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阐述银行业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入手,在分析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矛盾的基础上,探讨银行业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问题。本文认为,福建银行业应通过"五大举措"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五个渠道"壮大农村信贷资金来源,"六项措施"改进银行业支农金融服务,"四个机制"发挥信贷中介功能,"六个平台"加大支农信贷投入,从而形成支持"三农"发展、经济金融良性互动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2.
李顺祥  钱玉 《中国金融》2006,(17):64-64
以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拓展信贷支农的新空间和新范围 树立“新型农村”的意识,支持农村全面发展。现代农村已不再处于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的单纯意义上的小农经济时代,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发展包括农村的教育、文化、经济和环境等在内的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金融部门要树立“新型农村”的意识,加强对农村道路、饮水、沼气、电网、通信等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的建设以及教育、卫生、文化等农村公用事业建设的信贷支持,在全面建设新农村中寻求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能否克服不发达地区银行业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发挥其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积极作用,是新农村建设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李莹  黄楚兴 《云南金融》2011,(4Z):54-54
保障性住房是政府得民心、百姓得实惠、经济得发展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中央"十二五"规划纲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在"十二五"时期将建设3600万套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使保障性住房覆盖率达到20%左右。按"十二五"规划要求,今年全国计划新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1000万套,年度投资达1.3万亿至1.4万亿,中央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资金将达1000多亿元。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离不开银行业的积极支持,本文以云南为例,分析了当前银行业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面临的难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琼 《武汉金融》2008,(5):46-47
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缓解我国经济二元结构矛盾的重要内容,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本文从金融角度出发,对当前农村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保障性住房是政府得民心、百姓得实惠、经济得发展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中央"十二五"规划纲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在"十二五"时期将建设3600万套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使保障性住房覆盖率达到20%左右。按"十二五"规划要求,今年全国计划新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1000万套,年度投资达1.3万亿至1.4万亿,中央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资金将达1000多亿元。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离不开银行业的积极支持,本文以云南为例,分析了当前银行业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面临的难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山西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创新财政支农机制(一)建立农村公共财政分配机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财政部门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山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目标,增强财政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与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相适应、覆盖农村的公共财政机制。因为新农村建设需要有一个规范、合理的农村公共财政分配机制做保障,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的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8.
泉州市是我省经济发展较快地区之一,但依然存在城乡差距逐步扩大的问题。笔者通过对泉州市农村金融服务现状的调查,指出当前存在的“六个不对称”问题是削弱农村金融服务功能的根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以构建“六个和谐”来提升农村金融服务功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银行业支持海峡西岸新农村建设政策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人曰:农者天下之大本。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明确提出“必须坚持把‘三农’问题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这充分体现了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福建省作为对台交流的前沿平台,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关系到中央“十一五”规划纲要关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能否实现,而且关系到海峡两岸能否及早融合和统一。  相似文献   

10.
陈睿  鲍务英 《浙江金融》2007,(9):22-22,24
湖州地处浙江省北部、长三角杭湖宁发展带中间,为浙江省首个与重点高校(浙江大学)合作共建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的地级市。今年以来,在监管部门的引领下,各级银行业抓住市校合作共建新农村实验示范区、全面启动"1381工程"建设这一契机,积极探索有效载体和途径,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是,在调查中发现,当前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影响了支持效应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永民 《青海金融》2008,(1):52-52,54
新农村建设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如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必要的支持,促进“三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己成为当前金融业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海南州金融业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现状调查,分析了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规划的重要战略目标,本文从当前银行业支持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难点出发,在深入分析主要原因的基础上,从加快推进财政金融改革、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与社会组织合作实现农户信用增级、创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制度和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并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建设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实现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而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更需要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金融业强有力的支撑。但现实情况不容乐观,农村金融体系尚不健全,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落后,金融创新步伐缓慢,金融服务产品单一,服务效率不高,难以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2002-2007年福建经济金融相关统计数据.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近年来福建银行业对外开放的基本情况和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如何发挥农村金融的核心作用,有效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成为基层金融机构支持与服务新农村建设重点创新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制定农村金融整体改革方案,努力形成商业金融、合作金融、政策金融和小额贷款组织互为补充,功能齐备的农村金融体系.200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也提出:推进农村金融组织创新,适度调整和放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准入政策,降低准入门槛,鼓励和支持发展适合农村需求特点的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积极培育多种形式的小额信贷组织.为此银监会出台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贷款公司管理暂行规定》、《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乡镇银行组建审批工作指引》等具有重大意义的政策.这些新政策对基层央行工作带来深刻的影响,基层央行应切实提高金融服务水平,采取有力措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维护农村金融稳定提供强有力的后盾.  相似文献   

17.
加强各类金融组织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支持,是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措施。本文通过对铜川金融支农工作的调研,从中发现了的一些新问题,并从体制、机制、业务、环境等方面提出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农村金融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了巨大的支持作用。调查显示,近年来,随着地方经济的繁荣发展,各类银行业、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纷纷进驻准格尔旗,有效提升了县域金融的整体服务功能。现设有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  相似文献   

19.
银监部门应根据现有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整体分布状况,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需求,遵循安全性、效益性原则,积极指导金融机构在欠发达地区的县(市)、乡镇增设营业网点,并对在县(市)以下增设网点的机构实行优惠政策,如减免税收政策。此外,银监部门要加快推进村镇银行、信贷公司的试点速度,对有必要设立的县(市)乡镇应加快组织实施,充分实现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多元化。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定,也为当前和今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提出了新的课题和任务。本文结合国家级贫困县的实际,深入调查和分析当前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金融支农力度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