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社会分化背景下,富人治村的出现具有普遍性与必然性。本文通过对不同类型富人治村状况的分析,探讨了社会分化背景下基层民主制度的实践机制。研究表明,富人治村在实践中呈现出多种样态,根据国家权力在基层配置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资本主导、行政主导、公共规则主导三种类型,三者反映了基层民主制度的不同实践。国家是影响基层民主实践的重要力量,它的良性运行依赖于国家权力的合理配置。对国家的强调,有助于厘清学界对于富人治村的诸多争论,为社会分化背景下探索基层民主的发展路径提供借鉴。随着农村社会不断走向分化与多元化,国家既要通过行政放权给予社会更多自治空间,又要规范和协调各种利益与权力关系,为乡村治理提供良好的制度供给,推进基层民主得到实质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为先导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目标后,各项工作都在紧张的推进。但当前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严重不足,阻碍了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程。本文认为城乡一体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应以增加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为重要先导,而实现农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的关键是建立和完善有效供给的机制保障。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变革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行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是人民公社时期给体制的延续.由于制度安排的缺陷,农村公共物品的给供给存在总体水平不足、结构失调问题.本文选用新公共管理理论从制度变革的角度,阐释了"城乡统筹、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变革的路径选择思路.  相似文献   

4.
曾莉 《农业经济》2007,(11):54-55
有效供给农村公共物品是新农村建设最紧迫的任务。由于城乡"二元供给体制"的障碍,财权与事权不对称,供给决策机制的不合理,监督机制的缺位",一事一议"筹资机制的困境等原因,严重影响着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为此,需要从公共财政、多元投资主体、供给决策机制、户籍管理制度和法制保障等角度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国农村社会面临着治理主体缺位的村治困境,其主要表现形式是村级组织自治功能弱化和内生性村治主体无法生成,使村庄自治事务处于管理真空状态。基于加强基层治理的现实需求,湖北省秭归县的"幸福村落"创建活动开辟了以村落理事会建设为主要内容的行政供给式的村治主体再造路径,具体从村治主体的治理单元、治理资源和治理规则三个方面展开再造。村落理事会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通过构建在村精英的吸纳机制、村庄内部资源的调动机制以及民主协商积极性的激发机制,实现了村庄的良性治理,适应了农村社会非规则化、非格式化的特征,是应对村庄琐碎事务的扁平化治理机制。湖北省秭归县的村落理事会建设经验为中国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改革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地方治理理论是公共管理领域的前沿理论.在公共物品的供给中,由于地方政府距离居民最近,最能了解居民的真实需求,由此形成了公共物品供给的地方主义传统.德国作为一个联邦制国家,地方治理在国家建设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形成了联邦主义、民主分权、基层化、财政平衡和法律监督等五大原则.以此为指导,德国农村公共物品呈现出地方主导、法律约束、财政支持、多元监督和市场化供给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公共物品理论的角度,以江汉平原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收集的资料及数据对农村饮水安全的现状和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农村饮水安全中要素的多层性和异质性特征以及各子要素的外部性特征,使农村饮水安全陷于困境。因此,政府的强力介入和供给主体的异化是解决困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我国农民负担率与农村公共产品投入效率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指出如果二者间处于长期失衡则可能出现恶性循环。通过构建DEA模型对以上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无效率与农民负担沉重并存,并且在长期演变过程中呈加剧趋势。本文的启示是,加大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力度,改革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  相似文献   

9.
本文遵循CV法一般原理,以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为例,通过入户调查数据对影响农户需求偏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公共物品需求偏好受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和村庄特征共同影响,但不同特征变量的影响方向和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政府诱导型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物品供给主体多元化、供给机制市场化是我国未来公共物品供给制度变革的方向.文章秉承这一基本思路,以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为研究对象,在初步考察了我国现行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安排及绩效的基础上,提出转轨体制背景下应构建一种"政府诱导、市民参与、第三方介入"的"公导民办"的以"民营化"配置理念为核心的"政府诱导型"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新制度,分析了政府诱导型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的选择依据、供给范围、运行模式、制度安排等基本内容框架.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对5省101个村的三类公共投资项目的第一手调查资料,介绍了我国农村公共投资的现状,提出了两组衡量公共投资质量的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农村公共投资质量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村直接选举有助于提高农村公共投资的质量,但是村民参与对农村公共投资的质量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分析送电影下乡服务所面临的问题及一些新举措,就如何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和质量提出了思考。研究表明,从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以来,送电影下乡服务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同时存在部分地区放映和观看难度大、观影率不高、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等问题。中央和地方有关单位从增强供给力量、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改善放映和观看条件、丰富影片内容和扩大覆盖人群等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从现有研究和送电影下乡服务供给经验来看,建立多元供给机制、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畅通的需求表达渠道、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机制以及部门间协调机制有助于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公共品的供给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81,自引:3,他引:81  
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难点和重点,而在农村发展中农村公共品供给又是重中之重。本文基于多方面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总量严重不足、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的严峻现实。根据对问题的剖析提出了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把重心放在农村、把供给负担由原来的“以农民为主”转向“以政府为主”、借市场之力打破城乡界线等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江苏省11个乡镇的调查数据,详细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乡镇财政及其收入的基本情况及乡镇的公共职能。研究结果表明,在乡镇一级财权有进一步上收的趋势;在国家和地方对财政总收入的初始分配和地方各级政府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再分配中都体现出统筹发展、兼顾效率和公平的特征;近几年乡镇预算内财政只能维持发工资的局面有所改善,乡镇财政可支配收入除了发工资已经有所结余;最近几年乡镇财政预算用在基本建设、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及社会福利支出等重要公共服务提供方面的资金数量有所增加,但是份额正逐步减少;而公共投资资金中只有微不足道的部分来自于预算内投资。为此,应进一步规范乡镇财政,将预算外收入纳入预算管理。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分析与模式选择   总被引:175,自引:0,他引:175  
一、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利益最大化的私人竞争机制占据主导位置 ,以至于具有外部效应的公共产品无法有效地由私人提供 ,只能由各级政府参与进行供给。本文所涉及的农村公共产品 ,是指在农村地域范畴内私人不愿提供的、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的社会产品 ,这些社会产品会使农村受益 ,但其中有些社会产品的受益范围又不仅仅局限于农村地区 ,因而 ,农村公共产品具有多层次性 ,它既包括中央政府提供的覆盖到农村的全国性公共产品 ,又包括地方政府和农村组织提供的受益范围局限于本地区或部分外溢到周边地域的地方性公共产…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公共物品投资情况及区域分布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中国农村能否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改善。本文利用抽样调查数据对农村村级公共物品投资状况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包括农村公共物品投资的规模、分布、资金来源及其投资目的等。研究表明,农村村一级组织和农民自己负担了他们公共物品投资的很大一部分。上级政府的公共物品投资策略有助于统筹区域发展,降低区域差异。针对目前农村公共物品投资和融资的特点,在农村税费和农业税减免等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保障农村公共物品投资的持续增长,是各级政府应当予以特别关注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历史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概括分析了中国古代、民国时期和新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特征.古代农村公共品供给成本基本上由农民承担,民国时期农村公共品供给处于乡村自理状态.新中国建国初期政府采取以劳动力替代资本的方式保证农村公共品基本供给;改革以来至税费改革之前,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承继人民公社制度基本架构,但缺乏人民公社体制的强制性能力,未能适应农民主体利益诉求;税费改革后政府增加了农村公共品供给,而提高供给效率成为制度改进的关健.  相似文献   

18.
余佶 《农业经济问题》2006,27(10):21-24
本文基于公共品供给的理论,剖析了我国农村基础设施供给的历史与现实情况,指出针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公共品、准公共品和俱乐部品性质建立政府、社区与市场供给的多方供给模式。包括界定各级政府财权事权范围,发挥公共财政主渠道作用;通过新的投工投劳与“一事一议”制度积极引导农民参与供给社区性基础设施;明晰产权和经营管理权,吸引市场力量参与盈利性基础设施供给管护等。  相似文献   

19.
公共财政覆盖农村问题研究报告   总被引:91,自引:0,他引:91  
本报告首先探讨了农村公共产品的内涵,在此基础上,结合4省典型县的实际调查情况,描述了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严重短缺的现状,探讨了在转型期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几个基本问题,进而提出了一些可供选择的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