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继"温州炒房团"出现后,现在"温州炒煤团"又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原来初步定为"山西省浙江煤炭企业协会"后被迫改名为"山西省中小矿山井巷企业协会"的这个温州商人集体投资山西煤炭的行业组织还没有迎来召开成立大会时就成为很多媒体关注的焦点.到目前为止,他们已承包了山西境内60%的中小煤矿,投资额高达40多亿元人民币.他们控制的煤矿年产量达8 000万吨以上,是山西省煤炭年产量的1/5,全国煤炭年产量的1/20.那么,"温州炒煤团"是怎样瞄准山西煤炭,又是怎样投资进来,取得了什么样的收益,又会遇到怎样的阻力呢?几经周折,记者终于采访到了两位"温州炒煤团"的成员和一些有关人士.经过了解,我们在为温州人的精明感叹的同时,也为"温州炒煤团"的前途担心.  相似文献   

2.
<正>这个冬天,温州商人有点"冷"——迪拜楼市被套资金30多亿元,省外煤矿投资损失150亿元。"倒霉"与"倒煤"成为最近从迪拜与省外返乡温州商人的口头语。寒冬之下,温州商人开始反思"草根经济"。不少网友留言中充斥着幸灾乐祸声。显然,温州商人的名声在公众中间并不理想,社会上流传的除了他们的暴富神话,似乎一切都围绕着一个"炒"字。在很多人看来,温州商人应  相似文献   

3.
近30年来,先后有3个字与温州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第一个是“资”字,即温州人走的是资本主义道路。自从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来,这个问题似乎已经解决。第二个是“假”字,即温州在80年代甚至90年代初,假货的确不少,有些产业甚至是通过造假起家的。但随着原始积累的完成和品牌意识的兴起,温州货已经不是假冒伪劣的代名词,而是精品、名品的代名词,一大批全国名牌甚至国际名牌在温州逐步形成。第三个是“炒”字。近年来,媒体谈起温州,往往少不了一个“炒”字,如“温州炒房团”、“温州炒煤团”等等。之所以将温州人与“炒”字紧紧联在一起,是因为…  相似文献   

4.
《企业标准化》2006,(1):9-9
据报道,近几年江浙一带许多老板经常前往澳门豪赌,在本地也时见豪华轿车组成的“赌博游击队”。一些温州商人更是斥资1.3亿多元。集体购买了22架私人飞机。  相似文献   

5.
这个冬天,温州商人有点“冷”——迪拜楼市被套资金30多亿元,省外煤矿投资损失150亿元。“倒霉”与“倒煤”成为最近从迪拜与省外返乡温州商人的口头语。寒冬之下,温州商人开始反思“草根经济”。  相似文献   

6.
张承耀 《英才》2006,(4):20-20
一个不大不小的新闻新近传遍中国:温州“炒房团”要到北京“炒国企”了。作为背景,一是国企缺钱,同时国企也能“放下架子”;二是温州人有钱,在某些地方碰了钉子后想要投资,现在,两方面“情投意合”,看上去真是一件“美满婚姻”。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进程中,不同地域的不同化影响着房地产业的发展。齐鲁化具有浓厚的儒家务实、诚信、中庸的特点,自我意识较强,所以,在接纳外来观念时,要经历了一个思考、辨别和验证的过程,使山东人稳中求胜的思想比较突出。有一段时间,凡是浙江商人到的地方,只要温州炒房团来了,就会对这个地方的房地产产生很大的冲击。但是,我在济南谈这个观点的时候,很多人有反感。温州商人有温州商人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山东商人有山东商人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你温州商人的做法不见得能得到山东商人的认同,这是化的差异。在其他地方,比如武汉等城市,这种相互借鉴的市场现象是很普通的。我曾经在武汉、郑州做过房地产项目。那个地方,他们是拿来主义,什么概念新就拿来用,根本不需要市场的验证过程。那种化是快速反应的化,山东的化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8.
青藏铁路给浙江商人带来无限商机 “去不去青海、西藏?”最近,在上海的一次聚会上,几个温州商人不约而同地相互问了这个问题。敢为天下先的浙江商人在青藏铁路通车后,又把眼光投向了西域青藏。  相似文献   

9.
梁小民 《英才》2005,(2):8-8
以宁波为代表的重化产业和以杭州为代表的高技术行业高速增长,温州的经济则明显增长放慢。温州人炒房、炒煤、炒车(出租车运营证),所到之处人们谈虎色变,地方政府也采取了种种对策。应该说,这不是温州人的错,而是那些色变的人少见多怪。炒,称为投机,也是投资的一种方式。只要不违法,炒什么都可以,赚到的钱也是清白的。温州炒家被称为“炒X团”,足以引起当地人色变,可见资金之大。用这些钱去炒,不能用于本地经济发展,这称为机会成本。从这个角度来看,炒这些东西值不值呢?  相似文献   

10.
实地考察:体验温州模式的热度深入交流:探寻企业成功的源泉虽只有几百万人,亿万富豪就达百位以上——温州商人致富有何秘诀?很多轻工产品占据全国甚至领衔全球市场——温州企业营销有何方法?高质量、低价格,产品行销世界,所向披靡——温州企业成本控制有何良方?原只是家庭作坊,摇身一变就成为大集团——温州企业成长有何策略?“敢为天下先”,是“市场经济的先驱”——温州人超越常规的观念有哪些?主办:企业管理杂志社 温州经济学会 承办:北京天诺世纪投资有限公司优秀企业现场考察正泰集团、天正集团、人民集团、奥康集团、报喜鸟集团、…  相似文献   

11.
中国之大,地域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纷繁复杂,由此形成的各地商人群落个性更是多姿多彩。比如,北京商人豪阔,广东商人忙碌,上海商人“门槛精”,武汉商人小心不服输,温州商人四海闯荡,闽南商人敢拼敢赢,东北商人强悍易怒……凡此种种,皆为中国商人之生动写照。  相似文献   

12.
郑丽贞 《东南置业》2011,(11):72-73
提起温州,人们第一印象,可能就是炒房、炒蒜、炒绿豆,什么赚钱炒什么。如今,温州人又对“炒钱”提起了兴致,据初步估算,几乎有九成的温州人参与了“炒钱”,酿造了民间借贷愈演愈烈。大量放贷者赚取了远超做实业的钱,大量借贷者割肉补仓却也无法还贷时,于是,危机就产生了。  相似文献   

13.
不知今天是不是温州商人王均瑶特意选定的日子?“8·18”,在这个商人看重的日子,中国东方航空武汉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值得关注的是,新诞生的这家中国航空公司里.有着均瑶集团18%的股份。这是国内首家民营企业参股国有航空运输业。35岁的王均瑶,因此成为“民营资本进入航空业第一人”。尽管今天均瑶集团的总部已经在繁华的上海,但是王均瑶的成长是一个经典的温州商人案例:一个16岁辍学的青年,最后成为让资本“飞”上蓝天的企业家。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温州购房团到外地购房一事,被炒得沸沸扬扬,越说越玄,并炒作出了一些“神话”。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温州购房团到外地购房一事,被炒得沸沸扬扬,越说越玄,并炒作出了一些“神话”。  相似文献   

16.
《江苏楼市》2004,(10):17-17
去年的这个时候.温州炒房团从上海撤资成为上海大大小小的房地产媒体炒得最热的一条新闻。事隔一年,昔日被视为“洪水猛兽”的温州炒房团如今安在?他们是真的全身而退转战二、三线城市.还是对这座带给他们巨大财富的城市余情未了?  相似文献   

17.
温州“合作建房”项目即将完工,房价合六七千元每平方米,仅是同等地段房价的五分之一。成功运作温州合作建房项目的赵智强,联手北京律师成立团队,准备将“温州模式”复制进京  相似文献   

18.
梁积江 《英才》2005,(2):18-18
拥有资本最多的温州,炒房房火,炒煤煤火,炒人才又如何呢?2004年在温州召开的“中国民营企业国际人才智力交流大会”上,有72家猎头公司出现在民交会上洽谈业务,其中不仅有国内知名的“海德思哲”、“光辉国际”等公司,更有国外的诸如澳大利亚的“埃克比斯”、法国的“Mercuriurval”、日本的“AvantiStaff”等公司,韩国的一家猎头公司竟然把温州列为前三位的目标市场。如此规模的猎头公司进入温州应该说是前所未有的。  相似文献   

19.
温州经济这几年发展速度一直稳居全国前列,“温州经济模式”更是闻名海内外,温州经济所取得的成就却是靠一大批快速成长的温州企业所支撑的,而温州企业的成功又是充分利用被称为“中国犹太人”的温州商人,依靠二百多万温州商人在国内外创建的市场营销网络,把温州商品推销到世界的每个角落,  相似文献   

20.
酝酿洽购皮尔&#183;卡丹,只是温州商人收购国际品牌的第一步。温州的民间资本将组团收购更多的国际知名品牌。从当初的联合集资买房炒楼到现下的组团“出击”国际知名品牌,温州商人的“生意经”打到了海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