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根据《虹口区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纲要》,虹口将形成三个辅助功能服务区,包括大柏树商贸创新服务集聚区、吴淞路四平路高级商务集聚区、提篮桥风貌保护区。此外,虹口区还加快推进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建设,并重振四川北路商业街。按照“百年大计、世纪精品”的要求,虹口区根据总体形态规划和功能定位,要紧紧做到3个依托:第一,依托上海国际客运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2.
随着服务业被商贸流通业渗透的深入,以及地理位置的日渐集中,使大型商贸流通集聚区明显增加。在集聚理论和空间经济学模型的指导下,研究分析采购商搜寻及集聚区形成、供应商企业非市场性互动和集聚区形成,以及供应商企业上下游联动和集聚区形成。研究发现,无论是大型还是小型商贸流通集聚区,均属于流通业集聚,产生集聚的重要因素是需求,差别在于两者的覆盖范围。大型商贸流通集聚区的覆盖领域十分广泛,包含了物流、金融等终端流通业和配套的服务企业,其物流体系的功能、规模和设备均具有显著优势,是促进上下游联动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上海黄金珠宝藏品交易中心是建设中的上海国际黄金珠宝商贸功能区的规划项目之一.2011年,由市商委和黄浦区政府联手推进的上海国际黄金珠宝商贸功能区项目被列入国家财政部、国家商务部与上海市政府合作推进的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范围,是上海中心城区对接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加快推进现代化服务业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根据规划,上海国际黄金珠宝商贸功能区将积极依托豫园地区和外滩滨江带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业已积累的黄金珠宝市场经营的基础,在2.1平方公里范围内首期建设十大项目,重点任务是"强化六大功能建设六大平台",即:着力集聚国家级要素市场,强化市场配置功能,建设黄金珠宝采购平台;着力集聚国内外设计人才,强化创意设计功能,建设黄金珠宝研发设计平台;着力集聚权威性传媒和活动,强化信息发布功能,建设黄金珠宝时尚发布平台;着力集聚国际级展馆和展会,强化展览展示功能,建设黄金珠宝精品展示平台;着力集聚国内外知名消费品牌,强化品牌集聚功能,建设黄金珠宝品牌消费平台;着力集聚产业链各类服务企业,强化专业配套功能,建设黄金珠宝综合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4.
南京将投资400亿元,两年内重点推进10大生产服务业项目建设。其中现代物流集聚区4个,软件产业集聚区1个,工业设计平台1个,产品交易市场和商贸、商务服务集聚区4个。  相似文献   

5.
周林林 《商业时代》2015,(10):29-30
“产地型”商贸物流是以产品生产企业为重心而发展起来的商贸物流体系,会对地区集群经济效应产生重要影响,会产生需求集聚效应、信息集聚效应和规模经济集聚效应。同时,地区集群经济还会对“产地型”商贸物流的发展提供产业支撑。文章对“产地型”商贸物流对地区集群经济效应的作用机理进行研究,有助于探讨促使二者之间互动作用产生的有效途径,使二者在相互影响的情况下相互服务,实现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前,苏州物流集聚区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同质化竞争现象普遍,集约化程度低,功能整合模式创新不足,物流集聚结构不协调等方面。苏州市应加强物流集聚区的统筹和联动发展,构建供应链模式的物流服务体系;加快物流设施与服务资源的整合,实现集约化管理;引导物流集聚区向综合商贸和电子商务枢纽型的物流集聚区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城乡和商贸配送物流集聚区,从而促进苏州物流业更好更快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 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打造增长极、提高首位度日前,杭州商贸服务业"十一五"规划正式出台,"建设长三角南翼商贸物流中心"成为杭州商贸服务业发展的战略定位。"我们的目标是:到2010年,商贸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 GDP 的比重将达12%左右,商贸服务业从业人数占社会就业人数比重达15%以上。商业  相似文献   

8.
孙前进 《商业时代》2011,(23):38-39
物流业作为服务性产业,从服务产业角度看,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中涉及实物流动的行业。京津冀各地区产业发展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不同地区的物流服务对象的差异情况,本文提出了基于产业结构的京津冀物流功能集聚区建设思路,为区域物流集聚区数量、布局及规模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商贸流通业集聚发展有助于生产要素的重新分配和经济格局的动态演化,进而推动城市规模的变迁.本文从"虹吸效应"和"扩散效应"双重路径探讨商贸流通业集聚对城市规模影响机制,进而构建动态空间杜宾模型(DSDM),就二者的非线性关联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商贸流通业集聚与城市规模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商贸流通业集聚初期会促进城市规...  相似文献   

10.
《中国流通经济》2014,(9):59-65
在商贸流通业成为供应链核心服务主体的背景下,商贸流通业集聚带动了集群供应链网络的形成。发生在集聚服务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就通过商贸流通企业所处的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合作以及供应网络之间的竞争,引发集群供应链网络的不断重构,以降低贸易成本为纽带创造新的生产性机会,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动力,因此应在区域产业升级政策上充分重视并发挥商贸流通业集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商游要素在江苏省各地集聚分布的状态,针对江苏省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地域文化特质和商旅要素的发展状态,提出江苏省商旅服务集聚区建设的模式与路径。研究新常态下政府发展商旅服务集聚发展的政策引导与培育机制。提出推进商旅服务集聚区建设试点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上海商业》2008,(3):42-42
上海西郊商务区位于上海西郊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核心地块。上海西郊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是经上海市经济委员会批准设立,上海首个启动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也是上海市重点扶持的十六个总部经济基地之一。集聚区紧贴外环线与沪宁高速公路,控制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约420万平方米,由总部经济区、第三方服务区、生活配套服务区与滨江生态绿化区组成。将竭力打造成为服务上海,辐射长三角乃至全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商务盆地。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常州市坚持规划引领,集聚养老产业发展,一方面积极打造省级健康养老服务业集聚区;另一方面以"党委领导、政府搭台、社会参与、企业运作"的思路打造公共服务信息(含养老服务)平台,实体与虚拟养老双管齐下。笔者通过深入走访常州市12349服务平台、钟楼区常州市援通为老综合服务中心,实地调研,收集近年来常州市虚拟养老服务第一手资料,探究常州市虚拟养老服务依托信息平台开展时遇到的瓶颈以及解决办法,为发展常州市养老服务产业略尽绵力。  相似文献   

14.
陈薇  马东山  简青 《中国市场》2009,(10):62-63,86
"十一五"规划把长三角、津京冀、成渝地区、东北地区等跨省区的经济区发展纳入国家层次的规划,列入"政策关照区",四川和重庆将迎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本文在国内外学者对都市圈竞争力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都市圈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基于面板数据的评价模型,并进一步对长三角、珠三角、津京冀与成渝都市圈的比较研究分析提出了思路。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湖北省房县物价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该县"新型工业孵化区、绿色品牌样板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休闲养生度假区、商贸物流集散区、创新人才集聚区""六区"建设目标,以"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为工作重心,积极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大力加强价格监管,认真开展明码标价工作,全  相似文献   

16.
建设"集聚区"是武汉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的主要手段,是实现供给侧改革、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实施产业布局调整的有效动力,也是武汉加快检验检测产业发展的战略举措。武汉具备"集聚区"建设的区位、工业和科教优势,具备"集聚区"建设的基础条件、科研条件和环境条件。"集聚区"建设的立足点是地区现有产业基础和产业布局,着眼点是提高检验检测产业的国内和国际竞争力,"集聚区"建设应遵循"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上海商业应紧抓"十二五"机遇,建设商业消费集聚、商贸流通集聚、商业支撑平台集聚的新载体,为上海加快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夜间文旅集聚区的建立对于扩大有效投资、拉动文旅消费、解锁经济增长、展现城市魅力等,均具有积极意义.本文针对江苏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建立,提出了开发江苏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景区夜游、夜间文旅消费街区、夜间交通"文旅化"开发、夜间文旅景观带开发、夜间文旅综合体开发等新模式;并对如何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江苏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提出...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中国1996-2012年31个省市服务经济集聚的空间效应进行了现状描述和实证研究。结论如下:中国省际服务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有超过60%的省市集聚类型具有"高-高"集聚型和"低-低"集聚型的"马太效应"特征;有超过90%的省市集聚类型存在"路径依赖"特征。空间面板计量模型表明,SAR模型的空间自回归系数和SEM模型的空间自相关系数均显著为正,解释变量中的地区市场规模、人力资本、科研资源和基础设施等因素对地区服务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产业结构中的工业化程度则会抑制服务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下苏州物流集聚区智慧物流发展中具有区位优势明显,拥有极为便捷的交通网络和丰富的交通资源、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比较完备,政府政策支持等优势,但也存在信息技术与物流发展融合程度不高、物流集聚区间横向协作程度不高、智慧物流基础设施全面普及有待完善等问题。结合集聚区自身定位,在"互联网+"下提升集聚区专业化程度;打破集聚区之间的区隔,深化改革集聚区管理体制;加大"互联网+"下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整合力度,通过这些对策实现苏州物流集聚区智慧物流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