪酬激励在不同产权性质下均起到正向调节作用, 股权激励效果并不明显; 根据以上结论, 给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中国A股主板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企业规模、债务水平、国有控股、股权集中度、管理层持股、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设置状况与R&D投入的关系,研究结果证实:大企业比小企业更有利于R&D投入;负债对R&D投入具有制约作用;股权集中有利于R&D投入。国有控股、管理层持股、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设置状况与R&D投入的关系受企业生命周期的调节,在企业成长和成熟阶段,国有控股不利于R&D投入,而在企业衰退阶段,国有控股有利于R&D投入;在企业成熟阶段,管理层股权激励不利于R&D投入,而在衰退阶段,管理层股权激励对R&D投入有促进作用;在企业成长阶段,“两职”合一可能有利于R&D投入,在成熟和衰退阶段,“两职”分离更有利于R&D投入。  相似文献   

9.
为探寻近年来中国科技创新中专利数量快速增长却没能带来创新质量提升背后的缘由,本文以 2010~2017 年中国A 股上市公司为样本, 围绕创新规模与质量, 分别讨论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异质性创新的影响; 此外, 结合企业创新中面临的现实融资问题, 从融资渠道视角进一步分析企业内外源融资的调节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 (1) 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创新质量具有更加显著的促进作用; (2) 企业创新规模的扩大及质量的提升更加依赖于外源融资; (3) 外源融资对劳动力成本上升驱动下的企业创新尤其是创新质量具有更强的干涉调节作用, 故为更好地推动创新质量的提升, 必须注重融资环境和资本要素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0.
以新产品产出作为测度我国高技术企业产品创新绩效的指标,以我国2003~2008年大中型高技术企业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应用广义矩方法对包括R&D投入和非R&D投入在内的技术创新资源投入对我国高技术企业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包括研发经费和科技人员在内的R&D投入、非R&D投入构成要素中的技术改造、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对提升我国高技术企业产品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同时,研究发现技术引进、国内技术购买作为调节变量,显著提升了研发经费投入对高技术企业产品创新绩效的边际贡献;消化吸收作为调节变量,显著提升了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购买对高技术企业产品创新绩效的边际贡献。根据实证研究结论,为在开放式创新环境下提升我国高技术企业的产品创新绩效,本文进一步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代理问题是费用存在 “粘性” 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良好的内部控制是缓解代理问题的重要机制, 那么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否抑制费用粘性呢? 本文以2012 ~2016 年我国A 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 发现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抑制费用粘性。 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费用粘性程度不同,内部控制对费用粘性的抑制作用也存在差异。 具体而言, 相对于非国有控股企业, 国有控股企业费用粘性更大, 内部控制对费用粘性的抑制作用在国有控股企业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是中国实施自由贸易区提升战略的重要内容。全球贸易协定网络究竟通过何种机制对国际创新活动产生怎样的影响,是中国更加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所必须厘清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制度环境的视角,在充分考虑“第三方效应”的基础上,构建全球贸易协定网络中的节点中心性和节点传递性指标,利用2000-2018年USPTO数据库的国际专利数据,实证检验全球贸易协定网络对国际创新活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全球贸易协定网络显著促进国际创新活动。虽然全球贸易协定网络中的节点中心性和节点传递性分别促进和抑制国际专利数量,但是节点中心性的正向影响大于节点传递性的负向影响,其整体影响为正。进一步研究发现,针对不同制度环境水平国家(或地区),全球贸易协定网络的创新促进效应具有不对称性,制度环境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受到的促进作用更强烈。贸易协定异质性分析表明,签署关税同盟、第二代贸易协定、多双边贸易协定、签署服务条款和TRIPs-plus条款等的国家(或地区)更有可能从全球贸易协定网络的创新促进效应中获益。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从全球贸易协定网络视角探究推动国际创新活动的新路径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3.
旨在探讨研发投入是否可以产生企业创新绩效,以及碳绩效在研发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是否存在中介作用。基于此,以2017—2021年煤炭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研发投入可显著提高企业碳绩效和创新绩效;碳绩效能够显著提高企业创新绩效;碳绩效在研发投入和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具有中介作用。文章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将碳绩效和创新绩效具体应用到微观企业层面,探究研发投入的有效性;二是利用回归模型探讨研发投入、企业碳绩效与创新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丰富了碳绩效与创新绩效相关研究文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取沪深A 股上市公司 2012~2016 年的面板数据,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 研究企业动态发展进程对政府创新激励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政府补助显著激励企业的创新投入和产出, 但激励效果在不同企业生命周期下存在一定差异; 政府补助对成长期的企业创新投入的激励作用比成熟期、衰退期的企业更显著; 政府补助对成熟期企业的创新产出的激励效果比成长期、衰退期的企业更明显。企业的生命周期影响了政府创新激励政策的作用效果, 政府在继续推进激励政策落实的同时, 也需要企业结合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合理利用政府资源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5.
16.
以2013年沪深A股1 315家制造业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其2011-2013年的数据,采用迪博内部控制指数量化衡量内部控制质量,检验内部控制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降低上市公司的销售性操控、生产成本操控和酌量性费用操控水平,从而降低上市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进一步研究发现,无论是国有控股公司还是非国有控股公司,内部控制都能有效抑制真实盈余管理,且在国有控股公司中其抑制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7.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对企业动态创新决策提出极大挑战。本文利用沪深A股非金融业上市公司经验数据,考察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对企业创新投入调整的影响以及高管风险感知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抑制了企业创新投入调整幅度;(2)高管风险感知反向调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对创新投入调整幅度的抑制效应;(3)进一步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对创新投入调整幅度的抑制效应在强财务压力企业和国有企业中相对较小。高管风险感知的调节效应则在强财务压力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表现得更为充分。本文拓展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微观经济后果和企业创新的研究视阈,深化了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变动背景下企业创新投入调整行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本文立足供应商企业,基于中国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2007~2018年披露的上市核心客户信息,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客户金融资产投资对其研发投入的影响,以考察客户金融化行为的供应链经济后果。研究发现,客户企业金融资产投资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随着企业的客户依赖度与商业信用规模的增加而呈现递减的趋势,表明企业认为客户金融化行为是出于预防储备的“蓄水池”动机,有助于降低企业感知的客户经营风险,促进其研发投入增加。基于中国制度背景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客户为国有控股以及客户所处地区市场化程度较高时,上述关系表现得较弱,表明该促进效应还要受到客户国有产权性质与所在地区市场化程度的干预。  相似文献   

19.
文章采用2013~2015 年间145 家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创新过程的三阶段CDM 模型,实证检验了医药企业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及创新绩效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医药企业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创新产出与创新绩效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创新投入通过知识生产过程间接作用于企业创新绩效;企业规模与创新投入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与创新绩效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国有企业的创新产出低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和其他企业。同时,企业管理水平、员工素质、固定资产等均对创新过程的不同阶段产生一定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公司创业投资(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CVC)是企业价值的重要来源。本文基于CVC项目异质性视角,探讨控股与非控股CVC项目治理结构下CVC投资组合多元化与企业价值关系的差异以及组织冗余调节效应的差异。通过2000~2012期间沪深主板78家上市公司CVC项目投资的686个创业企业样本组成的非平衡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非控股型CVC项目治理结构下,CVC投资组合多元化与企业价值之间呈"U形"关系,组织冗余对两者关系具有积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